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同样是撤职,为何李云龙和孔捷的士兵表现截然不同?

一个是打了胜仗“仰天大笑出门去”,一个是打了败仗全团垂头丧气,战士们的心态怎能一样?李云龙虽然被下放到总部被服厂“绣花”,可是上上下下都明白那不过是老总的略作惩罚,早晚会官复原职,连前来接任的丁伟都心知肚明,还“送”了他一个骑兵营,试问,被服厂长需要骑兵营及其马匹装备吗?

李云龙鬼精鬼精的,起初交接时并没想挽留孔捷,反而阴阳怪气质疑独立团的战斗力,把孔捷都惹毛了:“你可以恶心我,不能恶心我的兵,哪一颗子弹不是迎面打上去的”?

他转变态度无非两个因素,第一是发觉这伙鬼子确实不寻常,第二是看到独立团战士和孔捷的深情厚意,情知遭遇新败的战士们未必买他的账,为了稳定军心应该留下孔捷,毕竟孔二楞子那不是升职而去的。至于两个团的战士给团长送行的态度对比明显,其实是两位团长几方面的不尽相同。

李云龙和孔捷被撤职的根本原因不同。

苍云岭突围战斗,新一团不按总部规定的路线撤退,反而擅自向日军坂田联队正面发起攻击,虽然冲出重围并击毙坂田信哲大佐,但伤亡肯定小不了。如果李云龙率部从俞家岭方向撤出战斗,可能会被日军咬上,但最终结果很难预料,未必伤亡就大于正面突围。所以,无论战果是否辉煌,听起来是否提气,李云龙确实就是抗命了,但却是抗命而胜。

孔捷可不一样了,独立团在杨村可是实锤的败仗,伤亡200人却只“俘虏”敌人一顶钢盔,这是绝对耻辱的一战,被副总指挥怒斥为“发面团”。所以孔捷的被撸首长可是认真的,如果就这么走了,而捞不着雪耻翻身的机会,孔捷的军事生涯和军旅仕途可就堪忧了,须知在战争年代,军事主官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李云龙和孔捷撤职以后所部士气不同。

如果部队长都像李云龙这么干,上级还怎么进行统一指挥?所以副总指挥结论很明确:“战场抗命这个毛病,绝对不能惯着”,李云龙就算在苍云岭砍了日本天皇,该罚也得罚,功过两码事。所以新一团战士们也无话可说,全团集体打了胜仗,团长一人去背锅,无损部队荣誉。

在这一层上,李云龙还是在意战友情分的,他腆着脸求师长求副总指挥,总算把孔捷留下来担任副团长,才有机会在李家坡“戴罪立功”。独立团的战士们深知其中的道理,如果孔捷就这么走了,全团今后都会抬不起头来,只有留住老团长才有挽回荣誉的机会,否则就算以后打了胜仗,也没孔捷什么事了。

李云龙和孔捷的带兵方式截然不同。

李云龙信奉的是“慈不掌兵”,为了训练部队的格斗能力,他居然让两个营长带头掐架,这样的群殴一定有伤情的,赵刚都看不下去了,然而李大脑袋坚持如此,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对手下也非常严厉,张嘴就骂娘,抬手就打人,带出来的是一群狼,对他这个“头狼”更多的是敬畏,本来打胜仗被撤职就够恼火了,哪个再婆婆妈妈哭哭啼啼的,李云龙非但不会领请,估计还得臭骂一顿,新一团没人触这个霉头。

孔捷带队伍则是“爱兵如子”,小战士不是说参军第二天就认识孔团长了,说明孔捷性格温和,能跟战士们打成一片,官兵平等是做的不错,临别时自然依依不舍。但独立团似乎少了点野性,战斗力不会很强,被山本特工队打的有点懵圈,事后也没有分析出来个所以然,白挨揍了。

李云龙和孔捷的过往经历完全不同。

李云龙是个刺头,起起落落不是一二回了,长征路上纵兵抢粮那都够杀头的罪过了,背过大锅,喂过战马,就是个让上级首长既喜爱又厌烦的货,喜爱是因为能打仗会打仗,厌烦是因为经常给领导找麻烦,估计他的“事迹”全军皆知,所以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和战士们也习惯了,撸就撸吧,回头需要战将的时候还得用他,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孔捷在晋西北铁三角中是最规矩的一个,执行命令坚决,不惹事不添乱,一步步升到今天这个位置,突然间被一撸到底派去养马,战士们感情上实在难以接受。孔捷和战士们一定要敬旅长的酒,既是感谢,也是重整旗鼓的表态,果然,孔捷歼灭山崎大队战斗中光荣负伤,走出野战医院就走马上任新二团团长了。

《亮剑》中同样是撤职,为何李云龙和孔捷的士兵表现截然不同?

