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为何德国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装备?

也不见得,日本军工也有很多亮点的地方,只不过相对来说,日本装备更适合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而德国装备更适合欧洲战场。

你把德国闪电战那一套搬中国来,他要不在中国修一个八横八纵的交通网,保准他的装甲部队全部陷泥里面。

当然,把日本军队调到欧洲战场,就剩下吃土的份了。

日本陆军装备在欧洲人眼里就是垃圾

没错,我说的就是三八大盖+歪把子+92式重机枪,全部都是垃圾枪械。

前几天大家竟然蜂拥而来,得出一个惊天的结论,德国的98K步枪不如日本的三八大盖,纵横当时就震惊了,在一个答主领衔下,其他答主纷纷跟风,三八大盖竟然成为一款神枪。

两款枪尽管属于同一种类枪,都是拴动后拉的五发子弹步枪,但是二者相差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三八大盖依靠的是放弃口径提高精准度,总结起来就是,稳、准,但是不狠;

98K是口径更大的子弹,相对三八大盖,是准和狠,但是不稳。

但是这并不能说性能上不如三八大盖,在口径比三八大盖粗的情况下,枪管更短,却打得更远,杀伤力更强,怎么可能会不如三八大盖,要知道三八大盖因为口径太小,对人的伤害并不太大,不是要害部位可能就是贯穿伤。

之所以有如此差距,就是因为三八大盖是日本在1905年左右生产的,98K是在1935年左右生产的,二者相差三十年。

机枪方面,日本人秉承的理念就是,尽可能的满足部队的各种需求,既要满足火力,又要射击精准,还要节省子弹,机步子弹也要统一,最后结果就是歪把子机枪结构太过复杂,一款打6.5mm口径子弹的枪械,本身威力就不够,竟然枪膛还承受不住,无奈只能将三八大盖6.5mm口径的子弹减轻弹药,以满足歪把子机枪。

整来整去整出一个废物机枪。

德国的机枪那真是没得说,一直是德国的重点研发领域,从一战时改装的马克沁机枪,到二战的MG34/MG42通用机枪,德国机枪一直在向简单化发展,要求没那么多,持续的火力输出,不要停,不要停。

日本研发的各种掷弹筒、以及92式步兵炮估计在欧洲就跟玩具一样,在欧洲流行的永远是膀大腰圆的榴弹炮。

说亚洲战场是一战水平,丝毫不夸张,你看日本人拿的主战武器就是一战前研发的。

日本的海空装备,也有值得德国人学习的地方

二战时日本海军妥妥的世界前三,像意大利的地中海舰队,那都是个啥!

德国海军在一战时候虽然也敢跟英国海军对射,一战战败后,开始限制德国的海军发展,德国的海军陷入停滞状态,等到二战前,全世界都在搞航母,唯有德国没有,这岂是希特勒所能容忍的。

当时能帮助德国制造航母的只有日本,1935年德国海军考察团到达日本后,对于日本的航母是赞不绝口,当考察团离开的时候,日本直接将很多航母设计图纸送给了德国,虽然很多可能是过时的,但是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德国建造了二战中唯一一艘航母齐柏林伯爵号,当然,最终也没有出海打一架。

从德日结盟这一点来看,德国对日本海军也是有所期待,不指望日本海军能够打败美国,最起码可以牵制住美国的海军。

再就是空军了,尽管二战时期德国的FW-190在天空叱咤风云了一番,但是终究是陆战飞机,跟舰载机又是一回事,如果德国真的将航母建成,必然还要向日本引进更加优秀的零式战斗机作为舰载机。

日本零式战斗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给了美国空军和海军极大的打击,直到美国缴获了一架零式战机进行研究后,才发现了击败它的方法,然而,零式战机的优越性是值得肯定的。

总体来说,德国军工是比日本强大,但并不是说日本装备一无是处,意大利就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了吧!

二战时,为何德国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装备?

