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时,为何让炊事班的伙夫上阵杀敌?
在抗战剧《亮剑》中,百团大战刚结束不久,侵华日军第29旅团第12联队的一个500余人的步兵大队,在大队长山崎治平中佐的率领下,孤军深入我敌后根据地,阴差阳错地撞上了八路军的野战医院和兵工厂。
在趁机偷袭成功的背景下,山崎率部又撤退占领了李家坡,凭借有利地形地势固守待援,企图采取“中心开花”的战术,引前来增援的日军主力围歼攻打所部的八路军第386旅和决死一纵队。
程瞎子指挥的第772团,连续发动8次进攻,都被占据有利地形的日军,用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等凶猛的火力所击退。
此时,日军有三个旅团的兵力前来增援,负责围围狙击的八路军第129师其他部队也压力极大,倘若不能及时全歼山崎大队,日军“中心开花”战术就极有可能成功,届时八路军必将损失惨重,至少负责围歼山崎所部的第386旅和决死一纵队将全军覆没。
关键时刻,第386旅旅长果断地撤下了程瞎子有番号的第772主力团,让尽管没有番号,但打仗却凶猛无比的李云龙独立团顶上,正愁没仗打朝政委赵刚发火的李云龙向旅长保证,打不下山崎大队,将脑袋割下来给旅长当夜壶。
打仗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云龙,舍弃了程瞎子硬冲硬打,造成八路军死伤惨重的战术,采取了全团土工作业迫近山崎大队,在距离30米处时,一营360名战士,人手一只竹篮,篮里装着10颗边区造手榴弹,在2分钟内将3600颗手榴弹全都投掷到山崎大队的阵地上。
随即,一营长张大彪率领敢死队集中全团所有的捷克ZB-26轻机枪冲锋开道,全团所有战士的步枪上军刺,包括马夫、伙夫等都操起家伙,全都压上阵去,用白刃战最终结束了战斗,不可一世的山崎治平中佐也被机枪打成了马蜂窝。
李云龙之所以要将全团的兵力压上去,关键还是日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尤其是拼刺技术高超,在白刃战中,往往能够以一抵多,所以必须速战速决,赵刚政委冲上去时大喊,用枪能解决的鬼子,就不要用刺刀了,因此许多残余的日军都是被机枪和步枪所射杀。
独立团兵力仅千人,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所以就将马夫包括伙夫都派上去了,一般伙夫都是稍微上了年纪的军人,其战斗经验和战场阅历相当丰富,技战术性能也要比新兵蛋子强许多,老兵冲上去,还是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是李云龙将炊事员派上阵的最主要考量。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时,为何让炊事班的伙夫上阵杀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千万不要小看了抗战时期的伙夫,这和解放军的炊事班不是一回事。
在民国时期,绝大部分士兵都是职业军人,也就是扛枪混饭吃,而不是今天的义务兵。
很多老军人在军队混了十多年,战斗经验和作战技能都是极高的。
只是,他们除了打仗有没有其他能力,又因文化低或者不善组织成为不了军官,无法离开军队,又不愿意到一线打仗,只能退居军队二线。
而这个二线,主要就是伙夫。
以杨虎城为例,他就服役多年30多岁退伍回家经商失败,只得又回到军阀部队。因年龄大,不适合去作战部队了,就当了一名伙夫。
所以,民国时期各派系中年龄偏大的伙夫,大多是老兵。
这些人战斗能力是很强的,比新兵蛋子厉害多了。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10军和日寇发生了激烈的肉搏战。
期间,正好几个老炊事兵挑着饭菜上来。
见战斗激烈,日军就要顶不住。这几个老炊事兵忍不住捡起地上死者的刺刀,冲上去参加肉搏。
其中还有3个老炊事兵找不到武器,直接挥着长扁担猛砸日寇。就这样,3人也打死了1个日军,缴获了一支步枪!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时,为何让炊事班的伙夫上阵杀敌?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亮剑》中,“鄙人不善奔跑”的常乃超被俘后,对李云龙说:“早就听闻李师长颇多游击习性……”的确,在对手眼里,李云龙打仗确实不按照常规思路来打,所以有些行为和想法也是令人匪夷所思,在打山崎大队的时候,他居然命令全团一起冲锋,连伙夫、马夫等勤杂人员也都有要一起上阵。在真实的战场上,这样的事情是很少发生的,首先是部队讲究分工的明确性,其次指挥员不可能把战士的性命当儿戏。
不过李云龙派炊事班的伙夫上阵杀敌,也是经过考虑的。在独立团进攻山崎大队以前,771团已经跟他耗了八个小时,虽然自身损失惨重,但是山崎大队也伤亡过半。再加上李云龙命令部队采用土工作业的方式,将3000多颗手榴弹丢向日军阵地,这样一折腾,山崎大队实际上只有一两百人能够作战了。所以李云龙命全团士兵发起冲锋,打得就是一个气势,还能凸显逢敌必亮剑的精神。
独立团之前遇到特工队的袭击,伤亡惨重,孔捷也被撤了职,为此还落得个“发面团”的称号,所以在打山崎大队时独立团全团都是戴罪立功的状态,而全团士兵都想打一场硬着证明自己的实力,李云龙心里有数,这场仗肯定是完胜,故而他借助这次战斗来鼓舞士兵斗志,也让伙夫等勤杂人员有信心。
在抗战时期,有很多年纪大的老兵也一直待在军队,有的就当了伙夫,他们虽然上阵杀敌的机会少,但是经过的战斗却很多,他们的作战经验远在一些新兵之上。李云龙之所以派伙夫上阵,绝对不是让他们去送死,而是也希望他们发挥一定作用,果然日军的拼刺水平极高,还好李云龙将全团的兵力都压上去了,不然还真不能快速解决战斗。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时,为何让炊事班的伙夫上阵杀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作为我国最优秀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之一,《亮剑》可谓是家喻户晓,直到今天,关于亮剑的讨论还久久不衰。
在电视剧《亮剑》中,演绎了多个经典的战役,反映了我军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其中的李家坡攻坚战更是亮剑的经典曲目。
李家坡攻坚战是小说《亮剑》和电视剧《亮剑》都重点描写的战役。在小说中更是放到了第一章来讲,可见其经典性。而独立团也在经历了杨村偷袭的失败后,依靠此战重新振作起来!成为386旅中嗷嗷叫的部队!
