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伏击观摩团时,魏和尚不出马,李云龙能打赢日军少将吗?

抗战剧《亮剑》中,李云龙这小子打仗猴精,从不从亏本的买卖,对战场嗅觉特别灵,似有狗鼻子一般,还确实是个福将。

带张大彪的一营预先设伏,竟然将华北日军军官观慕团一百多号将佐尉官给一锅端了,在前来考察的晋绥军第358团上校团长楚云飞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牛皮是有得吹了,谁让老李撞上了狗屎运。

剧中的日军倘若不装逼,搞什么军官战地观慕团,那带头的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包括麾下的6名大佐联队长级别的中高级指挥官也不会当场战殁,给李云龙这小子拣了个大便宜,如此傲人的战绩,足以让李云龙在晋西北牛哄得不得了。

当然,老李本人也因此上了日军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大佐的刺杀名单,但反过来理解,这何尝不是老李的荣光,别的八路军同级指挥员,在日军眼里还不够“刺杀”这个待遇呢。

扯远了,现切入正题,李云龙是亲率张大彪的一营提前预设在日军有可能经过的公路边,因为是日占区公路上又提前配备了日军的警戒哨位,日军军官观慕团包括警戒的日军并未想到其鼻子底下会有八路军提前设伏就等着自己追进口袋。

由于是偷袭战,一营集中轻重武器搂火,马上全体上军刺居高临下发动冲锋,很快基本就结束了战斗,仅剩下数个日军佐官簇拥着观慕团团长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日军一名佐官提出要和八路军军官一对一地公平较量。

李云龙手持大砍刀,待亲自上前和服部直臣捉对厮杀,警卫员魏和尚怕团长有失,手持一把红缨枪,与手持将级军刀的服部直臣打斗,毕竟是少林寺待过的和尚,枪上功夫了得,没多少个回合,就枪挑了日军少将,服部直臣成了魏和尚的枪下之鬼。

倘若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日军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单挑,服部直臣也绝无赢取李云龙的可能,最终,也会成了李云龙大砍刀下之鬼。

原因非常简单,李云龙正当年轻,30岁不到的八路军团级指挥官(只是剧中的演员扮相太老而已),从士兵一步一只坑上来的,经历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战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斗英雄。

李云龙,不仅枪法好,而且格斗技能出色,善于拼刺刀和挥舞手中的大砍刀,冲锋时,一手驳壳枪,一手大砍刀,从未失过手,且屡建奇功,苍云岭之战,带头率先冲出了坂田联队的重兵包围。

反观日军旅团长级别的军官,基本军衔就是少将,当然,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这般中将旅团长的属于个别案列,不具备普遍意义。

二战时期,日军旅团长级别的军官年龄普遍都在50上下,因此在肉搏时,其体力是远逊于我八路军团级指挥员平均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绝难在近身格斗中,战胜年富力强的李云龙。

况且,当时战场的态势,服部直臣手下仅剩下数个佐级军官,其余日军被李云龙所部全歼,事实上已经毫无胜算,不愿投降的日军官全都必死无疑,只是为保留死前的那么点尊严,才提出和八路军军官单挑,但其内心是惶恐不安的,要战胜挟胜利之余威气势正旺的李云龙,真是谈何容易。

综上,李云龙在和服部直臣单挑中胜出,那是板上钉钉之事,日军少将绝无赢得李云龙之机会,只是李云龙的格斗功夫要逊于魏和尚,因此双方搏杀的时间会更持续,但服部直臣也仅仅是多活了几分钟而已,战死沙场是必然的。

《亮剑》伏击观摩团时,魏和尚不出马,李云龙能打赢日军少将吗?

《亮剑》中,李云龙伏击的日军战地观摩团的最高指挥官为服部直臣少将,后来被独立团包围时,服部直臣提出与李云龙单挑。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大勇怕李云龙有闪失,就代替李云龙出战,几个回合下来,魏大勇挑死了服部少将。

日军中真的有服部直臣这个人,根据《日本陆军将官辞典》的记载:“服部直臣1889年8月22日出生于东京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兵科,1941年3月晋升少将。先后担任过南方军参谋、步兵第60旅团和独立步兵第2旅团长等职,1947年5月13日去世”。

《亮剑》中李云龙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的原型为1943年王近山指挥的韩略村伏击战。1943年服部直臣已经54岁了,而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此时才28岁。日本军官都是正规的军事院校毕业的,高级将领更是从陆士、陆大一步一步熬过来的。因此,日军少将以上将领的年龄普遍高于同级别的中国军队的将领。28岁的王近山正值壮年,他拿上大刀片和54岁的服部PK,王近山根本不需要帮手就能干死日本少将。

《亮剑》伏击观摩团时,魏和尚不出马,李云龙能打赢日军少将吗?

老李上场,绝对公平

一手大砍刀,一手驳壳枪 你说能不能打的过

《亮剑》伏击观摩团时,魏和尚不出马,李云龙能打赢日军少将吗?

史实是王近山护送部队家属路上偶遇打了一场伏击,没想到收获巨大战国。同理电影(夜袭)史实是行军迷路误撞到了日本人的机场😃

《亮剑》伏击观摩团时,魏和尚不出马,李云龙能打赢日军少将吗?

都梁说了算

《亮剑》伏击观摩团时,魏和尚不出马,李云龙能打赢日军少将吗?

一个营几百人都到了,李云龙,魏和尚都不在也能赢啊?没事儿闲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