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推出了85式军服,肩章上为何没有军衔?
1965年解放军取消了已实行十年的军衔制度,军装统一改换为“一颗红星(帽徽)、两面红旗(领章)”的标识,军官上装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史称“六五式”军服。它所追求的是官兵平等和打破等级的理念,其实也与跟苏联关系交恶有关,毕竟之前一切仿苏,此事多少有点“左侧驾驶”。
六五式军服也是人民军队使用时间最长、发放数量最大的一款(期间也有71、74等改进款,但没有质的变化),然而部队是个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团体,没有衔级标识会乱套的。
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出现过真实的事件:几支部队在路口发生拥塞,各说任务紧急不肯让路,现场却没有一个军官能够成为临时权威,因为都是“一片绿三片红”,根本区分不出职衔高低,你说你是团长,兄弟部队谁信呐?
所以恢复军衔制早在1980年就被提上了日程,并且从1981年底我军即已着手新一轮的军服改革,也就是说,这款后来被命名为“八五式”的军服,从一开始就是为恢复军衔制而设计的“军衔服装”,1984年初正式定型生产,但是有两个问题延缓了军衔制的正式实施。
首先是评衔所需时间,几百万人的军队,几十万名军官需要授衔,资历、职务、战功甚至山头都要综合考虑,1955年的军衔评定就非常耗时耗力,不平衡不高兴者大有人在(李云龙还闹过呢@)。而中断了20多年后重启军衔评定,绝非一朝一夕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期间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就是著名的“百万大裁军”。这一决定是1985年5月宣布的,为解决解放军机关臃肿的现象,减少国防开支加强经济建设,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军 ,这也是件非常繁重的工作,从1985年开始到1987年结束,在此期间确定军衔显然是不合适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八五式军服)
综合上述两个原因,军委决定推迟授衔时间,但原计划的换装照样进行,只是暂不佩带军衔识别标志,但军服品种名称却是仍按原定的名称,比如“将官大檐帽”、“校官夏常服”、“尉官冬常服”等。
1985年5月1日,全军换装新式军服,佩带八一军徽的帽徽、使用军种肩章和领章,这就是“八五式”军服。家父就是六十年代的老兵(沈阳军区),从我记事起,父亲就身穿只佩带红五星和红领章的绿军装,换发八五式制服的大沿帽我还曾经偷戴过。他老人家当时是正营级干部,由于年满45周岁未达到副团职便被安排转业了,当时的大裁军都是硬性条件来卡,也因此没有赶上授衔,殊为遗憾。
直到1988年两项工作基本完成,人民军队才正式恢复了军衔制度,此时只需将把军衔标识挂上即可,因为“八五式”军服本就是为此配套设计的。
1985年,中国推出了85式军服,肩章上为何没有军衔?
因为我军是在1988年恢复的军衔制,所以八五式军装没有军衔。
解放军在1955年初次授衔,当时的九(十)大元帅、十大将,都是被军迷广泛传颂的开国英雄。
后来有人认为军衔制度存在许多不利因素,1965年6月1日就给取消了!军衔制取消据说主席是同意的,早有此想法。军衔制取消以后,的确没有影响我军建设,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没有军衔,照样打胜了。
上世纪80年代, 有人又认为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军装不好了,因此又进行了改革,八五式军装应运而生。 好在军衔制没有恢复,保持了军事建设的延续性。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1988年又恢复了军衔制,主要原因好像是与国际接轨。取消军衔与恢复军衔都非常有道理,都是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的。而军衔制度本身也是可有可无,有军内职务已经足够指挥作战(打仗),军衔功能也不能替代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穿什么样式的军装都要保证打得赢不变质。
但是,1985年军装的一些配饰,被沿用到1988年的军衔上,比如校尉肩章的星,就和85式领章上的星一样。肩章上的军种符号就是87式的领花。这其实也是一种传承。
1985年,中国推出了85式军服,肩章上为何没有军衔?
