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李宗仁是国民党内“桂系”的首领,他与白崇禧相扶相持,被人合称为“李白”,长期与老蒋为敌,被其视为是眼中钉。怎奈,桂系势力地处偏远,而且实力不俗,使得老蒋对其既用且防。

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本咄咄逼人之势,蒋政府依然顽固地发动内战。李宗仁在担任广西绥靖主任后,发表了著名的《焦土抗战论》,其中指出 :

做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等到敌人被诱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即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宗仁率领桂系北上抗日,担任了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驻节地在徐州。期间,他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取得歼敌二万余人的大胜,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之后,李宗仁又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等大型战役,为抗战的胜利屡立战功。解放战争初期,他担任北平行营主任,在对付解放区的问题上与蒋介石观点相同并积极发动军事进攻。

1948年3月29日,老蒋一意孤行,不顾国内声势高涨的反对之声,在南京召开了所谓的行宪国大。此次伪国大还为选举民国的总统和副总统定下了调子,老蒋自然是毫无疑问的总统候选人,可至于谁会成为副总统候选人,国民党内各派系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老蒋为了标榜民主,也为了做给美国人看,多次公开宣布:

本届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完全由各位同仁在国民大会中依法自主联署提名。

按理说,副总统只不过就是一个有职无权的虚位,李宗仁如今攥着北平行辕主任的实职,不应该另做他想。可是,面对解放区的扩大,北平形势非常严峻,李宗仁担心此地不能久保,更担心自己实力受损,因此坚决要求参选副总统。

根据“行宪国大”当时的公告,报名参选副总统的有李宗仁、于右任和程潜,以及民社党的徐傅霖等人。

如果是其他人竞选尚可,可李宗仁与老蒋长期积怨,二人已经打打杀杀了十几年。虽然,因为日寇侵华而曾经摒弃前嫌,但此刻抗战已经胜利,老蒋自然不放心李宗仁作为自己的副手。

为了阻止李宗仁,老蒋揭下了自己表面的中立和不干涉,私下单独召见李宗仁规劝他主动放弃竞选。据《李宗仁回忆录》记载:

1948年3月25日,我蒙蒋先生于官邸内接见。寒暄既毕,我向他报告自己决心竞选副总统,希望有所指示。他表示,希望我能放弃竞选,以免党内分裂。

我说:“委员长,你还是让我竞选吧。”可蒋先生说道:“你必须放弃,我不支持你,还选得到吗?”

我见他来回走个不停,气得嘴里直吐气。就这样,我们二人结束了这次不愉快的谈话。

既然已经拉下脸来,李宗仁索性全身投入选战。除了桂系统治下的旧有地盘广西、安徽等省份外,北方也在胡适等一大帮文人的支持下纷纷声明:

德邻先生配合蒋公,真党国之福也。

孙科作为孙中山的儿子,先后支持过汪精卫和胡汉三等人,并不受蒋介石信任。因此,他原本无意参选副总统,只希望保住自己立法院长的位子即可。

但是,面对李宗仁的势在必得之势,老蒋深知程潜、于右任等人绝不是李宗仁的对手。为了形成阻击,他鼓动孙科参加竞选并保证国民党会全力支持他当选。

孙科的半路杀出,使得李宗仁感觉处境大为不妙,因为原来支持他的许多元老们开始动摇。为了攻击孙科,桂系的黄绍竑等人安排报纸发文重提旧日的桃色事件——“蓝妮事件”,抹黑孙科。

1948年4月29日,在经过激烈的明争暗斗后,李宗仁终于以1438票击败了孙科的1295票,成功当选副总统。从此以后,蒋桂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逼迫老蒋下野。

在解放军渡江作战后,李宗仁没有逃往台湾,而是以“治病”为由去了美国并长期待在那里。建国后,为了孤立躲在台湾的蒋介石,我党多次联络李宗仁并表示欢迎他回国参与国家建设。

到了1959年,眼见新中国政权终于稳固,李宗仁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他偷偷安排夫人郭德洁由美国飞往香港,秘密与程思远会谈,为返回大陆做准备。

李宗仁在美国的《先驱论坛报》发表公开声明,奉劝美国政府应该放弃不合时宜的对华敌视政策,甚至仿效法国去迅速调整中美关系。

1965年6月,经程思远的协商沟通,我方安排了李宗仁回国的具体行程。他先由美国飞往意大利罗马,之后再飞抵瑞士的苏黎世,接下来是卡拉奇,再然后是香港,从香港飞抵北京,基本上绕了半个地球。

1965年7月18日上午,一架波音707客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在阔别祖国十六年后,李宗仁终于回到了广州。两天后,在统战部副部长刘述周等人的陪同下,他飞抵北京并在机场得到了周恩来、贺龙、陈毅、叶剑英、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的欢迎。之后,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

