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可以说二战日军编制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日本军队的编制体系分为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
“分队”是最小的战术单位,类似于我们的“班”。一个分队大概有13人左右,其中大概有8到9个步枪手,1名队长,3到4个机枪手配一挺轻机枪。
“小队”相当于“排”,由3个分队,1个大概8-10人、3-4门迫击炮的迫击炮小队和小队队部构成,规模大约60人左右。
“中队”,相当于“连”,由3个小队,和一个拥有中队长、军士、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通信兵大约20人的中队部组成,规模约200人左右并配有1-2挺重机枪和步兵炮。
“大队”,地位在“营”“团”之间,人数远大于营但又明显比团少。其包括3-4个步枪中队、一个运输大队、一个机枪中队和一个迫击炮小队约1200人规模并配有若干挺重机枪和少量步兵炮。
“联队”,它比“团”的规模更大,包括1个约60人的指挥部,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一个通信中队和一个反坦克中队,规模约4000人。日军还有炮兵联队,约2000余人,配备约40门野战炮。
“旅团”,独立混成旅团一般有7000人左右,而步兵旅团则是下属2个步兵联队约4000余人。
“师团”,是日本的主力基石,他的地位近乎于“军”,是陆军的最高编制。其又分为甲种师团(又称为挽马师团,其规模包括4个步兵联队、运输联队、炮兵联队、骑兵联队等约8个联队加上各种非战斗人员近30000余人)、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下属有4个步兵联队,炮兵联队、运输连队、工兵联队和非战斗人员约25000余人)、丙种师团(混成旅团扩编而成,下属3个步兵联队,工兵联队和炮兵联队和非战斗人员规模约15000余人)、丁种师团(同样由旅团扩编,一般只配有3个步兵联队规模约10000余人,其主要执行沦陷区的维稳和扫荡任务,为守备部队性质)。
随手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二战中,日军的军队体系独一无二,跟全世界的军队体系都不一样,那么当时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级别的军官到底可以管辖多少人?下面我一点一点跟大家分析。
一、军队体系由来
1888年,日本军队实行改革,开始实行兵制和军备重组,日军独树一帜的军队体系并不是他们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参照了当时德国和美国的军队体系加以改良而来,而德国的军队体系又源于文艺复兴时期,逐级由排,连,营,团,旅,师构成。为了有别于其他国家,日本政府经过改良推行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而分队是比排还小的军队单位,介于我们现在的班和排之间。
也就是说,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这套军队系统已经使用了将近半个世纪,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才能在战争期间发挥出强大的战斗能力。
二、军队体系等级
讲到日军的军队体系等级就比较复杂了,日军的军队体系总的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时常备,另一种则为战时特设。在二战期间,日军就启动了战时特设制度,这是一种恐怖的制度,他可以像海绵体一样不断膨胀。
在1925年时,日军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裁军时期,被称之为“大正裁军”,主旨是为了减少常备兵员,提高装备质量和兵员素质。当年,日本军方统计,总兵力不过30万人。而到了1931年,日本占领了东北,建立了“满洲国”,为了尽快解决中国,加速对中国的开发,日军启动了战时特设制度,迅速扩兵,这也是日军当时叫嚣有1000万军队的根源。
那我们就以二战时期为模板,讲一讲日军的军队体系等级,大家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日军的某某师团。在二战期间,日军的师团和师团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期间,有的师团容易打,有的师团很难打的原因。
日军的师团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是甲级师团,乙级师团,丙级师团,丁级师团。
甲级师团:这一类师团其实就是日军的常备师团,一共有17个,这些师团平时就以军队的形式存在,每天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而且武器装备都是所有师团的当中最顶级的。从这也就能知道,这类师团的战斗力有多可怕。在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有几次大的会战,比如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等等,这些战役都有日军的甲级师团参与,所以战役打的异常激烈。
乙级师团:这一类师团是属于预备役组成的兵团,在1925年被裁军的部队到1931年重组之后就被分配到了乙级师团,他们平时也有军事训练,但无论是在强度,难度上都要略低于甲级师团。而且乙级师团的武器装备以及火力配备上也比甲级师团低了一级,所以就战斗力而言,就要比甲级师团略逊一筹。
