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里提到的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这一点是真实的,国民党军中,外国军校毕业的军官不少,其中最多的是留日的,其他各国都有,包括苏联的,蒋介石就曾经在苏联学习过一段时间。
从清代到民国,中国从近代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进化过程中,军事现代化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早就有,北洋水师的各个主力舰的舰长或者叫管代除了在福建船政学堂学习以外,都在英国接受过海军军校的培训。这些中国人和后来日本海军各个舰长是同学。
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一方面各地大量编练新军,不过这时候大都是请外国的教官,同时也有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的,这时候大都去的是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和法国这种传统的陆军强国,不过由于费用高昂,留学生不多。
而到了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留学出现了一个高潮,留学的对象是我们的东邻日本。日本战胜俄国,现在说的就是强盗在中国家里干架,中国还得保持中立。但是通过日俄战争,事实上是告诉了大家,一只有色人种组成的军队,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使用优良的武器是可以打败由白人组成的军队的。尤其是这支军队曾经战胜过拿破仑。
在这时,中国的留学生去日本留学的非常多,一个是日俄战争的影响,还有一个是日本近,留学费用便宜。
国民党军军官中,有三个主要的派系黄埔系,保定系,还有就是留日系。日军后来在中国的出色情报工作和这时候建立下来的人脉关系有关。阎锡山和土肥圆,板垣征四郎什么的都是同学。
到了蒋介石上台,军事顾问大量使用德国军官自然又把国内的优秀青年军官送到德国培训,其实不止德国也包括法国,像廖耀湘就曾经到法国的圣西尔军校镀金,蒋伟国更是参加了德军进军奥地利的行动。这两位是最有名的两位,而孙立人则是美国的军校毕业,不过美国军校当时在国际上并不出名。
而到了1949年建国时,刘帅创办南京军事学院,很多教员就是原来的留学生,刘帅当时就提出这些留学生学习了各国的军事思想,现在给我们的学员上课,可以开阔学员的视野,对于学员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雪豹》里提到的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欢迎关注“桌面战争兵棋”,我们专注于军事历史领域的耕耘,欢迎您的指点。
首先回答问题:国民党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在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德之间有过一段相当长的蜜月期,在数任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国民党军在开战前整编出了20个德械师和20个部分接收德式装备的调整师。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尤其是淞沪会战中给予了日军有力的打击。数任德国顾问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有“德国国防军之父”美誉的冯·塞克特。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也派出了一些军官赴德学习,下面为大家介绍其中较为有名的将领。
蒋纬国:蒋介石次子,1936年随蒋百里访问德国,1937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德军,军衔少尉,1939年回国。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过装甲兵司令,官至少将。
有资料称蒋纬国参与了德国闪击波兰的初期作战,可谓是国民党军中少数见识过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军官。但由于资历太浅,加之身世太强大,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鲜有出场机会。
邱清泉:黄埔二期生,因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有“邱疯子”的外号。1935年被派往德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抗战中屡立战功,被杜聿明视为左膀右臂。解放战争中被击毙(淮海战役)。
邱清泉是国军少有的懂机械化作战的将领,其所属的第五军前身就是国军第一支装甲部队。在昆仑关战役中邱清泉威震日寇。
《雪豹》里提到的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电视剧中的中国军人到德国留学是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的。而且居中一些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国内出现苏维埃革命,但是没有成功,而是魏玛共和国成为了德国的合法政府。而作为战败国德国受到协约国的严格限制,特别是在军备上,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国家,对德国实行非常孤立的政策,于是德国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寻得合作伙伴,而在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军工产业也需要一个出口渠道,来扩大规模。
