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由于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胜利的影响,大家对日本的航空母舰战队十分熟悉,并且认为这支战队是日本海军最精锐的部队。但是,这只不过是大家的误解,因为日本航空母舰战队从来就不是日本海军的娇子,而是大多数将领眼中的消耗品,这些将领中就包括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日本是对航空母舰最早产生兴趣的国家之一,并且还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但是,日本积极建造航空母舰,加快海军航空兵的建设,并不是真正认识到这支新兴力量的重要性,而是想要利用这支力量来实现弯道超车的目的,来赶超世界上其他海军强国。这是因为日本海军起步晚,国力弱,无法在传统的战列舰方面与英美抗衡。
这样,航空母舰战队就成为了日本海军的一支奇兵。在二战前日本海军制订的战争计划中,就把航空母舰的航空打击写进了进去。但是在这个计划中,最终发挥决战作用的还是战列舰战队,航空母舰战队的攻击只是起到削弱美国海军舰队的目的。
我们可以从日本海军的种种表现,看出日本航空母舰战队在日本海军中的真实地位。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日本海军提供空中的保护伞,起到空中掩护的作用。至于说让他们参加偷袭珍珠港的战斗,不仅仅是因为山本五十六的异想天开,而且还有着山本五十六的以卒换车的思想在内。
在山本五十六的心中,用航空母舰战队和飞机去换取敌方的战列舰队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活跃在战场的只有航空母舰战队和巡洋舰战队,那些强大的战列舰战队则在基地内无所事事,被海军官兵讽刺为“柱岛舰队”。
从日本航空母舰战队的真实地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支舰队的真实实力。毋庸讳言,这支日本航空母舰战队拥有一支精锐的海军航空兵部队,但是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这支航空母舰战队中的航空母舰质量参差不齐,型号混乱不堪。从数字上看,日本在二战时拥有过的航空母舰不少,达到了25艘。不过这些航空母舰中真正拥有战斗力的并不多。
在日本海军拥有的这些航空母舰中,很大一部分是改建的航空母舰。这些航空母舰的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改建自战列巡洋舰,有的改建自高速邮轮,有的改建自水上飞机母舰,甚至在战争后期,还有改建自战列舰的。这些改建的航空母舰,战斗力自然会受到影响。比如说一些改建自高速邮轮的航空母舰,就只能用来护航或者运输飞机,不能参加舰队作战。
在日本海军中,真正建造的航空母舰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日本为了追求以质量对抗敌方数量的目的,对航空母舰的设计多次修改,以至于日本的航空母舰很少有多艘同型的。不过这也不能改变双方实力的差距,美国采取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定型之后,大批量的生产舰只。
最终,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仅仅拥有了各种拼凑起来的25艘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在战争期间建造的7艘航空母舰和7艘护卫航空母舰。可是它的对手美国,仅仅在二战期间就建造了26艘航空母舰和110艘护卫航空母舰。这种数量的差距,还不包括双方在飞行员方面的差距。
正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日本海军最终灰飞烟灭。日本可怜的造舰实力,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对手。它那原本就外强中干的航空母舰战队,也在其指挥官的错误思想指导下,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首先承认日本科技历害,当中国处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时代,日本就世界四处有人学枝术来加快科枝的发展。因日本是岛国,资源有限,只能靠掠夺,所以才出现本文标题的疑问!