不过,千万不要小瞧了乙级师团,它和甲级师团都是多兵种混合的师团,整体协作配合的能力都非常强。我们都看过地雷战,每次行军的时候都会看到几个工兵拿着探雷器在前面走,这就是多兵种配合的好处。
丙级师团:这类师团大部份都是在1943年之后组建,军队中的士兵也都是一些混合兵种,其中包括混成旅,警备部队,守备部队,所以兵源复杂,而且经行的训练强度不一,方法不一,这样就显得整支部队良莠不齐。这也是为什么到了1943年之后,我们的军队打日本军队的时候好像变得容易了,其实就是因为日军出现了兵员危机,派到战场上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刚爆发战争时的甲级师团了。
丁级师团:这类师团就更好理解了,大部队都是新兵,也被称之为治安师团,大部分没有进入中国战场,而是留守在日本本土看家,维持国内的治安任务以及防备任务。而被派到中国的丁级师团,大部分也都是维护占领区的治安问题,很少参与到大型的战役之中,它们的部队编号基本都在220号以后了。
当然,除了这四个等级的师团之外,日军其实还有一些单独的师团,比如特种师团,飞行师团,战车师团等,光是特种师团,日军就组建了36个,飞行师团达到了28个。
三、军队体系配比
前面讲了日军的师团等级,为什么没有去说下面的旅团,联队之类呢?是因为这些小的军队单位都是依附在师团下面,了解了师团等级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接下来说的旅团和联队,而且日军的这些军队单位基本上跟我们现有的部队差上半截。
我们从最小的”分队“开始说,前文讲过,日军的分队介于我们现在的班跟排之间,通常一个分队在13人左右,其中有班长一人,机枪组4人,步兵组8人,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有日军的训练队,那些都是除去机枪组之后的小分队成员执行的,所以人数大概就在8-9人。
小队:小队则介于排和连之间,它的组成就会相对复杂一些,下辖基本配备有二挺轻机枪,机枪手加副射手以及指挥官会在8人左右,然后配备两到三个掷弹筒,投弹手加副射手以及后备大概在6-9人左右,外加二个步兵组,人数在40人左右,通常一个小队的人数会维持在50人到70人之间,如果是70人的小队就有点像我们军队中的加强排,会额外配备一些特殊兵种。
中队:中队就好理解了,它介于连和营之间,下辖有三个小队,人数在200左右,多的能到250人,除了小队成员之外,中队还会配备执行官,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通信兵等,所以总人数会在三个小队的基础之上再多少二三十人。
大队:步兵大队介于我们的营和团之间的单位,这些可以以此类推的。到了大队这个单位,组成又会复杂许多,它的人数差别比较大,小的大队人数在800人左右,大一点的大队人数可以达到1500人。 战斗主体是由三个中队组成,其中指挥部大概会有30人左右的配备,除了这些还有一个运输中队,负责大队辎重运输已经后勤保障。
有些强硬的大队会额外配备一个火炮中队,以及反坦克小队,人数大约在160人左右,根据日军的资料记载,标准大队的人数为1100人上下。如接到特殊任务可以额外配备一些特殊兵种,比如工兵,机枪中队,特种小队等,所以人数上会相对再多点。
联队:到了联队这个级别,悬殊就比较大了,它的人数介于团和旅之间,通常我们军队的团级单位为1500人,旅级单位下有4到5个团,再加上旅部文职人员,人数在6500到8000人左右。而日军的一个联队人数在3500-4000人左右,所以说它比团多了很多,但比旅又少了近一半。
联队下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同时还配有指挥部,运输队,以及野战厨房,整个联队配有步兵大队,炮兵中队,机枪中队,反坦克中队,弹药排,电话小队,通信中队等等。
四、历史案例分析
在亮剑中出现过的坂田联队,它就是属于非常强悍的联队,下辖有5个步兵联队,总人数超过4000人,影视剧中,李云龙几个画面就将坂田联队消灭殆尽,但实际战斗中,他却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李云龙接任主攻任务之前的情景,当时的王瞎子团长打了一天一夜,整个团都快打没了,可见这个坂田联队的可怕之处。
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第六师团当中的熊本联队,也叫十三联队,下辖也有五个步兵联队,而且还配备了炮兵中队,机枪中队,号称日军第一的联队,曾参与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也是属于非常强硬的日军联队。
总结:其实日军的联队变化还是比较大的,不同的时期,联队的装备配比以及兵员人数都有一些差别,当然题主说的是二战期间,除去抗日战争末期,日军的联队基本上就是上述我分析的这种情况,大概的人数在3500人到4000人左右。所以在抗战时期,如果仅仅是一个团去攻打日军的一个联队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因为日军不仅装备好,火力强,而且人数多,兵员素质高,这也是为什么在影视剧中团长会觉得日军一个联队的兵力难啃的原因,那时候要消灭一个联队的日军往往要付出比他们更多的生命。
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一、奇特的日军编制
抗日剧中,经常会见到日军某某联队、某某联队长,联队是日军二战时期的一级作战单位,现代的日本陆上自卫队也有联队一级,通过其有别于无论是二战时期还是现代其他国家的建制名称,便可管窥日军在编制方面的与众不同。
