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兄弟将军或者父子将军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父子将军大都是军阀出身,父死子继之类的,比如蒋介石和蒋经国,张作霖和张学良,曹操曹丕,安禄山安庆绪等等等等。
今天听知事给你讲讲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的“打虎亲兄弟”,因为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上,共产党人的抗争,总是兄弟齐上阵,甚至是献了青春献子孙!
1,毛泽东、毛泽民和毛泽覃。在红军的创建过程中,毛氏三兄弟各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家三兄弟第一个走上武装斗争道路的,正是老三毛泽覃。毛泽覃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是”黄埔36将佐“之一。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并且开辟了第一块根据地井冈山。毛泽民特长在金融上,创建了中央苏区的国家银行。毛泽民的儿子就是有名的毛远新,毛泽覃两个儿子毛岸成(贺麓城)是建国后的导弹专家,毛楚雄则是1945年被胡宗南杀害的解放军烈士。
2,林彪、林育南、林育英。林彪是众所周知的十大元帅之一,他带领的百万东北野战军从零下5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零上50度的天涯海角。林彪的两个哥哥林育南林育英其实也是革命将军。林育南在加入共产党后长期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转入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31年被捕牺牲。林育英是长征后帮陕北红军联系到苏联的功臣,他化名张浩,步行千里到达陕北,收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和信任。抗战初期,张浩曾任129师政委,可惜天不假年,1942年张浩病死没有看到革命胜利全国解放。
3,杨尚昆、杨白冰、杨暗公。来自重庆的杨氏三兄弟,也是人民军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杨尚昆曾任红三军团政委,陕北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等重要职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主席。
杨白冰受到哥哥杨尚昆杨暗公影响,1938年奔赴陕北参加八路军,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著名的三八干部和红埔毕业。抗大毕业后,杨白冰曾任第129师延安留守处政治协理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等职务。到1989年,杨尚昆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白冰任军委秘书长,形成了兄弟掌军的佳话。
杨暗公是杨尚昆和杨白冰的四哥,1926年底,他与朱德、刘伯承、陈毅共同发动领导了顺泸起义,支持了国民革命北伐,同时也是共产党人建立自己军队的先声!
4,王树声、王宏坤。王树声和王宏坤都来自于湖北麻城市乘马岗,黄麻暴动后兄弟二人加入了红军,哥哥王树声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第9军军长等职,建国后任湖北军区司令员,被授予大将军衔。王宏坤在红军中跟着哥哥王树声一路南征北战,从排长、连长团长一直做到军长,抗日战争初期,王宏坤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期间,王宏坤担任了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王宏坤调任海军副司令员,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5,杨勇和胡耀邦。红军中,还有一对表兄弟,那就是来自于湖南浏阳的杨勇和胡耀邦。这对兄弟从小一起长大,还是小学同学,杨勇在打架上帮胡耀邦,胡耀邦则在学习上帮杨勇。红军长征时,胡耀邦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杨勇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委,解放后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胡耀邦则在成为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另外,共和国开国将军中,还有丁荣昌、丁盛兄弟少将、谢良、谢有法兄弟少将,范朝利、范朝福少将,戴克林、戴克明兄弟少将。毛主席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父亲贺焕文的三位兄弟贺敏学、贺敏仁、贺敏振,这些都是为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家族。历史上有名的兄弟将军或者父子将军有哪些?