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应该说日本是现代最早意识到航母巨大作用的国家,也是首个将航母大规模用于实战的国家,最早从1911年日本就开始了航母的研制。对比时间大家会发现,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是在1903年12月17日上天的,这个时期对于飞机的应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更不用说航母了,因此不能不佩服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开拓进取精神。
1922年日本建造了“凤翔”号航空母舰,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建造的航空母舰,截止到二战结束前日本总计拥有25艘航母(战前10艘、战争期间新建及改装15艘)。这里面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瑞凤号、龙凤号、大凤号等,
日本经过明治新后多年经营,在上世纪20年代已经成为和英美同级的强国,列强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公约》中,限定了英、美、日、法、意五国新建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不能超过23000吨,而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也不能超过33000吨。按这种标准计算,日本可以拥有的航空母舰总吨位被限制在83000吨以下,因此就有了改装现有大型舰船情况。
条约是表面的具体各国还有很多应对手段,日本海军战前就曾资助民间航运公司建造大型邮轮,预想在日后能征用并改造为航空母舰。因此,日本联合舰队在二战时期拥有了大量经过改装或改造的航空母舰就是这种方式下的产物,也是日本能拥有大量航母的基础。
日本之所以能拥有这么多航母,除了上面所说的寓民于军偷梁换柱的手法外,还在于日本是一个岛国经济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再加上日本制定的北上南下等扩张政略,原定计划就是获取资源必须有海军的强力支援,所以日本二战军费大量投入到海军中,也就有了陆军海军争资源的笑话。纯粹就是黔兵穷武式的自嗨之路,最终国力耗尽在美国大力打击下该沉的沉、该停工的停工。
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日本二战时期日本人走了截经,把别人的东西搬来用,掠夺他人才富 大胆床新,整个国家一条心,是侵略他国的保障,军国彭涨慢淹日本,最后的结果应该还惨。
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航空母舰绝对是大国重器。不少国家都希望能够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航空母舰。现在全球也就是20多艘航空母舰,其中有一半在美国。亚洲只有中国和印度拥有航空母舰。目前中国拥有两艘航空母舰,印度拥有一艘航空母舰。亚洲其他国家则没有任何航空母舰。日本拥有几艘准航空母舰。虽然说日本目前没有航空母舰,但是日本却是亚洲唯一一个有航母作战经验的国家。
现在的日本没有航空母舰,但二战时,日本却拥有亚洲历史上最庞大的航空母舰舰队。1945年以前,日本曾经拥有29艘航空母舰。29艘航空母舰中,25艘已经完成,其中4艘在建航空母舰,二战结束时尚未完工。所以严格意义上说,1945年以前,日本拥有25艘航空母舰。在25艘航空母舰中,10艘完全按照航空母舰的规格建造完成,其余的15艘由其他船只改造而成。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拥有10艘航空母舰,分别为凤翔、赤城、加贺、苍龙、飞龙、龙骧、瑞鹤、翔鹤、祥凤、瑞凤。战争期间,又改造和建造了15艘航空母舰,分别为龙凤、大凤、千代田、千岁、云龙、天城、葛城、信农、大鹰、云鹰、飞鹰、神鹰、海鹰、隼鹰、冲鹰。
现在不少国家,想拥有一艘航空母舰都非常困难。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难度也非常大,耗时也非常长。1945年以前的日本,怎么能够拥有这么多艘航空母舰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日本有一定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建造航空母舰需要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也需要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工业革命以后,拥有现代工业和制造业的国家并不多。到目前为止,掌握现代工业和制造业的国家也就是20多个。二战之前的日本就已经掌握了近现代制造业和工业。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实行殖产兴业、脱亚入欧等政策,建立了日本的近现代工业和制造业基础。二战爆发之时。日本已经成为当时仅有的几个能够制造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由于日本掌握了近现代工业和制造业,所以日本的造船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航空母舰的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日本能够建造航空母舰的最根本原因。
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就已经拥有自主建造船坞,建造军舰的生产能力。此后,日本的造船业进一步发展。日本拥有了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日本除了拥有制造航空母舰的硬件设施以外,日本还特别重视培养工业人才。日本培养了一大批能够自主设计,研究建造航空母舰的人才。日本拥有建造航空母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能够建造航空母舰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日本为建造航空母舰进行了长期准备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就已经意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所以,日本一直想建立一支近现代海军。日本当时以北洋舰队为追赶目标。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尝到了坚船利炮带来的甜头,更加重视发展海军,当然也重视自主建造海军舰船。1910年,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军舰上起飞。1911年,日本便开始着手研制航母。从1911年日本开始研制航母,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研制航母的时间超过了30年。