在1966年国庆,李宗仁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得到了毛主席的第二次接见。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被确诊为直肠癌后入院接受治疗。

1969年1月底,李宗仁因病过世,享年七十八岁。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作为新桂系的政治首领,李宗仁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李白黄以区区广西一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成为国民党内部最强劲的一股地方势力,李宗仁的能力、度量和智慧颇值肯定,确有两把刷子。抛开北伐战争和抗日时期的军事指挥生涯,李宗仁的政治成就可以浓缩归纳为:一统广西军政、二度王者归来,三次逼蒋下野。

一统广西军政。

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西南诸省动乱尤甚,兵荒马乱让百姓苦不堪言。广西当时由“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等土匪出身的军阀分别控制,李宗仁以3000人枪为本金,以黄绍竑和白崇禧为原始股东,以效忠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府为企业精神,不出三年时间击跨全部对手,1925年统一广西军政,这算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范,李宗仁从此成为“桂系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纵横民国凡22年。

夺得广西全省控制权后,李宗仁大力经营这块根据地,首先是整顿新桂系军队,保证桂军高级将领的忠诚度,以四个旅八个团参加北伐,不出两年时间新桂系军队发展到两个军,这就算是上市IPO了;然后是建设和强化各级地方政权,尤其是对县以下政治组织抓的更紧,这一点甚至强过蒋介石,使军令和政令能够贯彻到底;再然后是建立“寓兵于民”的民团制度,保证兵源、控制基层,使外来势力很难立足,就连红七军都被迫转移去井冈山;同时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为桂系争雄天下提供人员储备,因此广西在当时被评为民国“模范省”。

(新桂系初创团队)

二度王者归来。

有归来自然就有逃亡,李宗仁曾经两次不得不逃离广西。第一次是1929年的“蒋桂战争”。由于北伐后期桂系势力急剧膨胀,引起蒋介石的警觉,双方矛盾因两湖事件集中爆发,在粵军、湘军和桂系叛军的三重打击下,李宗仁和白崇禧兵败下野出走香港。而被蒋介石任命善后和主桂的俞作柏把握不住局面,次年又与张发奎联手反蒋,遭到桂军全部三个师的一致反对也被迫下野,可是其他桂军高级将领互相不服,推举不出新的老大,结果又拥戴李宗仁返桂主政,创始人1930年荣归故里。

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后期,桂系部队被解放军全歼,大陆已无立锥之地,桂系大佬自谋出路,白崇禧在蒋介石和陈诚的“邀约”下逃往台湾,鸟入牢笼,而“代总统”李宗仁于1949年12月明智地选择去了美国。1954年被蒋介石隔空罢免职务,经过16年的流亡生涯后,1965年冲破重重阻力辗转瑞士和中东回国,总理评价李宗仁说:“一生做了二件好事,一是台儿庄,一是回归祖国”。

三次逼蒋下野。

第1次:1927年北伐军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国民党分裂成南京和武汉两个政权,南京政府由黄埔系和桂系军队合作组成,武汉政府由汪精卫及粤系军队把持,在分别发动反革命政变清党之后,两个政权的合并提上日程,史称“宁汉合流”。武汉方面鉴于蒋介石动蹴以军权威胁党权和政权,开出的条件就是蒋介石必须离开北伐军总司令的位置,于是南京方面的四巨头蒋介石、何应钦、李宗仁和白崇禧开会磋商,白崇禧代表桂系要求蒋介石离开,关键时刻何应钦装死不表态,蒋介石无奈下野。

可惜桂系和粤系很快就在组阁时翻脸,政治手腕老辣的蒋介石随即与汪精卫联手,共同复职。

第2次: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全国各界和各派系纷纷指责蒋介石丧权辱国,加之蒋介石悍然软禁党内大佬胡汉民,遭至所有派系的一致攻讦,尤以桂系和粤系最为激烈,汪精卫和李宗仁打出了“打倒独裁、护党救国”的旗号,要求召开国民党大会制裁蒋介石,见局面不利,蒋介石于12月15日宣布下野。

次年淞沪抗战爆发,汪精卫调不动军队增援,蒋介石顺势复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第三次:1948年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黄埔系中央军精锐被歼大半,政治和军事形势一塌糊涂,桂系以保存和掌握的几十万军队为后盾,逼迫蒋介石下野。由于美国也放弃了支持国民党政权,内忧外困之下,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文告,任命李宗仁为中华民国“代总统”,自己退居溪口幕后遥控军政。

逃台的蒋介石1950年3月正式宣布复职“总统”,李宗仁这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职15个月。

(李宗仁,字德邻,国民党和桂系内部称为“德公”,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891---1969.)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国民政府参议院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的一生经历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福将。经历了战场炮火硝烟和政坛暗剑,九死一生大难不死。

