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不是不反抗,是没有办法反抗。
隆美尔其实却是属于阴谋集团一份子。
当时对于德国贵族军人要联手杀死希特勒,隆美尔其实是知情的。
阴谋集团拉拢隆美尔,是因为他是名气极大的现役陆军元帅。
一旦希特勒被刺杀,阴谋集团需要一个这样的人来统领德军。
其他人恐怕没有这个名气和地位,隆美尔倒是有的。
不过,隆美尔认为不应该采用刺杀的手段,应该通过政变逮捕希特勒。
隆美尔的外公是巴登-符腾堡邦地方行政首长卡尔·冯·卢兹,所以他也属于贵族后裔。
对于贵族和军人来说,刺杀不够光明正大,有损荣誉。
但是,隆美尔的意见没有被阴谋集团接纳。
隆美尔之所以支持阴谋集团,不是他怕死。实际上,隆美尔同曼施坦因一样,并没有犯过什么战争罪行,没有屠杀过战俘或者平民。
即便德国战败,只要隆美尔被英美俘虏,也不会怎么样,最多关一二年就释放。
隆美尔之所以支持搞掉希特勒,只是他高瞻远瞩,认为德军必将战败。
与其等待柏林被苏军攻占,还不如干脆向英美投降,至少保住本土一起对抗苏联。
在盟军登陆诺曼底成功以后,隆美尔发现一瞬间就有接近200万英美联军登陆。
至此,德军必败无疑,根本无力招架。
隆美尔焦急万分的战友说:“克鲁格元帅与我已发给元首一份最后通牒,说明军事上我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他必须作一个政治决定。……拒绝的话我就开放西线,英美联军必须在俄国人之前抵达柏林。”
1944年7月20日,伯爵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引爆了一颗炸弹,希特勒被炸飞,腿部烧伤,耳膜破碎,但奇迹般的没有死。
政变失败,隆美尔好友,也曾参与阴谋集团的克鲁格元帅自杀身亡,以避免被公开处决。
很快,大量阴谋分子被捕,有人供出隆美尔也知道刺杀计划。
对于德国军人来说,首先就要宣誓效忠国家领袖。随后,无论什么情况,军人不允许背叛领袖和国家,违者就是叛国罪,必然是死刑。
在克鲁格元帅自杀以后,隆美尔就意识到自己迟早也是同样下场。
果然,古德里安和伦德施泰特建议,将隆美尔交给军事法庭审判,必要时处以极刑。
但希特勒认为,此时盟军步步紧逼,德军已经全面接近崩溃。
此刻杀死威望极高的隆美尔,只会继续打击衰落的士气。
于是,希特勒想出一个好办法。
10月14日,希特勒派遣两位使者:威廉·布格多夫和恩斯特·麦塞尔将军前往隆美尔住所,传达命令。
布格多夫告诉隆美尔,此时他有两个选择:
第一,服毒自杀。元首答应在死后赦免一切隆美尔的罪行,保持他的名誉,隐瞒这个秘密。隆美尔的死亡会被解释为旧伤发作,他会受到国葬,妻儿享受元帅家属的待遇。
第二,拒绝服毒。那么,他立即会被一同前来的宪兵逮捕,移交军事法庭公开被审判,最终很有可能会被耻辱的绞死或者枪毙。
同时,隆美尔的副官、秘书甚至家人都可能会被逮捕,以审讯是否参加了阴谋。
布格多夫展示了一个氰化物胶囊,解释可以在几秒钟内死去,因神经已经麻痹,死者没有痛苦。
隆美尔还是很沉稳的,辩解自己没有参与阴谋,最多是知道一些风声而已。即便到了军事法庭,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他有罪。
然而布格多夫将军告诉他,隆美尔很可能在法庭上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就会被拖出去枪决。
这种情况下,隆美尔略加思考,同意自杀。
他压碎了氰化物胶囊,果然在极短时间就失去了知觉,一二分钟内就彻底停止呼吸。
隆美尔死后,果然享受了国葬待遇,希特勒公布他是因为战争旧伤发作,导致心脏衰竭而死。希特勒指派伦德斯泰特元帅,主持隆美尔的葬礼。
伦德斯泰特元帅在葬礼中,大肆夸耀隆美尔是个“勇敢、杰出的军人,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国家的骄傲”。葬礼后,隆美尔的妻子得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
这样直到纳粹投降,所有人包括隆美尔妻子都认为他是突发心脏病死的。
希特勒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
1944年7月17日,陆军元帅隆美尔不得不告别了法国前线,他的座车在诺曼底遭到了盟军飞机的扫射,身负重伤,三天后“720事件”爆发。隆美尔的头骨、颧骨和左眼都受到严重的损害,从野战医院抢救后,当年8月转回自己位于德国赫林根自己的家中进行疗养,也就是说,这位元帅当时身边没有一兵一卒。
希特勒的报复已经开始,一个月后的9月7日,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被捕,这是对隆美尔一个明确的警讯,他随即发现自己的住宅已被党卫队保安处监视,从此在与15岁的儿子曼弗雷德散步时,两个人都带上了手枪,其实这样做是毫无用处的。
1944年10月14日,党卫队直接出动五辆装甲车和几十名武装党卫队员,公开包围了隆美尔的住所,因为“元首”当天正式发布命令并派来了特使,当地的党卫队已经得到武力配合的指示。