德意两国看不上日本装备(陆军装备)是正常的,与这两个老牌工业化国家相比,日本的工业化时间太短了,从明治维新到1930年代初也不过50年的时间,工业设计、工业底蕴、工业产能...都低于德国和意大利,并且许多重工业设备都是从德国和意大利进口的...而武器装备制造业恰恰是顶级工业,就图片上这种“豆坦克”白给德国去不了战场,只能回炉炼钢!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后就将大量的日制装备当废钢铁炼钢了,苏联这样处理日本装备,德国也会这样。日本大本营派人去德国考察“虎式”坦克,也得到了德国的大力支持,制造工程图纸,装甲钢材配方、88毫米主炮炮管钢配方、穿甲弹的制造,还包括样车...都给了,但是日本人拖拖拉拉,最后不了了之了,最后样车也被德军征用。那么,日本的武器装备为何在德意眼里是“垃圾”?原因就是日本的钢铁产能太低了!我们都知道钢铁是工业制造的第一金属,而武器装备的钢铁用量也在90%以上,二战最高峰期间日本的军队总人数与德国相比,约600万:1200万,也就是德国的一半儿,但钢铁产量一直没到德国的一半,属于钢铁严重缺乏的国家,二战是人类第一次全面机械化战争,没有钢铁、没有其它有色金属怎么去制造武器?另外,日本和德国的建军思想还不一样,日本是“海洋型国家”,要大量建造远洋海军用于对抗美英这两个海军强国,大型战舰所用的钢材要大大多于陆军,因为日本陆军面对的对手是亚洲国家,当时都是农业国,威胁并不大...所以,只能是资源倾斜供应给日本海军,这也导致了日本陆军的装备性能低劣!图片上这个枪是二战期间意大利陆军的“卡尔加诺步枪”,和三八步枪一样也使用6.5毫米子弹,但“卡尔加诺”弹仓内可装填6发子弹,比三八步枪多一发 ,虽然使用相同口径的子弹,但是在600米距离内意大利枪的性能要好的多,据说肯尼迪就是被该枪爆头的!著名的“贝雷塔”9毫米冲锋枪,性能不亚于德军的MP40,也是二战期间意大利步兵主要武器普遍装备,而日本二战期间只是研制出了“百式”冲锋枪,受资源缺乏的限制也没装备部队,步兵班的远近距离火力限制低于意大利军队。意大利的M1935型210毫米榴弹炮,是二战期间世界上最好的大口径榴弹炮之一,远比日本那些性能低劣的火炮先进的多,意大利在二战甚至一战之前就是火炮制造制造强国,到了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战舰上也普遍装备“意大利炮”,可见其总体性能驰名世界!

总得来说,受资源缺乏的限制日本陆军装备的性能与数量都远低于德国和意大利,加上作战对象都是亚洲农业国家,所以日本陆军军工部门也没法去深入研制,造成了日本陆军的装备整体性在参战工业化国家当中最差。

二战时,为何德国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装备?

你好,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二战时为何德国和意大利都看不起日本的装备?这个问题需要仔细分析的。

1、资源分配不同。大家都知道日本资源缺乏,尤其是战略资源。日本把资源优先给与日本海军,这就造成了日本海军非常强,而日本陆军武器却是次品的钢材,这就造成日本陆军武器在轴心国眼里是垃圾的现象,不过日本军工也在改变日本陆军武器而努力。

2、武器发展不同。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他们两国面对武器当然是陆军和空军武器为重,这两个法西斯国家四周都是陆地强国,大力发展海军不是明智的选择,陆战打不赢海军强大有什么用?日本却是和这两个盟友不同,日本是岛国他强调的是需要海军强大,只有海军强大才有机会对外扩张,日本反过来把资源优先给陆军,大力发展陆军。我想日本连甲午战争都不可能赢何况还有日俄战争。

3、地理不同。德国和意大利面对的是法国和苏联等强大的路上国家,说白了欧洲强国林立,没有强大陆军是要吃大亏的。日本侧不同,日本在亚洲没有强大的海军也是一样要吃大亏,毕竟日本是岛国需要强大海军为日本护航,保证日本本土安全。

4、战争对象不同。二战开始德国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打的欧洲国家节节败退,这是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海狮计划》却是行不通的。要是德国有日本强大的海军我想《海狮计划》也许可以完成。二战开始日本在面对中国战场上,海军是发挥巨大作用,在淞沪会战中日本动用海军沿途用舰炮给我国造成巨大伤害,日本海军在海面上长江流域帮助日本陆军非常大的忙,使日本军队可以进展顺利。还有日本海军运输能力也很强,从日本本土运送巨大的战略物资给陆军,设想如果日本海军不强大日本能有那么快补充兵员和作战物资吗?

