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劳费尔行动计划”是个什么计划?
前两天,兄弟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关于电影《桥》的历史背景,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今天又看了一遍《桥》的姊妹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每次看这部电影,我都能感受到新的东西,现在就和大家共同追忆一下这部电影,看看大家还能不能从电影中找到小时候对英雄瓦尔特的难忘记忆,谢谢阅读:这部《瓦》是1974年拍摄的,比《桥》晚了5年,导演也不是一个人,但原班人马大都是《桥》的演员,,,1944年,德国法西斯四面楚歌,苏军越战越勇,盟军也剑指柏林,为了保卫柏林,德军总指挥部决定撤回驻扎在巴尔干半岛的A军团,但这个时候贝尔格莱德已经丢了,南斯拉夫到处是游击队,德军处境非常危急,他们只控制了多瑙河以南的一条公路,如果这条公路也丢了,那A军团的20个师将被围歼,希特勒可正等着这20个师救命呢!柏林命令A军团从南斯拉夫撤退,但部队的油料只能到维谢格拉特,现在只能从萨拉热窝的基地把油料送到维谢格拉特,但活跃于萨拉热窝的游击队得到了这个情报,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萨拉热窝到维谢格拉特的铁路线上把德军的油料车炸掉,故事就是从这里展开的,,,为了“粉碎”游击队的行动,负责保卫这条线路的德军司令部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叫:“劳费尔行动计划”,但有一位参谋提出,这个地区有一支强大的抵抗组织,他们的领袖就叫:瓦尔特,(我在《桥》的介绍里说过,铁托同志有个绰号就叫“瓦尔特”,这个瓦尔特就是铁托的原型,他在本片里就是老虎的扮演者巴塔.日瓦伊诺维奇),在电影里他化名皮劳特,是个神出鬼没的游击队领袖,德国人对他恨之入骨,也是“劳费尔行动计划”的最大威胁,,,但德军司令很自信地说:“难道党卫军上校冯.迪德里希也不能对付他吗?而且冯.迪德里希已经到达萨拉热窝”,(这位冯.迪德里希就是《桥》中霍夫曼的扮演者),这个人非常厉害,,,!比少夫少校是这样向冯.迪德里希报告的:我审问了100多个人,没有人知道瓦尔特是谁,没有!于是他们物色了一个叫康德尔的特工冒充瓦尔特试图引出真正的瓦尔特试图将游击队一网打尽,这个假瓦尔特将与一名已经叛变了的女游击队员肖特合作,,,扣人心弦的斗争开始了,电影很长也很精彩,不能尽述,但中间有几个非常难忘的桥段我一说您准能想起来:有两个德国军官走进了车站值班室,值班室里有一名被盖世太保抓获的游击队员,还有一位胖胖的铁路工人(曾经扮演过《黑名单上的人》里的游击队员铁西),军官要带走游击队员,盖世太保不让带,游击队员一闪身,军官操起MP40就把这两个盖世太保突突了,,,这位军官就是皮劳特(也就是瓦尔特),这位胖老头就是他们潜伏在车站的老队员,,,老老友记队员谢得知道女儿阿兹拉也参加了游击队,就劝女儿:有着事情不是女孩子干的,你是女孩子,应该等待胜利,,,但不久,阿兹拉就在一次行动中牺牲了,比绍夫为了引诱游击队前来认尸,在广场上摆上牺牲者的遗体,开始喊道:萨拉热窝的公民们,德军司令部向你们发布通告,死者父母亲友快来认领尸体,,,这个时候如果谁要敢出去,就有牺牲的可能,但作为父亲的谢得,忍着巨大的悲伤勇敢地走了出去,皮劳特也跟了过去,然后是基斯,然后是马里施,然后是所有的群众,一群人坚定地走了过去,,,庄严悲壮的主题曲响起,,,谢得明知要去接头的人是假瓦尔特,但如果不去,就会害了皮劳特,临走之前,他对伙计说:萨姆,把钥匙交给我哥哥,你还年轻,学好一门手艺,一辈子都有用,不要虚度了自己的一生,,,然后从容地出门了,和平时一样,他不动声色地与邻居们打着招呼,在清真寺他为了引起皮劳特的注意,主动向假瓦尔特开枪,再被乱枪打死的时候,一群白鸽飞起,,,(说实话,小时候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流泪,真正的男人可能就是这样吧),,,,,,电影最后,失败了的冯.