希姆莱的党卫队已经把这些细节计划清楚了,这是他们的专业,隆美尔没有反抗的能力和逃跑的机会。中午时分,来自大本营的“钦差”到了,一位是希特勒的副官布格道夫将军,一位是陆军人事处长恩斯特将军。他们带来了一份证词和一点毒药,一点可以让人三秒钟即可丧命的毒药。恩斯特中将的公开说词是要与元帅谈谈“未来的职务安排问题”,要求三人进行关门谈话。
很短的时间内,隆美尔就走出来通知妻子和儿子:“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叛国大罪,鉴于我在非洲服役有功,给我一个服毒自杀的机会,那两位将军带来了毒药。如果我接受的话,对我的家庭将不会采取例行措施,我还可以得到国葬待遇。一切都准备停当了,15分钟后你们将接到电话,说我在赴会途中因脑病发作死去了”。
一切准备停当!这就是德国人的精细。如果隆美尔不从或反抗,首先是这种抵抗在包围下是徒劳的,其次他将成为“叛国者”失去体面的国葬,最后是妻儿也一定被投进集中营,所以隆美尔根本没得选择,他只能服从安排。穿上非洲军团的夹克,拿上元帅节杖,跟随两个将军特使登车离开家中,然后在二英里外的无人处服毒身亡,死在车上。
果然15分钟后,隆美尔的妻子接到乌尔姆陆军医院的电话,说陆军元帅刚刚突发大脑栓塞“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死因当然是头部伤势所致。
西线总司令莫德尔元帅(克鲁格元帅也自杀了)随即发表通令,宣称隆美尔因“7月17日的重伤”不治身亡,对“我国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的牺牲”表示哀悼,云云,随后希特勒和戈林分别发来唁电,把戏份演的很足,算是给隆美尔和自己都留了面子。
即便隆美尔没有受伤,即便在他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里掌握兵权,他就可以反抗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尽管他是德军名将,但希特勒到死都保持着对军队的巨大威慑力,一个调令下达隆美尔就得乖乖回国报到,根本没有举兵造反的可能,“720”当天柏林的兵变失败早证明了这一点。
只要希特勒还活着,守纪律的德国士兵和宣过誓的绝大部分军官就不会叛变,包括西线总司令克鲁格(自杀)、帝国元帅戈林(被捕)、党卫队头子希姆莱(撤职)等等,这些的权势都远大于隆美尔的人物也只能就范。
陆军元帅伦斯德主持国葬,他站在隆美尔的灵柩前沉痛致词:“他的心是属于元首的!”有时候政治很搞笑,也很冷。希特勒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
被称作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本应作为战犯接受审判,却因希特勒被处死而成了一条血性汉子。这样的例子,或许轴心国集团中是绝无仅有的。
希特勒处死隆美尔,并不是小孩过家家,也不是街头斗殴,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和权力的斗争。当获胜者,或者说具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决定处死另一方时,濒死的一方是无法选择的。
隆美尔在吞下剧毒时,身边有子弹上膛的军队时刻监视,一旦他反抗,变会被打成筛子。这一点,无论是隆美尔自己还是他的家人,心中都十分清楚。所以,隆美尔并没有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
那么,又是什么让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沙漠之狐”,沦落到被自己元首处死的地步呢?隆美尔生于1891年,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他真正被重视,却是在希特勒上台以后。1938年时,隆美尔已经是少将军衔,担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到1940年2月被委任为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又于第二年被希特勒亲自挑选为驻非洲军团军长,此时他为中将军衔。
由于德军在隆美尔的指挥下接连获胜,希特勒对其极为赏识,不久破格提升其为上将,当年夏天又被升为陆军元帅。可以说,隆美尔的发迹,确实与希特勒的赏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德军的关键性人物,最终还是被希特勒下令自尽了。
随着德军逐渐转攻为守,德国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当时有部分高层密谋除掉希特勒,但事情败露,隆美尔也牵涉其中。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考虑到稳定局势,派人对隆美尔提出了“交换条件”:
