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总计拥有多少官兵,为何很难被全歼?

在众多的抗日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日本军队的编制问题,比如步兵联队、骑兵联队等等。但是在日本军队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编制,那就是支队。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会非常陌生,因为支队不属于日本军队的正式编制。那么,日本军队的一个支队会有多少兵力呢,为何会这么难打。其实,一个支队的兵力很不稳定,上下的浮动很大。
武汉会战期间,日寇第11军编成内有个“波田支队”,推进迅速,作风凶悍,由日军“台湾守备司令部”所辖之第1、第2联队、山炮兵联队和卫生队、汽车队和输送监视队(辎重兵)共14000余人组成(内含部分台湾籍士兵),以支队长波田重一少将命名,曾经攻克长江天险田家镇要塞,1938年10月27日该部占领汉阳,支队长波田随即因功晋升中将,出任第19师团长,货真价实的罪恶部队,暂不多评。

(抗日名将张自忠)

日军的支队并非正式编制,而是为了特定战役任务临时组建的混成部队,类似于纳粹德军二战后期的“战斗群”建制,兵力规模则在师团以下、大队以上,具体编成根据战役需要设定,一俟战役结束即行归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正因为是临时组建,因此没有正式的序列番号,多以部队长的名字称谓,比如这个波田支队在之前的淞沪会战期间,指挥官是重藤千秋少将,所以1937年8月称“重藤支队”,武汉会战后波田高升,新任指挥官为饭田祥二郎少将,1939年则改称“饭田支队”,再以后整编为“台湾混成旅团”,就不再是临时性的支队了。

第五师团在华北作战中,也曾经抽出第9旅团加强后组成“国崎支队”,南下参与南京大屠杀。

(南京防卫司令唐生智)

在与国民党中央军的大规模野战中,日军的“支队”基本为旅团甚至加强旅团级的兵力,主要原因是日军在华兵力不足、占领区广大,有时完全抽调一整个师团参战颇显力不从心,于是就将担负占领军任务的师团抽调精锐组成支队配属给主要战役方向。

比如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第11军司令园部和一郞将驻宜昌的内山英太郎第13师团的早渊旅团抽出,加强炮兵后组成“早渊支队”配合第3、第6等主力师团南犯长沙,被九战区薛岳和六战区陈诚联手打将回去之后,早渊所部又重新归建第13师团,支队名字取消。此战期间同时还组建了荒木、江藤、平野等支队,多是从华中和华东各师团抽调兵力组成,以弥补进攻兵力的短缺。

(衡阳保卫战第十军方先觉)

而在与华北的八路军或国民党杂牌军的作战中,由于对手的强弱不同,日军又经常以一个联队或几个大队为基干组建负责扫荡任务的“支队”,此间兵力和火力都大打折扣,配属的炮兵等也较弱。比如由关东军组建增援华北的“大泉支队”,只是以第2师团的一个大队加强部分骑兵后组成,兵力不足1500人,支队长大泉基少佐;再如由独立第三守备队抽调精锐组成的“堤支队”,也不过是堤不夹贵中佐指挥的2000来人,兵力火力肯定低于一个旅团。

因此,日军的支队在正面战场是比较难啃的,基本是旅团以上师团以下的兵力,综合战斗力足可对顶中央军的一个军,支队长军衔至少是少将或大佐,确实难打;在抗日敌后战场则是大队以上旅团以下的兵力,整体战斗力不如中央军的一个师,支队长军衔从少佐到大佐,完全根据基干部队的规模决定,并非庞然大物。

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总计拥有多少官兵,为何很难被全歼?

抗战时期日军最有名的支队,是由湾湾籍士兵组成的波田支队。

这些假鬼子比真鬼子还要狠,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曾这样评价他们。

“对中国军队作战异常勇敢进入武汉以后,纪律太差,奸淫抢劫行为较为严重。但执行肃清任务,果敢坚决,堪称华中派遣军的尖刀部队,皇军精英枝之花。”

支队是日军临时编制,一般为执行特殊任务而组建。主要是从主力野战师团抽调,支队下辖2~3个联队,另外再配制一些其他部队,兵力合计8000~15000人。

日军支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普通师,但武器装备要强不少。

以波田支队为例,它原本是湾湾守备旅,军官都是日本人,抗战爆发后,湾湾守备旅被改编成支队,派往中国战场。

这支部队的第一任支队长是重藤千秋少将,所以前期叫重藤支队。

重藤支队下辖两个步兵联队、一个山炮联队、两个卫生队、一个临时车队、两个输送监视队及一个高射炮队,总兵力14000多人。

重藤支队在武汉会战前,支队长由波田重一接任,所以又改名为波田支队。波田支队的战绩就不说了,武汉会战发挥很好。

日军的支队是为特殊战斗任务而设立,所以编制有很大差别。

比如安冈支队,这个支队级别比波田支队高,属于机械化部队,支队长是安岗正臣中将。

安冈支队下辖两个坦克联队、一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自动车联队及一个高射炮中队。

