二战中有哪些战役的指挥可以被称为决定胜负的“神级操作”?

有奖活动!拿破仑再意气风发,也没料到60万大军“冰败”俄罗斯,元军所向无敌,却也没有敌过日本海的狂风…世界战争史上究竟有多少意想不到的“bug”和神操作?或许是破釜沉舟的项羽、或许是骑象翻山的汉尼拔,亦或是扭转乾坤的诺曼底登陆,还是一直在搞笑的意大利军?欢迎添加话题#世界战场神操作# 发布微头条,聊聊世界战争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 优质内容还可以获得丰厚奖励! 活动时间:即日起-2019年3月31日 参与方式:回答带有本段描述的问题,聊聊世界战争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则参与成功!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1000元奖金 二等奖4名:500 元奖金 三等奖10名:300 元奖金 最火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赞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热操作奖1名: 300元奖金 最意想不到脑洞奖1名:300 元奖金 注意事项: 1、参评内容须为原创; 2、内容充实、语句通顺、行文流畅; 3、与战争有关,非史料堆砌或盘点,可读性强; 4、综合发文量、阅读量、互动量(包括点赞、评论)等数据考量; 5、最火操作奖、最赞操作奖和最热操作奖分别参考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量; 6、最意想不到脑洞奖:奖励给最意向不到的观点,不限题材。

在老铁看来,一场在那些西方战略大家们眼里不能称其为战役的,只有几个团级部队参战的“战役”——平型关战役的指挥可以当得起这个在决定了本次战役胜负的同时,也决定抗日战争乃至太平洋战争胜负的神级操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革命军宋则元29军经过顽强抵抗,终因孤立无援而被迫放弃北平向南撤退。

其实此时这一地区的国军部队规模数量还是很庞大的,仅二战区的阎锡山部队就不下几十万,在冀中地区的中央军嫡系等部也不下十几二十万,这些部队没有去增援29军,此时见29军不敌日军攻势而撤,他们就吓破了兔子胆,争先恐后的长出了兔子腿。一时间恐日病就在国府国军国人中迅速漫延,抗日必亡的理论拿出一大堆的数据论证甚嚣尘上,主张请列强斡旋苟合的,还有干脆主张投降的大行其道,军队就简单多了,就四个字——望风而逃。

日军侵占北平后发现对手其它部队竟如此怯战,国府上下如此恐慌,大大的坚定了兵源、战略资源都十分匮乏的日本快速获胜的自信,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很明显这种结局,对缺乏战争持久奈受力的日本是最好的,也是必须的。仿佛是被他们预测准了,从北平向山西进攻的一路上几乎就成了行军拉练,很快就攻入山西境内,那个对29军孤军奋战见死不救的阎老西,转眼就直接遭到了日军猖狂进攻,虽有卫立煌部队助战仍然顶不住。

此时已挺进到敌后的《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在平型关发现了日军一个辎重联队在一个步兵大队的掩护下向雁门关前线运送军需,师长林彪有意吃掉这两千多日军,请示中革军委,主席认为在目前国府国军及国内各界对抗战前景悲观失望,主和投降情绪弥漫的形势下,有必要在展开敌后游击战之前,打这一个大仗。

必须清楚的是115师只有五个团的兵力,除去两翼阻援警戒部队实际只有三个团的主攻部队,论兵员人是超过了日军两倍(加上日援军数量,两军人数差别就没有多大了),但论火力强度却达不到对手的半倍,就是在这作战条件下,在一侧日本援军拚死救援的条件下发起的这场战役,仍然获取了歼敌近2000人,缴获无数的战役胜利。

很可能在有些人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战役,这个胜利更不值一提了。但是这是在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获得的第一个全胜的战例,而且还是一支叫花子部队——八路军依靠手里的杂牌步枪每人仅配几发弹的装备条件下,打出来的战绩,就更有力的砸碎了投降派那种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军不论在任何方面都比这支花子部队的条件不知道强多少,打击日寇应该更有实力,为什么要撤?

无疑,这次战役极大的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日必胜的信心,国府那边的主战派终于占了上风,重拾抗战意志,随即便发动了台儿庄会战等大规模抗击日寇的战役,不仅让日寇猖狂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破产,还迫使日军这支野兽军队绝大部分陆军深陷于中国战场直至二战结束,给美军的太平洋战争减轻了极大的作战负担,也让苏军可以放心的使用更大的军力投入对德作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平型关战役的作战意图无疑就是个神级操作的战役指挥。

二战中有哪些战役的指挥可以被称为决定胜负的“神级操作”?