在我军的历史上,父子将军,我以前介绍过两对父子上将是张震、张海阳和张宗逊、张又侠,还介绍过父子三人秦基伟上将、秦卫江中将、秦天中将,欢迎友友们点击阅读加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父子将军,他们是:
一、李克农、李伦父子将军。
△李克农(1899.9.15~1962.2.9),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开国上将。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其子李伦,解放军中将。193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代理部长,部长兼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2019年6月25日凌晨,李伦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二、周衣冰、周小周父子将军。
△周衣冰(1922年-2017年8月9日),安徽巢县柘皋镇(今巢湖市柘皋镇)人,中将军衔。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其子周小周,1956年10月生,解放军中将军衔。国防大学军事指挥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197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1月参军入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机械管理专业大学学历,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善后办主任。201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三、叶建民、叶爱群父子将军。
△叶建民(1918—1998),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其子叶爱群,解放军中将军衔。生于1945年10月,
历任广州军区步兵第一六四师师长,第四十一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第四十二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2003年晋升中将军衔。
历史上有名的兄弟将军或者父子将军有哪些?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父子将军或者兄弟将军,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个近代史中最著名的父子将军案例,近代史中最出名的父子将军应当非蒋介石和蒋经国二人的父子组合莫属。
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授予特级上将军衔的蒋介石蒋介石是民国中后期全国名义上的大佬、是使国民政府从龟缩广东一地的小政权发展成民国霸主的人物。
蒋介石早年只是跟着他大哥陈其美做着刺杀活动的前头小人物,但是后来随着他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他的人生这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接下来的他不仅在国民政府中取得了非常隆高的地位,还跨越了国民政府的牢笼,直接凌驾于所有军阀之上成为了民国第一人。
按理说蒋介石这样的国家统领级人物是不应该称之为将军的,但是我们这里将蒋介石称之为将军实际上是有着一定依据的。
在1935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对蒋介石以及归属国民政府的各大军阀进行了军衔授予,在那一次的授衔仪式中,李宗仁、张学良、阎锡山等人被授予了一级上将的军衔,而蒋介石则被授予了特级上将的军衔。当时为他们授衔的人是国民政府名义上的第一人林森,林森是国民政府内部资历极高的元老级人物,如果说蒋介石是国民政府实际上权力最大的人,那林森就是国民政府名义上职权最高的人。
虽然林森的地位看起来非常的崇高,但是很多时候他都是扮演着一个吉祥物的角色,在很多事情上,他还是要听从蒋介石安排的。
比如给某某重要人物授予崇高的军衔、或者给某些重要人物授予崇高的勋章等事情就是他职责的一部分。
国民政府的历史中授予过许多的一级上将军衔,但是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个人获得,这是他自己的专利。
而虽然这个特级上将的头衔是林森授予的,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迷雾往实际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军衔是实际上是蒋介石自己给自己授予的。
参军两个月就成为将军,但是终生只是中将的蒋经国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蒋介石只有两个儿子,那就是蒋经国和蒋纬国。(关于蒋介石的二儿子蒋纬国到底是不是蒋介石的儿子其实还是有着疑问的)
蒋经国15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的父母双亲,在寒冷的苏联留学了起来,蒋经国在去了苏联之后,他在苏联一直待了12年,在抗战爆发的时候,才得到了回国的机会。
蒋经国在去苏联的时候,蒋介石和苏联是有着非常亲密关系的。
黄埔军校的创办、东征北伐战争所需要的弹药物资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苏联提供的。
在蒋介石第一次北伐成功打到北京的时候,苏联人甚至为此自豪兴奋了好久,把蒋介石称之为了红色将军,以为彼此之间的友谊会一直长久保持下去。
但是在北伐成功没多久,蒋介石就因为感受苏联威胁巨大的原因,所以和苏联彻底闹翻了,从那个时候起,蒋经国在苏联的生活变得极端恶劣起来。
蒋经国在苏联待的许多年时间里,蒋介石原本是有机会把蒋经国营救回国的,不过他却并没有这样做。
正因此在蒋经国刚开始回国的时候,蒋介石才为此产生了内疚之情、这才在后来一直极力地想弥补蒋经国。
1938年,蒋经国在加入军队两个月的时间后,凭借着蒋介石的暗中操控,他很快就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成为了民国历史中成为将军最快的人物,当然这其中的水分我们自不必言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蒋经国的军衔终生最高只到达了中将军衔,是在抗战爆发中被蒋介石提拔起来的。
抗战结束之后,可能是蒋介石在没什么军功的情况下自己也不好意思提拔蒋经国为上将的原因,所以蒋经国的军衔才一直保留在了中将位置上。
在蒋经国接替了蒋介石的位置成为了台湾的大佬后,蒋经国也是很注重脸皮的,他也知道自己在军队方面没有多少的资历以及战绩,所以也没有硬给自己授予一个上将的军衔。所以说这就是近代史中比较著名的父子将军,至于提问中所说到的兄弟将军我们在此就不过多介绍了,如果大家有所了解,也可以分享一下。历史上有名的兄弟将军或者父子将军有哪些?
