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保卢斯也是个苦命的娃,如果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他的下一个职务将是“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 ,这意味着可以跻身纳粹德军的最高战争决策层,而不用再承受东线炮火连天或者冰天雪地之苦。
(约德尔上将)
根据最新解密的史料证明,因为反对希特勒解除总参谋长哈尔德的职务,时任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将军已不受待见,希特勒甚至拒绝与之同桌就餐,并准备在1943年1月底解除他的职务调保卢斯回来继任,“遗憾”的是,陆军元帅保卢斯已经不可能再为他效劳了。
苏德战场上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的第6集团军,是一支装备精良战功卓著的部队,也是纳粹发动二战的急先锋。1939年波兰战役时的番号为第10集团军,司令官赖歇瑙中将;在法国战役中隶属于“B集团军群”,下辖2个装甲师和14个步兵师,晋升上将的赖歇瑙指挥番号更改为第6集团军这支部队,横扫荷兰和比利时防线,战役指挥的表现极为出色,灵活并且果断,战后论功行赏赖歇瑙擢升陆军元帅。
(第6集团军原司令赖歇瑙)
赖歇瑙是德国国防军中最坚定的纳粹支持者之一,国防军内部人尽皆知,他也由此成为希特勒的宠将,1938年差一点点就成为德国陆军总司令,只是由于国防军高层的集体反对而作罢。从波兰战役到法国战役,他和第6集团军一直在龙德施泰特的指挥下作战,算是后者的老部下,而保卢斯从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开始,就担任赖歇瑙集团军的少将参谋长,1940年5月调升陆军副总参谋长,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制订人,大战前夜再次调回第6集团军担任参谋长,此时已晋升中将军衔。
苏德战争爆发后,赖歇瑙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仍然在龙德施泰特元帅的指挥之下投入战斗,并在基辅战役中大破苏军,战役期间,狂热效忠于希特勒的赖歇瑙对所属部队下达了《军队在东战场的行动》这一命令,在命令中要求官兵“无情地根除敌人的阴谋和暴行,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其实就是下令大规模屠杀苏军政工干部。
这种暴行是国防军其他将领们尤其反感的,但充分说明了赖歇瑙的政治立场和成为希特勒爱将的原因。(保卢斯)
1941年11月30日,赖歇瑙接替龙德施泰特成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因为后者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在罗斯托夫战役中擅自撤退。赖歇瑙升职之前推荐自己的参谋长保卢斯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一职,毕竟这两人在一起搭档期间非常顺手,从西欧到东线的合作甚为愉快,不可否认的是,保卢斯的确是名优秀的参谋军官,对于赖歇瑙的提名希特勒当然照准。
于是保卢斯1942年元旦成为精锐的第6集团军司令,同日晋升上将,并随后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大败苏军的反攻,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2天后,赖歇瑙病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当然,前任赖歇瑙的推荐只是一个方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保卢斯调配兵力的过程来看,他几乎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包括第6集团军被合围的时间段,如果他坚决主动向北突围,是很有可能与曼施坦因的解围部队“顿河集团军”会师并摆脱困境的,然而他再次忠实地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德国士兵进攻到哪里,就要守住哪里”,坐失破围良机,也断送了德军在南线最精锐的骨干部队,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因此,对希特勒的“忠诚”是保卢斯得以执掌第6集团军的另外一个主因。(赖歇瑙元帅)
希特勒很不喜欢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由独立性很强的将军来领导,而是希望由他完全可以信任、并且永远都服从于他的人担任这些职位,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当然符合这一标准,但参谋总长哈尔德由于在夏季攻势中屡屡“犯上直谏”,终于被忍无可忍的希特勒解除了职务,不久还遭到盖世太保的逮捕关进集中营;然后就轮到了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从继任人选是保卢斯这一层来看,作为元首信任和打算重用的少壮派将领,希特勒同意由保卢斯出任集团军司令也有历练的因素。