国军中的德械师
而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仍然受到日本的欺辱,特别是西方人居然将德国原来中国权益转让给日本,而中国不仅没有获得战胜国任何利益,即使本国利益和尊严也难以保全。因此导致的中国和日本矛盾的加剧,此后在第一次大革命之后,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分道扬镳,此时的中国也需要一个靠谱的外国伙伴能够解决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而需要解决的军事产品进口等问题。
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在德国留学时穿德国国防军军服照片
于是德国和中国在此时一拍即合,各取所取。两国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国家关系,国民政府大量进口德制军事装备,比较著名的就是蒋介石中央军换装德械装备,成为著名的德械师,同时在苏联军事顾问撤走之后,蒋介石的军队开始出新大量德国军事顾问,帮助蒋介石进行现代化的军事建设,此时中国和德国军事交流是非常频繁的。
《雪豹》电视剧中的德国将军冯·拉特将军,真实的原型是德国将军汉斯·冯·塞克特,他曾在蒋介石军队担任军事顾问,并协助蒋介石在第五次对中央红军的围剿之中,给予红军重大杀伤。
《雪豹》电视剧中德国将军原型为德国一战期间的总参谋长冯·塞克特
而电视剧中周卫国在德国受训期间,德国教官训练特种作战,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二战中德国日常推崇特种作战,1943年盟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政府逮捕,于是德国组织一支精干的特种部队,居然将墨索里尼从重兵把守的囚禁地点,将墨索里尼救走。
而在当时国民政府也确实派出了很多人员到德国学习军事,其中最有名就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他在德国学习的是装甲兵,还有一位就是国军高级将领邱清泉,他作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也曾被保送到德国进行军事学习。
著名的国民党将军邱清泉就是德国军校留学生
但是随着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日矛盾彻底激化,而德国与中国和日本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面临着二选一的选择题时,作为势力较弱的一方,希特勒最终选择了日本而抛弃了中国,后来更是直接承认汪精卫的伪政权,中国与德国关系最终破裂。
《雪豹》里提到的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中国和德国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前,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国民政府曾经派遣一部分军事人员去德国留学过!不少人都看过《雪豹》这部电视剧。剧中周卫国被中央军校保送到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学习,这并不瞎编,而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早在清朝末年,中国和德国的关系就很密切,当年李鸿章尤其钟爱德国的克虏伯大炮,咱们的定远舰也是德国造的。
而且后来我国也有不少人去过国外留学了!有的人去了美国,也有人去了德国。当然,最多的还是日本,就连蒋介石本人,也去过日本留学!不过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双方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从这个时候开始,国民政府就很少派遣人员去日本了。
德国,这个时候就成为了国民政府最信赖的国家,而且在这段时期,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确实比较好!当时德国需要中国的廉价矿产,而中国需要德国的武器装备,两者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
二次大战的法西斯轴心国是德、意、日这三个国家,而首要发动者便是希特勒!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希特勒原先曾经想让中国加入法西斯国家。只是中国方面后来没有同意,希特勒这才选择了日本!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虽然当时的中国比较落后、腐败,但是德国却一直比较想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当时的国共双方,都有受到德国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追求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德国发源的!
德国的军事装备是处在全球领先水平的。当时日本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很多人都预料到,中日之间将要发生战争!国民政府便想要建立起更多的德械师,由德国教官来教导,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军人!
于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 ,国民政府和德国政府进行了密切的军事交流。从装备到人才,全方位的引进,其中就包括了派遣军事人员去德国学习深造。所以,电视剧《雪豹》派中央军校毕业的周卫国去德国学习,是有着历史背景的!
