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使用土工掘进战术在军事上可行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土木作业对于攻坚是非常有用的。
后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也多次使用。
打锦州的染料厂,就是个好例子。
这里除了巨型碉堡外,一连串小碉堡,尤其是一些暗堡。这些碉堡很小,有的仅能容纳1个机枪手和2个弹药手,但射界较好,机枪火力顽强,这区区100米就是冲不过去,死伤几十个战士。
这些碉堡很小,有的修建的非常巧妙,光靠重炮远距离炮击是很难搞定的。
以往打不过去,解放军往往集中部队继续死冲。
此时却有经验的多了,见进攻不顺利,18团果断停止进攻,用了整整1个晚上,居然挖掘到距离碉堡仅仅10米的地方。由于敌人手榴弹可以投的到,都是悄悄的挖。一个战士在前面挖,后面跟着一排人负责传土,同时机枪,迫击炮砰砰打,掩盖挖土的声音,神不知鬼不觉的挖过去。
随后,于11日下午再次发动进攻。区区10米距离,怎么也防不住了,碉堡机枪火力几乎没有作用,一个炸药包就搞定了。
对于较远距离的碉堡,解放军也有办法。他们将75山炮推到壕沟里面,距离敌人碉堡100米,直瞄开炮。这么近的距离,想打不中都难,一炮一个。由于距离太近,防止炮弹造成误伤,7师的炮兵琢磨出一种特殊的射击方式,即先用两发不带引信的炮弹对水泥碉堡进行轰击,轰出一个孔洞,然后用一发带引信的炮弹直接射入这个缺口,将碉堡从内部摧毁。这些都是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出色经验!
这样,不到半个小时,所有大小碉堡不是被炸毁,就是举手投降了。
最终,这个日军1937年就修筑好的坚固工事,以解放军伤亡区区不到100人的代价就搞定了,国军一个加强营被全歼。
但是,这种方法却不适合对付关家脑的日军。
因为日军援军正在赶来,攻坚时间只有三到四天,不能拖得太久。
而土木作业需要时间和工具,欲速而不达。
如果关家脑用土木作业,一开始就要这么做,而不能胡乱进攻,碰壁了以后才这么搞。
这样一来,时间来不及。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使用土工掘进战术在军事上可行吗?
非常可行,在“关家垴战斗”中参战的八路军第769团一营也确实这么干了,土工作业出来一条小路发起攻击,日军兵力不足,无法面面俱到。可惜的是,八路军各级指挥员刚刚意识到这个办法有效时,战机已逝,增援的日军田中支队距离关家恼只有4公里了。
于是在消灭掉冈崎“支队”400余人、击毙指挥官冈崎谦受中佐后,为避免陷入被动,八路军忍痛撤出了战斗,未能全歼该敌,至为遗憾。如果从一开始就采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接敌,看起来是个蠢办法,却是个推进较慢实则很快的战术,因为关家垴的地形对攻击一方非常不利,难以展开兵力,八路军空有9个主力团的绝对优势,却只能一个团一个团发起冲击,形成兵家大忌的“添油式打法”。
称为“冈崎支队”是因为该部敌人虽然只有540人上下,却是从驻山西运城的第37师团抽兵组建的,根本不是一个正规番号大队,主力构成是三个来自不同大队的步兵中队,以及一个配属的山炮小队,按日军的通常称谓,不管该部总共多少兵力,都会称为支队。也就是说,《亮剑》中李云龙干掉山崎大队的战法是完全准确的,可惜这是后来总结出来的,在1940年的关家垴战史原型中,八路军明显轻敌,没有从一开始就琢磨出来这个土办法,而当各级指挥员反应过来时,战场时间又不容许了。冈崎谦受中佐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37期,关于他受命成为支队长之前的正式职务,流传着两个版本,一是第37步兵团作战参谋,一是该步兵团下属的第226联队副联队长(第37师团是三单位警备师团)。这两个职务都可以是中佐,但是从战场表现来看,笔者认为参谋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老鬼子在关家恼战斗中的指挥能力非常出色,不是一个主管训练和后勤的副联队长可以做到的。
冈崎深入抗日根据地之后,仅凭围过来的八路军使用了迫击炮就判断即将遭到主力合围,随即一路狂逃。在到达关家垴后又发现地形极为有利,并且合围圈正在逐渐形成,便果断停止逃窜占领阵地;仅用四个小时就构筑了完备实用的野战工事,同时呼叫周边日军增援,确实是个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的中级指挥官,这恰恰是国共双方军队所欠缺的环节。
1940年的百团大战之前,是八路军大发展时期,渡过黄河挺进敌后的30000余人已经扩编到40万大军。但是数量虽然上去了,质量却严重下降,许多新战士未经过残酷的实战锻炼,基层指挥员水涨船高,原来的排长都成为了连长营长甚至更高职务,指挥能力尚未匹配。
关家垴一战,八路军伤亡惨重而且战果不佳,在步炮协同、单兵能力、基层指挥等方面暴露出相当问题,却未尝不是好事。便于我军及时发现弱点并努力提高之,就连如何挖单兵掩体的“猫耳洞”,都是战后参观完日军阵地学会的。
什么是老兵?打完一次残酷的战斗,新兵就是老兵了。决死一纵队自此一下子打出来两个主力团,战斗经验和战斗素养大幅提高,那是烈士的鲜血培养出来的。
人民军队的特点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而有的时候,敌人也是最好的老师。《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使用土工掘进战术在军事上可行吗?