李宗仁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次战役,就是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是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4月15日结束。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同日军展开的一场战役。中国军队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为大约5万人。战后统计伤亡人数中方约5万余人,日军约2万余人。

此次战役由李宗仁亲自指挥的,当时一同作战的还有白崇禧,孙连中,汤恩伯,张自忠等抗日将领。这次战役严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一战,李宗仁名震四方。

李宗仁历史上最大政治成就参加副总统大选。1948年3月29日,蒋介石一手操纵的(行宪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开幕。会议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当时时任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报名参加了竞选副总统。历经周折,坚持立场。李宗仁最终以1438票对1295票的优势击败孙科当选中华民国首届副总统。

后来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一度代理总统曾坚持以和谈来挽救国民政府统治而未果。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医为名,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之后又去了美国。这一走就是十六年。

1954年,李宗仁被蒋介石正式罢免副总统职务。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历尽艰辛从美国回到北京。周总理曾到机场欢迎。李宗仁在机场发表声明,表示此次回来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1968年8月,李宗仁身体状况愈下,后来被诊断出患了直肠癌。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情恶化,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纵观李宗仁的一生,两次高举反蒋大旗,虽然未能成功。但是大敌当前,放下个人恩怨,一致对外,坚持抗日。台儿庄大捷一战,痛击了日本侵略者,打出了中国人的气魄。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功不可没。晚年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作为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是在中国历史上做过“一朝天子”的人物,也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之一。李宗仁在近代中国究竟起过什么作用,他有哪些政治成就,我们翻开史册就会一目了然。

李宗仁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广西统一。众所周知,北伐胜利是建立在两广统一这个基础上的,而广西统一又早于两广统一。广西统一之后,在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位青年将领领导下,一反各省割据自雄的常态,投入到广东国民革命的怀抱中来,在那个个人行为足以影响一个国家政治走势的时代,广西三杰的的胸襟和气度的确不凡。而在这三人中,李宗仁是决定性的人物。

徐悲鸿1935年的作品《广西三杰》。画中右边是白崇禧,中间是李宗仁,左边是黄绍竑

第二大成就是北伐。李宗仁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是一支足以扭转乾坤的中间力量,这支中间力量如何运用,实际上存在于指挥者的个人意志,而李宗仁做出的拥护蒋介石的个人决定,也顺应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走向。

第三大成就就是抗战。抗战开始后,桂系集团尽释前嫌,与蒋介石共赴国难。学者傅斯年曾经评论说,广西的抗战动员,可以打一百分。而当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军阀,也都是以李宗仁马首是瞻的,在李宗仁带领下,各个军头也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抗战伊始,李宗仁受任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在台儿庄痛击日军,取得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大捷,给全国军民打了一针定心药和兴奋剂;随后,他率部在湖北、河南与日军周旋,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第四大成绩是晚年回归祖国,为海峡两岸统一和一个中国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李宗仁本质上虽然是一位军人,其率兵作战之才当然胜过他的政治才能,但其治国能力也不可小觑。李宗仁青壮年时期便雄踞八桂大地,军而不阀,全省励精图治,有口皆碑,稳坐桂系第一把交椅;后期更是成为代总统,领导全国。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李宗仁可谓是德才兼备,他的成就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李宗仁作为桂系领袖,一辈子有很多政治成就, 这里我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

一、 被广西青年军官武装逼迫下野

李宗仁最大的政治成就应该是他作为地方派系军阀头领,他是唯一一个被地方青年军官发动武装叛乱赶跑的。

阎锡山也曾“下野”,但那时中原大战他输了,被逼下野;可不是被山西青年军官逼得;

龙云作为滇军系首领,他是被杜聿明第五军用武力“请”到南京去的,他可不是被云南青年军官逼着下野的。

刘湘作为川军系领袖,他是病死在武汉,他可不是被四川青年军官逼死的。

唯有李宗仁,当然还有白崇禧,他两曾经被广西青年军官用武力方式赶下台。

1926年桂系青年军官俞作柏、李瑞明带领两个师通电反李,进军桂林(当时的省会)。李宗仁和白崇禧无力抵抗,只得通电下野。

事后证明,李明瑞、俞作柏绝非贪图荣华富贵,实在是不满李宗仁和白崇禧重用湖南籍将领;从此之后,李宗仁和白崇禧再也没有重用过任何非两广出身的将领。

二、 抗战前密会岗村宁次,联日反蒋

李宗仁第二大政治成就就是在1935年获得日本支持后,联合广东李济深通电反蒋,还打着“抗日”的旗号。

桂系将领肖抱愚披露说:自1935年春,广西南宁的军校里就出现了一大批日本“教官”,负责训练该校师生使用刚运到广西的日本武器,柳州的航空学校,也都是日本“教官”在训练飞行员。