独立团被山本一木的特战队突袭之后,损失惨重,孔捷本人被撤销团长职务,正在边区被服厂绣花的李大脑袋李云龙就得到了这个重新回到前线的机会。李大脑袋到了独立团,这时候独立团的士气很低,用后来李家坡之战之前孔捷的话说就是,全团上下都是戴罪立功状态,都在等着打一个翻身仗,好扬眉吐气。

山本突击队的打法确实是比较少见的,独立团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对手,又是夜中偷袭,所以独立团冷不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吃了个暗亏。要知道,从侵华战争开始,无论国军还是八路,新四军,主动攻击日军最拿手的就是近战和夜战,结果独立团却被对手用夜战和近战打败了,这自然是奇耻大辱,所以孔捷被撤职了。

但正如李大脑袋所说的,虽然这伙鬼子和其他鬼子很不一样,但是独立团在孔捷的手里能吃这么大的暗亏,作为指挥员,孔捷当然是要负责任的,至少说明孔捷平时对部队管理存在漏洞,在遇到强敌偷袭的时候,反应不够快。从指挥员的角度说,这是硬伤,是抵赖不过去的,哪怕是独立团真如老李所说,是为集团军总部挡了枪,那也是硬伤。

但是老李的独立团团长职务被撤销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老李是带队围剿黑云寨,为和尚报仇的时候,违反了八路军的纪律,先是扣押了自己的老战友,新二团团长孔捷,这已经是和发动叛乱性质差不多的罪名了,结果他还违反战场纪律,在黑云寨二当家以下的大小头目都已经放下武器的情况下,硬是砍了二当家的脑袋,给和尚报仇,这是违反俘虏政策的。

围剿黑云寨之战过后,李云龙因此而被撤销了团长职务,降级为营长,但是他仍然在独立团作威作福,连团参谋长,政委,副团长,都要跟他每天汇报工作。用赵刚的话说,老李哪像是犯了错误被撤职的样子,不仅丝毫没有戴罪立功,改过自新的意思,反而行市还见长了,更加牛气冲天了。

李云龙被从新一团团长职务上撤销的时候,也是因为他违反了集团军总部统一的突围命令,没有按照上级规定的路线突围,而是选择了正面突围,而且在突围过程中,仅仅用两发炮弹就干掉了鬼子坂田联队的联队长,击溃了坂田联队,然后突围而去。虽然新一团此战损失也不小,但是毕竟打死了鬼子联队长,又击溃了鬼子坂田联队,这应该算是胜仗。

所以,虽然事后集团军总部为了维护战场纪律的严肃性,不顾李云龙的战功,仍然将他调去边区被服厂绣花,当了一段时间的厂长。但这只是惩戒性的,老李自己并不服气,独立团的干部战士当然也不服气。所以他走的时候,干部战士虽然依依不舍,但是并不影响士气,新一团的士气仍然是比较高的。

用沈腾的话说,如果你长得好看,别人说你难看,你不会生气,因为你知道他是嫉妒你。如果你本身长得难看,别人再说你长得难看,你就会生气,因为这是你的痛处,被别人戳到了。老李就是属于前一种情况,虽然被撤了职,但是新一团上下都知道李云龙并没有什么大错误,还是打了胜仗的,所以并不影响士气。孔捷就刚好相反,他属于后一种,是真的被别人戳到痛处了。

《亮剑》中同样是撤职,为何李云龙和孔捷的士兵表现截然不同?