1919年,日本开始正式建造航空母舰。1922年年底,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完成竣工。凤翔号航空母舰。也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航空母舰的历史并不短于英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从1922年,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舰竣工到1941年,日本用了20年时间,生产出10艘航空母舰。
第三,日本发展航空母舰有经费支持日本确实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日本生产航空母舰时所需要的材料大多需要从国外进口。日本自然也知道自己的资源、财力等方面有限。所以日本发展军事工业的时候,也有所侧重。当年日本为了发展海军,甚至实行全民捐款。日本的女子甚至出卖身体为海军筹集军费建造军舰。日本的军种主要分为海军和陆军。日本明显侧重于海军,在日本的军队系统中,一向是海军优先。日本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经费大力支持海军事业发展,尤其支持航母舰队发展。
我们通过抗日剧可以看到日本陆军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单发式步枪。这种步枪建造时,一个理念就是尽可能节省资源。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相对较差,陆军经费也相对较少。但是日本却从来没有亏待海军,日本的海军向来都是足粮足饷,日本财政拨款时也偏向于海军。由于政府的支持以及大量财政资源的倾斜,日本得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经费用于生产航空母舰。
第四,日本国民经济军事化现在美国的财力非常巨大,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时间也要五年左右,建造周期相对较长。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却建造了100多艘航空母舰,平均每年建造30多艘。难道美国现在的制造业水平还不如二战期间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美国之所以在二战期间能够建造这么多艘航空母舰,很大原因是因为美国的经济转向军事化。二战期间,不仅美国的经济转向了军事化。当时的主要参战国经济也都转向了军事化,日本自然也不例外。
为了支撑强大的战争机器运行。美国、苏联、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都为战争服务,民用企业也纷纷转向战争领域。当时各国,除了上前线的青壮年以外,后方老百姓有劳动能力的,几乎都投入到了相关军事领域。比如,日本大量妇女进入工厂,生产加工军用设备。日本的一些民用企业,也收到了日本军方的订货,纷纷转向军事领域。日本各种资源调配,也都是军事优先。日本将整个国民经济绑在了战车之上,开足马力生产军用设备,建造航空母舰的速度自然会加快。
第五,由其他船只改造日本25艘航空母舰中,完全按照航母规格建造的,也只有10艘,其余15艘航空母舰,由其他军舰或者民用轮船改造而成。赤城、加贺、祥凤、瑞凤、龙凤、千代田、千岁、信浓等航空母舰都有其他船只改造而来。日本不仅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改造航空母舰。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已经开始改造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便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信浓号航空母舰由大和级战列舰改造而来。
当时不仅日本这么做,美国也是如此。否则,美国不可能在短短四年间生产出100多艘航空母舰。由其他舰船改造航空母舰的时间相对较短,工程量也相对较少。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大部分航空母舰都是经其他船只改造而来。
最后,日本的航空母舰排水量相对较小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排水量和现在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美国已经生产出10万吨级以上排水量的航空母舰。中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也在4万吨级以上。二战期间,日本的航空母舰排水量基本上都低于4万吨级。信浓号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为64800吨,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日本也仅此一艘而已。翔鹤级的排水量为25675吨,祥凤级的标准排水量为13100吨,千岁级的标准排水量为13600吨,飞鹰级的标准排水量为 26949吨,大鹰级的标准排水量为17500吨,云龙级的标准排水量为22400吨,赤城号的标准排水量为29500吨,加贺号的标准排水量为28000吨。
当时日本的航空母舰,排水量相对较小,所以建造起来也相对容易,建造周期也相对较短,建造航母时所需要的材料也相对较少。日本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建造出更多的航空母舰。
日本为了建造航空母舰,前后花了近40年时间。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将日本的航空母舰基本打掉。战后日本仅存的几座航空母舰也都被美国人解体。二战之后,日本成了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现在日本虽然说没有航空母舰,但是却有4艘直升机航空母。
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二战时期,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其实,珍珠港偷袭成功以后,美国人造航母的质量和数量远胜日本,战后,日本主要是改造为主,渐渐地丧失了航母的主导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