总攻开始后,独立团全团出动,甚至连炊事员都举起菜刀杀向鬼子。一般而言,炊事员都是负责后勤的二线部队,此次也上了战场。那么,为什么李云龙这么“拼”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炊事员也是战士
炊事员负责部队的伙食供应,但绝对不仅仅是伙食供应。今天的部队中,炊事员除了做饭,还要和战士们一道参加训练,是真正的全能人才,这种格局的形成,和我军建军历史密不可分。
战争年代,部队中虽然有炊事员和一线战斗人员的区别。一般而言炊事员都是负责后勤的二线部队,但是由于我军历史上经常进行游击战和阵地战的作战,尤其是阵地战,穿插迂回,纵深推进都是日常科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部队的伙食供应,炊事兵就一直跟在部队的后面,和医护兵一样承担着部队的保障工作。
因为我军早期部队装备差,因此战斗减员很大,为了保证战斗力,炊事兵在保证自己本职任务的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的战士,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同样可以拿起枪参加战斗。
李家坡之战的时间是1942年,此时我军以游击作战为主,部队流动大,炊事兵跟着部队行进,并时刻作着拿枪上战场的准备。
所以,在《亮剑》中,炊事兵上战场是很正常的现象。李云龙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或者出格的地方!
2、保证围歼的突然性
山崎大队这伙鬼子虽然迷路,但是脑子缺没有短路。在得知自己闯入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腹地时,得意的山崎还呼叫自己的上司前来支援,企图在包围自己的八路军外围再形成一个包围圈,最后自己中间开花,彻底消灭八路军部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崎紧急构筑坚固的共事,等待着主力部队的到来。
由于是赵刚去旅部开的会,初来乍到的赵刚没有抢到主攻任务,因此消灭山崎大队的人物落到了772团程瞎子的肩上。
相比于李云龙的“诡计多端”,程瞎子打仗有些太中规中矩了。因为李家坡地形狭窄,部队无法全面展开,因此程瞎子只能以一个连一个连的添油战术进行攻击。
结果很明显,因为聪明的山崎大队将火力点放置在棱线部内部导致山下的八路军根本难以命中其火力点,而冲上高地的八路军战士却会立刻被山崎大队射杀。在这场类似于屠杀的战役持续了八个小时,尽管山崎大队已经伤亡过半,旅长还是让独立团顶替了772团。
程瞎子的失败是李云龙最好的参照。所以李云龙做出了挖掘坑道、3600颗手榴弹轰炸、全团一拥而上的计划。
由于我军和日军的武器差距太大,为了尽可能减小伤亡,取得最大的胜利,李云龙将此战胜利的关键确定为“突然性”。
突然性,就是在日军还未反应过来时,全部压上去。坑道和手榴弹都是铺垫,真正的重头戏是在手榴弹、突击队之后全团迅速压上去的白刃战,只有白刃战,才能真正削弱日军的活力优势,而取胜的关键,就是我方更多的人数,在残酷的白刃战中,人数是取胜的关键!所以炊事员必须上!就像李云龙说的,炊事员就是抄着扁担也要全部上去!
3、恢复士气的需要
在独立团上战场前,发生过一段插曲,就是骑兵连连长孙德胜要求上阵杀敌,最后的结果是骑兵连不准骑马,且进攻时间在全团最后。
在这个插曲中,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李云龙虽然很想取得本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对于刚刚组建的骑兵连,李云龙还是非常珍惜的!二是包括骑兵连在内的战士们都有着强烈的求战意识。
杨村被偷袭后,独立团被副总指挥形容为发面团,全团战士心中都憋着一口气。包括孔捷都时刻想着报仇雪恨,他的一句话说得好:“全团从我一下全部戴罪立功,不打一场胜仗翻身能行嘛!”