隆美尔自尽,然后德国为此保守秘密,称其为因病逝世,并为隆美尔举行风光大葬,同时给他的亲属丰厚的抚恤金。
面对这样的条件,隆美尔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反抗,不仅自己会丧命,甚至还会牵连家人。所以,这为军事奇才还是选择了自尽。事后,希特勒也还算说话算话,基本践行了当初的承诺。
所以说,当时希特勒让隆美尔自尽,是因为占据了绝对的主动,隆美尔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也正因如此,二战后事情真相公布后,隆美尔的声誉反倒不像其他战犯一样臭名昭著。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隆美尔也曾是希特勒手下的一个刽子手。
希特勒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
隆美尔是二战期间的德国名将,指挥能力非常突出,特别是对于装甲部队的指挥,非常有一套。
他是希特勒的爱将,最后也被希特勒“赐死”,隆美尔没有选择反抗,而是选择了结束自己。
有人问,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呢?
反抗的实力不够希特勒勒令隆美尔自杀时,隆美尔并不是独立在外的元帅。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因为独立在外时掌握着军队。但此时隆美尔在养病,并没有反抗的任何资本,关键是,希特勒“赐死”隆美尔时,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有着各种方案。
此时,隆美尔不是不想反抗,实在是反抗不了,除了杀几个军人,什么都干不了。隆美尔是军人出身,尊敬这些为国作战的士兵,实在不想拉几个人一起赴死,最主要的是,就算杀死几个大头兵,自己依然逃不了生。
有些时候,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隆美尔打了一辈子仗,很明白,自己没有任何反抗的实力。
为了家人,选择不反抗隆美尔虽然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但在生活中非常细腻,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露西·莫林,这个女人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
1916年两人相恋结婚,1928年生下了儿子曼弗雷德,从此,隆美尔的生命里,又多了一份牵挂。
按理来说,隆美尔有在外找“情人”的资本,长得帅,能力强,权力大。但是,隆美尔很固执,一如他打仗,就是只爱这一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当隆美尔卷入了希特勒刺杀案后,希特勒的命令来了:要么自杀,要么选择被审,然后被杀。隆美尔选择了自杀,他知道有些事情说不清,既然这样,不如自杀。
如果不自杀,如果反抗,势必会将他两个最重要的亲人卷入到漩涡当中,最后导致性命不保。既然这样,那就牺牲自己吧!他想让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好好活着。
隆美尔死后,其妻子和孩子并没有被希特勒为难,希特勒为隆美尔举行了风光大葬。
关键时刻,他没有阻止反希特勒组织的人刺杀希特勒隆美尔的崛起,绝对是因为希特勒地赏识,没有希特勒,绝对没有“名噪天下”的隆美尔。希特勒就是隆美尔的伯乐,希特勒对隆美尔有知遇之恩。
从非洲战场回来后,隆美尔对战争越来越没有信心,看到大家在希特勒的号召下,和那么多同盟国对战,死去的年轻人一茬接着一茬,这些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却只能在战场献出年轻的生命。
隆美尔开始厌恶战争,再加上战争期间病了几次,隆美尔对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战争这样持续下去,失败的概率越来越大,继续战争没有任何意义,葬送的是国本。
就这样,隆美尔开始和“反希特勒组织”有了接触,这是一个不小的组织,成立的目的只有一个:反对希特勒,拯救德意志。隆美尔在这个组织不是首脑,也不是各种活动的策划者和掌控者,他只是个边缘人物。
1944年7月20日,德国反希特勒组织行动了,试图炸死希特勒,但行动失败了。8月12日,刺杀行动的重要人物戈太勒被捕,希特勒的人从戈台勒的一些文件中发现了隆美尔的名字。另外一名反希特勒组织的重要成员霍法克被审查时透露,隆美尔支持刺杀行动。于是,隆美尔的灾难来了。
得知隆美尔和自己不在一条战线上了,希特勒非常愤怒,安排人去了隆美尔养病的那个山庄,传达了他的口令:要么自杀,要么受审。
隆美尔知道,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希特勒的信任了,关于反希特勒组织这些事,自己也撇不清,关键是自己并没有阻止别人刺杀希特勒,所以,除了自尽,他没有其它路可走了,其它路已经堵死了。