迪德里希无奈地对一名军官说:唉,太有意思了,我一来到萨拉热窝就在寻找这个瓦尔特,可是找不着,现在,我终于找到他了,,,军官问:他是谁?,,,冯.迪德里希有气无力地说: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电影中还有《桥》里的迪希,猫头鹰,班兵诺和曼奈都参加了这部电影,,,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些经典的台词:“有一位波斯尼亚诗人曾经说过:愿上帝保佑追击者,同时保佑被追击者!”“犯错误的不是我们保安机关,那是你们的习惯,,,”“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我要放大一张我表妹的照片,,,”“真没用,典型的国防军,,,”“你已经完成你的使命了,接下来看我的了,,,”“这是什么?,,,哦,,,这是放大机,,,”老朋友们,您的耳边有没有再次响起那首著名的主题曲,,,!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劳费尔行动计划”是个什么计划?
纳粹德军装甲师隆隆开过,坦克歼击车也就罢了,那一水的苏制T34就有些辣眼睛了,也是这部经典电影的硬伤,大约实在找不到数量如此之多的德国坦克道具,只能用南斯拉夫人民军自己装备的苏制坦克。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历史大背景在1944年晚些时候,此时铁托的游击队已经发展到40万人马,解放了南斯拉夫三分之二的领土和首都贝尔格莱德,并且苏联红军也已进入巴尔干半岛,准备从南向迂回包抄纳粹德国本土及柏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希特勒再不将南欧地区(希腊等地)的德军撤回,就有被切断在外最终覆灭的危险,德国军队尚能控制的唯一撤退通道,就是多瑙河以南的公路,而公路的必经之处,就是以萨拉热窝为中心的塞尔维亚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燃点。
此时罗马尼亚油田也落入了苏军手中,德军开始面临二战末期最大的困难:油料短缺。南欧德军“A军团”有20多个师,其中的装甲部队若想回撤德国境内,补充燃料是当务之急。而当时萨拉热窝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跟外围的人民军配合,活动已非常积极,如何安全的完成给“A军团”装甲部队补充燃料、保证它们顺利撤回本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为此德国人策划了“劳费尔行动计划”。
“劳费尔行动”绝密计划的要旨有三点:第一是德国装甲部队以现有燃料运动到“威谢格拉特”地区,停留此地等待补充;第二是假借运送伤兵的名义,用火车从萨拉热窝附近的秘密油库调运燃油,通过铁路运抵“威谢格拉特”;第三是为防止游击队在行动期间搞破坏,要先行打击和瘫痪萨拉热窝的地下党和游击队,使其自顾不暇,无力干扰劳费尔行动。
为此,德军高层做出了两项安排,一是派遣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前往萨拉热窝,主持消灭萨拉热窝抵抗组织的工作;一是命令国防军中校哈根指挥的第510摩托化步兵团增援萨拉热窝,专门负责“劳费尔行动”中装卸和运输的安全警卫。
迪特里施到任后,首先通过女叛徒肖特掩护“假瓦尔特”康德尔打入地下组织,给游击队造成重大损失,同时出现了人人自危互不信任的情况。而化名皮劳德的“真瓦尔特”则抽丝剥茧,一步步接近事实真相,在许多地下党员的牺牲和帮助下,清除了内部叛徒和潜入特务,同时了解到了“劳费尔行动”的具体计划。