日军二战时期的编制实际上是模仿于一战前的旧德国和美国陆军,由下至上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系统,与绝大多数国家的班、排、连、营、团、旅、师,虽然在阶次上都是7级,似乎可以做一个一一对应,但在规模上,日军的编制却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日军的师团概略的对应于师,但相较于其他国家师级单位2万人左右的编制,日军则通常达到了3万人,而这则主要为了效仿一战时美军强大的师级火力。
二、联队的规模
联队是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主要分为步兵联队、野炮兵联队、骑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等。此外还有航空兵,船舶兵,电信兵,机动兵等特殊兵种的编成,以及特设联队(太平洋战争后期多有)、独立混成联队(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编成)。其指挥官通常为大佐(类似于我军现大校军衔,但应注意的是大佐亦是军衔,有别于职级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娘子关战役中的第77联队、金官桥阻击战中的第113联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辎重兵第40联队和第236联队、衡阳保卫战中的骑兵第3联队、孟拱河谷战役中的第12辎重联队、滕冲战役中的第148联队、湘西会战中的第109联队和217联队遭到中国军队(包括远征军)的毁灭性打击,几至全歼,其中数名联队长也被击毙殒命,如鲤登行一大佐、饭冢国五郎大佐、小林一男、森川启宇等,甚至有的后来因兵败切腹自尽者。
但是在以上的胜利中,很多是惨胜,或是中国军队数倍于日军的兵力,通常要大于攻防战1:3-1:4的比例,且中国军队的伤亡数量之巨大也是骇闻的。
日军步兵联队和辎重兵联队的兵员在3400-3800左右,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约1200人左右,装备有12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6门37毫米反坦克炮,约30挺九二式重机枪和60挺歪把子机枪,以及约65门掷弹筒,说一个步兵联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团是不完全准确的,比较准确的来说是介于团和旅之间的,骑兵联队兵员为450人左右,在歼灭地77联队的战斗中,中国是两个军的兵力对其进行了包围打击;而在歼灭其第148联队的滕冲战役中,虽毙敌军官100余人,士兵6000余人,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军官伤亡1234员,士兵17075名的惨烈代价。
需要注意的是,联队编制通常是指建设编制,如果根据不同的战斗任务,会有所加强或削减(部分兵种会配属别的部队),故以上数据仅做参考。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联队”是二战日军单一兵种的最大单位,只有步兵联队才有资格被授予所谓天皇御赐的“联队旗”,上面的什么旅团师团通通没有这个待遇,足见步兵联队在日军编制中的重要地位。日军的步兵联队长基本为大佐军衔,是日本军官晋升将军的必要性资历。在日军早期的四单位师团中,两个步兵联队合编为一个步兵旅团,挽马师团的旅团兵员数为7800人,驮马师团的旅团兵员数为7900人,去掉旅团司令部的定员,步兵联队的编制人数在3800人左右,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山炮或野炮四门)。
1942年以后日军将师团全部调整为“三单位”师团,由专设的少将“步兵团长”统一指挥三个步兵联队,这一时期才有了“甲级师团”的称谓,一般甲级师团的步兵联队定员突破4000人,比如第116师团在“一号作战”中,每个联队已达4200人;乙级以下师团的联队人数略少,但也在3500人上下。
日军的步兵联队虽然在理论上与民国军队的团级单位近似,实际以兵员数考量,完全超过国军两个团的规模,再加上单兵素质、火力配备和基层指挥的优势,对付国军一个甲种师不成问题。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上,日军联队被彻底全歼并“奉烧”联队旗的只有两次,都发生在1944年的滇西反攻战役中,分别是固守松山的第113联队和腾冲的第148联队,这两次战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面国军很多部队加强了美械武器,同时得到美国空军的大力支援。
在反攻日军的松山战役中,中国军队为消灭一个缺编的日军联队,打了整整三个月,仅阵亡即高达7000人;在反攻日军的腾冲战役中,足足打了四个多月,中国远征军付出了9000人牺牲的代价,巷战损失比为5:1,日本鬼子确实不好打的,远非抗日神剧那么轻而易举。
在1944年之前,日军部署进攻战役时,经常以一个大队对付国军非精锐部队的一个师来计算兵力,那一个联队就得预计抗衡国军一个杂牌军。
从整体来看,军队强在训练水平、文化程度、战斗素养、纪律遵守和基层指挥官的能力等方面。
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二战期间,日军的各种联队,可以说是侵华日军的骨干力量,很多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都与日军联队有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卢沟桥事变,领头的日军居然就是一个联队长!
