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司马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说起司马家,总会提到三马同槽。即司马懿、司马师以及司马昭。西晋王朝的基业算是这三父子打下来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更多的是和孙权一样萌父辈福荫。
不过,三马同槽中,这马也有好有坏,小弟司马昭这匹马真的很一般。
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
可三国时期最为令人毛骨悚然的阴谋家司马懿,却偏偏生了一个头铁、傻气、直肠子外加一肚子馊主意的司马昭。
司马懿老谋深算、司马师谨慎小心,两者皆是三国时期极为优秀的政治家。
司马昭则不同,受到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司马昭心狠手辣、狼子野心,其阴险程度丝毫不下于司马懿。但是司马昭的智商,却和司马懿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司马昭做事糊里糊涂、粗心大意,为人城府极浅。
司马懿深知司马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个性,因此在策划“高平陵之变”时,对司马昭刻意隐瞒,生怕司马昭会走漏了消息,会坏了大事。
果不其然,司马师向司马昭摊牌之后,司马昭听说要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慌得要死,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没几天便闹的“人尽皆知”。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什么是“阴谋”?
阴谋,建立在谎言和不为人知之上,阴谋像是一柄涂了毒药的匕首,在不知不觉中夺取目标的性命。
司马懿、司马师费尽心思计划的阴谋,在顷刻之间,被司马昭搞成了“微博头条”…
司马昭的智商简直堪比刘禅,一个是扶不起的阿斗,一个人扶不起的阿昭,二人可以组成一个偶像团体,就叫做“智障传奇”。
我为什么如此贬低司马昭呢?
因为司马昭险些毁掉了司马懿、司马师两代人卧薪尝胆、含辛茹苦打下的基业。
司马昭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没吃过苦,没见过世面,他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想。 司马懿则不同,司马懿经历了汉室衰败、董卓乱政、曹操夺权、赤壁决战、三分天下、诸葛北伐等等惊心动魄的历史洗礼,七十岁高龄的司马懿早已经看透了所谓的“帝王”不过就是为了推动历史进程而存在的“消费品”。
司马懿想当皇帝吗?不想,他都70岁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费尽心血策划“高平陵政变”无非是为了儿孙们的未来。
司马师自由体弱多病,医师不断的嘱咐他要注意休息,卧床养病,但司马师不顾身体上的痛苦,毅然决定亲征平叛。结果被病痛活活折磨死。
司马师为何如此努力?为了不让司马懿失望,为了司马家族能够在乱世中平安的生存下去。
司马懿和司马师为司马昭打下的基业是多少人求之而不得的,而司马昭的任务并不是守住基业,而是利用手中的牌扳倒皇帝,从而上司马家族成为“皇族”,在乱世中扎稳脚跟。
司马昭是怎么做的?
以司马家在魏国的势力,杀死皇帝有一百种可行的方法,司马昭完全可以不声不响的杀死皇帝,然后找一个替罪羊,再号召群臣立自己为帝,名正言顺的登上帝王的宝座。
但司马昭偏偏选择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死天子,闹得朝野震荡、天下哗然。
论头铁,司马昭绝对可以称之为“三国第一铁头”。
历史上的司马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占有天时地理人和,以聪明的才智,庞大军队统三国为一。是一个有政治野心,军事才能的伟大著名的民族英雄。
历史上的司马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司马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魏晋禅代的过程起始于司马懿,在司马师的手中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只需要一个继承人来完成接下来的事业就行了,但是司马昭由于自身的政治水平不是很过关,导致出现了三个大事,第一个是使得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大规模叛乱。第二是使得魏帝曹髦公然举兵攻打司马昭,第三是征讨蜀汉的险象环生。但是伐蜀之战的巨大胜利使得司马昭拥有足够的声望可以建立晋朝,但是由于病重突然去世,使得司马炎登基之后,不得不依仗于曹魏留下的元老,这使得西晋的政治后来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司马昭出生于大士族家庭,他的家族起家于东汉,从征西将军司马钧开始,历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到了司马昭父亲司马懿时期,家族的势力达到了顶点,司马懿从文学掾这种小官做起,一直做到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两代皇帝的遗诏里的辅政大臣,并且担任曹魏的最高官职太傅,此后更是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取得司马氏专权的地位。司马昭的一生都是依靠父亲司马懿而富贵,可以说是典型的高官子弟。不相比较于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司马昭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司马师由于征战文钦,毋丘俭时受伤最后导致病死。魏帝曹髦一度让司马昭留守许昌,之后是尚书傅嘏和钟会出计让司马昭直接带兵回洛阳才避免了这次危机。司马昭在掌握大权之后,按奈不住野心于是让贾充前去试探镇守淮南的诸葛诞对于司马家禅代的想法,这使得诸葛诞最终选择造反,这也是历史上淮南三叛的最后一叛,声势浩大。迫使司马昭率领军队攻打寿春城,战争持续一年。