八路军1937年完成改编的时候,第129师军政主官并非是后来的“刘邓组合”,而是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这位张浩同志答友们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能成为八路军最初三个师之一的政委,自然大有来历。他的本名叫林育英,没错,正是第115师师长林彪的堂兄,林彪原名“林育蓉”。
(张浩)
张浩同志没有参加长征,也不是陕北红军,而是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共产国际代表”,他能够成为129师政委,不仅因为身份特殊,还因为对中国革命立有大功。
在1935年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时,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执行“南下路线”,仍然滞留在川康地区,同时自建了“第二中央”,虽经延安方面多次批评仍不悔改,中国革命面临分裂的危险局面。
(张浩在延安)
关键时刻,张浩带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和恢复联系的密电码,化妆成行商经由蒙古穿越沙漠来到延安。为防止被捕,张浩将指示信和密码都记在脑子里,面临土匪、沙漠和敌人的多重危险,历时三月,几乎是九死一生来到陕北根据地。
了解完情况后,张浩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了陕北党中央,并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致电张国焘,要求他取消自建机构并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陕甘。当时我党还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张浩的国际代表身份有张国焘不敢违抗的巨大权威,于是有了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的大会师。
(115师师长林彪)
电视剧《刘伯承元帅》中,在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初期,刘伯承师长和张浩政委曾与国民党第20军团长汤恩伯会面,“汤司令”知道张浩政委的原名后,惊讶问之与林彪将军的关系,张浩淡淡一笑:那是我二弟。后来,人们把林育英、林育南(1931年牺牲)和林彪(林育蓉)并称为湖北黄冈“林氏三兄弟”。
张浩与刘帅第一次搭班子是援救西路军的行动中,1936年10月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员,张浩任政委,奠定了后来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两个人的继续组合。
可惜的是,张浩早年在东北从事地下工作时(满洲省委书记)曾被捕入狱,遭到日寇的非人折磨,后虽经营救出狱,但身体被严重摧残,患有多种疾病,已经无法支撑行军作战的鞍马劳顿,因此1938年转赴延安疗养,终因伤病过重,1942年3月6日逝世,年仅45岁。
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仪式结束后万余人参与出殡,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抬棺,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执紼抬棺,极尽哀荣。
历史上有名的兄弟将军或者父子将军有哪些?
历史上兄弟都是名将的,毕竟还是少数,比如说有隋唐时期的裴行俨、裴行俭,南宋的吴玠、吴璘等。之所以兄弟俩很难同时成为名将,主要是因为这么搞,君主心里不放心啊!
弟兄俩都手握重兵的话,你作为君主,你能安心让他们出去带兵?这就是兄弟都是名将,之所以如此少的原因。不过历史上,父子都是名将的情况,倒是不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秦朝的王翦、王贲父子。秦朝那时候,一般都是父亲干什么,儿子就干什么。比如说蒙骜投奔秦国以后,专门帮秦国打仗,他儿子蒙武也接着干武将的工作,蒙武的儿子蒙恬,还是跟着干这活。
要说秦朝最牛的父子名将,肯定是王翦、王贲父子了。为啥呢?因为王翦、王贲父子俩,在秦始皇吞并六国的过程中,带队灭掉了5个国家。
其中,王翦灭掉了赵国、楚国,王贲灭掉了燕国、魏国、齐国。他们俩如果称不上名将,那这世上可就没什么名将了。
最关键的是,王翦懂得急流勇退,立下如此大功以后,王翦果断交出了全部兵权,带着儿子王贲,回家养老去了。可见王翦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登峰造极了。
二、汉朝的周勃、周亚夫父子。周勃是跟着汉太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曾经击败章平,包围章邯,攻占曲逆县、泗水郡、东海郡等22县,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周勃更牛的是在诛灭诸吕时的功绩,他和功臣集团,在吕后去世以后,灭掉了打算把持朝政的吕家,还政于老刘家,这才使得汉文帝有机会建立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此后周勃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宰相,堪称出将入相的典范。当然了,由于他的性格比较执拗,导致晚年被汉文帝罢免。