其实,隆美尔此时如果真要反抗或逃跑,没有一丝生还的可能,因为在农庄附近希特勒派来的人已经把好了各个路口,绝难逃生。
于是,隆美尔最终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在车里自杀身亡了。
隆美尔走了,希特勒风光大葬。丘吉尔说:撒开立场,他算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希特勒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
隆美尔一定想过一万种办法想要反抗,但最终却悲催地发现,一切都只是徒劳无功。从他得罪了希特勒的小秘书开始,从他违背希特勒意愿想要结束战争开始,这一天就早已注定,他逃不脱这个杀局。
更重要的是,隆美尔虽然是睿智敏锐的沙漠之狐,但同时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虽然是功勋卓著的全民偶像,但同时也是一位深情款款爱妻如命的丈夫。
所以,想想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孩子,隆美尔便彻底选择了放弃反抗,然后从容地穿上军装,整理仪表,再拿过元帅权杖,淡定的踏上奔驰车——吞下那颗见血封喉的毒药。
这位战无不胜的、军事造诣连敌人都由衷赞誉的一代战神;这位红遍全国,妇孺皆知的全民偶像,最终连赴死都是这么淡定、从容,也着实让人钦佩。
那么,隆美尔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这场杀局的?作为功勋卓著的德军元帅,曾为希特勒转战欧非,攻无不克的帝国之鹰,希特勒为什么要杀他?他又为什么没有办法选择反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传奇一生。
战场上的隆美尔
“沙漠之狐”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希特勒为何要给他安排一个必杀之局?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展露过人的军事天赋。
隆美尔出生于1891年,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工程师。但无奈的是,最终他的人生却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模样,这大概也是许多成年人的一大悲哀吧。
隆美尔当教师的父亲是个软弱的人,他希望隆美尔在性格上不要像他这样,所以他想让隆美尔参军,把性格磨炼得更加坚强 。于是隆美尔便遵从父亲的意愿放弃了工程师的梦想,转而穿上了军装。
或许连隆美尔自己都没有料到,参军后的他迅速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赢得上级的赏识,21岁就被授予了陆军中尉军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作为同盟国的领头羊,率先对协约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当时隆美尔也在参战的军队当中。
战争刚开始不久,隆美尔就凭借其出色的胆识和机智立下战功,晋升为上尉军衔。随后几年又转战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战场,不断率领部队四处攻城拔寨。
在作战中,隆美尔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还善用计谋,灵活多变,经常带领部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闪转腾挪,最终击败敌人,取得了一次次的战斗胜利,也多次获得军功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隆美尔归国历任军事学校教官、校长等职。如果就这么按部就班地下去,隆美尔这一生虽说算不上光芒四射,但至少也算厚重平稳吧。可是,他遇见了希特勒。
沙漠之狐隆美尔
2、与希特勒的相遇。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从此开始了一段激进、狂热、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因此他经常出席某些重大节庆活动,以示亲民并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
在希特勒1934年9月的一次视察中,隆美尔第一次见到了希特勒,这位瘦弱但却极具张力的新任元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时两人的地位天壤之别,并没有产生什么交集,隆美尔当时只负责仪仗队和希特勒视察时的警卫工作。