根据迪特里施的精准时间安排,当天上午十点从萨拉热窝发出2607号伤兵列车,二十分钟后秘密到达到达油库,全部20节车厢卸下伤员换装燃料,因为伤兵列车是不会被攻击的;同时调用15辆卡车十一点半赶到油库,接回被赶下车的德军伤兵们。而瓦尔特和游击队员正是通过拦截卡车混入了油库,然后又打晕德国司机班,成功的控制了油料火车的车头,最终炸毁所有油料。
如此,趴窝在威谢格拉特的德军装甲部队将寸步难行,三年前在克莱斯特的指挥下,这些坦克曾经把希腊人和英国人打得丢盔弃甲,一路杀进雅典卫城。而现在,用电影里德国装甲兵上校的台词就是:“如果这时候敌人的飞机来袭击,我们这支光荣的部队,就会成为一堆废铁。”
作为经典电影《桥》的姊妹篇,里面所有的主要演员基本相同,老虎继续出演瓦尔特,小组成员分别出现在萨拉热窝的游击队员里和警察局的卧底,连出演德国人的党卫军上校和国防军中校都没有变化,那个代号“狐狸”的党卫军少尉,在这部戏里成为了混入游击队员队伍中前往解放区的小头目。
主要区别在于,《桥》是在南斯拉夫游击队困难时期,德国人在进攻,炸桥是阻敌增援;而后一部是反攻期间,炸车是防止敌人逃回德国,异曲同工。
任务成功后,游击队员吉斯对苏里说:“别哄我了,我今天就要见到 ‘瓦尔特’!”苏里指着皮劳德说道:“这不是吗?就在眼前。”吉斯惊讶万分地望着皮劳特,咧开嘴笑了,原来,并肩战斗的就是令德国鬼子闻风丧胆的游击战神瓦尔特!
任务失败后,迪特里施对党卫军上尉比肖夫感慨道:“我一直在寻找瓦尔特,现在我才知道,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劳费尔行动计划”是个什么计划?
简单一点说,"劳费尔行动计划"就是把萨拉热窝的燃油安全运送到维谢格拉特的装甲部队,尽管德军用了各种欺骗手段,但最终还是被瓦尔特的游击队把装满燃油的列车给毁掉了。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劳费尔行动计划”是个什么计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劳费尔行动计划是这样。
当时是1944年,德军已经在各条战线大败,准备放弃南斯拉夫和希腊,将主力调回德国本土。
而作为盟国的一份子,南斯拉夫铁托的游击队需要破坏德军撤退,将德军主力留在南斯拉夫直到战争结束。
当时德军的燃料极度缺乏,必须将大军撤退到维谢格拉特以后,将萨拉热窝储备的油料通过铁路运输过去,德军加油以后才能再返回本土。
目前萨拉热窝储备的油料稀少,仅能维持一次加油,如果被游击队破坏,一切都晚了。
所以,南斯拉夫游击队就准备在萨拉热窝破坏德军的撤退。
对此,德军高层也非常明白。但是,他们强大的正规军对付不了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尤其对付不了萨拉热窝地区游击队领袖,一个神秘人物瓦尔特。
目前萨拉热窝的德国盖世太保的负责任人,阴险的比肖夫上尉花费了1年多时间,抓捕审问了100多游击队员,结果连瓦尔特存不存在都没有搞清楚。
万般无奈下,德国陆军元帅亲自下令,将反游击专家,正在挪威执行特殊命令的党卫军的冯·迪特里施上校紧急调过来。
冯·迪特里施上校是个相当狡诈的家伙,他特别富有智谋,决定从内部破坏瓦尔特的组织,同时对萨拉热窝的油料运输进行伪装,装作只是运输伤员。这就是劳费尔行动计划。
冯·迪特里施上校派遣了1个假瓦尔特在女叛徒的帮助下,潜入了萨拉热窝地下组织。
这个假瓦尔特也不是常人,阴险毒辣,很快将游击队地下组织搅乱,杀害了许多重要的游击队员。
连成钟表商人(老游击队员)谢德的18岁女儿,也被假瓦尔特引诱去进入德军埋伏圈,被打死。
他们甚至差点抓住了真的瓦尔特。关键时候,这个老钟表商人毅然牺牲了自己,才救出了真瓦尔特。
期间有段几段经典对白。
学徒看到老钟表商人谢德取出隐藏的手枪,惊讶的问:您要去哪儿?