周勃的几个儿子里,最出名的就是周亚夫。周亚夫又被称之为细柳将军,汉文帝时期,周亚夫的细柳营治军严明,他也被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
到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这个时候周亚夫临危受命,带领朝廷的大军平定叛乱,保住了大汉江山。
不过周亚夫的性格和他老爹一样,在立下赫赫战功以后,谁也不放在眼里,结果被人诬陷谋反,他气不过,在牢里绝食五天,活活饿死了。
三、东汉末年的孙坚、孙策父子。东汉末年第一猛将是谁?可不是吕布、关羽,而是长沙孙坚。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谁也不怕,就怕孙坚。为啥?因为孙坚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
无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带兵作战水平,孙坚在那个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号称江东猛虎。这也是为啥孙坚拿到传国玉玺以后,就打算回家创业的主要原因。人家战斗力强,这就是最大的资本。
那时候的孙坚真可谓是势不可挡,只可惜他回去创业的时候,遭到了刘表、黄祖的偷袭,惨死于荆州。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带着家人投奔了老东家袁术。孙策当时还不到20岁,却为袁术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他战斗力太强,大家都称之为小霸王孙策。
此后孙策打算完成父亲创业的志向,趁着夺取扬州的机会,带着父亲的旧臣们,果断到江东创业,建立了江东基业,为后来孙坚建立吴国打下了基础。
四、三国时期的陆逊、陆抗父子。为啥父子相传的名将,江东的比较多呢?其实主要是因为江东地区,还是比较流行那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每个家族,都有一股属于自己的势力,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这也是孙权最无奈的地方,因为大家都有兵权,导致孙权不太好管理。
陆逊的名气太大了,大家心心念念的刘皇叔,好不容易硬气了一把,打算灭了东吴。结果陆逊一把大火,直接把刘皇叔的半生基业,都给烧没了。刘皇叔没脸回成都,在白帝城吐了半年血,结果活活气死了。
其实此前,吕蒙夺取荆州,杀掉关羽的时候,陆逊就已经初露锋芒了。吕蒙装病的时候,正是陆逊代理了大都督的职务,他以书生的形象,不断写信吹捧关羽,使得关羽放松了警惕。
夷陵之战后的陆逊,被孙权任命为新任丞相,因此他也做到了出将入相,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陆逊的儿子陆抗,堪称东吴最后的名将。正是有陆抗常年镇守荆州,才使得北方的曹魏不敢窥视江东。陆抗死后仅6年,东吴就被司马家吞并了。
五、唐朝的薛仁贵、薛讷父子。薛仁贵的历史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他被李世民称之为应梦贤臣、白袍小将。是李世民后期的著名将领,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的英雄战绩。
其实薛仁贵的儿子薛讷也是一位名将,大家熟悉的薛丁山的原型,其实就是薛讷。薛讷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的名字和他的为人基本一致,那就是不善言辞。
但是薛讷刚正不阿,镇守边疆多年,被唐玄宗称赞为有周亚夫之风。不过薛讷多年负责守卫唐朝的边疆,抵挡突厥人的进攻,因此很少在中原地区露脸,所以名气就没那么大了。
六、宋朝的杨业、杨延昭父子。杨业,原名杨重贵,也就是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杨延昭则是杨家将里著名的杨六郎的原型。
杨业早年是五代时期后汉的将领,后来跟着刘崇建立了北汉。由于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因此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姓刘,赐名继业,因此大家也可以称他为刘继业。
北汉被宋太宗赵光义灭了以后,杨业也就跟着到了宋朝做官了。不过他是外来户,性格又比较刚硬,因此压根就不合群。在北伐契丹的时候,被监军逼迫强行出战,结果战死沙场。
杨延昭其实是杨业的长子,但是在评书里成了老六。他完美地继承了老爹能打的气质,在杨业战死以后,他主要负责河北地区的边防工作,负责抵挡大辽,战功卓著。
大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镇守幽州北方,是他们的克星。因此他们将杨延昭又称之为六郎星宿,这才有了后来的杨六郎。