1935年,隆美尔晋升陆军中校,被调到著名的波兹坦军事学院担任教官。同年,希特勒为了向外扩张,争取所谓的“生存空间”,便开始积极扩军备战。于是隆美尔再不是像之前那样仅培训小规模作战部队,而是训导成建制的军事力量,也是在这时的培训中,隆美尔以及他的军事风格受到了学员们的热切追捧。
1936年,小有名气的隆美尔调任到了希特勒身边,成为希特勒的警卫指挥官,也正是在这个时刻,希特勒开始对隆美尔有了一定了解。
1937年,隆美尔的著名军事著作《步兵出击》一书出版,他在书中所阐述的军事理念和作战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迅速获得了希特勒的重视,直接晋升他为陆军上校,并授以“希特勒青年团作战部”特别联络官的职位。
此后两年间,隆美尔多次受到希特勒的提拔和重用,晋升为陆军少将,并兼任“元首大本营”指挥官。
希特勒视察时
3、在二战中成为帝国之鹰,沙漠之狐,全民偶像。
1939年9月,希特勒闪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时的隆美尔便是负责元首战时司令部的指挥工作。
1940年2月,隆美尔调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配合希特勒在西欧发动闪电攻势,迅速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同时绕过法军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本土。
在入侵法国的战争中,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忽而声东击西,忽而暗度陈仓,常常出现在法军意想不到的地方,攻无不克。最终仅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了近10万法军,从而使第7装甲师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而隆美尔也由此走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
1941年2月,希特勒盟友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在非洲战场一败涂地,十个师的意军被英法联军全歼。于是声威正盛的隆美尔便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非洲军的军长,让他带领一支军队前去非洲救援意军。
德意两军会兵后,由隆美尔接管了整个非洲战场的指挥权。军队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非洲沙漠的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以劣势兵力却几乎每战必胜。从此,隆美尔便赢得了一个“沙漠之狐”的称号。
此时的隆美尔在国内已经成了全民偶像级人物,特别是在军营中,军士们无不把他当成战神一样的崇拜,称他为“帝国之鹰”。
1942年6月,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在非洲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而这时隆美尔的年龄不过51岁,他的军事生涯也在这达到了顶峰。
4、隆美尔对希特勒的反抗。
尽管隆美尔尊重甚至崇拜希特勒,但他对希特勒的许多命令并不是服服帖帖,比如希特勒让他屠杀战场上俘虏的敌军,被他置之不理;比如当战场危机四伏,毫无坚守意义时,希特勒让他坚守,他却把军队从几千公里外安全撤回。
1943年,希特勒便把隆美尔调离了欧洲战场,让他去负责巡防西线,沿海构筑德军在西线的大型防御要塞“大西洋壁垒”,防止盟军登陆欧洲大陆。
在这个时候,隆美尔已经看出在德国这场战争中败局已定,任何人都无力回天,对现实的清晰预判和对希特勒的忠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无时不让隆美尔深受煎熬。
1944年6月6日,盟军成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288万盟军如潮水般涌入了被德军占领的法国。此时隆美尔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向盟军开放大西洋壁垒,让战争结束。
如果隆美尔开放西线的计划成功,无疑就意味着隆美尔对希特勒的彻底背叛,也至少会让数百万人在战争中幸存下来。
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后的7月17日,隆美尔在视察西线阵地的途中,被美军的一场空袭掀翻汽车,造成重伤躺进了医院,使他开放西线的想法搁浅。
而更没令隆美尔想到的是,就在他躺进医院的三天后,德国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正是这件事把他推向了万丈深渊。