《亮剑》中李云龙和孔捷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李云龙在第一集中被撤职,孔捷在第二集中被撤职。

李云龙被撤职的原因是因为李云龙违抗了军令,苍云岭战役中李云龙的新一团奉命阻击日军,掩护总部机关和百姓的撤离,总部机关和百姓平安撤离后,上级派人通知李云龙,让李云龙从日军包围圈最薄弱的俞家岭方向突围,便让771团和772团交替掩护李云龙的新一团撤退,而李云龙并不想就这么撤退,直接无视上级的命令,与正面之敌坂田联队来了一个硬碰硬,在这场战役中,李云龙炸掉了坂田信哲的指挥部,让不可一世的坂田信哲身死,虽然李云龙立了大功,但是李云龙公然藐视上级命令,所以本应该枪毙念在有功,所以功过相抵,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云龙被贬到被服厂当厂长。

孔捷被撤职的原因是指挥不当,深夜里山本一木想要通过杨村偷袭驻扎在大夏湾,让山本一木没想到的是与刚调防杨村的孔捷撞了个正巧,而孔捷得内心却不想与山本一木碰面,这场战役中,因为孔捷得指挥不当,没能阻止起来有效的进攻,造成孔捷一个营的兵损失了近一半之多,而山本一木的部队却不一人伤亡,最后被上级给撸去了团长的职务,去总部养马。

在被撤职有人来顶替、离开的时候,李云龙和孔捷士兵的表现却是有很大的区别。

李云龙离开的时候李云龙的士兵,表现的很平静,没有对李云龙表现出依依不舍的告诉,对于顶替李云龙的丁伟言听计从。

与李云龙不同的是孔捷的士兵知道孔捷要走的时候,对孔捷有很大的依依不舍,对李云龙这个新上任的团长很是排斥。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有人说李云龙带出来的士兵对李云龙没有感情,其实并不是,从很多地方都能看的出来,李云龙的士兵对于李云龙非常的有感情,而且是那种兄弟类型的,为了掩护李云龙撤退,王喜奎不顾自己的危险与数十名日军展开白刃战,还有就是为了能够救李云龙老婆,士兵就像发了疯一样往前冲锋,目的只有一个攻下县城,救出李云龙的老婆。

所以说李云龙和士兵没有感情这一说并不成立。

而两人出现截然不同的局面,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带兵方式的不同。

李云龙带出来的兵基本上都是像一头桀骜不驯的狼,对谁都不服,所以对于依依不舍那一套在李云龙士兵里并不流行,有也会被李云龙怼的无地自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云龙经常被撤职,李云龙手下的兵已经习惯了,李云龙曾说过自己光是团长的职务就被撤了3.4回,所以士兵已经习惯,指不定那天李云龙就官复原职了,所以不显得依依不舍。

孔捷带兵有的是感情路线,李云龙调侃过孔捷的士兵,说孔捷手下的士兵枪都打天上去了?孔捷当时就和李云龙翻脸,说:“恶心我可以,到你不可以恶心我的兵”所以孔捷手下的士兵对于孔捷有特殊的情感,而孔捷把士兵当作自己得兄弟来看,与他们在一条平行线上,所以孔捷走的时候,孔捷的士兵依依不舍。

我是汤里放药,专注于电视剧分析,欢迎关注。

《亮剑》中同样是撤职,为何李云龙和孔捷的士兵表现截然不同?

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和和山本特种小队的对决是一条主线。因为山本特战队,独立团被两次换了团长,第一次团长从孔捷换了李云龙,第二次团长从李云龙换成了赵刚。

同样是被撤职,李云龙直接成了营长,而孔捷好歹还是副团长,为何战士们的状态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撤职的原因完全不一样!

李云龙被撤职,那是为独立团的战士们报仇,是为赵家峪乡亲们报仇!一口气灭掉了山本小队,还捎带收复了平安县城。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虽然死伤过半,可是心里面高兴!看咱独立团,是能打胜仗的部队,谁敢瞧不起咱们!

可是孔捷被撤职时,情况完全不同了。孔捷的独立团,不小心遭遇了山本小队,虽然无意之中给总部挡了一枪,可是一场战斗下来,整个团都崩了,最后敌人是谁完全不知道!唯一的战利品,就是捡到的一顶钢盔!

别说独立团成立以来,就连八路军改编以来从来没有这样的奇耻大辱!!!

所以,师长刘伯承和旅长陈赓十分愤怒!这个独立团,是什么发面团!怎么如此不堪一击!

什么是发面团?说的是这个团就像发酵的面团,一拳就能打一个大坑。看起来嗷嗷叫敢战能战,其实真的遇上日军,根本不堪一击!