但这又不是固定编制,日、苏诺门坎战役时,安冈支队被调往前线增援23师团。

为了和苏联打一场坦克大战,安冈支队增加了一个坦克联队、一个步兵大队、两个野炮兵中队、一个高射炮中队等等。

日军支队为何难全歼?我们看看安冈支队参加诺门坎战役的大概过程。

苏联为了歼灭23师团、安冈支队,调集了一个集团军,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三个装甲汽车旅及一个伞兵旅。

双方兵力对比苏联占据绝对优势:步兵是日军的两倍,炮兵三倍,坦克、装甲车五倍以上。

结果是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大炮等重武器被苏军全部摧毁,23师团和安冈支队伤亡率高达80%,观战的德国武官评价说:日军虽然处于劣势,但战术水平太差,只擅长肉搏战。

如果这场战争放到中国战场,国军1个集团军能否打出这样的战果?答案显而易见,为什么不能,主要还不是我们没有苏联那么大家当。

所以并不是日军支队多难打,还是我们武器装备跟人家相差太大。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总计拥有多少官兵,为何很难被全歼?

在抗战时,日军的常设编制是由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组成,另外还有两个临时编制军和支队。军是根据战略需要有若干个师团组成,并无固定编制。而支队则更为灵活,通常支队只是为了某个战术目标而从各部队抽调单位临时组建,从一个旅团到一两个步兵大队都有,支队通常由指挥官的名字命名。

比如像台儿庄战役的濑谷支队是由步兵第33旅团为基干编成,下辖步兵四个半大队,但是加强了大量的炮兵,野炮兵第十联队(欠一个大队及两个中队)、临时野炮兵中队、临时编成山炮兵小队、野战重炮兵第二联队(欠一个大队及联队级一半)、中国驻屯炮兵联队第三大队,另外还配属了战车中队和工兵部队等。总的来说步兵不足一个旅团,炮兵却超过了一个师团。

台儿庄战役另一个主角坂本支队则由步兵六个大队和炮兵三个中队组成,相比濑谷支队步兵多而炮兵少。

而在太原战役里堤支队相比下就逊色的多,仅有两个步兵中队,另外加强机枪、步炮兵和装甲汽车中队各一个,大约只有一个大队的兵力。

所以一个支队可以从万余人到千把人不等。支队既然是临时组建的机构,自然编制也不是固定不变,濑谷支队在台儿庄战役期间,就得到了第10师团第8旅团第39联队第1大队的增援,兵力增加了一个大队。堤支队在战役期间也加强了两个步兵中队。

不单是全歼支队难,抗战里极少有全歼日军大队以上的战绩,究其原因主要是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相比我方军队有较大优势,而且整个抗战里日军基本一直掌握主动,大多是进攻发起方,即使战局不利,也可以在友军配合下及时撤退,台儿庄就是一例。所以在抗战里重创日军某部容易,但是全歼的战例却是极少。

行军中的日军

缴获的日军武器

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总计拥有多少官兵,为何很难被全歼?

二战时期,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重要的作战单位编制,往下就有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和分队,日本陆军军队编制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将日军的编制,简单地与其他军队对应起来,因为人数包括装备都对不上号,因此说日本军队具备日本特色。

在松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等规模相当大的战役中,日军需要数个师团的兵力才能对付国军数十万守备军队,因此日军就临时组织起军的编制,一个军可以有好几个师团组成,从中将师团长中挑选一人担任中将军长。

事实上日军的军长,相当于国军好几个军组成的集团军军长,一般日军齐装满员的一个师团约2.8万人,相当于国军一个军的兵力。

但有时在组织战役中,需要加强某个方向的兵力,可能师团兵力太多,旅团、联队等编制人数又不够等,日军会临时组织支队这样一种作战单位,注意这是非固定的作战单位,一般战役或战斗结束以后,支队就马上解散了,各归原建制单位,具备灵活性和机动性的特点,执行作战任务时弹性非常大。

