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中,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以后步步赶不上解放战争?
李云龙是在淮海战役中负的伤,此时的国民党军队最后的精锐犹在,仍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像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等,所以虽然大胜,华野打得也十分艰苦,到淮海战役结束时,部队中“解放战士”(补充的俘虏兵)的比例高达80%,可见战斗的残酷。
淮海战役是1949月1月全部结束的,2月份华东野战军即完成大整编改称“三野”,自然有晋升和提拔等一系列人事调整,躺在医院里的李云龙没赶上这班车是合乎情理的。
而三大战役全部胜利结束后,黄埔系中央军除了西北胡宗南集团还具备一定实力外,在长江两岸地区已经基本损失殆尽,“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的45万江防军队大多是拼凑或重建而来,已经没有了跟二野、三野共百万大军抗衡的能力,从营口逃出的刘玉章第52军都成了“头牌”。
因此三野在渡江战役之后,除在上海稍微耽搁了点时间外,其它进军浙赣的作战完全就是追歼战,已无大的抵抗,部队进展神速,这一期间解放军所苦恼的不是国民党军队停下来抵抗,而是敌人不停地逃跑,要在江南的雨季艰苦追击,非常疲劳,所以对敌喊出来“投降就是立功,逃跑就是犯罪”口号。
1949年4月22日渡江战役打响,5月解放上海、解放杭州,8月解放福州、厦门,国军残部要么撤往台湾、舟山群岛, 要么留滞金门,华东大陆地区已无成建制兵团,三野已经没有大仗可打了,确实是势如破竹。
李云龙那是差点牺牲的重伤,没有大半年根本恢复不了,所以等他能够再上前线的时候,已捞不着大仗和大的战功了,而部队的晋升当然要凭军功,所以他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亮剑》原著中李云龙到达福建前线时,已是金门之战的尾声,这是10月末的事情,看来他养伤最少八个月,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在报话机里跟邢志国和张大彪挥泪决别。
李云龙负伤时是华野二师的师长,期间再无指挥作战,能够晋升代理军长已经是重用了。
至于没能参加抗美援朝,倒与此无关,第三野战军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准备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同时防备西方可能的军事干涉,所以尽管兵力多达120万(加地方部队),却不能大规模调出部队。志愿军司令部机关最初是以四野十三兵团部(邓华)为基础组建的,第一阶段作战也是以四野部队为主,连打到海南岛的第40军都奉命调回参战,这个路程有多遥远想想便知,但仍然要调,因为三野不能随便动。
《亮剑》中孔捷和丁伟都在四野序列内,当然有机会参加抗美援朝战斗,两个野战军战略重心不同。在此之前,粟裕将军已经准备就任“攻台总指挥”了,也是因为朝战爆发而中止的。
第三野战军部分兵力参加抗美援朝已经是1950年底,抽调的是在淞沪地区的机动部队宋时轮第九兵团,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就是宋兵团参与的,冻伤减员颇大,就战士特点来说,习惯江南气候下作战的三野,也确实不合适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从李云龙所在军参加金门战役的情况看,必然属于叶飞的第十兵团,其战略任务是福建沿海守备,防止敌人登陆反扑,仍然是前线,一点也不轻松。
不是不去抗美援朝,是不能去,“革命分工不同”。
在《亮剑》中,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以后步步赶不上解放战争?