铜墙铁壁般的“大西洋壁垒”
5、“沙漠之狐”解不开的死局。
1944年7月20日,德国几位高级军官密谋刺杀希特勒,将炸定时弹装在公文包内,然后趁向希特勒汇报工作时把公文包放在了希特勒的面前。
在炸弹即将被引爆的短短几分钟内,阴差阳错的,公文包被人顺手推开了一段距离,而正是这段距离挽救了希特勒的命,使希特勒仅受到了轻伤。这便是著名的“720事件”。
这次刺杀让希特勒恼羞成怒,当晚就开始了一场血腥镇压。秘密警察盖世太保连夜逮捕了7000余人。有5000人都在随后几月被杀,首要分子更是被真正的挫骨扬灰,骨灰都被胡乱撒在农田里。
当时被逮捕的人中有大量军队高层,其中就不乏隆美尔的老战友和老下级。于是隆美尔就亲自找到希特勒要人。也因此,近来对希特勒不是很服服帖帖的隆美尔也成了希特勒的怀疑对象,立即解除了他的军职。
于是,深感不安的隆美尔马上向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表明自己的忠诚。但却没想到,希特勒身边那个被视为最信任心腹的秘书,叫做马丁·鲍曼,他对隆美尔实施了最后一击。
因为在几年前,隆美尔担任元首大本营卫队长时,有次在希特勒巡视中负责警戒拦下了秘书的车,素来以“元首的影子”自居的小秘书自然不依大闹,却换来了隆美尔的严厉训斥。
感到大失面子的小秘书暗地里不知扎了多少次小人,这次终于逮到了将隆美尔往死里整的机会。于是他向希特勒报告说“隆美尔说暗杀成功后将由他来领导新政府”。虽然隆美尔有这样的条件,但这个绝对是小秘书的诬陷呀,其实隆美尔对暗杀行动毫不知情。
于是就这样,一个小秘书的构陷和推波助澜,再加上希特勒多次被隆美尔违背意愿后的恼怒,以及被刺杀之后的草木皆兵,种种因素之下,使隆美尔终于走向了一个必死之局。
被称为“希特勒影子”的马丁·鲍曼
6、“沙漠之狐”的英雄末路。
1944年10月14日,天色阴沉,数量黑色奔驰车驶到隆美尔的住所前,盖世太保刽子手面无表情从车上走下,迅速完成了对隆美尔住所的包围。
德国人做任何事,都有着一贯的谨慎和严谨作风,即使干逮捕和处决这种事也不例外,盖世太保除了在隆美尔的住所四周部署了人员,还封锁了附近的公路,周围的路口都安排了车辆和人手。用一个中国成语来说,这就是真正的插翅难逃。
随后,希特勒的侍卫长敲开了隆美尔的房门,彬彬有礼地对隆美尔说希望和他单独谈一谈。隆美尔将他领进书房,数分钟之后侍卫长离开,隆美尔独自走出书房,面如死灰。
过了一会,隆美尔对家人说:“我在一刻钟之内即将死去,希特勒顾念我以往的战功,允许我服毒自尽,他承诺我死后将享受国葬待遇,并且你们也会安全,不会像惯例一样受到株连,但前提是,万不可泄露我的真实死因,只告诉别人我是中风而死。”
随后,隆美尔穿上军装,整理仪表,再环顾四周,拿上他最后的荣誉——那根元帅权杖,然后转身走出家门,踏上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的奔驰车,上车就服下了剧毒药物氰化钾。一代名将就此死去,终年53岁。
隆美尔当时为什么不反抗?当时隆美尔16岁的儿子就问过他这个问题:“难道我们不能自卫吗?”
隆美尔说:“那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宁可死一人,而不要大家在乱枪中丧生。况且,我们也没有充足的弹药。”
是的,在那几名军官暗杀希特勒未遂之后,在希特勒逮捕了大量包括支持隆美尔的人在内的高层军官之后,在希特勒已经对隆美尔有了深深猜忌铁了心要隆美尔死的时候,隆美尔深知,一切反抗都是徒劳。
此时隆美尔反抗的唯一机会,就是用自己的死向希特勒发起一次重击。因为希特勒的帝国当时正风雨飘摇,从民间到政府都有反对他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隆美尔这个全民偶像当成叛国贼处死,那对于国内人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对希特勒的政府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希特勒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他要隆美尔死,但却不能以叛国之名处死。于是,希特勒与隆美尔做了个交易,那就是让隆美尔自然死亡,不泄露死亡的真实原因,以此来保全隆美尔妻儿的性命,让他们不受牵连。但如果隆美尔的真实死因泄露了一点风声,那么等待他家人的必然是雷霆暴雨。
隆美尔与希特勒
隆美尔这个人,最值得让人称道的除了他的军事造诣,还有他对爱情的忠诚。他的夫人名叫露西,是隆美尔20岁在军官候补生学校进修时认识的,从此就堕入情网,一生都对露西深情款款。
在隆美尔成为全民偶像之后,经常都收到女兵给他寄来的巧克力和情书,但隆美尔从来不为所动,他坚定的告诉人们:“露西已经成为了我的生命,背叛她就是背叛自己的生命。”
隆美尔爱妻如命的这个特点当时在全国上下都是出了名的,同时他和露西还有一个唯一的儿子,所以当刽子手以家人的性命做要挟时,隆美尔毫不犹豫地用生命完成了对露西的誓言,平静的配合希特勒,吞下了那颗服之必死的氰化钾。