有些支队由五、六个联队组成,兵力有1.5万人以上,有的只是一、二个联队组成,兵力仅数千人,有的甚至只是一个大队一千余人组成,总之,编成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固定的作战人数,每次都会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而定夺参战人数。

战时,会用支队最高指挥官的名字来命名支队,譬如,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国军和日军在鲁南地区进行了空前残酷激烈的台儿庄战役,参战的日军除了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和矶谷廉介第10师团等主力以外,还包括濑谷支队,装备有火炮60余门、战车34辆,共1.3万余兵力,其战斗力不容小觑。

支队长由濑谷启担任,此人原是第33旅团少将旅团长,下辖步兵第10和第63联队,野炮第10联队、野战重炮第2联队,第10独立机枪大队、独立战车第10和第12中队等。

综上,抗战时期,日本陆军支队属于非常识编制,是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务,而临时抽调编组的部队,规模大小不一,规模最大为旅团级甚至超过旅团级,但人数少于师团级,最小甚至仅为中队级。

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总计拥有多少官兵,为何很难被全歼?

日军的编制中其实是没有支队这种说法的。支队是日军根据每次任务不同的临时编制。

所以根据任务的难度,日军一个支队的人数也是浮动的,有时可达万余人,而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大队千余人。

至于日军一个支队为什么很难被歼灭?

下面麻花就用一个普通木匠忍辱负重,不惜被同胞骂成“汉奸”也要卧底日军替女儿报仇的故事来告诉你!

‬稻村骑兵支队

淞沪会战期间,看着日军不可一世的样子,胡达主动请缨,带着由地方保安团改编的预备第11师杀到了上海。

之后胡达和他的预备第11师就被安排到了枫泾镇布防。

接下来胡达带着这支连“杂牌军”都算不上的部队与日军激战三个昼夜并重创日军。

淞沪会战

胡达因功被授予了四等宝鼎勋章和四等云麾勋章,预备第11师也在淞沪会战之后被改编为了陆军第192师,隶属国军第28军,胡达依旧担任师长。

而此后胡达的192师就接替了浙江保安纵队的任务,担负起了新登、临安一带的防务。

1939年9月,日军准备进攻江西,而挡在面前的就是胡达的这支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对手。

所以日军对此非常的重视,甚至专门组建了一个稻村骑兵支队,目的就是通过“汉奸”获得192师的情报后,主力正面牵制192师,稻村骑兵支队进行奇袭。

不得不说日军的这个主意打得很好,甚至在富阳集结了重兵。

胡达将军

‬日军罪行罄竹难书

哪里有日军,哪里就有灾难。

这次也不例外,日军在富阳集结之后自然就开始四处“打野”!

富阳城中不少有闺女的百姓家都将闺女给藏在家中不让出门,生怕被日军看见。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因为“狗腿子”的存在,不少人家的闺女还是遭到了日军的毒手!

其中就包括城中的一个姓潘的木匠家,由于他在家中排行老四,邻居都管他叫潘老四。

他家有个闺女年方十五,潘老四平日里对她疼爱有加,如今同样是将她藏在了家中。

可正值花样年华的年纪,潘老四女儿自然也被“狗腿子”为了讨好主子给出卖了。

一天,三个日本兵在“狗腿子”的带领下趁着潘老四外出做工,在潘家把潘老四的女儿给侮辱了!

潘老四的女儿不甘受辱,最终投井自尽。

‬“汉奸”潘老四忍辱负重,只为替女报仇

待得潘老四回到家中看见女儿衣裳不整的尸体时,他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见潘老四从一开始面露死灰之色抱着女儿尸体痛哭到后来双目通红、睚眦欲裂。

潘老四此刻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要为女儿报仇!

这话说着容易,但做起来何其艰难,别说他一个平头老百姓,就算正规军想杀死一个日军都是千难万难。

但潘老四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动摇,他想了很多种办法,但都被他一一排除了。

不过就在他快绝望的时候,日军居然在城里招募“狗腿子”。

潘老四眼珠子一转,突然就有了主意。

凭借一手木工活,潘老四很顺利就被日军给录用了。

但一开始他在日军营地中并不好过,因为日本兵对于这些不会说日语的“狗腿子”是很不待见的,经常打骂。

邻里对他也是指指点点,甚至经常还会被小孩用石头扔,但潘老四都不为所动。

认识到会说日语的好处后,潘老四为了完成复仇,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许多简单的句子,可以和日本兵进行日常的沟通。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日军高层的重视,由于他还是当地人,所以潘老四最后更是被分配到了稻村骑兵支队去当翻译,顺便带路。

对于潘老四来说倒没什么,毕竟到在哪杀日本兵都是杀。

但他还是低估了日军的防备,他原本计划等趁日本兵睡觉的时候偷袭。

殊不知以他的身份根本就近不了身,所以他压根就没有机会。

但潘老四依旧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替稻村进行翻译的时候,潘老四听到了胡达、192师等字眼。

作为一个平头百姓,胡达是谁他不知道,但他知道192师是咱抗日的部队!