七、宋朝的岳飞、岳云。岳飞大家就太熟悉了,清朝以前的武圣人就是岳飞,他的抗金事迹,在他孙子岳珂的宣传下,几乎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不可否认,岳飞的确是非常厉害的猛将,39岁就凭借一己之力,做到了枢密副使的高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抗金过程中,岳飞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从金人手里夺取了襄阳,占领了荆州地区。
只可惜,岳飞的权谋差了一点,结果被宋高宗赵构、丞相秦桧合伙暗算,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岳飞的儿子岳云,简直就是翻版的李元霸有没有?岳云的战斗力不在岳飞之下,12岁入伍的岳云,在岳飞的调教下,吃尽了苦头,总算是成为了带头冲锋的一员虎将。
只可惜岳飞被害时,秦桧等人担心岳云实力太强,会出来搞事情,也把岳云给害死了。岳云被害时,年仅23岁。
八、富察傅恒、福康安。清朝也是有很多名将的,其中富察家的这对父子,当然是要上榜的。富察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靠关系,年仅27岁富察傅恒就成了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太保,各种尚书做到手软。
不过富察傅恒可没有吃老本,他曾经在平金川、平准噶尔、攻缅甸等战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攻打缅甸时,富察傅恒遭受当地的瘴气,结果得病而亡。
富察傅恒的儿子里,最出名的当属福康安。不少小说里,甚至把福康安当成了乾隆的儿子,说他们俩长得一样,这是没道理的。
福康安也没有吃老本,在乾隆老爷子的关照下,他屡立战功,平定了一系列起义,而且还征服了廓尔喀,配得上名将的称号。
总结:为何父子名将比较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儿子未必能继承父亲的所有衣钵,比如说名气、能力、地位等,这需要君主们的提拔关照,才能办到。
所以说在君主的扶持下,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地位,那么儿子对君主就会感恩戴德。而且父子所辅佐的君主,可能不是同一个,这样也就不会父子俩合起伙来搞事情了。
历史上有名的兄弟将军或者父子将军有哪些?
兄:王树声大将,弟:王宏坤上将。
兄:范朝利中将,弟:范朝福少将。
兄:张令彬中将,弟:张平凯少将。
兄:贺晋年少将,弟:贺吉祥少将。
兄:戴克林少将,弟:戴克明少将。
兄:谢良少将,弟:谢有法中将。
兄:丁荣昌少将,弟:丁盛少将。
兄:姚依林(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弟:姚克佑少将。
兄:张爱萍上将,弟:张灿明(曾任淮北军区第6军分区政委)。
兄:徐文烈少将,弟:徐文礼少将。
兄:陆平(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弟:刘居英少将。
兄:陶希晋(曾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弟:陶鲁笳(曾任国防科委主任)。
兄:安子文(曾任中组部部长),弟:安志文(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
兄:林枫(曾任浙江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弟:王尧山(曾任上海市委秘书长)。
兄:冯仲云(曾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弟:冯铉(曾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兄:王光华少将,弟:王光伟(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兄:惠浴宇(曾任江苏省省长),弟:周惠(曾任交通部副部长)。
兄:喻楚杰(曾任东北军政大学冀察热辽分校校长),弟:喻缦云少将。
兄:李中权少将,妹:李中秋上校。
兄:贺敏学(曾任解放军第27军副军长),妹:贺子珍(参加了长征)。
兄:刘鼎(曾任八路军军工局局长),妹:甘棠(参加了长征)。
兄:钱之光(曾任轻工业部部长),妹:钱希均(参加了长征)。
姐:章蕴(曾任第二届全国妇联副主席),弟:杜屏少将。
父:高崇民(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子:高存信少将。
父:袁任远(曾任青海省省长),子:袁意奋少将。
父:刘少白(曾任山西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女:刘亚雄(曾任劳动部副部长)。
翁:姜齐贤少将,婿:贺炳炎上将。
翁:周士第上将,婿:彭富九少将。
叔:王维舟(曾任红33军军长),侄女:王新兰上校。
爷:梁仁芥少将,叔:梁兴初中将,侄:梁必业中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