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鲧被尧帝杀害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斗争还是真是因为鲧犯了重罪?
上古的鲧系治水不利,被舜帝杀了。舜帝换了很多人,都没解决洪患。有个大臣建议叫鲧的儿子禹来子承父业。
舜开民主会议,很多人都不敢承担责任。但禹站起来,高声叫道:我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众人面面相觑,有一好心长者抚须劝阻:汝父为治洪患,十几载风里来丶雨里去,最后功亏一篑,甘愿以死谢天下。你有老母,就不要步其后尘了。
大禹慷慨陈词:吾父为天下百姓安全计,甘愿肝脑涂地。临别之际,握着我的手说:禹儿,不要怪舜帝,我是立了军令状。将来有机会,你如能承父遗志,一定要早日治理洪患,为天下百姓造福啊!今日,我愿立军令状,三年小治,五年大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誓要成功。
舜帝感动:你要考虑清楚,军中无戏言!
大禹:大丈夫一言,如奔腾江水,却无返回!
大禹此去,后来三过家门而不入,老母说吾儿与乃父一样,公而忘私。但愿无撼。
大禹接受鲧的经验教训,改堵截法为疏导法,引大水分流,通过合理疏通,最后竟完成治水大业。
百姓感激不尽。一封封感谢信堆积如山。大禹功成身退,回去精心服侍老母。
舜帝年迈欲退,广寻英才,百姓皆荐大禹。
舜把两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送与大禹。
大禹继位。大禹之后,大禹的儿子丶舜帝的外孙启,开创了奴隶制夏王朝。|
上古时期的鲧被尧帝杀害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斗争还是真是因为鲧犯了重罪?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应该先明确一点,就是我们到底应该把中国上古神话和远古人类氏族社会联系起来,混在一起说,还是把神话的归神话人类社会的归人类社会。
中国的神话经过了一段非常奇怪的神的人化解释。这种解释把中国神解释为氏族首领,或者某个氏族的统治集团,或者干脆就是某个氏族历代统领的集合。个人认为这种胡乱的解释把本就有点混乱的中国上古神话弄得更加支离破碎,也更加无法从神话本身的角度去诠释神话。给神添加过多的人性,很显然会大幅弱化他的神性,弄到后来,其结果就是中国的神从人化的神变成了神化的人,然后就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变成神,这已经完全脱离了神话的本身了。
虽然山海经等书中所记载的神话,有着某些原始社会的影子,但这很明显是在成书过程中想象并添加进去的。我觉得后世的人应该把这种东西剥离出来,而不是再去添油加醋。
有鉴于此,我认为尧帝杀鲧的故事就是一个神话,就是一个主神惩罚做错事的小神的故事。没有必要去掺杂什么政治。
尧帝杀鲧的理由有2。一是窃息壤,二是治水不力。有这2点,主神已经完全可以去惩罚小神了。
另外我觉得尧帝杀鲧不应该说成是杀害而是惩罚。和普罗米修斯一样,鲧也是犯了盗窃天庭物品的罪的。而不同的是普罗米修斯做了好事而鲧好心做了坏事。好心当然不能是做坏事而不被惩罚的理由。题主在提问中用了杀害这个词,可见题主本身对这件事是有倾向性的,建议题主还是神话归神话,世俗归世俗。
上古时期的鲧被尧帝杀害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斗争还是真是因为鲧犯了重罪?
据载,大禹的父亲叫鲧,也是治水的行家里手。
相传,鲧因治水采用“障”与“ 堙”的方法,也就是一味去堵塞水,治水无功而返,因为没有完成舜帝指派的治水任务而被杀害。
既然是因为没有完成领导交办的治水任务而被杀,那也不算什么冤案啊?
为什么要说鲧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被冤杀的呢?
据《国语》记载鲧是因为违抗尧帝命令而被杀,违抗什么命令呢?据《韩非子》载,尧当时想传位给舜,鲧坚决反对,这一政治事件应是主要诱因。不然,怎么可能仅仅因治水不利而被杀呢?
为什么说治水不利被杀的可能性很小呢?想想看,采用堵塞的方法来治水,就是到了科技水平发达的现在不是照样还在使用吗?这种方法,在当时治水设施简陋、科技水平低下的上古时期,就是效果再差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按照上古时期的特点,统治者都是圣人,圣人怎么可能随便杀人,怎么能因为政治斗争而杀人呢?必须找一个借口了,你没有治好水,所以得杀掉你。按说杀了也就杀了,治不好水也犯不着被列为对天子统治最危险而该诛杀的“四凶”之一,但是鲧就是被列为“四凶”之一了!为何?可见,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鲧不仅仅是因为治水不力被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坚决反对舜继承尧的帝位!
上古时期的鲧被尧帝杀害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斗争还是真是因为鲧犯了重罪?
这是古老时代发生的事,流传到今天,真真假假,以讹传讹,很难辨清事情原委。即便留下一些考古发现,除非是重大发现且能彼此印证的,很难明确说尧帝或者舜帝杀鲧是政治原因还是鲧确实铸成大错。仅从逻辑推理看,既然鲧被派去治水,说明也是委以重任,鲧治水的方法是堵,那么有的地方堵不住就可能有重大伤亡,特别是洪水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原来堵住的地方也可能突然溃坝,长时间辛苦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那么就可能激起民愤,不杀鲧很难平民愤。整个部落就可能分崩离析,尧帝或者舜帝也是含泪杀鲧的,迫不得已的成分居多。毕竟后来鲧的儿子禹也在一生奔波治水,说明即便有些个人成分在里面,那也是以治水大局为重。后来禹吸取了他爹的教训,通过疏浚河道,较好地消除了水患,并因此得到天下民众的爱戴,从而成为一代贤君。不过,自禹以后,禅让制改为世袭制,终归是公心被私心取代,各朝各代不可避免地走入武力推翻前朝后爱护子民,轻徭薄赋→兴盛发展后骄奢日甚税负渐重,民怨渐起→中兴之主再次亲贤臣远小人,减轻税负,民心再次凝聚→后来君主认为理所应当凌驾在民众之上作威作福,民怨再起,民心思变→税负极重,民不聊生,各处造反起义不断,直至推翻彻底失去民心的朝廷这个历史循环。
上古时期的鲧被尧帝杀害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斗争还是真是因为鲧犯了重罪?
比较合理的判定是“鲧治水不力水坝垮塌淹死大量老百姓,为平民愤而杀之”。
上古时期的鲧被尧帝杀害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斗争还是真是因为鲧犯了重罪?
这部分是传说历史,并无文字记载,有无“鲧”这个人还是两说,中国人为了抬高一个人,往往要打低另一个人。例如《三国演义》,为了抬高诸葛亮就得把周瑜说得很小气。历史上真有其人尚且竭尽诋毁之事,无从考究的人物就更无所顾忌了,爱怎么捏造就怎么捏造。
在商朝有甲骨文之前,那些传说都只是传说,不能当历史来论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