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本细菌部队,为何会消灭了自己1000多步兵?

这是日本关东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面”的典型战例,发生于1939年6月底的诺门坎战役期间 ,面对苏军优势的炮火和装甲部队,日军前线指挥官第23师团长小松原不断请求增援重炮和补充炮弹。他不知道的是关东军已经没有“余粮”了,之前甚至连一战时期的重炮都派上来了。

(石井四郎)

为了挽回前线頽势,关东军决定出阴招了,于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奉命来到诺门坎战场,日本人准备用违反国际公约的“细菌战”打垮苏蒙军。

但这毕竟是作賊心虚的战争手段,因此日军的保密工作极为严格,以石井四郎为首的“731”部队到达后立即被严密保护和警戒起来,其营地日军其它野战部队通通不许靠近。

(日军戴防毒面具的自拍已是明证)

诺门坎战役又称“哈拉哈河战役”,这条在草原上的河流是蒙古和“伪满洲国”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双方军队的重要水源地。石井部队最先的计划是用飞机播撒细菌弹,但是苏军已掌握空中优势,同时哈拉哈河西岸高炮林立,日本人确实没有把握,最终决定采取在河流里人工施放的办法。

石井在本部挑选出一支“玉碎小队”,这些人必须保证一旦被俘宁死不能吐露“731”部队的秘密,并选择在夜间乘坐两艘橡皮舟赶往哈拉哈河上游,将金属罐装的细菌培植液全部倾倒于河水当中,整个河流的上游全部被污染,日本人真的是罪恶滔天。

(石井四郎)

“脏弹”施放完毕,日本人坐等苏蒙军大批病亡的消息。结果苏蒙军人安然无恙,日本兵却有不少人莫名其妙进了战地医院,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朱可夫的战场情报工作非常到位,军装颜色、臂章形状与其它日军完全不同的石井部队还未到达战场,苏军就已经得到了相关情报,怀疑日本人可能要穷凶极恶搞起“细菌战”,立即布署从后方大批铺设输水管道,严禁官兵再使用哈拉哈河水,因此未受其害。

而日军司令部虽然也发出了同样的命令,却不敢直接说明原因,只能含糊其词,其后果是部分日军士兵根本想不到是如此严重的性质,仍然就近饮用河水,不料却中了自己人的招。

据日军战地医院的统计数字,在第二次诺门坎战役期间除战场阵亡外,约有1300余人死于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于细菌感染,出于保密需要,这些死鬼都被注明了“病因不明的死亡”以掩盖真相,至于究竟死了多少,日本人肯定秘而不宣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若石井部队的专业队伍过早撤离,日本鬼子恐怕中招的更多。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细菌部队在东北和华东地区的罪恶磬竹难书,诺门坎这些被自己人干掉的日本兵,死就死了吧,死有余辜。

(罪恶部队)

1939年,日本细菌部队,为何会消灭了自己1000多步兵?

看之前的回答,基本上都是瞎扯,还有什么日军唯一的第1坦克师团在诺门坎被苏联全歼。日本第1坦克师团是1942年建立的,诺门坎战役是1939年爆发的。

筱塚良雄在1939年5月,作为少年兵加入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即731部队)。5月,诺门坎战役爆发,筱塚良雄回忆,当时731部队提供了细菌弹及其散布器那些榴散弹在诺门坎事件投入了使用。

到了7月,731部队曾将细菌装入石油桶运往诺门坎前线。7月13日,由731部队细菌专家和骨干22人,携带装有细菌的金属容器,秘密潜入苏军防守地区,在苏军一侧的几条河流里施放了炭疽、伤寒、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菌溶液22.5公斤。

在诺门坎战役,日军确实有1340名病号,但是这些,但是大部分都是由于战场的气候、居住条件、过分劳累、缺乏饮水等原因。毕竟,从1939年5月-9月,4个月时间,日军第23师团一直在野外连续与苏军作战。

出现1000多病号也比较正常,但是这里肯定也有因为,日军731部队放细菌而生病的人员。

其实,日本真正准备北进,正是在诺门坎战役结束以后。经过全力增兵,在1940年,日军在东北的兵力达到了11个师团,最后因为在1941年,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经济制裁,冻结日本资产,日本才改变北进计划,改为南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