说到二战中决定胜负的战役就不得不提东线战场最著名也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依靠战略上出色的部署和指挥,最终逆转了战局,夺取了东线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反观德军,虽然在战术和战役层面上获得不少的胜利,但在战略层面上错误连连,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失败!

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德军虽然没有最终夺取莫斯科,但是对苏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截止到1942年11月,苏军的损失高达1184万人,其中639万人为永久性损失。至少在军事上来看,德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无疑要归功于德军专业的军官团,他们在战术、战役上的指挥能力远远超过苏军的指挥员,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取得了辉煌胜利的德军高级将领反而越来越不受希特勒的信任,希特勒越来越无视那些将领的专业建议。相反,经历了第一年的惨败,斯大林越来越信任他的将领们,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和作战上的自由,那些专业的高级将领们作为斯大林的代表频频负责前线的重大战役指挥。所以1942年的东线战局,从战略层面上看,德军的战略部署越来越业余,存在明显的弱点,而苏军的战略部署则越发专业,逐渐占据了主动。

1942年的南翼战略进攻中,希特勒一如既往的轻视苏军的预备力量,正如霍特大将所说的那样“我们总是高估苏军一线兵力,而低估他们的预备队力量”。德军在重创了南翼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后,就此认为德军已经彻底夺取了南翼的主动权,进而选择分兵两路,违背的基本的“集中兵力”的原则,事实上苏军强大的预备队不仅补充了南翼苏军的损失,而且变得更加强大。南翼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而德军的兵力却只剩下一半,另一半还在遥远的高加索。

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处在严重的危机中,两翼漫长的防线由四个实力很弱的联军集团军防守,这相当于德军在放任苏军来发起反攻包围自己,更加严重的是德军在当前并没有强大的战役预备队,也就是说一旦苏军达成的突破过于宽大,德军有限的预备队是无法及时封闭的,其结果就是导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包围。这个战略部署上的错误非常明显,德军两任陆军总参谋长以及前线的集团军群司令部都向希特勒指出这一巨大的风险,但是希特勒并没有给予重视,加强侧翼防御只能是放弃斯大林格勒的进攻从而抽出德军部队,希特勒显然不愿意放弃斯大林格勒这一目标,尽管对侧翼防线进行了一些加强,但不足以根本上改变态势。

最终苏军从斯大林格勒德军的两翼达成决定性的突破,德军第6集团军被合围,德军预备队无力封闭前线的缺口,最终德军损失了一个完整的集团军,四个联军集团军也先后退出了作战序列,东线德军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了,再也无力发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东线战场乃至二战的转折点。

二战中有哪些战役的指挥可以被称为决定胜负的“神级操作”?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纳粹德军的闪击战突击矛头是四个装甲军团,专业的称谓可以是“装甲集群”,这是一种比步兵集团军编制略小的机械化兵团,其中包括克莱斯特第1装甲军团、古德里安第2装甲军团、霍特第3装甲军团和霍普纳的第4装甲军团,这四位个个是纳粹名将,战争期间军团被升格为装甲集团军,一般下辖两到三个装甲军,是纳粹德军在几个方向战场上的骨干力量。

(霍特将军)

而在1942年的德军夏季攻势的“蓝色行动”中,希特勒对第4装甲集团军的使用完全可以称为“神级操作”,其后果之严重,几乎等于敲响了法西斯德国的丧钟。1942年6月1日,霍特大将(一级上将)接掌第4装甲集团军的指挥权,隶属于陆军元帅包克的“B集团军群”,此时该集团军下辖第48装甲军、第57装甲军、党卫第2装甲军,是南线德军最强大的装甲部队。

由于斯大林的固执己见,德军刚刚在哈尔科夫大败试图进行反攻的苏军,将苏军在南线的预备队消耗殆尽,德军顺势展开酝酿多时的进攻,“蓝色行动”正式开始。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从左翼突击,与右翼的保卢斯第6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形成钳形攻势,目标直指斯大林格勒。新败的苏军在草原上根本无力抵挡德军坦克的凌厉攻势,一路向东退向斯大林格勒,一路往南退守顿河下游。

(包克元帅)