八路军是在最困难的地区发展起来的部队。《亮剑》设定的地域范围,是晋西北地区,即使放到现在那里也是出了名的贫困,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八路军一个团,就是1500人到2000人,这些战士不同于半脱产的民兵和游击队,是完全脱离生产,把全部精力放在军事训练和打仗上的。

养活一个团需要多少老百姓?以晋西北的经济状况,养活一个2000多兵力的团,可能至少需要2万人,这差不多就是整整一个县的总人口了!八路军在整个山西,差不多才有70多个县政权,要养活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六七十万人,那是承受着相当大的经济压力的。

八路军和以往旧军队不一样,连军饷都不发。给战士们的承诺就一条——打鬼子!也正是因为八路军坚决抗战的立场态度,坚决打胜仗的战绩,让老百姓积极踊跃支持八路军。最后一粒粮,拿来当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鞋,最后的好儿郎,送来上战场!

现在倒好,和日本鬼子一场恶战下来,独立团被打残了,居然就缴获到一顶钢盔?这样老百姓怎么看待八路军?如果八路军战斗力和伪军和国军差不多,老百姓还愿意捐钱捐粮养着他们吗?

所以,打了败仗的八路军,不仅仅是在军事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更是在合法性和存在感上受到了质疑!

不能打胜仗,不能打鬼子的独立团,是没有存在意义的独立团!

这就是独立团战士们在团长被一撸到底后的真实心境!

不过,觉得对不起老百姓,觉得打败仗耻辱是一方面,更多的因素还有,战士们觉得对不起老团长孔捷。

孔捷这个人,是一个猛将,属于拼命三郎型的。孔捷平常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不搞特权,一遇上战斗,还冲锋在前,做好表率。这样团长,全团人没人不扶。可是,就是一场败仗下来,孔捷之前的功劳全被否定了,直接要送去喂马,一撸到底。战士们肯定不服气。

幸好,李云龙和总部强烈要求,孔捷才能留下来当副团长。

正是憋着这股劲,才有了李家坡之战,孔捷带头冲锋,独立团战士戴罪立功,终于一雪前耻,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山崎大队。从此,独立团摘掉了"发面团"的耻辱称号,成了晋西北响当当的"野狼团"。

《亮剑》中同样是撤职,为何李云龙和孔捷的士兵表现截然不同?

当然不一样,李云龙远比孔捷撤的光荣,撤得硬气。

李云龙撤职是因为战场抗命,没有按照上级指示的突围路线突围,属于不服从命令。但是人家可是有着击破坂田联队封锁线,两炮轰掉坂田联队指挥部,并将坂田联队指挥官坂田大佐给击毙的光荣战绩。

战场抗命,公然藐视上级,按理说,把李云龙枪毙都不为过。但是李云龙确实有功,所以只是撤职,将其贬到被服厂当厂长。说白了,就是一个警告提醒,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压一压他的那股刺头劲,并没有要过多的惩罚他,再度启用那绝对是迟早的事儿。

再通俗点儿讲,人家李云龙只是放假调休,算不上惩罚。李云龙的兵也明白这个道理,团长前途依然光明,用不了为他担忧。

但是孔捷可不一样,杨村一战,成了他和独立团的耻辱。独立团被打成了发面团,而他孔捷也要被调到总部当马夫。独立团的战士们打了败仗本来就憋屈,心里指望着老团长带着他们打一场翻身仗。可是孔捷自己都前途渺茫,毕竟他作为军事主官,战败的主要责任得他来负。

孔捷打了败仗,无论是不是帮总部挡了子弹,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这和李云龙“苍云岭”抗命突围完全就是两回事儿,李云龙那个算是英雄事迹,而孔捷这是一段黑历史。

战士们都明白,自己团长这一走,是去受过的,而不是享福的。而且头顶着发面团团长的名头,心里窝火,想要出这口气,只有在战场上,找日本人打回来。而孔捷这一走,机会渺茫。如果一旦离开一线作战部队,没有用战功洗刷耻辱的机会,军事生涯很可能就被耽误了,那可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像孔捷所说的那样:

“不打一场硬仗,你翻的过身吗?”

所以战士们都围着孔捷,不让他走,不仅仅是舍不得团长,更是为团长的未来担忧。

李云龙来到独立团,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加上自己本就和孔捷是好战友。所以一贯特立独行的李云龙,选择要求把孔捷留下了,也算是拉兄弟一把。

后来李家坡剿灭山崎大队,孔捷在李云龙的帮助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因为这场翻身仗,孔捷一柄大刀上下翻飞,尽显猛将本色,不仅扬眉吐气,更是戴罪立功,洗刷了当初杨村的耻辱。由此转任新二团团长,开启新的阶段。

此时孔捷走,估计战士们不会再那般哭哭啼啼的不舍了吧。

当然,也说不一定/毕竟从小说的描写来看,孔捷在独立团的声望很高,他和战士们的感情很深。

当初李云龙开玩笑说,独立团的兵枪都打到天上去了,孔捷立马翻脸,生气的说道:

“你可以恶心我,不能恶心我的兵,哪一颗子弹不是迎面打上去的”?