所以第三个原因就是,让一直从事参谋工作的保卢斯具备军事主官的履历,从而方便希特勒将其提拔到战争指导核心团队当中,比如用非常年轻的蔡茨勒将军继任总参谋长的事实,就证明了希特勒内心的想法,他已经极度不信任和讨厌国防军原有的高层班底。
然而他忽略了参谋军官优柔寡断的缺点,保卢斯毕竟不是经验丰富的赖歇瑙,并且最终葬送了第6集团军。(保卢斯上将)
即便是保卢斯被俘后,德军还曾试图派出一营伞兵和特种部队前往苏军控制区域营救,这一阴谋因苏军内务部队及时转移俘虏而挫败,可见希特勒对这位将军的重视程度。
更由于保卢斯在苏联享受的优待和战后在纽伦堡出庭作证,让许多德国人视其为叛徒,尤其是有亲属在斯大林格勒战死的德国人都在诅咒保卢斯,指责他自己苟且偷生,却未能拯救装备精良的30万大军,这个罪名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结束,时间已是1957年2月1日。
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1942年1月5日,从未指挥过营级以上部队部队的保卢斯晋升为装甲兵上将,并担任第6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是德军“蓝色行动”的主力部队,担负主要的进攻任务。将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保卢斯这样缺少前线指挥经验的参谋军官,确实有些有违常理。
保卢斯的大部分军事服役生涯中都是参谋职位上度过的,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德军总参谋部军官,期间有两次到野战部队任职。第一次是担任步兵连连长,和隆美尔同属于一个团。1934年到1935年,保卢斯担任第3摩托化运输营营长,这支部队是装甲侦查营的前期试验型。之后保卢斯就继续其参谋生涯,1935年任装甲部队参谋长,1938年任第16摩托化军参谋长,1939年任第4集团军群司令部参谋长。
等到波兰战役爆发时,保卢斯担任第10集团军参谋长,他的上司是任第10集团军司令的赖歇瑙将军,这也是他们合作的开始。赖歇瑙对这位参谋长赞誉有加,即便保卢斯对赖歇瑙的有些命令有所质疑,但仍旧会一丝不苟的去执行,这一点是每一位指挥官所喜欢的。而赖歇瑙是纳粹主义坚定的支持者,他和希特勒的关系非同一般,希特勒一早就想将陆军占为己有,自然是大力提携赖歇瑙这样亲纳粹的将领,而保卢斯作为赖歇瑙的亲信再加上其并非传统的容克贵族也顺势开始平步青云。赖歇瑙的靠山是希特勒,而保卢斯的靠山就是赖歇瑙。
波兰战役后不久,保卢斯就升任第一军需长,相当于陆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是总参谋部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此前曼施坦因也曾担任过这一职位,但是曼施坦因在下放到一线担任军事主官时也是从步兵军长开始做起的,慢慢的一步一步升到集团军司令以及后来的集团军群司令的。而保卢斯直接直接越过了军、师一级担任集团军司令,而且还是最强大的集团军司令,其实力近乎是一般集团军的两倍实力。这其中最主要的的原因就是已经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赖歇瑙元帅,本来“蓝色行动”是由赖歇瑙负责的,作为其亲信的保卢斯自然会被委以重任,由保卢斯担任第6集团军司令也就不足为奇了。
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一战时,保卢斯以上尉营副官之职开赴前线作战,因作战表现突出调至参谋本部服务;战争结束以后,担任驻斯图加特的第五步兵指挥部任参谋,后来担任斯图加特第11步兵团当了连长,二战前已担任摩托化旅的指挥官,以及第10集团军少将参谋长。
所以网络上某些推文说保卢斯纯粹是个参谋人员,从未指挥过营级以上部队,就直接晋升为装甲兵上将之说存疑,与历史事实不符合。
保卢斯随第10集团军征战了波兰、比利时、法国等国,期间,第10集团军已易名为第6集团军,保卢斯本人也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特别是与精力充沛、勇猛果敢而又厌恶图上作业的赖歇瑙中将配合得相当默契,战争本身就是培育培育军事指挥官最好的摇篮,攻克法国以后,保卢斯被晋升为陆军中将。
随即,保卢斯中将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总监,相当于副总参谋长,地位仅次于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负责所有德国陆军的组织和训练,曾到北非会见隆美尔,也曾与匈牙利领导人商讨入侵南斯拉夫,但保卢斯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12月3日,因战功卓绝已升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赖歇瑙陆军元帅,向希特勒极力推荐保卢斯接替其第6集团军司令之职。
长期渴望得到野战指挥职务的保卢斯对此项新的任命甚感荣幸,1942年元旦,保卢斯被晋升为装甲兵上将,4天后便前去履行新职。
