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格尔图战役是谁打谁?

红格尔图战斗,晋绥军名将傅作义大破日寇支持的伪军“大汉义军”王英所部。

很多人忽略了傅作义绥远抗战的重要意义,实际上绥远是宁夏的屏障,若非傅作义钉在塞北四省之一的“绥远”不退(热河、察哈尔已沦陷),不但马鸿逵在宁夏逍遥不成,日军甚至可以通过宁夏进入大西北,切断国际交通线并迂回西安,蒋介石后来晋升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和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拉拢之外,也确实有对绥远的重视。

(傅作义将军)

绥远抗战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本关东军侵占东三省、热河、染指察哈尔之后,支持蒙古族傀儡“德王”进犯绥远,傅作义打击的主要是由日本顾问指挥的“伪蒙军”和伪军;第二阶段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华北方面军“驻蒙军”开始赤膊上阵,傅作义苦苦支撑,局势最严重时五原失守,日军距离宁夏仅有几十里。

红格尔图战斗就是打响于第一阶段的1936年11月,是这次战役中三个主要战斗“红格尔图、百灵庙、锡拉木楞庙”的组成部分,对阵双方是傅作义晋绥军第35军主力、由日军招募华北和内蒙地区土匪组成的所谓“大汉义军”三个旅,日伪军的指挥官是日本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和匪首王英。

(伪蒙军)

这个王英是汉族,原是活跃在内蒙和华北交界的巨匪,跟山东著名土匪“刘黑七”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编,在热河成立了所谓的“大汉义军”,受到日军“天津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的双重支持,两股土匪总兵力约5000人,整编为五个旅,名义上由“德王”统一领导,实际受日本人的指挥,一群民族败类。

红格尔图当时属绥远省陶林县,是个并不很大的镇子,但却是绥远东北的门户,绥、察两省交界处的战略要冲,伪蒙军西犯绥远的必经之地。原只有晋绥军三个连守备,傅作义于11月15日赶到前线,认为敌军虽非精锐,但一战不胜容易让伪军气势更盛,因此决定集中兵力彻底歼灭之,作战要旨是:守点以抑留敌人,集中主力进攻。

(傅作义)

1936年11月16日起,傅作义调兵遣将,第35军开始全线反击,经四天激战,仅击毙伪军即达1000人以上,王英的匪军彻底崩溃,大败而逃。傅部一鼓作气,衔敌追击,24日又发起百灵庙战斗,再次毙伤俘敌1000余人;日伪不甘失败,调集援兵反扑,在锡拉木楞庙遭第35军预伏合围,伪军土崩瓦解,其中两个旅战场反正,杀死日本顾问27人。

王英率残部逃向张家口,被气急败坏的日军缴械,所谓的“大汉义军”就此全军覆灭。

(德王和伪蒙军李守信)

严格的说,红格尔图的作战规模还不能称为“战役”,一般将傅作义上述的三战三捷统称为“百灵庙战役”,这是第35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重要战役,沉重打击了“九一八事变”以来日伪的嚣张气焰,遏止了日寇侵占内蒙西部的野心。

1940年3月,傅作义再次击溃以日军为主对绥远的进攻,歼敌近5000人,取得“五原大捷”,与之前的“百灵庙大捷”一起,成为傅作义坚持塞外抗战的标志性战役,力保绥远近十年不失,也奠定了傅作义抗日名将的地位。

(傅作义在前线)

红格尔图战役是谁打谁?

红格尔图战役是14年抗日战争时期绥远抗战的一部分。

夺取满蒙是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首要步骤,九一八事变几乎是兵不血刃夺取了东三省,下一步自然就是蒙古。因为外蒙被苏联控制,日本人不敢随便去招惹,于是就瞄向了内蒙。

日本人以扶植汉奸傀儡政权和武力进攻方式夺取了察哈尔、热河,进而又把矛头指向了绥远。

不过这次上帝没有在眷顾日本人,因为他们碰上了傅作义!

日本人以土匪组成的大汉义军6000人为主力,在伪司令王英的率领下于1936年11月15日向绥、察两省交界处的红格尔图杀气腾腾的扑来,妄图一举拿下这个只有四个连的中国军队驻守的绥东门户。

驻守绥远的是在国内战场留下赫赫威名的以傅作义担任军长的晋绥军第35军,王英所部土匪军撞在这支铁军手里,命运可想而知。面对气焰嚣张的土匪军,傅作义当机立断,决定集中兵力一举将其歼灭!

傅作义一面命令四个连的守军死守红格尔图,吸引伪军主力,一面调集35军主力向预定战场开进。

从16日开始,双方激战四天,王英伪军在35军三路大军打击下死伤惨重,被迫向后撤退。傅作义不舍,率军衔尾穷追不舍。24日又在百灵庙大败伪蒙军李守信所部,迫使伪军全部退出绥远,彻底粉碎了日本人图谋侵占绥远的野心。

此战打出了傅作义与晋绥军的赫赫威名,奠定了绥远省在整个抗战中的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