而孔捷拎着铺盖卷准备走的时候,战士把他拦住,哭着说:

“自我一进独立团,你(孔捷)就是团长,独立团团长我就认你,如果你要走,请你拿把机枪把我们都突突了”。

由此可见,孔捷和战士们的感情很深厚。

但是,就算是哭哭啼啼,也是内心欢喜的欢送,而不是之前那般吗,满面愁容的担忧。

《亮剑》中同样是撤职,为何李云龙和孔捷的士兵表现截然不同?

李云龙和孔捷,两人都是很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官,只不过,李云龙资历更老、战功更多、“履历”也很丰富。

就像李云龙入主独立团没多久,有一次作战前朝孔捷大吼:老子自从打鄂豫皖开始,五上五下,光团长的职务撤了三四次,你朝我瞪眼,你小子还不够格!

那位牺牲的左权副总参谋长,当副总指挥和他商量怎么“惩罚”李云龙时,发现还真“不好办”了,这小子是个“全才”了,喂马也干过,炊事班的也干过,都是从团长的位子上下来的,惹的副总指挥哈哈大笑。

笑归笑,毕竟要杀一杀李云龙的“坏毛病”,不能让他养成这“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的脾气,不然,要是每个团都学他这德性,那师旅一级和总部还干得下去,吗?

当然李云龙在苍云岭一战中几乎一战成名,不仅八路军上下人人皆知,连晋绥军的楚云飞也知道了这个“干掉了坂田联队长、从正面突出重围、一定程度上还为他报了仇”的泥腿子团长,后来李云龙都成了日军司令官下令重点研究的对象,应该说,李云龙这样的人才是要敲锣打鼓戴大红花表扬的。

但如上面所说的理由,就像副总指挥说的“这抗命的毛病是不能惯的,就算你把日本天皇给打死了,只要你触犯军纪,我照样要处罚你,这功是功,过是过,两码事”。

确实,李云龙的履历,真是让领导们又爱又恨,从资历上来说,是个老资格的团长了,在团长的位子上几上几下,一般都是惩罚几个月,马上又官复原职了,然后……

其实,这在八路军里,几乎对李云龙都持类似的观点,就像李云龙准备离开被服厂的时候,那个人凑上来说:要官复原职了吧,我就知道你呆不长……

所以,士兵们看到领导被撸了职务,也不急,反正知道过不了多久老领导还是会回来的,只不过很不巧,李云龙没回老部队,毕竟,他真的不敢跟旅长争。

不过还好,他临走前,“搜罗了”300套军装带到了新任职的部队,后来还去后勤部长张万和那里搞了很多手榴弹,到底是老团长,资格老,资源多,让全团上下笑逐颜开,很快就收获了全团的人心。

不得不说,老李真的牛。

孔捷,其实也很优秀了,但是可能李云龙太优秀了,他一对比,总是少了点什么,反正,李云龙一生气就喊他“孔二愣子”。

也许是因为这个楞,结果山本的特种部队打上来的时候,孔捷的部队猝不及防,在短时间内,孔捷也没有组织好有效的防御,有几百名八路军战士牺牲,而日本人连跟毛都没伤着,只留下一顶不反光的头盔。

当然,我们知道,这股鬼子不一般,战斗力很强,在战场偶遇,孔捷的部队非常被动,他的失败其实有一些情有可原,不过这毕竟是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关键还败的那么惨,哪怕你孔捷部打死一些小鬼子也能说得过去,可鬼子居然零死亡,这是副总指挥最恼怒的地方。

没办法,纵然孔捷心里有万般委屈,也只能去炊事班背大锅去了。

而孔捷一看就是个厚道人,带独立团的时间也很久了,以至于这里的很多士兵,从刚进八路军开始,孔捷就是他们的团长,孔捷也从来没被撤过职,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或者官复原职了,所以战士们心里感觉接受不了,纷纷挽留。

归根结底,李云龙是老油条了,孔捷是刚入锅的,估计轧一阵子,也会和李云龙差不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