5、换位思考。假如让日本在欧洲和英法联军苏联开战,日本是必败无疑的。日本陆军装备不行在欧洲肯定是打的找不着北,在《诺门坎》现在中可以看出日本陆军不是苏联的对手。相反的把德国陆军对付东南亚国家,没有强大海军别说打了,游泳过去都怕喂鲨鱼呢,《海狮计划》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法西斯们面对自己国家的地理需求不同,所选择注重军种武器装备也是不同的。

6、美军就是两国的实验。美国参加二战后,先欧后亚政策?美国在欧洲和德意法西斯打那也吃了德意不少的亏,美国在和日本打海军也美少吃日本的亏。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谢谢!

二战时,为何德国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装备?

首先是,双方战场环境不同,德国可以在欧洲和苏联施展闪击战,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那就是,非常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系统。

同时,主要战场是大平原,在附近就有石油产区,比如罗马尼亚。同时附近必须有足够的庞大的炼油工厂,比如在德国本土。在这种环境下,装甲部队,步兵重炮这些武器才可以施展。

发达的铁路线是德国回旋兵力和调动资源的核心力量。毫不夸张地说,纵横于欧陆的铁路网络是二战德军后勤和战斗力的基本保证。运送一个满编的德国装甲师,需要80列列车,每个列车编组50节车厢,总计需要4000车厢以上。而装甲师之外还有独立的重装甲营和重歼击营,大概需要20列列车,1000车厢左右的运力。

二战前夕,苏联的铁路突破10万公里,而我国近年才刚刚达到这一铁路里程。可以想象两个战场的完全不同了。而这些装备在30-40年代的中国战场,是无法施展的。除非,德国有能力先在中国修建几万公里标准铁路,再修建几十万公里军用标准道路,修建几千座合格的重型桥梁。德国装甲部队和陆军重炮才能在中国战场机动起来。

日军150毫米榴弹炮全重列超过4吨,在中国战场行军,就已经非常困难。几乎绝大部分桥梁都无法承受,也没有足够的坚固路面,到处都是山地水网地带。最后,日军也从39年开始,使用重量1吨以下的75毫米山野炮,把重炮单位大部分都淘汰回本土。

因为道路问题,到40年以后,日军就连1吨级别的野炮都淘汰回本土了,大量使用几百公斤重的山炮。日军的装备更加适合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使用,但是这种轻型化系列武器,并不适合在欧洲战场。除非参战一方有能力,改造战场,比如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经常,直接出动几百艘自由轮,运来大批建筑材料,随后,大批机械化工兵开始进行战场道路改造。

二战时,为何德国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装备?

虽然在抗日神剧中日本军队来到我国后就是各种被虐,但是在现实历史中,日本军队对我们来说却是极为强悍的存在。

那时候,我们国内各军队的武器都非常落后,然后再加上军阀分裂、军心涣散的原因,所以在武器比我们强大一截、作战完全不怕死的日本军队面前,我们就遭遇了巨大的惨败。

在现实历史中,日本的一个师团编制和我们的一个军差不多,但是在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一个师团却能打我们五个军。

淞沪会战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两个日本人背对背拼刺刀,周围十几名我方士兵不敢近身的局面。

从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日本军队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单兵素质,都比我们那时候强大了许多。

德国和意大利瞧不起的仅只有日本陆军装备

如果对于当时差不多等同于农业国的我们来说,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是很强大的。

但是对于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日本的同盟国来说,日本陆军的装备就有些排不上号了。

首先是日本大多数陆军士兵都使用得到的武器38大盖步枪,这款步枪曾一度在日本的侵华战场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但实际上,38大盖是一款非常落后老旧的步枪,是那种每发射一次,就要拉一次栓、上一次膛的低效率步枪。

如果敌人武器落后、子弹稀少还罢,但是如果敌人的枪支射击速度快一点的话,那他们的38大盖是根本不够看的。

一直被人们嘲笑为猪队友的意大利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说二战时的德国吧,德国当时在军队中装备的枪支虽然大多数是和日本38大盖差不多的98k普通步枪,但是因为他们装备主要奉行着机械化的原因,所以他们在战场中使用最多的,其实是他们的通用机枪。

德国的通用机枪有两个款式,其中一个款式是34年研发出来的,另一个款式是1942年研发出来的,在二战的战局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其中1942年研发出来的通用机枪,被誉为二战时期性能最好的机器,既可以当作重机枪的使用,也可以当作轻机枪、车载机枪使用,性能非常优异,为盟军士兵称之为希特勒电锯。

在日本陆军大规模使用38大盖、使用38大盖的时候还配合着刺刀使用、加之机枪覆盖率不足够的情况下,他们与德军陆军装备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除此之外,德国当时在军队中也装备了不少只要按动板机,就能不停把子弹倾泻而出的冲锋枪。

