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下马后还可以一战吗?你怎么看?
对骑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骑兵部队经常性的“乘马机动、下马作战”,而不是单纯地骑着战马挥舞着马刀进行战斗,现代战争的特点决定着二战骑兵与“三国演义”时期的不同,部分骑兵队伍本就是“骑着马的步兵”,而并非只是骑乘作战。
这样的骑兵被称为“枪骑兵”,说白了就是“不骑马打仗的”,战马主要是作为快速机动的运输工具而已。这也是符合军事发展潮流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普遍认识到在现代连发和速射武器面前,目标较大的乘马冲锋简直是送人头,所以不约而同开始走“枪骑兵”的路子,既提高了行军速度和活动范围,又可以用步兵的作战编组和方式灵活接敌。
比如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就是“枪骑兵”,也是《中国骑兵》电视剧的原型部队,他们在进行奔袭战斗时,首先乘战马快速抵达作战目标附近,然后全体下马指定一个连队负责守卫马匹,这个连队被称为“马桩”,之后其它部队再发动进攻。这样的战斗方式一般针对村落、集镇和据点等固定目标,用战马冲锋显然是不明智的。
同样,西北军阀“马家军”的青马和宁马部队也是如此类型的部队,也包括侵华日军的绝大多数骑兵部队都是“枪骑兵”类型,所以在抗日战争中尽管双方都投入了一定数量的骑兵部队,但骑马对砍的战例很少发生,那是一战的玩法,早已经落伍了。
当然,如果是在平原开阔地带或是野战追击、包抄时,骑兵也要乘马冲锋和作战,尤其是遭遇日军骑兵部队时更没的选择。因此,骑兵部队实际都要掌握这两种作战方式,哪一项弱了都不合格。129师骑兵团后来改称“晋冀鲁豫军区骑兵团”,在华北大地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既有下马攻克土顽据点的战例,也有上马掩护冀南分区机关冲出重围的光辉事迹,那一战,骑兵团长曾玉良亲自带头冲锋。
曾团长将129师骑兵团逐渐打造成为超越枪骑兵的“轻骑兵”,即下马步战和骑乘作战两样精通的精锐部队,从“打了就走”升华为“边打边走”,极大提高了部队在残酷环境下的战场生存能力,事实证明建军思路非常正确,当时在晋冀鲁豫地区活跃着四支八路军骑兵部队,只有该团坚持到了抗战胜利。
可惜的是,曾玉良团长在1943年壮烈牺牲。
比如《亮剑》中独立团的骑兵连,在于日军骑兵联队的决死作战中甚为悲壮,但事实可能发生的机率并不很大,毕竟中日两军骑兵部队的所占比例都不高,狭路相逢的机会肯定很少,更多的是凸显一种精神。而在后来骑兵连救援魏和尚、段鹏时,冲击日伪步兵又是摧枯拉朽,这倒是符合战争事实。
彭雪枫新四军第四师的骑兵团,曾经在反抢粮的战斗中一次砍杀300名日军步兵,吓的其余80多人直接投降,在平原地带,骑兵对没有重火力的步兵具备绝对优势,反过来,抗日军民为此也没少吃日军骑兵的亏。徐州会战大撤退时,国军一个新兵营被日军一个骑兵中队全歼,被俘100多,最后基本被杀害。
骑兵下马后还可以一战吗?你怎么看?
骑兵最厉害也是最擅长之处,就是在马上掌握平衡。不管是挥舞马刀或是马上端枪,到腰斩敌人射杀敌人,都会如履平地一般完成一连串的动作。
再就是骑兵的优势在于马,借助骏马的腾飞跳跃,在速度上战胜敌人。骑兵与骑兵之间的战斗,更是要看人与马之间的结合是否无懈可击――谁结合的好,谁就是战场上的赢家。
骑兵一旦下了战马,战斗力肯定不如马上。因为人都有惯性,习惯了马上作战,一下子沦落到地面,就跟虎落平阳被犬欺一样的道理。古代为什么有马上将军和马下将军,就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特长,随意互换,是要折损战斗力的。
骑兵下马后还可以一战吗?你怎么看?
骑兵下马作战,自古有之。早在唐朝就有骑兵下马结成方阵而战胜的战例,好像是唐军和铁勒部落进行的战斗。而到了近代,随着热兵器的发展,步兵下马作战便成了常态,反倒是乘马作战十分少见。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骑兵分类还是比较细,什么龙骑兵,骠骑兵,枪骑兵什么的,不过这些都是属于轻骑兵,原来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重骑兵已经是全部退出了战场,还有一点重骑兵影子的是胸甲骑兵,不过由于胸甲也抵挡不住火器的射击而训练保持程度很差,慢慢的退出了战场。
近代的骑兵按照原来的划分都是轻骑兵,人马都没有甲,而且使用的武器也是由原来的马刀转变到了马刀步枪长矛都有,原来的龙骑兵,骠骑兵,枪骑兵的界限变得很模糊,只是从传统来说保留下来了部队的番号,同时有的时候制度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朱可夫当兵的时候,他是被分到了龙骑兵团,他就曾经说骠骑兵的制服比较好看,更重要的是骠骑兵的军士对新兵讲人道。但是对于这时候的骑兵来说,大部分的时候是下马作为步兵作战,骑马只是作为机动的手段,作战时要专门把马安置在适当的地方,留下相当部分守马桩。
不过,骑兵部队受到的训练还是有骑马作战,使用冷兵器,而且比步兵部队累,因为骑兵还要照顾马,朱可夫就曾经说过当了骑兵比步兵要早起一个小时。其中有部分时间就是要进行冷兵器的训练,在静静的顿河里边,沙俄的骑兵作战就是既有乘马作战,也有下马作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使用冷兵器也是既有长矛也有马刀。
其实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保留的骑兵部队已经是和原来印象中的骑兵差别很大,骑兵部队已经是一只合成部队,不只是骑兵,包括炮兵,象苏军的骑兵还有坦克部队,每个骑兵师会有一个坦克团,不过坦克都是轻型坦克。这时候,骑兵部队主要是乘马机动,下马作战。而且下马作战的作战能力并不差,不过由于下马作战要留下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部队守马桩,等于实际投入战斗的部队不多,所以在二战后,随着各国军队的摩托化程度的提高,骑兵也就没有了相对于原来徒步步兵的机动力优势,也就慢慢淡出了战场,只能在有条件的战场条件下使用。
不过,战争的情况多样,使用骑兵的方法也是多样,向八路军的129师骑兵团,在敌后就是以乘马作战为主,下马作战为辅,这个是因为敌后游击要求快打快撤,而下马作战无法做到这个,而八路军没有那么强的火力,如果不能在日军的反击火力打过来以前撤出战斗,那么损失就大了。这个129师骑兵团的战斗经历在网上有一个叫做晋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这个连载很好的记录了129师骑兵团在抗战中的战斗故事,非常精彩传神,个人认为可以和兄弟连媲美,不过国内根据这个拍的中国骑兵把原著给毁了。还是看原著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