一念及此,潘老四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没费什么劲儿,潘老四很顺利就见到了胡达师长,他跟胡达说他在日军一个叫稻村骑兵支队里做内应,可以为咱抗日的部队提供情报!

听到潘老四这话,胡达起初是不太相信的,毕竟当时“狗腿子”实在是太多了。

他不敢拿全师兄弟的性命去赌,但他也知道如果潘老四说的是真的,那对192师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所以胡达最后还是答应了潘老四,毕竟情报是可以核实的!

得到胡达的应允后,潘老四也痛快,直接就给了胡达一个猛料,把这个稻村骑兵支队要奇袭他们的消息说了出来。

胡达听后很是震惊,暗想还好答应了这潘老四。

如此情报若是真的,那这潘老四对192师来说简直就如同再生父母。

深吸一口气,亲自把潘老四送走后,胡达就派人去核实这个情报了。

果然,没几天胡达就得到了日军确实有分兵的迹象。

有了这次后,胡达对潘老四深信不疑,通过潘老四送来的情报作出了最完美的部署。

另一边,潘老四看到了报仇的希望,在日本兵那谄媚得更加卖力了,只为多套一些情报。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知稻村骑兵支队准备经石灰山小路绕到192师背后与正面主力夹击192师。

听到这个消息的潘老四倒吸了一口凉气,急忙就把消息告诉了胡达。

胡达得知后却不慌不忙,对潘老四说道:“你回去主动请缨帮鬼子道路,我们来个将计就计!”

接着,胡达把石灰山中因为烧石灰的关系,山洼很多,而且工人撤走时留下了很多石灰,完全可以在那痛击日军。

听到可以痛击日军,胡达没有丝毫犹豫,哪怕胡达还告诉他他很有可能也死在石灰山。

潘老四‬大仇得报,192师石灰山全歼稻村骑兵支队

就这样,潘老四回去后就主动请缨给稻村骑兵支队带路。

稻村鉴于潘老四这段时间表现得很好,便也没有怀疑,把这个“殊荣”交给了他。

带着稻村骑兵支队进入石灰山后,潘老四镇定自若,按照胡达实现的部署,他直接带着稻村骑兵支队往山中最大的那个坑里带。

而稻村骑兵支队对此却没有任何怀疑,知道整个支队700余人全部进入这个洼地后,稻村菜意识到了不对。

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潘老四半天不见胡达行动,此刻扯着脖子开始对着山中嘶吼:“胡师长,你还在等什么?鬼子我已经给你带过来了!”

早已在山林中潜伏好了的胡达之所以一直不行动,就是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潘老四给救出来。

但此刻听到潘老四的声音后,胡达知道对方已经必死无疑了。

只见胡达有些不忍地闭上了双眼,带着白手套的右手缓缓落下,一旁的副官见状同样红着眼从怀中取出一只哨子。

不过他没有丝毫犹豫,山林间很快就回荡起了几声急促的哨声。

而洼地中的日军此刻都反应了过来,一个个紧张地望向四周,隐隐已经有了四散奔逃的趋势。

稻村见状,大喝一声“八嘎!”便抽出指挥刀,手起刀落,一旁的潘老四瞬间就瞪大了双眼。

不过只是片刻的功夫,潘老四便欣慰的道闭上了双眼,身体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迫击炮炮弹和手榴弹就在洼地中炸响。

“砰...砰...砰...”

随着一轮炮击过后,稻村骑兵支队已经被炸得人仰马翻。

但毕竟都是精锐,片刻的慌张后,幸存的日军很快就回过了神,开始寻找掩体伺机反击。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炮击过后被炮弹扬起的根本不是灰尘,而是石灰,不少日本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石灰钻进了眼睛。

霎时间,山谷中就传出一片鬼哭狼嚎之声,一声比一声大,似是在比谁更惨一般。

而192师的战士们此刻可没有任何同情心,只见他们手榴弹扔得更快更准了,炮击炮的炮弹更是无一打歪。

不一会儿的功夫,山洼中就已经没有了声响。示意停止炮击后,胡达才让人出去看看。

很快,来人便告诉了胡达他最想听到的全歼来犯之敌几个字。

命人打扫战场的同时,胡达也亲自找到了潘老四的尸体。

炮弹和手榴弹就像长了眼睛一般,完美躲开了潘老四的尸体。

而不远处的稻村的尸体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都一点不为过!