后期的时候,他们甚至在军队中装备了和冲锋枪效率差不多,但是射程、威力却要比冲锋枪大上不少的突击步枪。

这种种先进的枪支,按照日本当时的工业水平,他们理应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但是因为他们的资源实在太过于缺乏的原因,所以在以节约子弹为前提的情况下,他们就一直没有进行太多的装备升级,仍旧使用着落后的38大盖。

我觉得,如果把日本陆军的38大盖、薄皮坦克、歪把子机枪等等武器摆放在德国和意大利人面前,他们必然是有些看不上的。

但是能让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瞧不起的武器装备,我觉得仅限于日本的陆军装备。

当时德国和意大利再如何的高傲,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瞧不起日本海军的实力。

日本的海军比德国、意大利强大

日本当时的资源虽然非常缺乏,但因为他们主要是一个岛国的原因,所以他们仍然花费很多精力建设起了自己的海军部队。

在整个二战爆发期间,日本海军的实力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非常强大的,能与美国、英国的海军一起排列进世界前三。

在刚开始和美国开战的时候,他们的海军甚至能把美国的海军压着打得喘不过气来,可见他们海军实力的强悍。

只不过后来在美国对海军加大了投入建设后,日本海军才渐渐失去了对美国海军的优势。

当然这种优势的出现,并不一定是说日本海军装备制造技术不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缺乏资源,正是因为资源的限制,他们的海军后来才被美国海军反超了过去。

除了美国、英国、日本之外,世界上排行第四的海军国家是意大利,从各方面的吨位来说,意大利海军的力量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意大利海军实力虽然不错,但与日本海军相比仍旧差了一个档次,因此意大利不可能看不起日本的海军。

而德国虽然在陆军水平上纵横欧洲无敌手,但是他们的海军实力却并不是特别强大。

正是受到本身海军实力的限制,德军才一直迟迟没有跨过海峡打到英国的本土,只能通过空袭的方式进攻英国。

从实力上来说,日本海军实力是比德国强大很多的,所以他们也不可能看不起日本的海军装备。

所以说通过种种方面来判断,德国和意大利最看不起日本的装备就只有日本陆军大部分使用的装备了,至于日本海军使用的装备,德国和意大利没有资格瞧不起。

二战时,为何德国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装备?

单单从轻武器方面讲,应该说是德国看不起日本和意呆利~二战日本使用的最多的当然是三八大盖啦~

而三八大盖使用毛瑟枪机,算得上是毛瑟爸爸的私生子,2666焦耳的枪口动能相比爸爸的4000焦耳动能鶸过头了,德棍当然不会用。

不过6.5*50mmSR由三八大盖发射时两百米内速度还能保持在600米每秒以上,弹头击中目标还能翻滚,所以近距离还可以。两百米开外就只能直进直出了。

至于意大利...他们的卡尔卡诺还真比不上三八,但都是工业国家,自己的军工体系摆着。全部推倒重来也不现实,而且意大利的军工一点不严谨,造出来的子弹质量很随机...

但日德自己也没余粮,救不了的

而机枪方面日本陆军大正十一式机枪使用前无古人的弹斗式供弹,弹斗可以装六夹子6.5*50有坂弹,由于弹斗带来了巨量的可靠性不足问题...

6.5*50有坂机枪弹还是减装药版本的,和三八大盖不能通用,后勤都想骂娘了呢~

而本子陆军还有同样奇葩的弹板供弹的7.7毫米92重机枪,学谁不好学法鸡的哈奇开思重机枪。

而且92重机枪弹使用的虽然也是7.7*58毫米子弹,然而92机枪弹还有半凸缘,

所以不能和99式步枪的7.7*58毫米子弹通用,后勤骂娘x2

而德国当时使用的是射速每分钟八九百发的MG34

以及射速更快的达到了1200发每分钟的“元首裤拉链”mg42。

德棍这两种机枪使用的都是7.92*57重尖弹,这两更是使用弹链供弹来保持火力持续性。比起日本机枪,MG42当爸中爸一点儿也不为过。

意呆利布瑞达30机枪的供弹沙雕程度和日本人有的一拼,这两属于难兄难弟这个级别。

手枪方面就不用说了,不管是德国的P38、P08还是意呆利的贝瑞塔34/35,都能看着日本的王八盒子和94式笑出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