对这一点,李云龙内心是清楚的。在旅长视察独立团时,就对李云龙交代,首先解决的就是士气问题。如何解决士气问题呢,对于战士而言,只有胜仗才可以!
但是,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让其他战士们上战场,让骑兵连和炊事兵在后方观战确实不太合适”——赵刚语。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独立团全团都上去,哪怕不能和日军短兵相接,但是在气势上完全可以压倒对手。更关键的是,这种参战的热情足以扭转全团低落的士气,这是比李家坡之战胜利更宝贵的财富!
正是靠着这种不留后路的斗志,独立团彻底歼灭山崎大队,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向浴血奋战的先烈们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时,为何让炊事班的伙夫上阵杀敌?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别拿炊事班不当战士
以现在炊事班的职能来说,主要是为了部队提供饮食,很少有上战场的可能,听我一个朋友说,他到部队当了三年兵,连枪都没拿过,愣是喂了三年猪,纵横认为他这就应该是炊事班的兵种。尽管现在打仗可能临不到他们上战场,但是不要忘了,炊事班的也兵,也是战士。
首先他们是部队的一员,其次才是做饭的,要搞好这个顺序,别拿炊事班不当战士。
这也是为什么部队经常黑炊事班的原因“这饭是给人吃的?”“这菜做熟了?”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厨师,想要吃好的,去饭店,这里是部队,对于炊事员,那是戴绿帽背黑锅看别人大炮!
刚才陪我爸去买衣服,就说到我家雇的员工做饭难吃的问题,其实在我家以前养船也好,现在养海参也好,都存在这种现象,让员工兼职担任伙夫,然后多给一些钱,我还记得我家养船的伙夫叫小富,做菜是贼TM的难吃的,但是你不吃不行啊,船上只能容纳十来个人,不可能再雇一个厨师,因此,小富既是船员,也是伙夫,到拔网捡鱼的时候,小富也得上。
所以,在行军打仗,尤其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部队,条件极其艰苦,炊事班并不单单是烧火做饭,他们肯定也承担着上阵杀敌的任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身为炊事班的战士呢!
如果李云龙不让炊事班的战士上战场,这才是对炊事班最大的侮辱。
李云龙打山崎大队的时候,关乎全团生死存亡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剧多了,可能认为打鬼子就跟玩一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鬼子很顽强,很能打,以纵横对抗战中日双方力量的对比,无论是武器装备单兵素质意志力等等各方面,中国都打不过日本,这是真的历史。
往往在一场战斗中,我方都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我们经常说的平型关大捷,在整个抗战战场上真的很少,而且在这次战役中,也是我军几倍于日军,打得还是一场伏击战,对象是日军的辎重部队。
在昆仑关大捷中,是中方反攻日军一个联队,中国全歼日军4000多人,而国军当时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第五军,损失两万多人,这还是大捷,由此可见,抗日并不容易。
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李家坡战斗中去打山崎大队,很可能是全军覆没也不能打下来,因为这场战役的原型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上万主力部队未能达成对敌军一个五百多人的支队的全歼。
因此,在这样的战斗背景下,再加上外围日军源源不断的涌来,如果不能打下山崎大队,那么八路军将会陷入极为艰险的环境当中,李云龙在上战场前向旅长下的保证就是“如果打不下李家坡,独立团一定是全军覆没了”。
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亮剑,因此,炊事班的战士当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亮剑》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时,为何让炊事班的伙夫上阵杀敌?
很简单,老李下的命令是:全团发起冲锋。这其中就包括炊事员、马夫。
李家坡之战,李云龙3600颗手榴弹炸懵日军,随后全团上刺刀吹冲锋号,一举全歼山崎大队。很多人好奇,为何作为一个炊事员还要拎着一把菜刀上去和敌人白刃战。炊事员的任务不就是做饭么?
其实这点可以这样看,炊事员,也是军人,首先是独立团的一个战斗人员,其次是厨子。主要工作是做饭,但是,遇到战斗任务的时候,炊事员提刀拿枪上战场也是必须的。军队的炊事员和其他战斗人员一样,都要进行军事训练,必要时上阵杀敌。
即便是在美军中,也有后勤人员上阵杀敌的实力,这点在电影珍珠港中也有体现。那个拿着机枪和日军搏斗的黑人士兵,不过就是个军舰上的打杂的,但是他会使用机枪,熟练地拉动枪栓,瞄准射击。这就说明了,即便他是个打杂的,也要进行军事训练,进行军事训练的目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上战场杀敌。军队中的所有人,都有上战场杀敌的义务。战争年代,是军人就要上战场,是军人就要杀敌,炊事员也是军人。不过话说回来,冲锋的时候带着围裙就有点过分了。不过,这个也有可能是电视剧为了凸显这个人的身份而设定的。总之,炊事员也是军人,总不能,命令下来了,全团上刺刀,准备冲锋,随后又说一句“炊事班除外”,这你让炊事班怎么想?那个年代的军人,一个比一个有血性,你不让他上战场,那是对他自尊心的一种打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