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多厉害,为何日军敢让它去对付楚云飞358团?

《亮剑》是一部不可多得优质军旅片,在剧中有一个情节,日军在进行大扫荡时,派了一支伪军,即皇协军第四混成旅进驻河源县城,负责扫荡大孤山附近,目标直指楚云飞的358团。这就让很多观众大呼不解,要知道,楚云飞的358团可是晋西北的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区区一个旅的皇协军,怎么敢单独去对付楚云飞呢?

先来看看楚云飞的358团有多强

楚云飞的358团隶属于晋绥军,抗战爆发后,晋绥军被被划归为第二战区管辖,阎锡山被任命为司令长官。

抗战初期,晋绥军共下辖8个步兵师加16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加1个骑兵旅、10个炮兵团。但是在忻口会战和太原保卫战中,晋绥军损失巨大 ,光是步兵团就损失了10个。1938年底,蒋介石又给了阎锡山4个集团军的番号,让阎锡山扩军。不过,蒋介石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阎锡山还没来得及扩军,蒋介石就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令他率第35军第101师、第211旅及新编第6旅、炮兵第25团开赴第八战区,脱离晋军和第二战区。

1940年,阎锡山开始按照4个集团军的编制进行扩军。每个集团军辖2个军,每个军辖3个师,原来的旅改编为师,取消旅的番号。此次晋军共编为4个集团军、8个军、24个师及直属和特种部队等,这次扩军后直至日本投降,再无大的变动。

晋军的编制和国军差不多,一个师可能会下辖3到5个团,一个团的标准有2000余人。不过,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基本就是主力团了,很多团都是不满员的。而楚云飞的358团有多少人呢?

电视剧中,山本一木偷袭李云龙的指挥部以后,遭到了楚云飞的伏击。当时,叛徒朱子明解向山本介绍到:“前边是358团楚云飞的地盘,他有一个加强团,5000多人,还有一个炮营。”另外,楚云飞的1营营长钱伯钧在叛变之前,也曾吹嘘到:“你也不打听打听,358团是主力团,我这个营又是358团的主力,小两千人马。李云龙的独立团只有1000多人,我一个营顶他两个团。

这样看来,楚云飞的358团果然不愧是加强团,兵强马壮,而且武器装备精良,在伏击山本一木特工队的时候,楚云飞就使用了美式手雷和美式火焰喷射器,这些武器装备都是最新式的,一般只有王牌部队才会使用。可见,358团有多强悍。

再来看看这个所谓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是什么来头

其实,这个所谓的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是电视剧虚构的,历史上根本没这么个编制,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用真实的皇协军旅团来对比分析。

首先,皇协军编制基本上跟日军编制差不多,也是按照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班这样的顺序的编制的。汪精卫叛变后,在南京成立了汪伪政府,在日本人的要求下,汪伪政府依靠原先国民党的兵源、以及吸收的汉奸等整编出了40个师团和15个独立混成旅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伪军。

伪军的师团是按照日军的丁种师团规模来建设的,每个师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人数约为11000人,相比于比日军的丁种师团,伪军的师团装备差远了,只有一些轻武器,不过日军也没打算依靠这些伪军,只是扫荡的时候让他们冲前面当炮灰,或者下乡抢粮,欺负欺负老百姓罢了。

在师团以外还有独立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整个旅团约6000人左右。独立混成旅团算是日军的特色了,它不隶属于某个师团,多为守备部队,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单位。

这就是伪军的全部兵力,约有53万人,日军将这些伪军划分成了五大“战区”,第一战区主要在在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第二战区主要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第三战区主要在山东、河南一带;第四战区主要在河北、山西、绥远一带; 第五战区主要在华南一带。其实到后期,伪军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达100万之多。

其中,要重点说一下第四战区,也就是河北、山西、绥远一带的伪军,这部分伪军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25师团至皇协军第32师团,加上皇协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第11旅团和第12旅团,总兵力约10万人。这部分伪军因为地处华北地区,是八路军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为此日军将这支部队不断扩充,人数激增,日军称其为华北治安军,我们俗称的皇协军,就是这支部队,而《亮剑》中的皇协军第四混成旅,也来自这支部队。

那么,皇协军混成旅和楚云飞的加强团交手,到底有没有胜算呢?