此人就是牟田口廉也,日本佐贺县人。
他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日本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卢沟桥事变时,牟田口廉也,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的联队长,军衔也就是个“大佐”而已。
1937年7月7日当天,由于“驻屯军步兵旅团”的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未在北平,所以这个牟田口廉也,也就成了卢沟桥事变现场的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并由其下达了向中国守军开火的命令!
他也就成为挑起“卢沟桥事变”的罪魁。
牟田口廉也,本来就是一个极端好战分子!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华北平津一带的日本侵略军称“中国驻屯军”,司令官为田代皖一郎中将,其兵力是一个独立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下辖两个步兵联队!
在北平地区的是第1联队,相当于一个团,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副联队长森田彻中佐。
该联队驻丰台的是第3大队,相当于一个营,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卢沟桥事变时,旅团长河边正三去秦皇岛附近检阅步兵第2联队,旅团长职务由牟田口廉也代理,森田彻和一术清直,这两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为了发泄他们的邪恶用意!
他们极力主张进攻北平,后来森田彻因亲自指挥挑起事变和进攻宛平、南苑作战有功,获得了裕仁天皇亲授的金鹰三级勋章!
不久,即晋升大佐,此后调至号称“皇军之花将佐预备队”的日本关东军,担任第7国境守备联队队长。
能量如此之大的日军联队,到底是“何方神圣”,一个联队长到底可以管辖多少人呢?
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看的日军联队,分析如下:
其一、日军最早的陆军混成支队就是联队的雏形,下辖3个步兵大队和1个炮兵中队,共约5000人。后来日军陆军的普通联队缩减至1000人左右,往往是作战的骨干力量,比如日军第233联队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用于登陆作战的一个陆军混成支队。也就是日本为攻占澎湖岛编成的陆军混成支队,以比志岛义辉大佐为支队长,下辖3个步兵大队和1个炮兵中队,共约5000人。
当年,这个混成支队乘运输船出发,途径马关稍作停留,与南下舰队会合,然后开往中国台湾地区。陆军混成支队应该就是最早的日军联队。
后来联队人数越来越少了!
据说,第233联队在白河南岸的梁家嘴附近开始徒涉,当至白河中心时,对岸中国守军以轻、重机枪、步枪、掷弹筒、追击炮等一齐开火。
日军于不意中在无遮、无挡的徒涉中,突遭浓密火力的袭击,仅被击毙的日军即达三百余名,其中,包括第233联队长神崎哲次郎大佐。这个联队在徒步行军中,即伤亡了一半。这个联队也就1000来人!
其二、日军的联队长已经是高级军官了,在中国的战报中,往往会比较突出的记载日军联队长的伤亡情况,击毙日军联队长应该算很大的战功了!被击毙的日军联队长,随后可能被日本国内尊为所谓的“军神”!- 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万余人,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这场战役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某人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这是当时国民革命军中的最高奖励了。
- 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其中包括日军第37师团的联队长上田胜大佐
中条山战役(即晋南会战)以赫赫战果宣告结束,这是中国事变以来罕见的伟大胜利!