如果第4装甲集团军按既定路线跟踪追击下去,“B集团军群”的两路德军必然轻取这座城市,因为苏军根本没有时间和兵力组织纵深防御。此时德军最高统帅部面临重大抉择: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运输,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那里的石油,因为南线德军的总兵力其实并不能满足同时完成两个作战目标,希特勒本人也有些举棋不定。

希特勒的第一波操作来了,他还是被石油的气味所首先引诱,并且鉴于第6集团军进展颇为顺利,苏军后撤已达300公里,因此他认为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苏军已不足虑,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这么多兵力,遂于7月17日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转向,配合“A集团军群”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南侵高加索油田,而此时该方向上尚无激烈战斗,克莱斯特一时并不需要增援。

(克莱斯特将军)

但是缺少装甲部队的第6集团军进攻速度却一下子慢了下来,保卢斯只剩下本集团军的500辆坦克和27万人,从而给了苏军以宝贵的喘息之机,调集部队开始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短时间内就向城市周围的防御阵地派出了16个师,保卢斯兵力兵器只是略占优势,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进展十分困难,7月28日被迫转入防守态势等待增援。

希特勒开始了第二波操作,他见保卢斯久攻不下于7月30日宣布:“因为高加索的命运将要在斯大林格勒决定,所以由于这个会战的重要性,遂有从A集团军群抽调兵力增强B集团军群的必要”!他不顾参谋总部和克莱斯特的坚决反对,再次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归建回援斯大林格勒,二战史学者一致认为这是影响德军命运的决定。气喘吁吁赶回来的霍特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苏军已经恢复到足够坚强,第4装甲集团军进攻也最终受阻。

(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

克莱斯特愤怒的回忆到:“第4装甲集团军本来可以在7月底兵不血刃拿下斯大林格勒,但却被调到南边来帮我渡顿河,而我并不需要它的支援,反而使我军的道路拥挤不堪;两周之后,当我需要坦克部队时,它又回师北上了,如果它没有被调走,我们早已拿下格罗兹尼油田”!

正是由于希特勒“神一般”的胡乱操作,霍特装甲集团军两头瞎跑疲于奔命,却没能帮助保卢斯和克莱斯特任何一方达成战役目标,德军有限的兵力反而陷于两个战场的胶着状态,最终在苏军的反攻下彻底崩盘,精锐的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被歼灭,克莱斯特也狼狈撤出高加索,150万兵力和大量技术兵器的损失,使德军在苏德战场从此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希特勒对自己的操作失误是不认账的,他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前线将领,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先后解除了A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元帅和B集团军群总司令李斯特元帅的职务。

到9月24日,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也被迫“下课”,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元首是“英明”的,失败都是将军们的错误。

二战中有哪些战役的指挥可以被称为决定胜负的“神级操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到目前为止最惨烈,波及面最广,技术水平最高的一场战争为人们反复研究与纪念。其中可以被称为“神级操作”的决定性瞬间层出不穷,但能够称得上在战役层面上,且对事后战局发展有所关键作用的,1942年6月爆发的中途岛大海战绝对能算得上一个。

中途岛大海战的神级操作其实对于美日双方都有,没有一方面的神级蜜汁犹豫,就没有办法衬托出另一方的神级蜜汁精准。对于这场大海战的前因后果大家其实都非常熟悉,我们就重点聊下其中最为关键一次攻击,也就是这次神操作,扭转了日本帝国主义势如破竹的骄横,说到断送其前程也不为过。

南云忠一指挥着当时日本海军机动部队骄傲的四艘航空母舰作为主力已经进行了第一波对中途岛地面目标的攻击,而在这波攻击中途岛本土的舰载机返航的同时在6月4日8时许时又传来了发现美军航母的情况,南云下令把在甲板上准备好攻击美军航母的鱼雷机送到机库,回收回航的攻击机和护航战斗机且整个舰队北移在预测地点伏击美军航母。这个就是南云为稍后的惨败做出的神操作。

9点18分回收了全部返航飞机和护航飞机,日本水兵和地勤然后再将鱼雷机移出来,装上鱼雷,其它弹药来不及规整了就放在飞行甲板的一旁。然后整理队形,准备在10点30分出击攻击美军航母。但在10时许,美国海军航母起飞的舰载机编队已经抵达日本航母编队上空,几批鱼雷轰炸机编队前仆后继般的对日本航母进行一场自杀式攻击,绝大多数鱼雷机都被日本的护航战斗机击落,41架鱼雷机只有6架得以返航,所投鱼雷无一命中。到10时25分,距离日机起飞前只有5分钟了,美军的神操作来了。