大家好。我是崤山小虎,一位军事迷,谢谢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土木掘进”战术可以说是非常有趣和形象,但对于部队行军打仗来说,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打胜仗,就是最好的战术。 可以说无论是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以及现在作战中的反坦克壕,都极好的运用了这种“土木掘进”战术。中国古代:土行孙的故事家喻户晓,能在土中行,神出鬼没,神仙都没招。可以说是我们古代人对这种神奇战术的浪漫幻想,也同时展示了这种作战能力的强大神奇。
近现代:在这里我们要隆重介绍下二战时的硫磺岛战役。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水泥破地堡”。
登陆之前:为了一举拿下该岛,美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轰炸,但是由于日军的工事隐蔽坚固,这些狂轰滥炸收效甚微。
登陆之后:当美军向岛内推进时,遭到了日军大片地堡群的阻击。美军突然意识到,正是这些地堡已经浪费了美军上万吨的炸弹。如何才能攻克它们呢?只见美军将大批水泥建材运送上来,许多由坦克改装的推土机推着成堆的混凝土向地堡驶去。被弄得稀里糊涂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许多地堡的通道已被封闭。用这个办法,美军轻易地使180多个地堡变成了坟墓,上万吨炸弹都炸不了的堡群被几百吨水泥轻松KO。美军胜。
现代作战:坦克壕大家想必都很清楚,可以说是一种很古老也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军演中,步坦协同的老战术是百试百灵啊。如果前面有个反坦克壕或者伪装壕,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亲爱的读者们,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你的评论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大家的评论我都会一一回复,并将在以后给大家带来更优质的问答。崤山小虎在此谢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使用土工掘进战术在军事上可行吗?
看这个没有用。那帮人不认的。这么算:到百团时期,八路军从3万多人枪,发展到参加百团大战的30万(不算未参战)。兵力扩张10倍(电视剧说,李云龙团900到10000,也不过中等偏上。有人说是神话,不知道,蒋总统当时得到情报是80万人枪,气得打骂,就此搞摩擦。这么算,李云龙简直是落后份子了,估计陈赓得撤了他。这些人岂不是骂蒋总统是傻瓜?),那么除了自造10000步枪,从苏联来的30车武器,就是说缴获25万步枪,难道日本送的。所以歼敌到百团大战时,至少50万日伪了(这效率不太靠谱,打死两个得条枪,也太容易了吧。)
那么,果粉的国军缴获呢?是负的吧?后期日伪大量捷克造轻机枪,难道是捷克供货,还有坦克啊,这家伙不是被击毁如何会缴获,奋战国军嫡系。日军后来用那些坦克称建制部队!英勇奋战的果粉们[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好吧,胜败兵家常事,各有缴获也正常。那么,如果按果粉说正面歼敌是敌后歼敌9:1,那么按缴获说也9:1没毛病吧,也就是说,当时主要靠缴获武装八路,如果如百团时报告的达80万八路,那么国军应可组织600万部队,加上后方军工和美国援助,搞个1000万部队不难吧。那么实际呢,到国共对决时,国民党不过400万吧。所以,谁是在开玩笑呢?
别再看什么战报了。算人枪数就知道谁是抗战中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