日军当时公布的所谓战果宣称:这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其中包括日军第37师团的联队长上田胜大佐,这个联队长死后,居然被日本陆军部追赠为陆军少将。
中条山脉位于山西省南部,横亘黄河北岸,东北与太行山相连,西北与吕梁山相望,南北宽约80公里,东西长约400余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条山与黄河是西北战略后方,以及陇海铁路的屏障,驻守着国民党军第1、第2战区的中国军队。
- 日军联队长林大八大佐,在“一·二八”事变的战斗里被中国军队击毙,后被尊为所谓的“军神”
1932年3月1日,侵华日军第9师团步兵第6旅团步兵第7联队,联队长林大八大佐,在“一·二八”事变的战斗里被中国军队击毙。
林大八随后被迫晋陆军少将的军衔,成为抗日战争里日军被击毙的第一个将官。
也正是从林大八开始,日军的一批批将星“陨落”在中国战场上,成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之辉煌战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元凶板垣征次郎等密谋“全面军事行动”时,林大八就曾经参与了这个计划的讨论。
但他于1931年5月31日回国,调任第1师团司令部任职,没有与板垣等人一起在东北发动事变!
不久,林大八的军衔晋升为大佐,担任了日军第9师团步兵6旅团步兵第7联队的联队长。
1932年初的“一·二八”事变发生后,第9团作为援兵投入了淞沪战场。
在战斗中,一发子弹在他的腹部打出“贯通伤”,将其腹部击穿了!倒地的林大八仍在呼喊“联队旗,前进”!
接着因人事不省而被后送,与1932年3月1日下午3时毙命于后方。
林大八于1925年获得中佐军衔,1931年才晋升大佐军衔,从中佐到大佐整整用了6年。而他才当满了7个月的大佐,1932年3月1日就“升天”和“升官”同时得以实现。
他成为了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第一个通过追晋方式“获取”陆军少将军衔的将官,成为了日军在14年抗日战争里被中国军民击毙的第一个将军!
这个击毙日军联队长的记录,不久中国军队就创下了抗日斗争中首次击毙日军“军神”的记录。
古贺传太郎被击毙之后,日本国内为了鼓舞士气,将之奉为了“军神”!
1932年3月1日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之中被击毙的日军步兵第7联队长林大八大佐,继古贺传太郎之后被击毙的第二名联队长,也随后被日本国内尊为所谓的“军神”!
其三、太平洋战争时期,第228步兵联队约1500人,日军的海军陆战队也相当于联队,管辖4000人左右1942年2月20日,日军开始执行攻占帝汶岛的作战。伊东分遣队的第38旅团是这次作战的主力。
由联队长,土井定七大佐指挥的日军第228步兵联队约1500人,在帝力登陆,由于被防守市区的荷兰部队,误认为是葡萄牙增派的援军,所以不费一枪一弹冲进了帝汶岛。
首先,接敌的荷兰部队做了短暂抵抗后,所部的印尼士兵一哄而散,剩下的荷兰军官,也只好向西帝汶的阿当布阿撤退。
1927年2月中同北伐战争期间列强再出兵。
日军天龙号轻巡洋舰与第18驱逐队,载运吴镇守府特别陆战队1个大队约300人到达上海,不久又增派佐世保镇守府、横须贺镇守府特别陆战队与舰船陆战队部分兵力,合计达4000多人,调“利根号”防护巡洋舰长植松炼磨大佐指挥。
后来,这支部队非正式地称为“上海陆战队”,指挥官松本忠左、柴山昌生、鲛岛具重,至“一二八事变”的时候,上海陆战队隶属第一遣外舰队,常留置上海官兵约600人,1928年参与侵略山东,其派驻汉口兵力称临时汉口联合陆战队。
当时,日军骑兵部队总共1万多人,其中骑兵第一旅团即有8000人,可见,此旅团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旅”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日军的联队是旅团的下级单位,管辖人数可多可少,最多也就5000人,最少也有1000人左右,日军联队应该是侵华日军的重要力量!
日军最早的陆军混成支队就是联队的雏形,下辖3个步兵大队和1个炮兵中队,共约5000人。
被击毙的日军联队长,随后可能被日本国内尊为所谓的“军神”!