关于司马昭的记载最大的污点就是弑杀魏帝曹髦,不同于其他的朝代,这一场行动的爆发带有突然性,魏帝曹髦本意发动政变,但是寡不敌众被司马昭的部下贾充率领军队,在这个时候,作为司马昭的亲信贾充让禁军的军官成济杀死魏帝曹髦。这使得司马昭落下巨大的阴影,事后司马昭为了维护自己的亲信贾充,杀了成济示众。为了转移国内大臣对于司马昭的政治压力,司马昭发动伐蜀战争,战争一开始十分不顺利,钟会率领的曹魏主力被围困在剑阁,根本无法前进,而邓艾相当于是私自出兵翻阅阴平道,最终击溃诸葛瞻,使得刘禅投降。但是随即邓艾被司马昭抓捕,而钟会意图谋反,险些酿成大祸。最后还是靠着魏军的自己自救才取得胜利。
取得蜀地后,司马昭开始了魏晋禅代的步骤,按照曹操篡位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先是由晋公封为晋王,随后赏赐司马昭的王冕同帝冕一样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晋国可以设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等官职。可以说司马昭已经完成所有的步骤,只差登基一步,但是很可惜他病死了。
历史上的司马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不纯粹的野心政治家,军事家
历史不是一家之言,若有不足,欢迎指正。
当罗贯中将三国付诸笔下的时候,我们已然注定要为那诸雄并起的时代所着迷。数风流人物,金戈铁马,壮志凌云,如此气象万千的时代,为何却是留下“司马昭之心,路皆知”的司马昭终结的呢?司马昭终结了一个英雄时代,也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并没有称帝,难道是因为不想立牌坊的原因吗?
皇位乃是天下权利的顶点,假如可以做,对于权谋家无疑是无法抵抗的诱惑,况且,自从司马懿发动高陵平叛乱后,司马家族已经牢牢控制了曹魏的政权,其家族在历史上已经注定会标上谋权之臣的标签。所以顾忌面子什么的,对于司马昭来说应该不成原因。
那么为什么司马昭明明不想称帝,却要杀死魏帝曹髦,给自己扣了一个弑帝的帽子呢?
甘露五年四月,魏帝命司马昭接受以前所封的爵位,司马昭辞让不受。魏帝曹髦认为司马昭家族三代宰辅,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五月,魏帝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我不能坐受被废之辱,如今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王沈、王业急速将此事告知司马昭,司马昭让贾充作戒备。曹髦知道事情泄露后,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相府中的兵将都不敢迎战,贾充呵斥诸将说:“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济拿起戈向曹髦车驾进攻,刺中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在车中驾崩。
事后,司马昭召集百官商议事变的原委,得找人顶罪啊!虽然这么大的事,除了他没人能承担。当然,自己是绝对不能认的。于是,全部归罪于成济兄弟,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逆贼,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而后又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
就结果来看,司马昭虽然没有坐上皇位,但是其实际上等同于皇帝了。但就过程来看,司马昭叛乱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半推半就。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野心权谋家,而更像是一个不服管教也不甘于就范的叛逆者。
历史上的司马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懿父子三人各个都是狠角色,为扫除取代曹魏政权的障碍,铲除异己,手段残忍。凡是与曹魏政权关系密切的,几乎都遭到无情打击,祸及三族。放下司马懿和司马师不说,单说司马昭,他在甘露三年杀了诸葛诞,景元元年杀了皇帝曹髦,两年后又杀了嵇康、吕安等人。杀反对派倒还说得过去,和自己不是一条心,杀就杀了。可是,司马昭连自己人也不放过,只要对他的地位有威胁就要除掉。他为了除掉在地方有实权的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要把诸葛诞调到中央做有名无实的“司空”。此举逼得诸葛诞起兵造反,最后被早有准备的司马昭杀掉。邓艾、钟会灭掉蜀国,表明上看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却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这两人功高盖主,心理阴暗的司马昭心里头很不爽。为了不使邓、钟联手,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捧邓抑钟,见到邓艾与钟会不和后,先除掉邓艾,再回过头来收拾钟会。这两个为司马家族卖力无数的忠实奴才,都死在了司马昭的手上。邓、钟委实有些冤了。到了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厚着脸皮叫少帝曹奂封自己为晋王,封地增加为二十郡。就在司马昭在晋王的位置上刚刚坐下才一年五个月,屁股底下还没热乎,便一命呜呼了,死时55岁。再狠的角色也有死去的那一天。司马昭要怪,只能怪自己的八字不好吧。时也,命也。
历史上的司马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权谋家,野心家,尽管背着权臣的骂名,但灭三国实现统一,还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