对中超恒大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李学鹏刚到恒大的时候,其实是替补。恒大的左后卫位置上,原来的主力是孙祥,孙祥年龄大了以后,恒大先找到了邹正,找来李学鹏就是给邹正打替补。结果邹正在比赛中受伤,李学鹏就此上位,坐稳主力位置,并入选国足,现在只要李学鹏没有伤病,仍然是国足左边后卫的第一人选。而邹正在复出之后就失去了位置,已经在板凳上坐了两个赛季,这个赛季转会离开了恒大。
足球如此,军队也如此。一个将领一旦在战斗中负伤,就只能离开一线部队去治疗和修养,而在他离开之后,部队总不能没人管,上级是必须要另外任命干部代替其职位的。等到伤愈复出之后,就只能找别的机会了,或者是到别的部队去任职,或者是老部队刚好有人事变动,他刚好可以回去。总之,复出之后让在任的人给你腾位置,这是不可能的事。
这在战争年代是非常正常的事。一个将领除非不负伤,如果一旦负伤,基本上就要离开自己的老部队了,再回去是比较困难的。比如粟裕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多次受伤,而且每次都是在马上就要升任主官的时候受伤,就导致他在中央苏区的升迁比较慢,而且没有稳定的部队长期的担任领导职务,所以成长相对比较慢一些。1934年七月粟裕离开中央苏区时,最高职务为红四军参谋长,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十一军参谋长,没有担任过军级干部。
不过,要说明的是,虽然受伤了,离开了一线部队,但是资历往往还是保留的,而且受伤在战争年代是等于有特殊贡献的人,所以在伤愈复出之后,一般都会升一级任用。比如团长受伤了,修养复出后一般可能会升任副师长,师长的资历如果够了,伤愈复出后会升任副军长。
比如张爱萍,在中央苏区和长征时并不算特别出挑,但是资历还不错。抗战期间,本来是让他去豫皖苏根据地和彭雪枫搭班子,彭雪枫当师长,他当政委。但彭雪枫自己又当师长,又当政委,张爱萍的副师长始终没有实际工作可做。两个人合不来,最后陈老总亲自去了一趟,才决心把邓子恢派去当政委。一直到彭雪枫牺牲,张爱萍才等来了机会,接替彭雪枫,担任新四军四师师长。
解放战争开始后,正是用人之际,张爱萍军政双全,才兼文武,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可是他却自己跑去指挥倒车,结果又被车挤伤了,只好离开前线,去养伤恢复。而等到他恢复后复出的时候,解放战争已经到了渡江战役的时候,前面的大兵团作战他都没赶上。刚好利用国军起义的海军成立了海军,于是让他去当海军首任司令,等于还是纵队和兵团之间的级别。
李云龙在淮海战役中负伤之后,确实离开了前线,但实际上他的级别仍然是保留的,而且复出之后就直接出任某军代理军长,连副军长都没干过。如果是其他人,没有受伤,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还是师长,也是必须要先当副军长,然后再在军长出缺的情况下才能代理军长,以后再待机实际任命。所以说,也不能说李云龙在负伤之后就步步都赶不上了,该有的他也还是都有的,没有亏欠他什么。
就是和他的老战友孔捷丁伟相比,他虽然没有参加淮海战役以后的其它战役,而孔捷和丁伟一直打到全中国解放,孔捷甚至都打到国外去了,但是他们在军事学院重逢的时候,三个人的级别也还是一样的,李云龙并不比孔捷和丁伟差什么,而且都是军级干部。这就是说,虽然李云龙确实受伤了,但这次负伤并没有耽误他什么,更何况他还在医院找了个漂亮老婆呢。
在《亮剑》中,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以后步步赶不上解放战争?
赶上了又如何,赶不上又如何,李云龙没去东北也没去抗美援朝,丁伟和孔捷倒是去了,结果后来还不都混个少将衔。
李云龙受伤的节点,正是国共胜负已分说句实在话,上级对李云龙很照顾,在淮海战役之前李云龙原来就是一个团长,那是粟 裕直接给提成师长,这种跨度可不是一般人有的,但是淮海战役打到一半,就差点跟楚云飞同归于尽了,在住院好了之后,到部队基本就提为副军长,因为军长有病,所以李云龙就是代军长,这等于是从师长直接提拔为军长了,李云龙担任师长时间最长的地方却是在病床上,也就是李云龙干了N年的团长,紧接着就干上了军长。
从履历上并没有亏待他,后来也给他个少将,这样晋西北铁三角在一块也不跌份。
那么,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之后就赶不上解放战争乃至后来的朝鲜战争呢?
实际上还是跟李云龙受伤的时间节点有关系,李云龙受伤的时候正是国共在淮海战役上大决战的时候,60万对阵80万,这都打赢了,剩下的不全是秋风扫落叶了。
等李云龙好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李云龙住院养伤阶段,不但三大战役打完了,就连渡江战役都打完了,毛主席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就开始追着国民党的残余围追堵截了,在医院里这把李云龙急的,没有办法才在医院跟小田谈起了恋爱,消磨一下时光。
等李云龙出院的时候,基本就是黄花菜都凉了的阶段,等到李云龙赶到福建队伍的时候,金门战役基本就结束了,东南从金门战役结束后就再无大战,所以李云龙解放战争是步步赶不上。
抗美援朝主力是四野,李云龙的任务是防守东南沿海抗美援朝的主力其实是四野,领袖的想法是让林 彪去,这最合适了,因为四野本身就是在东北成建制了,从东北再入朝,无论是适应朝环境,还是军区划分上,都很适合,但是林总不想去,最后彭总挂帅去的。
当然其他军队也有抽调,李云龙的华野后来升级为三野,肯定也抽调了一部分,在《亮剑》原著里,三野被抽调了三个军,没有李云龙也是正常,你想想三野得多少军,就抽调三个军,概率在那摆着呢!