1935年4-5月间,土肥原贤二与岗村宁次都飞到广州与李宗仁、李济深密谈,李宗仁的参谋长张任民则披露,李宗仁完全默认了日本的所有主张。

最有意思的是李宗仁、白崇禧于1935年5月正式打出“反蒋抗日”旗号后,日本军方还专门向桂系军队派出了100名顾问,6月,日本驻德大使还对德国外长表示“有许多日本军官为李将军、白将军军队服务。”

就连滇军系龙云在1935年7月都给常凯申发电报,表示“粤、桂勾结日本,确为事实。”

三、 抗战中李宗仁支持李品仙在安徽和日本人做生意

李宗仁第三大政治成就大概就是在抗战时期兼任安徽省主席,支持桂系大将李品仙和日战沦陷区的侵华日军做生意。

李品仙伙同其属下第七军军长张淦、副军长李本一组织成立了“三合公司”,利用巢湖地区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李本一部队驻守和县江边的有利条件,专门与日伪统治下的南京贸易,“其中以大米、棉花、烟土交易额最大,大米终年都有出口,每天一般都在1000石上下。当时一石米在国统区的价格为5元,到南京便要11元”。

桂系在抗战中究竟伙同日本人挣了多少钱?目前已经查不清楚了,但是1947年李宗仁跳出来要和孙中山之子孙科竞选常凯申副手的时候,李品仙一次性就拿出了100万美元出来支持李宗仁竞选。

四、 经过抗战,李宗仁的桂系从20万人扩充到抗战结束100万人

李宗仁抗战时期最大的政治成就,主要来说就是通过消极避战、与日伪贸易等手段默默把桂系军队发展壮大。

根据桂系多位将领回忆,桂系在抗战前全部军队大概有20万人左右,等到日本投降后,桂系所掌握军队接近100万人。

以上就是我心目中李宗仁四大政治成就。

李宗仁有什么政治成就?

政治成就应该是说好的一方面,纵横相信任何人都有两面性,人无完人,始终还是有缺点的,李宗仁不是圣人,更不是完人,槽点还是有的。我本人更是善于批判而不善于夸赞,我如果在评价人物的时候,全是赞美,那一定是假的。

根据这个题目,纵横就来讲讲李宗仁的成就。

统一两广

李宗仁在政治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新桂系的首领,从而与国民党中央分庭抗礼,而李宗仁能够成为新桂系首领,正是因为新桂系的统一两广之战。

李宗仁原来是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部下,在粤桂战争中,旧桂系一败涂地,李宗仁率部摆脱陆荣廷集团,两千多人进入六万大山,跟粤军取得联系,被陈炯明任命为粤桂边军第三路,在雨林一带驻防,粤军撤出后,关系内部再次陷入斗争。

1921年李宗仁与黄绍竑、白崇禧联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桂系,后来发展成为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李宗仁担任总指挥,黄绍竑为副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持下,新桂系先后打败沈鸿英和陆荣廷,成为广西最大的一股势力,1925年将唐继尧率领的五万军队驱逐广西,从而完成对广西的绝对控制。

李宗仁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虽然新桂系三杰,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但是黄绍竑善于保境安民,不能积极进取,白崇禧则是自视清高,做参谋行,当主帅不行。正是因为新桂系有李宗仁这个居中调解,能够拍板做决策的人,最后才让新桂系称为国民党中唯一可以和蒋介石相抗衡的势力。

支持北伐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也能看出来,新桂系的发展是离不开广州革命政府的,实际上新桂系更标准的称呼应该是国民党桂系,因为他属于国民党中的一个派系,而不是单纯的派系,正是基于此,新桂系不但是广州国民政府的一份子,而且还是比较积极的。

新桂系希望借助国民政府这个平台有更大的发展,因此积极参与到广州国民政府的事物中来,尤其是在北伐的问题上,新桂系集团也积极响应号召,从部队中挑选出精锐组成第七军,到北伐时,新桂系共出兵两万多人,会同第四军,与唐生智部讨伐吴佩孚。

在北伐过程中,李宗仁率领下的第七军勇猛向前,直捣武汉,取得重大胜利,第七军在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当时第四军被称为铁军,而第七军被称为钢军,新桂系在国民政府中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全力抗战

在北伐后,新桂系达到了巅峰,随后在几度反蒋,在国民党内部斗争中被打回广西,西安事变后,李宗仁等通电全国,反对内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立即对日宣战,广西军将北上抗日。

随后蒋桂达成合作,全面抗战。

在抗日战争中,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转战淞沪、徐州、台儿庄,武汉等地与日寇展开血战,其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抗日战争上取得的一次重大的胜利,在该次战役中,我方军队毙伤日军两万余人,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在解放战争期间,李宗仁还逼迫老蒋下野,当然这并不算什么成就,在新桂系破灭后,李宗仁辗转回到国内,致力于国家统战工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