在日本护航战斗机和战舰观测哨的精力都被从低空水平突击的鱼雷机吸引过去的时候,10时25分,从美军“企业号”,“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起飞的50架俯冲轰炸机从6000米高空无人干扰地俯冲而下,日本舰员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轰炸机分为3个小队,投弹命中了日军”赤城“,”加贺“,”苍龙“号航空母舰。转眼这三艘巨舰就被炸弹和自身甲板上的弹药殉爆产生的熊熊大火包围。11时30分,南云转移至”长良“号巡洋舰,至此,中途岛大海战胜负已分。后面大家也很清楚了,没过多久,日本最后的“飞龙”号航母也被击沉,美军损失“约克城”号航母。

为什么说是“神级操作”呢,一方面是南云在遇到混乱的情报信息时采取了最教科书式的回收再攻击操作,而不顾情报的时效性,令人难以置信的看到缺乏日军开战以来的冒险赌博精神,放过了转瞬即逝的攻击美军航母的机会。如果美国海军航母在这次力量明显弱于日军的较量中损失殆尽,太平洋战争的结果恐怕难以预料。

另一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的“好运”,美军在这场对决中用3艘航母对抗日本机动部队的4艘,而日军后面的主力部队还有战力极强的航母和大和号战列舰,首先美军没有惧战怯战收缩回撤,而是利用情报优势悄然设伏,在几乎最远距离放飞舰载机放手一搏,而鱼雷轰炸机的大无畏牺牲成就了俯冲轰炸机”在合适的结点出现在合适的位置做出合适的事情“的“神级攻击”,砸碎了日军魔掌。

所以,把中途岛大海战中的美日双方的指挥都归为“神级操作”毫不为过。

二战中有哪些战役的指挥可以被称为决定胜负的“神级操作”?

诺曼底登陆

说到二战史上的神操作,不得不说的,就是这场盟军的神操作。

先看看当时盟军的面临的形势,1943年华盛顿会议后,英美就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把战线推进到欧洲本土。

经过反复的专业判定,盟军最后把登陆地点,缩小到两个地方——一个是留名青史的诺曼底(下图红色圈),另一个,就是加莱(下图绿色圈)。

这两个地方,都是在法国的北海岸。

两个登陆地点各有优缺点:

加莱明显是最近的登陆地点,从英国渡海,飞机和舰船最容易到达的地点,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

诺曼底的优势是海滩宽阔,比较适合登陆作战。

对面的希特勒,也知道这两个地方,是盟军渡海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如果你是希特勒,该重点防守哪一个呢?

首先要收集情报。

盟军在加莱港口的对面,就是英国的多弗尔,搞了一个假的司令部,不断发送无线电信号,故意让德军收到。还修建了假的机场,假的坦克,假的大炮,甚至找专门的电影道具师来制作现场效果。德国的侦查机探查此区域,还遭到盟军的顽强阻挡。

希特勒一看,这会不会是声东击西之计呢?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真正让希特勒陷入圈套的,是下面一个史诗级的神操作。

诺曼底这时候已经开始登陆战三天了(德国一直以为是佯攻)。盟军故意搞了一具尸体,穿上盟军上校的服装,在衣服口袋里,放了一份诺曼底登陆的详细计划!然后将这具尸体放到德军眼皮子底下,保证德国能收到这份材料。

如果希特勒真的相信了这份作战计划,那诺曼底登陆的历史就惨烈了。德国全力阻击,盟军势必付出惨重代价。

但是希特勒收到这个作战计划后,断定诺曼底就是一场真正的佯攻!盟军的攻势,即将在加莱展开。于是希特勒将重兵布防在加莱,盟军就在诺曼底以假作真,渡过了大海,开辟了第二战场。

假作真时真亦假,二战时的诺曼底登陆,将虚虚实实、阴谋阳谋,在二选一的一个选择题上,演绎的生动淋漓。

最终盟军骗过希特勒,取得了诺曼底登陆的成功,留下了这段战争史上的奇谈。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二战中有哪些战役的指挥可以被称为决定胜负的“神级操作”?