当时曾在德国留学过的人有很多,比如邱清泉、桂永清、黄维等人。甚至就连我们的总司令朱德,也曾在德国学习过。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德国的军事理论,基本上也是全球最优秀的,当时的德国柏林军事学院是全世界最好的军事参谋人才培养地,那里出来的全是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德国曾经像国民党政府派遣过大批的军事顾问,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被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的汉斯·冯·塞克特,其担任德国驻中国军事总顾问。他卸任之后,紧接着上任的是他的副手,法肯豪森。
这个人是咱们应该记住的,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坚定的站在中国这一边,帮助中国组建和训练德械师。并在对日战争中给中方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义,意义重大,希特勒威胁法肯豪森要软禁他全家,他也坚持要留在中国。
《雪豹》里提到的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事实如此,黄埔一期毕业生就有好几个在德国陆军大学或指挥学院镀过金,比如后任海军总司令的桂永清、号称“书呆子”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因长沙文夕大火被枪毙的酆俤、以及胡宗南的军事副手李铁军等等,其中黄维未及毕业便被紧急召回国内,在淞沪会战中火线接任第十八军67师师长。
李铁军可能诸位不太熟悉,其实是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重要角色,在第一军系统内胡宗南每升一格,接班的必然是李铁军,一如陈诚和罗卓英的关系,解放战争中任第五兵团司令,在豫西战场惨败于陈赓将军之手,从此一蹶不振。
黄埔二期比较出名的留德生自然是“邱疯子”邱清泉了,在选送留德学生体检时,由于相貌过于丑陋被刷了下来,大约是怕有辱“国军形象”,急得邱清泉致信蒋介石亲自过问才得以获准。
(蒋纬国和德国教官)
自1927年蒋介石与苏联翻脸并中断军事合作后,留学日本军校曾经时髦过一段时期,但1928年的“济南惨案”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让蒋介石深感日本的威胁和不靠谱,转而寻求与德国的军事合作。德国为了自身利益也积极配合(秘密扩军),在军事思想、制度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开始深度交流,中央军部队配备德国顾问,中央军校改为德国教官,“德械师”逐渐编成,自然而然的,国民党方面也开始选拔嫡系部队的少壮军官赴德学习军事。
最先选派的是黄埔前三期的精干人员,尤其是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骨干军官,以作为高级军事人才储备;在黄埔军校迁来南京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从1933年起正式选送优秀毕业生赴德深造,曾经一次性派遣20名学员,当然,这种公费留学国民政府承担的开支也不小,不可能数量太多。
《雪豹》中周卫国从中央军校毕业后再去德国留学,就是借鉴了这段历史,在德国还遇见了后来的对手竹下俊,确实,日本也选送了一批军官去德国深造,比如那个在黄土岭被干掉的阿部规秀。
也有部分非黄埔系军官被选送德国进修,比如胡宗南手下“天下第一旅”(整编旅)的旅长黄正诚中将,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被推荐前往德国陆军炮兵学校留学,号称“百战百胜将军”,1947年同样被陈赓围歼并生俘,再加上淮海战役吃亏的黄维,陈赓大将简直就是“留德生”杀手。
来头最大的当然是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1936年西安事变之前作为蒋百里副官访问德国,第二年进入慕尼黑军校学习,学制总共三年,期间曾经三次被纳粹狂人希特勒接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加入德国军队实习参加了入侵捷克。
不过蒋二公子1939年又留学美国,接受了一年的装甲兵学习和训练,知识都学杂了。
(蒋介石和蒋经国)
但是从反馈的情况下,留学德国的黄埔生和后面的中央军校毕业生并不怎么刻苦,两国军队巨大的文化、科技和理念差异,也使他们所学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国內战场,反而丧失了最宝贵的实战锻炼机会。比如桂永清在兰封会战中惊慌失措、酆俤当个警备司令都不合格、黄维在战场上一味教条等等,表现都差强人意。
倒是邱清泉作战还有些特点,战绩也算不俗,但勇猛有余而计谋不足,解放战争中几个兵团同在中原逐鹿,相比始终在一线作战并未留洋的胡琏,反而落于下风,打仗这玩意儿,绝不是拼学历的。
《雪豹》里提到的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雪豹》里所说的国民政府派军官去德国留学学习军事这个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国民党派到德国留学的人不少,像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毕业于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后来出任海军总司令的桂永清毕业于德国步兵专科学院,邱清泉毕业于德国陆军大学,此外还有黄维、酆悌等人,也都曾经留学德国。
其实留学德国学习军事知识这并不奇怪,早在清朝时,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展开,派遣留学生留学欧洲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军事知识就已经非常普遍。像北洋水师很多军官就曾经留学英国。
不过在清末民初,中国陆军军官的主要留学对象是日本。这主要是日本距离中国较近,双方在文化上又有一定的共通点,留学比较方便。像蒋百里、杨杰、孙传芳等人都是毕业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当然,德国作为当时的陆军强国,也有部分留学生留学德国,比如像段祺瑞等等。
但是918事变以后,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在政治上显然已经不大适合。而此时德国为了从中国进口钨等战略金属,因此有意和中国展开军事合作,以德国生产的武器换取中国的矿产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中德两国的军事交流得到加强,德国派遣了顾问来协助国民政府编练陆军,而派遣中国军官去德国学习军事知识自然也顺理成章了。不过在抗战爆发以后,由于日本的抗议,这一军事交流过程逐步终止,留学德国之事才告一段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