1942年5月,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在哈尔科夫一带包围了大量苏军,战至5月28日,军史上称俘虏苏军24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2026辆、火炮1249门,保卢斯因此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2年8月,保卢斯率第4军第8军第11军第51军和第14装甲军将近30万人马在德国第8航空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的协同下向斯大林格勒进军途中,歼灭和俘虏了苏军第1坦克军和第62军5万余人。
残酷的斯大林格勒巷战,让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损失惨重,被苏军百万大军即将包围之际,保卢斯请求大本营同意其率部突围,但又不敢违抗希特勒原地固守待援的命令,最终导致德军中战斗力非常强悍的第6集团军灰飞烟灭,刚被希特勒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的保卢斯本人也成了苏军的俘虏,重挫了德国国防军的锐气。
保卢斯尽管具有非常出色的参谋才能,但实际上并不适合担任军队高级指挥官职务,其过分拘泥于细节,包括非常仔细的图上作业,这些无疑都是参谋军官的优势,但同时又是参谋军官的致命弱项,也即缺乏果断坚决的气魄。
至于保罗斯能担任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司令长官,得益于原先第10集团军工作搭档刚晋升为陆军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赖歇瑙的极力推荐,赖歇瑙元帅作战勇猛顽强,且对希特勒特别忠诚,是希特勒麾下的爱将。
对于爱将的极力推荐,且保卢斯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显示出了杰出的参谋人员素养,但却缺乏军中高级军事主官的历练,于是,希特勒就同意了赖歇瑙元帅的意见,让年富力强的保罗斯担任了第6集团军司令职务,并迅速将其晋升为装甲兵上将。
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二战时期的第三帝国,一直说希特勒独裁统治,实际上德国国防军军队体系,一直作为一顾政治力量在制衡希特勒,这股势力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真正意义上的最强势力,只是作为传统军人势力,对国家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一战后德国那个烂摊子上,勉力维持,然后将信将疑的看着希特勒一步一步起来,他宣扬的法西斯主义以及对民众的承诺,当初看起来是如此可笑,但令军队体系惊奇的是,这些东西居然迅速实现了,无数的失业人口,重新拥有了工作不说,还是工资富足,劳动保障充份,有合理的工作时间,还有国家提供的全家免费带薪休假。短短几年,一个破败的德国,从废墟上站起来不说,还超速发展,迅速欣欣向荣,并且那个他们眼里的下士,把国内资源大幅度向对他冷眼旁观的军队倾斜,放出让他们出乎预料的善意,他们对看不上眼的冲锋队发出不满,小胡子下士立即对冲锋队发起长刀之夜!国际反德势力对德国军队建设的干扰,下士给予比他们还大胆狂放的回击,而且事实是一战胜利者们,没他们想象的强大,反到跟小胡子预言的那样像纸老虎一样虚弱不堪,所以在兴登堡元帅任总统时病逝,他们终于选择配合他,让他就任德国元首,然后这个下士带着他们赢得了横扫欧洲的胜利!但是始终,国防军体系并没有融进希特勒的体系,一直是个相对独立的势力,其中不乏反对派,反对到有个独臂佬在狼穴大本营放炸弹试图炸死希特勒!所以希特勒也在军队体系开始扶持更倾向于自己的少壮派,保卢斯就是他试图扶持出的军队高层重点对象,就任第六集团军,是想给这个参谋出身的家伙,镀上军队主官的金,其结果,就是这参谋性格偏软,没熬过斯大林格勒的残酷情况,我个人觉得,这场战事当中,第六集团主官,任用莫德尔元帅的话,德军不说打赢,起码不至于输的这么狼狈不堪。保卢斯被围,突围无望,希特勒给他空投了元帅手杖,指望他自觉一点,不要活着被俘,结果保卢斯元帅的选择大家也知道了,这时他又选择忠于国防军更人性一点的传统……陪葬的是德军最重要的战略机动力量。
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保卢斯能够成为第6集团军的司令官完全得益于赖歇瑙元帅的大力举荐,并非是因为他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在名将云集的德国国防军内,保卢斯的水平显得相当平庸,而且在此之前他从未担任过营级以上的军事主官,反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从事参谋类的工作。在参谋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对保卢斯影响很深,这让他形成了缜密谨慎的性格,但是也让他失去了果敢勇猛的血腥。正如其他德军将领所评价的那样,保卢斯是一名优秀的参谋人才,但绝不适合担任集团军司令一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此语也一语成谶。