孙子曾经曰过: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调动敌人而不要被敌人调动,夺取战场的主动权。

有一场战役,虽然双方只是内战,也还不到二战正式开始的时间,现代化水平程度比远远低于欧美军队。但是弱势的一方凭借高超的指挥水平,从劣势逐渐取得优势,从被动获取主动并且最终赢得胜利,这场战役里面弱势一方所表现出的指挥水平才是真正的“神级操作”。

老妖说的就是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

(看地图就知道四渡赤水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

四渡赤水的“神”在于从看似完整的包围圈中不断调动敌人,从中寻找缺点

四渡赤水前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湘江战役后从八万人残存的三万多人,李德等人率领红军坚持按照原计划前往湘西。

前有重兵围堵,后有大军追击,身处包围圈里的红军覆灭在即。此时红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出滇军,摆脱国民党的包围圈。

《神雕侠侣》中裘千尺在指导杨过与公孙止的打斗时,让杨过通过身法快速的转换攻击方位不断调动公孙止,让他露出破绽。而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也是通过高机动在狭小的包围圈中不断穿插调动国民党军,从不可胜之中,寻求可胜之机。

1、被逼迫的一渡赤水与二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红军虽然经历了整合,但是劣势局面不是一时半会所能改变,主动权也在蒋介石的手中,所以四渡赤水中的第一次与第二次,红军是有些被动的去选择。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为了防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以及湘西红军军团回合,调集嫡系加川黔滇桂军队扑向遵义。

薛岳8个师后面追来,湘军四个师堵住东进道路,川军、滇军、黔军、桂军也从不同方向围堵红军。

红军先击溃了前方土城的黔军,又击溃了尾追的川军2个旅,但是国民党增援部队太过强大,红军不得不度过赤水向西前进。

国民党判断红军可能会渡长江,川军立刻沿长江布防,薛岳兵团和黔军从贵州向川南追击;滇军3个旅向贵州毕节和云南镇雄急进,准备截击红军。

红军进驻扎西后判断形势,一扭头东渡赤水,回师力量薄弱的黔北,这下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又重新调集部队进行围堵。

二渡赤水的出其不意收到了第一个大成果。

红军以一个团摆出渡江姿态吸引川军,主力则直扑遵义,抢险占领遵义后,红军就盯上了因为国民党配合不及导致孤军冒进吴奇伟总队,突袭纵队指挥部,打掉两个师。

这是长征后最大的一次胜利,气的蒋介石从南京飞到重庆、贵阳亲自指挥。

2、神乎其技的三渡赤水与四渡赤水

蒋介石亲自坐镇后,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

而中央红军再次以偏师吸引川军,主力进攻鲁班场,可惜因为敌人强势,这一战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敌人援军接近情况下,红军立刻北进渡过赤水,再次进入川南,蒋介石判断红军又想北渡长江,命令部队向川南进击。

鲁班场的战斗虽然失利,但是可以看出红军已经没有一渡赤水以及之前时的那种危机,看似是被动,实际上无论是战场选择还是战机以及主动脱离,都控制在红军手中,可以说从二渡赤水开始,战场的主动权就在围绕赤水河兜兜转转中逐渐被红军所掌控。

此时中央红军三渡赤水,其实都是以赤水河为轴心,在东西两岸小迂回,仍然在敌人的包围圈中。但是掌握主动权的毛泽东,在精心策划之后,进行了一次大迂回,一举使红军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

国民党重军集结川南,红军再次折兵向东,一方面派遣一支偏军佯装主力吸引敌人向西前进,主力部队则转向。通过不断的佯攻与调动,红军南渡乌江,主力部队直插贵阳,佯攻昆明,吓得蒋介石急令各纵队支援,滇军被调动后,江防兵力空虚,中央红军进军云南趁虚巧渡金沙江,将蒋介石的包围网彻底甩到身后。

在四渡赤水的战役中,虽然红军整体上处于国民党的包围圈的不利地位,处于被动,但是毛泽东以高超的指挥,以及红军的高机动性,奇正结合,有计划的调动敌人,在局部战争方面逐渐处于主动地位,扭转不利的方向,并最终打破了敌人的包围网。

在重兵包围中,通过连续机动调动敌方大部队疲于奔命,如果没有“神级操作”的指挥和超级敏锐的战场直觉,绝不可能成功。

虽然四渡赤水前两次是朱德指挥,但也是围绕“调离滇军,跳出包围圈”的思想来进行,所以四渡赤水不是兵力带来的胜利也不是装备带来胜利,是指挥艺术带来的胜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