事实上,日军的联队长已经是高级军官了,在中国的战报中,往往会比较突出的记载日军联队长的伤亡情况,击毙日军联队长应该算是很大的战功了!
我是@龚柳辉 朋友们!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旧日本军队的编制确实是比较奇葩,在全世界都在搞师旅团,营连排的时候,他们却是不走寻常路,搞了一个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这么一个编制。其不仅仅是作战单位的名称不同,在具体的人员和武器配置上面,也难以匹配对应。
比如日军的联队编制,完全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找不到任何的参照。
以最为常见的联队为例,在日军内部,联队一般被认为是团级单位,其指挥官的军衔通常也只是大佐,相当于咱们这边的上校。
但是,人家一个联队的规模可比咱们一个团要大多了。一个标准的日本步兵联队是3800人,下辖三个1100人的步兵大队,两个炮兵中队,一个运输队和联队指挥部。如果算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辅佐兵种,一般能达到4000人。而当时国际上的主流编制都是3000人团,哪怕是德军和美军这样喜欢搞大火力配置的部队,一个步兵团也就3000出头。
至于咱们中国的步兵团,那就更加小气了。虽说一般都会把标准定为3000人团,但在实际编制中,大部分的步兵团,兵力都呈现缺额状态,一般就两千人左右。即便是当时政府花重金打造的整理师,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德械师。一个步兵团,满打满算下来,也就3000人左右。
当然了,这里面的编制更多的是以中央军为标准,像其他的地方军阀,或者说咱们八路军、新四军这样的部队,则不能以常理而视之。比如哪些地方军阀和中央勾心斗角,有的为了吃空饷,一个营的人,却有着一个团的编制。而有的因为遭到政府打压,一个师的规模,只给了一个团的番号编制。
再比如咱们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起初为了发展根据地,往往一个团级单位的实际兵力,可能还不如一个连。
就比如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六分区的司令陈大雷。他手里的军分区,表明上看起来,至少也是一个团级单位,毕竟人家一分区的刘司令,手下就不止一个团。而且根据陈大雷的汇报,六分区目前的正经编制也达到了三个营,这很明显就是一个团嘛。
但实际上,他陈大雷根本就没多少家底。所谓的三个营的编制,那仅仅就只是一个编制。里面的一营和二营都尚在筹备之中,属于名义上存在。真正能拿出手用的,也就一个三营。所以,在陈大雷手下,三营长就是最高指挥官。
可即便是是这个三营,也存在水分,因为一连还只是一个空壳子,虚有其名。二连虽说是有了,但也只是拉出了一个架子罢了,估计就有一个连部,没法上战场。整个六分区里面,真正能被陈大雷带上战场的部队,也就一个三连。
如此一来,当初在小黄庄战斗中,六分区差点儿被日军一个中队团灭,也就合情合理了,毕竟人家日军中队可也是一个连级单位装备比你好,人也不比你陈大雷少。
这其实算是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真实写照,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往往都是只给番号不给人,由少数骨干成员,以连排为基础,开辟根据地,然后发展壮大。最后的结果就是像李云龙那样,一个团里面,硬生生的拉出了八个营。而陈大雷的六分区在抗战后期,也是发展成可以硬刚松井联队的存在了。
当然了,这种时候往往都是抗战后期了。在大部分时间里,日军的同级别单位,在规模上还是有优势的。当然,比起人数,武器装备的领先,才是日军的优势之所在。
基于国力的差距,尤其是当时中日双方的工业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人家日本从步枪子弹,到坦克飞机,甚至于航母,都能实现自主研制。而咱们的国产武器,也就中正式比较拿得出手。其他的大部分都是靠进口,不仅无法形成制式化,装备水平也堪忧。好的德械师能用上马克沁、捷克造;地方的杂牌部队,就只能是老套筒加汉阳造。双方的火力强度,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同样是以日军的步兵联队为例,其一共装备有144挺轻重机枪,其中轻机枪108挺,重机枪36挺。此外,每个步兵大队都会有一个步兵炮小队,一个小队装备两门70mm92式步兵炮,三个步兵大队一共6门70mm92式步兵炮。