前面也说了,李云龙就是个代军长,李云龙的这支部队军长有病了,他是代理军长,就这样的部队肯定不可能让他直接上战场啊,领导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再说李云龙原来就是一个师长,破格提拔他当代理军长,很可能就是让他处理一些别的事情,因为李云龙没有指挥军一级单位作战的经验。
老李啊,在家好好看家!别瞎折腾了!
在《亮剑》中,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以后步步赶不上解放战争?
一
李云龙在淮海战役后期的追击战中,遭遇了自己的老战友楚云飞。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李云龙抱起冲锋枪向楚云飞打了一梭子子弹,楚云飞也向李云龙发了一颗炮弹。两个人双双重伤倒地昏迷不醒,都被送进了战地医院。
当李云龙醒来的时候,他后来的妻子田雨就站在他面前。利用重伤住院的时间,李云龙也没有闲着,利用自己打仗的阴谋诡计,拿下了小护士,并抱得美人归。
李云龙大概在医院呆了半年多的时间,当他回到自己老部队的时候,他手下的三个团正在金门与国民党楚云飞的部队血战,最后全军覆没。这是1949年底的事,全国的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宣告结束了。
在金门战役结束的半年后,四野解放了海南岛,这大概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场了。李云龙只能用“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甘。
二
当朝鲜战争打响时,李云龙已经担任上了代理军长。打了一辈子仗的李云龙自然闲不下来,他也曾向中央军委发电报要求率部参加朝鲜战争,但没有接到任何回应。
后来,中央军委从三野调了三个军去参加长津湖战役,这里边并没有李云龙的这个军。李云龙气的也只能在军部里面骂娘,然后就是和副军长参谋长一起,在沙盘上推演朝鲜战争。过一把纸上谈兵的瘾,别的也做不了什么。
伴随着美军的航空母舰封锁了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的计划就彻底搁浅了。李云龙和金门岛上的楚云飞除了展开炮战外,也没有其他更多的事情可以做了。
当然在这期间李云龙还曾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去上了课,跟自己的老战友孔捷、丁伟把课堂搅得乱七八糟,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来还是在老首长刘伯承的震慑下,才当了一名乖学生,顺利毕业。
三
因为李云龙受伤时,三大战役已经基本全部结束。解放军正义风卷残云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的国民党部队展开了大追击,李云龙也只能在医院里泡泡小护士。
当李云龙伤愈归队时,解放战争早就结束了,只剩下几些零星的海岛没有解放。这些战役在李云龙眼里,根本还不够填牙缝。因此也谈不上李云龙就错过了解放战争,最关键的战役他都参加了。
问题在于打了一辈子仗的军官和士兵,他们往往都不适应太平的生活。他们更向往战火纷飞的战场,没有敌人,他们也要为自己制造出一个假想敌来。新中国建立后,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他们先后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和平才是最让人向往的。对于野心勃勃的军人来说,只有战争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有存在感。将军最好的归宿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不是病死在床上。也许这才是李云龙这个大老粗的梦想,但也只能想一想了。
在《亮剑》中,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以后步步赶不上解放战争?