那时一支歌,《当我穿上新军装》,至今还能唱几句,“穿上新军装心里喜洋洋,新的征程再写新辉煌,风雨几十载几经风雪霜”,当人民军队走过57年历程,悄然迎来一次大换装,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团以上干部换料子,营以下干部换扣子,战士换帽子”,军职的纯昵子,师团为毛绦混纺,营以下一律涤锦棉三元混纺的布料,作训服使用65式军装,仍是一顶解放帽。军官军装一律采用铜扣子,战士戴上了大檐帽,就是没有军衔,为了百万大裁军,军队开启变革模式。如图,走过20年的三点红时代,那时不只军队,地方也相当风靡65式,穿过这套国防绿的能以亿计,小年青谈上恋爱,能有一顶解放帽,自感三份帅气,74年女兵有了无檐帽和裙装,更在地方掀起一阵火,特别是空军,白钢盔、黑夹克、蓝裤子,十分帅气,这是65式军装的一些亮点吧。然而当历史的节点来到1985,经过南疆浴火的这支威武之师,也开始意识到军装的重要,军装军装,正是一种装备,没有军种、军衔和番号,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将,三点红容易暴露目标,自1980年即开始酝酿军装改革,就这样开始,请听魂舞大漠详细说说。
时隔25年的盛典。1959年后没再阅兵,就在酝酿换衔的一刻,搞了一次阅兵,新军装自有新气象,换了一次装,可称为向军衔过渡的军装,1983年“两团一队”(军乐团、文工团和仪仗队)试穿,赢得了军队官兵的喜爱,1984年参加受阅部队换装,1985年5月1日,军队全部换装,大受欢迎,到现在不少人念及85式军装,那份喜悦仍自洋溢在脸上。依专业人士的解读,有着浓浓的英伦风格,比如那件夏装,短袖衬衣,不是绿色,而是偏黄的卡其色,正是英军猎服的款型与颜色。小翻领,开襟束腰,几乎原样借来一用,个人就比较喜欢它,一直作为一项珍藏。有好东西不会表现,可惜在影视剧中、邮票等,几乎找不到夏装的影子。军装不只体现装备性,也有帅气威武的一面,一套设计好的军装,正自反映着军队面貌,所以大阅1984,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至今挥之不去,不少人仍对85式军装魂牵梦绕。要在一种观念的变革,74年女兵发了裙装,多少男兵不敢看,没有女兵矫丽的概念。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不少成了小老板,地方不再拿军装当时尚,一如《高山下的花环》之语,“穿黄吃香的时代过去了”,在新型面料跟前反而显得有点“土”,更莫说与外军开展交流了呢。
“最洋气的军服”。只穿了三年,完成大裁军以后,全面推新军衔制,军装更帅气。然而人们还在保留着85式军装的温度,不只一个常服,淘宝网上搜一搜,见之未见者自有不少呢,81式大五叶双面迷彩服,在南疆曾试穿于特种部队,自奉穿了无数迷彩的我,一朝发现,眼前有顿时一亮的感觉,上网查了,称作中国第一代迷彩衣,正面夏季采用英式DPM迷彩,反面秋冬季采用类似美式猎鸭迷彩,伪装效果相当之好,现在的价格500元左右,物以稀为贵哟。当时换装共花费2000多万人民币,花钱还真是不多,可以讲,极大地增强了部队官兵荣誉感,称作“最洋气的军服”,不少地方确也借鉴了英式设计,说洋气,还真是形象。洋气是洋气呀,部队臃重,官多兵少,真要实行了军街制,更不知有多少将多少兵,网上的评论,正会军衔贬值,所以换了一次没有军衔制的军衔装,原因正在于此。以为是对的,军装改革虽不彻底,但为改革铺平了路,以后进行了一个不短的军队忍耐期,国家转变到建设轨道,又经过87式军服的十年,国家有了相当财力,这才换上07式军装,各种衣物一应俱全。
金饰带。只看图片,建国三十五周年盛典,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大檐帽的饰带,不少人纳闷,如何是金色的,而当时阅礼台上军队领导人怎么还穿着65式军装?前一个问题容易回答,当时为了阅兵的需要,将军一级的参阅人员,特制了一批金字帽饰。后一个问题也好解释,不参加受阅者,当时还未全军换装,自然不在换装之列,军队领导为三军做出了表率。如此类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查一查,当做回忆。来自1984的回忆,代表性事件,两字,换装。参加受阅的42个方队均统一穿着85制式军装,阅兵完成的当日,开始了百万大裁军,当年被裁撤的部队,没有参加受阅者,还穿着65式军装,成为永远的三点红。魂舞大漠看到网上有人说,敬礼红领章老兵之类,这段回忆,已相去34年时光。
1985年,中国推出了85式军服,肩章上为何没有军衔?