但还不等192师大的战士们高兴多久,空中就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胡达知道己方不可能得到空军的支援,那这飞机只能是日军的。

原来早在他们这边开打的时候,不远处原本负责牵制的日军主力就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对了。

不仅迅速开拔想要包围石灰山外,还请求了空中支援。

胡达见状当机立断下令战士们放弃余下的战利品,立即撤离石灰山。

虽然胡达反应已经很快了,但在日军飞机的数轮轰炸下,192师还是付出了牺牲600余战士,伤500余战士的代价。

不过总体来说此役192师打得非常漂亮,不仅全歼了企图偷袭的稻村骑兵支队700余人,还缴获有掷弹筒、轻重机枪等战利品。

当然,最重要还是替潘老四报了血海深仇。

潘老四忍辱负重潜伏日军内部为中国守军获取极为重要的情报,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守军创造了全歼日军的机会。

潘老四不仅是一个好父亲,更是一个有民族英雄!

值得一提的时,胡达将军此次全歼稻村骑兵支队后再次被授勋,之后继续率部活跃在抗战中,打跑日军后,老蒋悍然发动内战,胡达将军不愿打内战,跟来时一样,他离开的同样坚决。

脱离了国军队伍后胡达将军解甲归田,回乡敬母,同时他还极为重视公益事业,筹钱建学,修桥铺路也是他的工作重心。

直到程潜在长沙通电起义,胡达将军毅然跟随,从此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一份子。

‬结语

不能否认,想要歼灭日军一个支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上面这个故事就不难看出,仅仅只是一个700余人的支队,192师依旧是在“开图”的情况下才完成了全歼,但最后依旧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更别说那些规模庞大的日军支队了!

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总计拥有多少官兵,为何很难被全歼?

抗战期间,最接近被全歼的日军支队,可能就是台儿庄战役中的濑谷支队了,但最后还是让它脱逃了。

我们不妨拿濑谷支队来说一下,日军的一个支队到底有多少兵力,为何很难被全歼。

进攻台儿庄的濑谷支队,其实是在第10师团第33旅团的基础上加强而成,主官为少将旅团长濑谷启。

台儿庄战役

濑谷支队除了旅团原本辖有的两个步兵联队及骑兵联队、野炮联队等常规兵力火力外,还配属了1个独立机关枪大队,2个独立轻装甲车中队,以及1个野战重炮联队一部,1个中国驻屯炮兵大队,临时山炮兵、野炮兵各一个中队,此外野战重炮第一旅团司令部也随濑谷支队行动。

也就是说,除了步兵少两个联队外,濑谷支队的炮火火力,已经超过了日军一个主力师团的配置。

如果再算上配合作战的飞机,濑谷支队的进攻与防御能力的确非常可观,这就是它很难被全歼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加强后的濑谷支队,总兵力接近了一万人,大致相当于当时中国一个陆军师的水平。

而按常规战力来说,抗战期间日军一个主力联队就敢于攻击一个普通军,就是面对74军、第十军这样的王牌部队的一个师,也不太落下风。

台儿庄战役战利品

蒋校长在抗战中后期还说,日军一个大队就敢横冲直闯,国民党军很难将之歼灭。

从他的话不难判断,担负特殊攻坚任务、经过极大火力加成的日军支队,怕是一两个集团军都很难真正将其歼灭。

如果一个濑谷支队的例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我们不妨再以武汉会战中的波田支队(台湾旅团)来加以说明。

波田支队支队相对于旅团的战力提升,主要源于临时配属给它的装备火力实在强劲:海军第11战队,吴港第4、第5特别陆军队及第二联合航空队,第11水雷队等。

因此,波田支队在整个武汉会战中表现的相当强悍,接连攻克安庆、九江、富池口等战略要地,并且还是最早攻入武汉的日军部队之一。

日军波田支队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日军所谓支队就是在旅团基础上强化而成的,而日军一个旅团的战力本就不弱,再加上为完成特定任务而临时配属的战车、火炮、飞机、舰船等“大杀器”,攻击力和防御力又跃升了几个台阶,因此想要将其全歼自非易事。

退一步说,在抗战期间的中国本土战场,不要说真正全歼一个日军支队,就是日军的一个旅团甚至一个联队,似乎都没被全歼的历史。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