虽然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6000人左右,但是楚云飞的加强团也有5000人,在加上一个炮营,人数大概和第四混成旅相当,所以说,即使按兵力计算,第四混成旅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不过,楚云飞要是知道我们拿他的358团和第四混成旅这样对比,可能要被活活气死。楚云飞是正儿八经的黄埔军校毕业生,手下的358团又是晋绥军中的王牌部队,所以素来骄横,连日军的特种部队--山本一木突击队都不放在眼里,怎么会瞧得上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皇协军第四混成旅,跟这群伪军比,岂不是自掉身价。

所以,第四混成旅要是真敢和358团硬碰硬,那结果只有一个,有来无回。

其实,日本人也并没有指望第四混成旅真的能和358团硬碰硬打一仗,毕竟,他们也知道伪军的尿性,有好处一拥而上,碰到硬茬马上做鸟兽散。当时驻扎在楚云飞辖区附近的还有日军河源守备队、宪兵队,阳泉等地还有日军的一个联队,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策反了358团的钱伯钧,导致一营反水,358团兵员大减,第四混成旅这才有恃无恐,充当了回急先锋,向358团驻地快速推进。

不过,让伪军没想到的是,李云龙横插一脚,帮楚云飞除掉了钱伯钧,顺便接受了楚云飞的那一个营的装备,而楚云飞也痛打了伪军,几乎全歼第四混成旅的第三团。只不过,楚云飞一个营的精良装备,就再也别想归还了。

《亮剑》中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多厉害,为何日军敢让它去对付楚云飞358团?

在华北地区的伪军根本没有“混成旅”这一建制,完全是《亮剑》作者或者编剧根据日军的作战单位臆想出来的,有违历史事实。“混成旅”这个介乎于步兵师和步兵旅之间的混合编成部队编制,大多存在于北洋政府的军阀混战时期,30年代国民政府进行全国军队统一整编时,基本撤销了这种编制。

而侵华日军的类似作战单位称为“独立混成旅团”,是为了在华北占领区对付抗日游击武装、执行重点守备任务而组建的,之前关于“独立混成旅团”和“支队”有过专门的回答,不再赘述。山西地区的皇协军正式称谓是“华北治安军”,它真正的旅级编制被命名为“集团”,集团以下是团、营、连、排等各级作战单位。

皇协军在1940年正式成立时,编有三个“集团”共15000余人,平均每个集团约5000人,与民国初期混成旅的规模基本相同。每个集团下辖三个团,团以下按“三三制”编成,但实权掌握在各级日本顾问手中,隶属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维持占领区治安、配合日军扫荡敌后抗日武装等等,最多时拥有兵力9万余人,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华北皇协军还有13个集团约55000人。

相对于“日本鬼子”的称谓,华北群众痛恨地称呼皇协军为“二狗子”,其主要成分是原国民党地方保安团队、叛变的西北军和强征的壮丁,日寇华北方面军的大部分警备部队本就是战斗力二流的师团、独立混成旅团,而皇协军的战斗力尚远逊于这些日军部队。

同时,日军对这些汉奸队伍也保持着一定戒心,在重武器和弹药等方面进行了诸多限制,因此皇协军的战斗力非常有限,但欺负老百姓很是在行。冀东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曾经在一天之内,连续打垮皇协军“第三集团”的第3、第4两个团,毙伤俘敌1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6挺、步枪700支和10万发子弹,史称“果河沿大捷”。

因此,山西境内的皇协军并没有“第四混成旅”这个番号,但皇协军的队伍里倒是有楚云飞的晋绥军“战友”,比如1940年阎锡山的晋绥军辎重兵司令武尽英投敌,晋绥军第68师副师长蔡雄飞率部也投降日寇,被改编为“东亚皇协军”,总兵力一度达到3000余人,主要活动在太原、中阳和离石地区,成为侵华日军在山西的帮凶。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伪军司令吴雄飞,名字恐怕就是由蔡雄飞而来。独立团赵刚带队突围时,皇协军那个连的战斗力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真按《亮剑》中所述,用这样的部队去打击晋绥军358团,那可真是半斤对八两,不分伯仲。皇协军的战斗力固然是渣渣,其实阎锡山晋绥军的战力也好不到哪里去,否则不会被鬼子追得西渡黄河逃进陕西。