保卢斯同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这些人一样,同属于国防军中的少壮派,虽然他们的年龄相仿,但性格却大为不同。保卢斯的性格内敛而又沉稳,颇似一位学者,再加上他非常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这使他非常受年长官员们的欢迎。善于做人是保卢斯最大的本事,这从他与赖歇瑙之间的关系中就能体现出来。赖歇瑙是国防军将领中出了名的暴脾气,可保卢斯不但能与他相处融洽,甚至还能让赖歇瑙视其为心腹,这种本领让人不得不为之钦佩。保卢斯的性格说好听点是“老实”,说难听点就是“没主意”,这种性格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希特勒让他怎么打,他就怎么打,不敢有任何违逆之举。或许也正是因为保卢斯太听话,希特勒同意将其破格将其提拔。
在保卢斯升任第6集团军司令这件事中,老上司赖歇瑙元帅的举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赖歇瑙的力推,恐怕希特勒一时也难以想到保卢斯这个人。保卢斯与赖歇瑙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场,他当时也是赖歇瑙的参谋长。西线战役结束后,保卢斯被调至柏林工作,但在苏德大战爆发前,应赖歇瑙的请求保卢斯又调回了他的身边。隆德施泰德被希特勒免职后,赖歇瑙接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于是第6集团军司令的位置就空了下来。希特勒的本意是让赖歇瑙身兼两职,但赖歇瑙以无法同时兼任两个指挥官职务为由,力推保卢斯为第6集团军司令,于是保卢斯才有了这次青云直上的机会。
在接任第6集团军司令以前,保卢斯不过是一名中将,职位也仅仅是参谋长,这种资历的将领在德军中一抓一大把,很难引起希特勒的注意。另一方面,第6集团军的实力相当强悍,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的集团军,这就是希特勒安排一位元帅担任司令的原因所在。正常情况下,即便赖歇瑙元帅离任,希特勒也会安排一位军衔大致相当的将领接任司令一职,这样怎么也不会轮到保卢斯的头上。赖歇瑙的大力举荐再加上希特勒有意扶持一位听话的将领,保卢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6集团军的司令。
看来不管在哪里,搞好人际关系都是那么的重要!
文/战情解码
我是优质军事答主战情解码,欢迎关注留言!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元首的青睐有加是最重要的因素。以当年纳粹德国的体制,没有小胡子的欣赏和点头,保卢斯一个出身平民,家庭没有容克军事贵族传统背景(不是军二代三代),相对年轻资历浅、为人低调且从不参与政治的普通职业军官,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平步青云,荣升一流主力的集团军司令?这也可从职场角度提供参考的一个范例。首先,保卢斯的出身好,符合领袖的需求。希特勒自独裁成功后,一直需要在军界高层内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平衡和打压传统的容克军事贵族阶层。隆美尔、保卢斯这样平民家庭后代正符合要求。然后,他服从性强,专业能力出色且性格内向,细腻严谨。举个例:在巴巴罗萨计划进程中,保卢斯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他是陆军第一军需总监(德军没有副总长的设置,相当于第一副总参谋长),是主要起草人和监督管理者。小胡子和德军高层当时对二线作战的前景和历史上一战大败的阴影作用,日夜不宁忧心忡忡。而从纯军事角度,巴巴罗萨计划是现代战争史上,最出色的纸上谈兵。获得了希特勒和德军总部一致高度评价,实战中,在莫斯科城下前都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小胡子与保卢斯频繁交流,让领袖对他好感度大涨,印象深刻且正面。再三,要加上伯乐的推荐。保卢斯的伯乐就是前任集团军司令赖歇瑙元帅。因为,赖元帅是当年极少数深受希特勒和纳粹党信任的高级将领,还是高级将领中凤毛麟角的党员。但他性格与保卢斯大相径庭,擅长精神鼓动和组织统御,但军事指挥却非所长。保卢斯在担任赖歇瑙参谋长的时期,以己所长助力极大,替领导背锅填坑无数。因此,当赖歇瑙被提拔为东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后(升官上任不到20天就心脏病发完蛋,希特勒亲自主持了赖的国葬),总部征求其对继任者的意见,他极力推荐保卢斯。希特勒一见心喜。于是,保卢斯跳过诸多资历深厚,传统军人出身的竞争对手。接替了老领导的岗位。上任后的表现,确实不负期待。以前二战史的研究,一直都有一种观点:称保卢斯擅长当参谋军官,不能承担军事一把手的角色。近年来,资料的丰富和多元化,这种观点不全面。苏联解体后,从不断解密的二战德军档案和战后研究中发现,希特勒已计划好,一旦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后,就以保卢斯替换当时与其矛盾激化的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对保卢斯而言,职场人生真正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个人看法,他正常的选择,应该是自杀殉职最好。不仅仅是对小胡子,更是对他的部下的交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