隆美尔与妻子露西
结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隆美尔作为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指挥军队向他国发动战争。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他是不折不扣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
但是,他在战争中反对希特勒的屠杀和灭绝政策,也没有参与屠杀暴行,再加上他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也使他得到了后世军事学家和史学家们客观赞誉。
最后,用隆美尔的敌人丘吉尔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希特勒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
隆美尔被迫服毒自尽
在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正在等待着元首能给他新的任务,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硝烟中的将军,躺在床上的日子难熬到了极点。他在诺曼底反登陆战中,被盟军的炸弹击中,失去了左耳和左眼,此后一直卧病在床。
这一天中午12点,隆美尔终于等到了来客,这位来客是希特勒的副官布格多夫将军,他提前打过招呼,要来谈一谈隆美尔未来的职务问题。可是布格多夫带来的不是委任状,而是盖世太保。盖世太保作为纳粹的秘密警察,此次前来必定不是为了隆美尔未来的职务,而是逮捕或处死他的。盖世太保包围了隆美尔的家,而且封锁了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
布格多夫以“谋害元首”的罪名将毒药送到了隆美尔的面前,并且转达了希特勒的意思,如果隆美尔服毒自杀,将对他的谋叛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家人可以得到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反之,他将被送上军事法庭。
隆美尔最后拥抱了妻子,拿上元帅权杖,登上了一辆黑色奔驰。小奔驰也没开多远,就在500米开外的小树林里,布格多夫要求助手和司机离开。五分钟后,等他们回来时就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生命垂危,他的嘴角还残留着氰化钾。随后,纳粹宣布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18日,希特勒说道做到,还真为隆美尔举行了国葬。伦德施泰特元帅在致悼词中这么评价隆美尔说:“他的心属于元首”。事实上,隆美尔一直将一份备忘录带在身上,上面列举了希特勒的错误决定,他始终没有放弃说服希特勒的念头,哪怕是在服毒自杀的那一天。
那希特勒为什么要毒杀隆美尔?- 希特勒之所以毒杀隆美尔,与隆美尔的态度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在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后,隆美尔就成为了希特勒的强力反对者。隆美尔决定开放西线迎接盟军,早日结束战争。他在一次高层军事会议中,不顾希特勒的制止,几次提出考虑“整个局势”,结果被希特勒轰出会场。遗憾的是,他在乘车观察前线返回途中被炸弹重伤,从此失去了对西线战事的掌控。
- 其次,当时发生了一件刺杀希特勒的行动,牵扯到了隆美尔。
德军施陶芬贝格上校在战争中失去了右手臂、左手两根手指和一只左眼,由此对战争产生了极度的厌恶。他认为想要早日结束战争,就要通过暗杀希特勒来实现。
施陶芬贝格在公文包中放了两颗定时炸弹,进入会场。他趁机将皮包放在桌子下,离希特勒只有两米的距离。在离定时炸弹爆炸只有5分钟的时候,他以要打紧急电话的理由溜出会场。5分钟后,炸弹准时爆炸,4人当场死亡,可是这其中却没有希特勒。原来当时在施陶芬贝格身旁的一名军官为了看清地图,发现有个鼓鼓囊囊的皮包碍事,就把它挪了个位置。
气急败坏的希特勒随即展开报复,他处决了包括施陶芬贝格在内的5000人。当时有一个自杀未死的主谋者在手术台上神志不清的时候,喃喃得道出了隆美尔的名字。不管这一切合不合逻辑,对于想要报复隆美尔的人已经足够了。曾被隆美尔羞辱过马丁·鲍曼随即指控隆美尔参与暗杀,还说隆美尔曾说过“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的话,希特勒相信了指控,由此决定毒杀隆美尔。
隆美尔国葬半年后,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一起灭亡,没有葬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