伪军中有没有“混成旅”这级编制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它属于山海关外的“伪满洲国军”,抗战期间共设有六个“军管区”,每个军管区下辖若干混成旅和骑兵旅,比如伪“牡丹江省军管区”,就辖有一个教导队、一个骑兵旅和两个混成旅,但问题是,“伪满洲国军”最远到达的华北地区是冀东,并没有一兵一卒进入山西。

而华东和华中地区的伪军,则称为“和平建国军”,直接隶属于汪伪的南京政府,在方面军以下设置师、团建制,并编有若干个“独立旅”,也没有混成旅的番号。

《亮剑》中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多厉害,为何日军敢让它去对付楚云飞358团?

所谓的皇协军第4混成旅,是一支子虚乌有的部队。

皇协军其正式的名字应该是华北治安军(后改名华北绥靖军),是1940年日本人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为名义组建的一支伪军,其主要目的是弥补日军数量上不足的缺点,以加强对日占区的控制力度。

皇协军刚成立时名义上有3个集团军,不过实际上只有齐燮元手下的5个团,总兵力大约5000人。后来皇协军逐步扩充到12个集团军,6万多人。

但是皇协军大部分是在河北活动,在山西的主要是伪山西剿共军的两个师,驻守太原、武乡、崞县,总兵力5100人;伪东亚皇协军的两个纵队,驻守离石、中阳、太原等地,总兵力约3000人,伪绥靖警备队3个集团军,驻守归绥,固阳等地,总兵力约3000人。

我们可以看到,驻山西的伪军其实不多,而且战斗力一般。华北伪军里只有庞炳勋、孙殿英、吴华文等人的部队还能打打,其他基本都是弱鸡。更重要的华北的伪军并没有混成旅这个编制。

民国时期的混成旅最早出现在北洋军阀时期,当时由于财力限制,在编练部队时有时候不足以组建一个师,就先组成混成旅。混成旅一般下辖2-3个步兵团,另配以骑兵、炮兵部队,大约是半个师的兵力。

但是有些混成旅实力很强,比如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有4个步兵团,算上骑兵、炮兵,其总兵力超过万人,比一般的师都要强。所以冯玉祥以旅长的身份敢和段祺瑞叫板,靠的就是手里有实力。

不过在北洋军阀覆没以后,混成旅就很少了,至于伪军里更是没这个编制。

抗战时期,日军也有混成旅。抗战爆发以后,由于战事日益扩大,日军在占领区组建了专门用于治安战的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和日军原来的旅团编制不同,取消了联队一级,直属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再加上其他后勤分队,总兵力大约只有5000人左右。

历史上日军倒有确实有一个独立混成第4旅团,而且负责河北正定到太原这一段的铁路周边治安,所以有可能遇上李云龙和楚云飞。不过这个独立混成第4旅团和皇协军就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亮剑》里皇协军的混成第4旅纯粹是一个虚构的单位,如果参照当时山西其他伪军的德行,那么其战斗力应该也很糟糕,对上楚云飞基本是送菜送装备。

《亮剑》中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多厉害,为何日军敢让它去对付楚云飞358团?

皇协军是“华北治安军”的俗称,又叫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是齐燮元。

皇协军和伪军其实是两种“汉奸”。简单说,皇协军是为了弥补日军兵力不足问题而组建的,直接听命于日军,协同日军作战。所以叫皇协军!

而伪军是伪政权建立的,维护沦陷地治安,不用配合日军野战。名义上,伪军听伪傀儡政府的。当然,广义上,皇协军也是伪军的一种。

皇协军是日军为了专门针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皇协军规模最大时,有13个集团,十万余人。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皇协军只有55000人!最后,被国民党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而伪军人数众多,有数据说达到145万人。

皇协军就是欺负老百姓,替鬼子维护治安的,真是实力非常差!

1940年,“华北治安军”(俗称皇协军)3个军号称15000人,其实才5000人。规模最大时,皇协军有38个步兵团,一个教导团,满编制不过十万人!。

一群连自己祖国都保护不了的人,能有战斗力?这些伪军,成团成营的被八路军消灭。 等到日军投降时,只剩下5.5万人。

举个例子:果河沿战斗中,八路军用了7个连就歼灭皇协军第四团,顺道击溃第三团和第十团。共计歼敌3600人。。。

在《亮剑》中,皇协军的战斗力就是一个笑话!