而在联队里面,通常会有一个直属的炮兵中队,一般装备至少六门70mm92步兵炮,或者是4门75mm山炮。一些重火力加强联队,甚至会加上一个炮兵大队,其装备有步兵炮和山炮各四门。此外,日军一个联队还配备了近百具的掷弹筒。
要知道,当时一个德军的步兵团,装备的机枪数量也不过150余挺,步兵炮也只有8门,只不过其中两门是150毫米口径的重步兵炮。此外,德军还有大量的迫击炮,其在重火力输出方面,是日军掷弹筒所无法企及的。而且因为欧洲战场上装甲横行,所以德军还配备了反坦克部队,装备有12门反坦克炮。
至于财大气粗的美军,也不过54挺轻重机枪,外加12门反坦克炮。火炮方面则是和德军一样,以迫击炮为主,各种口径加起来能有近四十门,重火力方面比日军还是要强上不少。
所以,日军这样的火力水平,虽说比不上以火力著称的德军和美军,但是差得也不算太多。而如果是和当时抗日战场上的中国陆军比较,那可就优势十分明显了。
按照所谓的标准配置,咱们当时一个步兵团,应该装备有6门山炮、6门迫击炮,54挺轻重机枪,其中水冷式重机枪不少于二十挺,此外,还有反坦克枪若干。但实际上,由于条件所限,这样的配置一般只能是德械师才有,而且还是比较精锐的那一批。剩下的绝大部分部队,连团一级山炮配属都无法满足,重机枪有个四五挺挺就已经是非常豪横了。
这样的火力水平,别说是和日军联队单挑,就算是三四个团一起上,估计都还不够人家打的。所以,当初李云龙能够断掉坂田联队的指挥部,干掉坂田大佐,那觉得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儿。
事实上,这个说法其实是已经比较保守了,1940年10月,襄西战役失败后,陈诚在战后总结中呈说过这样一句话:
“按抗战以来之经验,在运动战时,我优良之一个师尚勉可对付敌之一个联队,现竟有一个军始能对付敌一联队者,而部队内素质可知。”
当然了,这里并不一定是指,日军的一个联队就一定能单挑中国的一个军。毕竟作为日军战术层面最为重要的作战单位,联队乃是日本陆军的骨架,在日本陆军中起到了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其在作战时,往往不是单独联队的行动,除了有着飞机的空中支援以及强大的后勤支撑以外。
师团直属的炮兵部队,往往也会随着联队一起运动,甚至于还有战车部队配合。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一个日军联队,冲垮一个军,并不是不可能。
其实这里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作战单位级别的上升,日军的火力优势也愈发的明显。
事实上,日军的小规模作战单位,在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并不大。比如日军一个步兵小队,在日军内部通常被视为排级单位。其人数大概在50到70人之间,配备两挺机枪,两个掷弹筒。而当时中国陆军的一个排,也能有四五十人,装备两到三挺轻机枪,双方装备水平其实差不多。日军更多的是胜在单兵素质,战术配合以及后勤补给方面。
而到了大队这一级别,日军的装备水平开始换挡次了,其加入了炮小队和机枪中队。92式步兵炮和重机枪的加成,基本可以压得对面喘不过气来。到了联队层面,那就是完全碾压的存在了。
如果是再往上的旅团和师团,那差距无疑是呈几何式增长。日军一个普通的步兵旅团,人数规模能达到8000人左右,下辖两个步兵联队。虽然其人数只翻了一番,但其火力水平可不止涨了一倍,毕竟人家在步兵联队的基础上,又会加上一个炮兵大队,其山炮和野炮加起来得有二十几门。这个火力水平,已经不输德械师了,而且还是满编满配的德械师。
至于日军的师团,那就更猛了。以甲级师团为例,其人数一般在2.5万到3万人,妥妥的军一级规模。在武器装备方面,又多出了一个师团直属的炮兵联队,装备有36门75mm山炮和12门75mm野炮。即便是在军级单位里面,当时的中国战场上,根本找不出一支能和日军同级单挑的部队,经常就是日军一个师团,挑了咱们几个军。
可想而知,当年那场战争,咱们打得是多么的艰难。那完全就是在用去士兵数量去填补武器差距,用血肉之躯去保卫国土。为什么前些年那些狂虐日军的抗日剧会被口诛笔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视历史,忽视了先烈们的鲜血付出,这是对先烈的不尊重,自然人人喊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