淮海战役结束前夕,李云龙重伤入院,养病半年多。这段期间他也没闲着,利用打仗时的阴谋诡计,成功上垒医院护士,抱得美人归。
李云龙为什么没有赶上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呢?两个原因:1,形势比人强,仗都快打完了。2,没有了配合默契的班子。
解放战争摧枯拉朽,战场形势发展迅速。李云龙尚未归部队时,金门战斗已经打响。到1949年10月,李云龙的左膀右臂张大彪和邢副团长都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虽然这场战斗失利,却不影响解放战争大局。1949年12月,大西南就已经被解放了。
至此,全国已经没有什么大仗可打了。
李云龙离开部队半年多,而部队在持续的作战中不断的补充兵员,半年后的部队的人员可能都已经换了很多。即使李云龙再次回到老部队,他也需要时间去搭建班子,建立威信。回到部队的李云龙,缺了张大彪和邢副团长,即使他的指挥能力再厉害,也没有了配合默契的执行团队,作战能力也会打折扣。要知道《亮剑》刚刚开场,李云龙被调入独立团时,提的要求就是把一营营长张大彪给调过来。
后来李云龙做了代理军长,在福建布防,他也打过申请要去朝鲜。最后孔捷和丁伟都去了,他没去成,这里面的原因就有点意思了。
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有几个:
李云龙在解放战争后期基本没有参加大型战役指挥,这段空档期会成为军委考虑的重要因素。林彪在抗战初期受伤去苏联治疗,后来归国指挥东北战场,一开始也是屡遭败绩,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才逐渐搬回劣势。
与美军交战不等同于国民党军,对军事纪律要求极为严格。李云龙作战风格灵活多变,打阵地战这种恶战,不是李云龙所擅长的。孔捷和丁伟这两个人,有作战能力,不错的指挥能力,同时要比李云龙服从指挥。彭德怀是前线指挥官,他对这三个部下的了解很深。所以,李云龙没有被派上去也有纪律方面的考虑。
此外,三野本来被安排在东南沿海一带,积极开展训练,组织渡海登陆作战。当时三野在东南沿海的兵力达到65万人。如此庞大的机动兵团,承担的是解放台湾的战役。李云龙一直以来被安排的就是学习渡海登陆作战,所以,军委首长在初次赴朝作战中没有把李云龙调过去,也可能是想把他作为解放台湾的先锋部队。只是后来抗美援朝战争打成了胶着战,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没有余力同时开展两场大规模战役,台海战役计划就此搁浅。
最后,《亮剑》是本小说,毕竟不是一本人物传记,作者没有安排李云龙去朝鲜前线,也可能是想抛弃掉细枝末节。亮剑精神的主旨已经点透了,再写抗美援朝,章节增加不说,也属画蛇添足。
李云龙部队作为亮剑精神的代表,就到这里成为一个精神图腾,升华主题,对于一本小说而言,是足够交代的过去的。
在《亮剑》中,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以后步步赶不上解放战争?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是李云龙伤愈归队后,闻听老战友孔捷率军打过了三八线,而自己却只能每天领着几个参谋搞室内沙盘推演,想到自己与孔捷之间形成的巨大现实反差,不由得发出的一声感慨。
李云龙为什么会“步步赶不上”?是因为老李耽误的这一步实在是太关键了!
老李原本是刘邓二野的团长,淮海战役打响后,被粟裕招至麾下,成为三野某纵队的一名师长。三野不像另外三个野战军,渡江之后就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长期留作攻台预备队。相比之下,另外三个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征战距离都比三野远得多,比如一野解放了新疆的广袤领土;二野进军大西南,发起昌都战役解放西藏,尔后又长期执行西南剿匪任务;四野渡江之后一路进军广东、解放海南,另一路进军西南,尔后回师中原。
由于解放战争后期三野担任的作战任务本来就少,加之李云龙在三野编制序列内,因为伤病原因长期缺席渡江之后的历次战役,当然就会出现“步步赶不上”的局面。
老李负伤时间应该是在淮海战役临近结束时的1949年1月,而归队时间按剧情交代是1950年底,这就说明,老李在住院养伤期间,先后错过了1949年4~6月的渡江战役、1949年8月的福州战役、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金门失利之后,三野就转入攻台预备队,全面进入备战待命状态。
1950年10月末,朝鲜战局东线吃紧,志愿军总部紧急抽调三野九兵团入朝参战,11月7日,三野第20、26、27军进入朝鲜,向盖马高原深处的预定作战地域秘密前出,20天之后,打响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如果老李提前两个月出院的话,或许能够赶上入朝参战的“末班车”,作为三野九兵团的一名军首长,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凭老李的卓越指挥才能,一定会在长津湖给美军陆战1师造成更大的伤亡,至少也可以降低九兵团因人员冻伤而出现的大规模非战斗减员。
当然,还有一种假设,就是朝鲜战争之初如果粟裕身体状况尚佳、可以挂帅出征的话,李云龙的入朝参战申请,将很有可能获得批准。到那时,咱们的老李就可以赶上这至关重要的一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