在解放军的着装历史上,85式军服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它的推出,正处在军队由“取消军衔制”到“恢复军衔制”的过渡期内,可以确切地说,它是一件半成品,是为了全面恢复军衔制而对原有军服进行的部分调整。在85式军服推出之前,解放军已经有过长达20年的不佩戴军衔的着装历史,在这20年间,官兵们一直穿着65式军服,如果不看军装上的口袋数量,几乎完全做到了官兵一致。而且,65式军服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区分军官的职务和级别,一群素不相识的军官聚到一起,如果不说话,就只能通过面容和体态来区别职务高低。
图示:65式军服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军队也需要经常走出国门,与外军开展军事合作与交流。这时,65式军服的设计缺陷便暴露了出来,因为外事活动必须按照职务对等的原则进行,外军在布置会晤现场时,一般都依据军衔高低来安排座次,65式军服的这种无军衔设计,经常搞得外军的外事活动承办人员无所适从。
图示:85式军服(从左至右依次为陆、海、空军军官服装样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1980年3月20日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正式决定恢复实行军衔制。本来,按照最初的设计要求,85式军服的肩章上要求缀订军衔标识,但由于评衔工作涉及全军几十万干部,短期内无法完成。在评衔工作即将展开之际,军委又作出了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决策——“百万大裁军”。大批官兵面临转业复员,如果再评定军衔不仅失去了意义,而且也会影响裁军进程,于是,评衔工作被迫延后。而这时,原定1985年配发全军换装的85式军服已经出厂,如不立即换装也会带来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一种权宜的办法加以解决,把原本需要缀订军衔的肩章,改为缀订军种符号,而需要缀订军种符号的领口位置,改为缀订领章。
图示:85式军服肩章(从左至右依次为陆、海、空军军官肩章)
85式军服是解放军着装时间最短的一套服装,只存在了不到4年时间,随着“百万大裁军”的完成,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全军官兵于1988年10月1日迎来全面恢复军衔制的87式军服。
1985年,中国推出了85式军服,肩章上为何没有军衔?
前面某些回答好笑,还出现了85式军装的将官大檐帽一说,好笑。
85式军装本来是不装备全军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就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中央军委成立了恢复军衔的领导小组。这个时候提出的是恢复军衔,即按照1955年至1965年第一次军衔制期间的军衔等级设置。同时开始研发恢复军衔后的新军装。
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上以法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开始是决定在1985年恢复军衔制。但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随之决定全军进行精简整编,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恢复军衔的工作决定待完成裁军后再实施。同时由恢复军衔改为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原因是第一次军衔制时期军衔等级设置过多(当时军官职级也多,团以上都是三级,即正团、副团、准团,当时各级部队参谋长都是准级,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分别为准团级、准师级),到八十年代军官职级大大减少,没有在有必要保留过多军衔等级。还有第一次军衔制在实施的近十年中弊端很多,当时绝大多数军官实际授衔均低于职务编制军衔,有的低二至三衔,晋升也不正常,级别升了军衔长期不升,导致职衔严重脱节。所以,军委决定彻底割裂1955年军衔,实行新的军衔制度。
在1985年大裁军前决定推迟军衔制并制定新的军衔制度,本来是不准备在85年换发新军装的,待授衔后由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的65军装直接换发军衔军装。但是由于在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上受阅部队率先穿上新军装接受检阅,全军官兵对新军装翘首以待,同时军委领导也决定在正式授衔前有个过渡,决定从1985年5月起全军换发新军装,即85式军装。
85式军装基本采用55式军衔军装样式,恢复大檐帽和八一五星圆帽徽,副团职以上军官恢复了65式军装废除的毛料军装(其中师、团职为混纺,副军职以上为纯毛),海军和空军恢复了55式军装的军种色,即海军、空军军官大檐帽帽墙和领章分别为黑色和蓝色。军官的领章为除领口一侧外,三面镶有黄边,缀订一颗金黄色星徽(有些近似第一次军衔制的1958年开始使用的军官军衔领章的少将),同时军官佩戴军种符号肩章,军官军装换为镀铜八一五星纽扣。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志愿兵役制士兵(即士官)军装是与军官一模一样的,面料与营职以下军官一样。85式军装义务兵就是换了缀订有军种符号的领章和大檐帽,军装还是与65式相同(黑色胶木扣)。
在这里要说一下,85式军装军官大檐帽的帽带颜色从排职到军委总部领导都是灰色的,没有所谓将官大檐帽。到1988年9月授衔后,少将以上将官才换为黄色帽带。
85式军装从1985年5月换发,使用到1988年9月实行军衔制度,共三年多时间,是我军从1950年开始统一军装后使用最短的军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