李云龙到独立团打的第一仗,就是把皇协军第八混成旅的骑兵营抢了!李云龙派孔捷带一个营,奔袭50公里,2个小时就把万家镇的伪军骑兵营端了!李云龙一下子发了大财,要搞一个骑兵营。结果,还没捂热乎,就被旅长给打劫了。。。

后来,在日军扫荡时,李云龙六十多人被鬼子和伪军围困在辛庄。日军第4旅团第22联队,外加皇协军独一师2团,都没有困住李云龙部。日军还死了一个联队长。。。

有前面两个例子在,楚云飞看不上皇协军第八混成旅也是情理之中。而且,楚云飞遇到的是皇协军第八混成旅下辖的第三团,还不是整个第八混成旅!

而且,我觉得日军自己也看不上这个皇协军第八旅,只是让他们当诱饵。日军这次对楚云飞部进行扫荡,主要是为了“掩护”钱伯钧部反水。

钱伯钧所辖的一营,是晋绥军358团主力营,有两千人马。李云龙一个团才一千来人。也是因为有底气,钱伯钧看不上日军给的伪军团长一职。日军河源宪兵队长平田一郎很重视钱伯钧反水的事,日方谈判代表甚至答应让钱伯钧当团长以上的职务——那就是和平建国军旅长!

2000人马的钱伯钧能伪军当旅长,那么一个皇协军混成旅团能有多少人?虽然很多人都说这个混成旅团有8000人,但是,我觉的吃空饷的很多。按照两个团一个旅的编制,这个“三团”也不过4000人。

(不过,抗日时期,“伪军”一个团实编只有五百人的情况很普遍。)

楚云飞五千人,吃掉虚编4000人的皇协军第八混成旅三团。我觉得,还是很简单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亮剑》中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多厉害,为何日军敢让它去对付楚云飞358团?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日军的混成旅应该为独立混成旅团,独立二字说明它不隶属于师团。独立混成旅团由多兵种组成,是能够独立作战的战术单位。七七事变之后,日军为了战争的需要,大规模设立了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直属炮兵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组成,总兵力约5000人,旅团长的军衔一般为少将,少数为中将。

抗日战争中,日军在华北方面军确实有过独立第四混成旅团,1939年该旅团的指挥官为百武晴吉中将,1941年为津田美武少将并驻守在山西的阳泉。但是电视剧《亮剑》中的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是皇协军根据日军的编制编成的,虽然人数和晋绥军楚云飞358团差不多,其战斗力和日军相比差了一大截。皇协军的战斗力虽然不如日军,但是在兵力1:1的情况下皇协军并不处于下风。大家不要以为皇协军的战斗力很差,抗战胜利后的74军就补充了许多伪军。

《亮剑》中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多厉害,为何日军敢让它去对付楚云飞358团?

皇协军第四混成旅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由各种部队混和成的部队。

混成旅,是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兵混合编成的独立旅。 在民国时期的军队常常有此编制,比如说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日军一般以混成旅团为主,比如说日军独立混成旅第1旅团,而一般一个混成旅通常大约有4000多人,是属于综合型部队,据说有野战能力,且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编制类型。

现代的混成旅指的是海陆空三军协作部队,部队人数和以前差不多也是四五千人左右。

皇协军第四混成旅有多厉害呢?

说厉害其实算不上,不过是一群为了讨口饭吃,混个军饷凑在一起的乌合之众,平时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真遇到正规部队,打不了几枪就吓跑了,所以你说他厉害吧打不过正规军,你不他不厉害他又能和正规军较量一下,算是有点战斗力的。

为何日军敢让他与拥有5000人的358团对抗呢?

其实不是日军敢,而是日军本身驻扎的部队并不多,又抽调不出来很多的部队参与扫荡,所以就派出了皇协军第四混成旅。

其次就是皇协军第四混成旅不过是一群炮灰,毕竟日军养着他们。他们总得干点事,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用他们养着他们干嘛?

最后就是,皇协军第四混成旅的任务是清乡,并非是冲着358团来的,只是装上了而已。

我是汤里放药,本文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