谢德回答:我去寻找我的归宿。
学徒:我能帮您做什么吗?
谢德回答:不用了。你要学好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不要虚度了光阴。
盖世太保伪装假联络员正在等着瓦尔特上钩,突然看到了老钟表商人谢德。
谢德冷冷的说:瓦尔特让我带来一句话。
假联络员紧张的问:什么话?
谢德回答:这次对你我来说,都是最后一次。
随后,谢德开枪将假联络员击毙,随后也被德军埋伏的机枪打死。
此时,真瓦尔特已经锁定了女叛徒,通过她又干掉了假瓦尔特。
随后,他们将计就计,混入德军找到了伪装运输伤员实则是油料的列车。
经过激战,他们炸掉了运送燃料的火车。押车的德军比肖夫上尉知道行动失败,选择不跳车和列车一起被炸毁。
由此,德军苦心经营的劳费尔行动计划失败。
全盘皆输的冯·迪特里施上校,灰溜溜的被押回柏林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电影中,瓦尔特和他的战友们以血的代价,保卫了萨拉热窝。
讽刺的是,拍摄该片的南斯拉夫电影导演哈·克尔瓦瓦茨,在拍摄该片的20年后因波黑战争所导致的饥饿,活活饿死在萨拉热窝。
送经典台词:
经典台词
1.“你说错了,上校冯-迪特历斯已经到达萨拉热窝!”
简评: 这是影片开头,萨拉热窝的德国国防军开会时主持军官所说的一句话。
2.“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简评: 游击队接头暗号之一。非常有诗意的一句对白
3.“我要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
简评: 游击队接头暗号之一。
4.“哈根算个什么军官,这么感情用事。” “真没用,典型的国防军!”
简评: 关于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争斗,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5.“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简评: 残忍的党卫军上校冯-迪特历斯最终还是败在了如幽灵般的瓦尔特手下。就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突然若有所思地望着迷雾中的萨拉热窝,说出了影片中流传最久,最脍炙人口的一句台词。
——我保证比真的瓦尔特还像瓦尔特!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还有苹果吗,表哥?
——阿兹拉,阿兹拉别过来!
——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也办不到吗?
老钟表匠对女儿说——在战争里,有些人牺牲、有些人叛变、有些人在等待,你是个姑娘,应该等待。
——士兵的命运是经常变化的,哈根先生,在这次战争中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受骗
——士马里士,送他们到解放区去,你们可以唱着歌走,德国人已经下了命令,任何人也不敢阻拦你们的!
——哎呀,真打呀
哎唷,巴克,皮劳特踢得我真疼
哎、哎唷,下巴都快打掉了
记着下回跟他算账
哈哈,我可不敢。我是小队员,他是队长啊
别啰嗦咯,真的德国兵来了就热闹啦
——多拿几支
哪搞到的,皮劳特?
借来的,和军装一起借的
——愿上帝保佑追击者,同时也保佑被追击者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劳费尔行动计划”是个什么计划?
这部经典电影的故事背景是1944年末期,苏军部队从由东向西横扫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美英盟军也已经登陆意大利进入中欧,这样一来,陷入巴尔干半岛南段的德军部队很有可能被合围消灭的危险。为了保卫本土,行将就木的法西斯德国使尽洪荒之力将主要部队配置在东线,重点迎战苏军。影片中所说的A军团,实际上按照20个师规模的配置,应该算是当时纳粹德军的一个集团军群。
但是为一支人数达数十万、装备上千台各型车辆的战略军团提供后勤保障仅仅依靠多瑙河南岸游击队出没的几条公路和铁路,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于是德国人制定了劳费尔行动计划,目的是为到达维谢格拉特的A军团的装甲部队提供继续撤退的燃料。为了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最根本有三点,一是重兵保护运送燃料的铁路线,哈根中校率领野战军部队第710摩托化步兵团负责安全保障。二是行动要迅速,从下达任务到开始执行中间只有7天的准备时间;二是要绝对保密,由盖世太保情报机关的得力干将迪特力施上校带领一支精干的党卫军部队赶到萨拉热窝具体负责执行保密任务。
迪特力施到位后,采取主动出击的手段,重点打击当地的游击队和地下党组织,目的就是为了使对手把注意力转移到保存实力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迪特力施可谓机关算尽,一面利用反水的游击队女性成员肖特掩护由特务康德假扮的地下党领导人瓦尔特打入游击队内部,里应外合,一步步削弱、消灭游击队。但是迪特力施显然低估了在这里奋战多年的地下党力量,真正的领导人瓦尔特藏而不漏的手段连身边人都基本不清楚,更不用说是德国人。游击队势力更是渗透到了萨拉热窝的每个角落——教堂、车站、书报亭、钟表店、警察局、药店、医院、娱乐场所到处都有游击队的街头联络员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联络暗号。化名“皮劳特”、身份是党卫军少尉的游击队领导人瓦尔特则利用这一切有利条件将迪特力施安插在游击队内部的间谍一一铲除,并逐步了解到了劳费尔行动的真实意图。
到了开始执行“劳费尔行动”计划的当天,迪特力施信心满满制定了的用装有若干伤员、贴有红十字会标识的列车到萨拉热窝油库,然后卸下伤员交给随后开来的15辆卡车原路返回,装满燃料的列车继续打着送伤员的幌子开向维谢格拉特去支援已经停留在那儿眼巴巴等着加油的那支“好像射击场上的靶子一样”的装甲部队!根据战前日内瓦协定,不准射杀医疗兵是成为各国的共识,精于算计的迪特力施自然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更有理由坚信标榜“解放”与“自由”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更不会袭击运送伤员的列车。
但是迪特力施万万没想到的是乔装打扮成德军士兵的三名游击队员已经渗透到了15辆卡车队伍中,并且成功的混进了列车的驾驶舱,冒名顶替当了列车驾驶员,其中有一人还是他和他的前任们苦苦追踪毫无结果的地下党领导人——瓦尔特。
结局自然不会有悬念了,在瓦尔特、吉斯、苏里三位老练的游击队员密切配合下,将满载着A军团装甲部队希望的列车开到一座深山老林里用车头撞车厢的办法将满满一车燃料连同押运护送的上百名德国鬼子一块儿炸了。
那位机会算尽的党卫军冯·迪特力施上校在接到盖世太保的逮捕令后,留下一句“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充满心酸与无奈的话后遗憾的离开了。而停在维谢格拉特的A军团装甲部队估计在苦等五个小时后得知燃料列车被几个游击队员做掉后恐怕真的就如指挥官汪施拉夫上校说的“如果敌人的飞机来袭击,我们这支光荣的部队就会变成一堆废铁!”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劳费尔行动计划”是个什么计划?
诸位,向大家宣布一项重要的消息。东南军区指挥官来尔上将已经接到命令,A军团将在今天晚上从巴尔干撤退。请坐吧先生们。贝尔哥来德的丢失,俄国军队迅速向我们推进,在南斯拉夫到处都是游击队,我们的处境很危险。目前,我们只控制多瑙河以南的公路,如果在A军团撤退之前被敌人占领了这些公路,A军团就会被包围,这意味着,我们将损失二十个师!目前保卫德国就指望这二十个师了!这是当前的形势。再看一下我们的任务。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燃料!解决的办法在这,萨拉拉窝,这座城市曾引起了弟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哈根中校讲一下执行劳费尔行动的目的。请吧哈根。 我们的庄甲部队从斯罗尼卡出发,途经斯克布里,乌日策,威谢哥拉特,最后到萨拉热窝,我们的燃料只够到达威谢哥拉特,劳费尔行动,就是把萨拉热窝油库的燃料从萨拉热窝运送到威谢哥拉特,运送燃料的铁路线是从萨拉热窝到威谢哥拉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