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弹丸小国,为何二战兵力能达全国人口1/10?
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觉得。日本在二战时期,虽然国土面积十分的狭小,但是当时的人口数量确实很多的。
因为人口数量多,而且从小受到了军国主义的教育,所以十分的崇尚武力,喜欢军事。
按照大多数标准,日本帝国军队是一流的装备。它的军官们非常聪明,尽职尽责,入伍的军官们充满了世界上所见过的最艰难的轻步兵。他们几乎看起来不像那些会轻易深深陷入崩溃的人,然而他们做到了。
日本帝国军发动了一场最终使日本与中国人,英国人(加上英联邦),美国以及最终苏联人同时参战的战争,将自己变成了20世纪40年代的西西弗斯。
珍珠港之后日本人的军事力量还是十分的强大:马来亚,新加坡,爪哇和菲律宾等都陷入到了日本人的手中。但我们需要说实话:在1942年初,日本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大国,在世界上非常的有分量。早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反对者如此措手不及(在某些情况下),或者被欧洲战争(其他国家)的分心所困扰。例如,日本的第一次攻势很容易超越了荷属东印度群岛,而那些石油丰富的岛屿是太平洋上最大的一些李子。然而,如果我们指出当时母国是在纳粹占领下,我们并不是无耻的。与英国殖民地一样。英国在自己的生死攸关之下,与一个激烈的敌人紧密相连,难以集中精力防御像香港,吉隆坡或新加坡这样遥远的地方。当然,日本的规划和准备工作是一流的,但他们在一个独特的有利条件下运营。
从1942年中期开始,日本开始慢慢的走向了下坡路。科贡从一次失败转移到另一次失败。他们的美国敌人仅仅寡不敌众,并多次将其推翻,他们能够将日军从一个又一个的防御堡垒中撬出来。每个太平洋战争的学生都知道这个年表:1942年8月,第一个海军师登陆所罗门群岛的Guadalcanal; 1943年11月第二海军师登陆塔拉瓦(吉尔伯茨); 1944年1月在夸贾林的第四海军师(马绍尔); 1944年6月在塞班岛,关岛和天宁岛发生了更多的“风暴降落”,使美国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
如果美军想在这场战争中采取足够的立场,即使士兵愿意自杀而不是投降,日军也不得不屈服。不得不驱散整个广阔的太平洋的力量,它们无法与我们所称的美国“激增能力” - 即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迅速集中精力进行战斗的能力相匹配。美国策划者巧妙地利用日本的弱点,绕过数十个岛屿,让大量的日本军队被大量的歼灭。例如, 1944年2月,美国的大规模空袭摧毁了卡罗琳群岛特鲁克的日军基地。美军基本上忽略了其余的连锁,他们对在拉包尔的巨大日本基地也是如此,把新不列颠岛变成了一个无人看守的战俘营,为超过10万名日本士兵服务。我甚至不会进入最后阶段:1945年苏联对苏联的重型机械攻击,即1945年对日本关东军不加破碎的破坏,或者美国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他们为自己说话。
让我们结束我们开始的地方,问题是“你们在想什么?”这是一场日本战胜机会很小的战争。我的(不可否认的)非科学估计会将它置于10%,或许更少。你的旅费可能会改变。
那么,他们在想什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关键在于过去,或许甚至是决定首先发起这种“毫无意义”的战争,而这种战争也影响了很多无辜的人,实在是罪大恶极。
日本人由于人口众多,而且从小受到军国主义教育,所以在二战时期踊跃的报名参军,但是由于日本人在二战中的侵略性质,导致日本的战争是注定失败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注定会受到战败的惩罚。
日本作为弹丸小国,为何二战兵力能达全国人口1/10?
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之后,再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300万日尔曼人并入第三帝国,总计也不过8000余万人口,可纳粹德军在高峰期总兵力高达1020万人,刨去几十万其它民族的武装党卫军,军民比例也突破了1/10,这就是所谓的“穷兵黩武”。日本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密度却不小,1922年的“关东大地震”一下伤亡20几万,也是日本对外扩张的主因之一,即人口密集、生存环境恶劣。二战末期日本叫嚣“一亿玉碎”有点吹嘘,实际上战前大约7000多万人口,但宣布投降时陆海军仍有600多万,再加上八年间的伤亡,大约与纳粹德国类似,1/10左右。
首先,日本具备足够的兵源基础,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日本四岛总人口准确统计为7063万人,其中役龄男子多达1693万人,可供征召的人数大约占所有役龄男子的56.2%,大约1000万人,除去必要的技术工人,基本可以支撑日军总员额。
其次,日本有完善的兵役制度和世界一流的军事动员体系,日本的兵役制度仿自德国,除现役兵外,分为预备役、后备役、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几档,根据战争情况进行逐级动员。
日本的动员兵会接到“红白”二种动员纸面通知书,红色代表直接补充作战部队,白色代表参加军训、演习等非作战集结,接到通知的日本人除重病不能行动外,必须立即前往征召集合地,否则将处以罚款或拘留。到日本投降时,几乎是全国总动员,兵力自然达到上限。
再次,日本大力对侵略战争进行美化宣传,什么反击“华军暴虐”,什么“大东亚共荣”,什么“领导黄种人驱逐英美鬼畜”等等,煽动军国主义情绪,鼓吹日本健康男丁以不参军为耻,使大批日本人狂热地成为炮灰。到1943年以后随着战局不利,第一和第二补充兵也全部征集完毕,日本开始动员学生们参战,只要年满14周岁、身高超过1米42的青年必须全部入伍,这个民族当时已经疯狂了。
最后是日本陆军的武器生产偏向于轻武器,坦克与装甲车等重型武器产量很小,基本也是“皮薄馅大”,但将有限的资源大力生产轻武器,累计“三八大盖”300多万支,“九九式”步枪260万支,轻重机枪10余万挺,掷弹筒12万具,基本可以满足轻步兵的需求。这里面“沈阳兵工厂”有相当的产量,东三省的丟失危害甚大。
不过到抗战末期,日军兵力虽急剧增加 质量缺严重下降,大多数士兵训练时间短,实战经验缺乏,比如外强中干的关东军,战败已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作为弹丸小国,为何二战兵力能达全国人口1/10?
在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前,日本全国人口为7500多万,而整场战争日本动员参战的人员达到了约700万
在侵华前中期,日本派到中国战场的兵力近270万,还有40万左右派到了太平洋战场,20万左右派到东南亚战场,而到了战争后期,日本连连败退,到1945年7月日军有约700万人。大部分驻守日本本土
日本能动员如此多多人口参军主要有两个原因:
①军国主义思想:
日本自从受到“黑船事件”被迫开国后,十分不爽,心想着自己也要欺负一下别的国家,于是把苗头对准了腐败落后的清朝,对侵略中国就早有计划,因此日本从幼儿教育开始就在向全民灌输军国主义,国内很多学校也都被改造成了军校,全体国民受军国教育已经很久
②政府洗脑民众
有这么一个故事“二战前,在日本小学,一个老师拿着个大苹果问的学生想不想要,学生纷纷回答想,这时老师说到:这是中国东北的苹果,想要就自己去中国东北拿”
经过从小的洗脑和黑船事件的影响,日本民众认为以大欺小很正常,侵略中国并不是坏事,打出“大东亚共荣”的口号,甚至声称要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
这两种原因一结合,日本民众都自愿去参军,日本在战时能动员这么多人也就不是难事了
日本作为弹丸小国,为何二战兵力能达全国人口1/10?
日本从地图上看,看似是弹丸小国,但自从其吞并了我们的藩属国琉球之后,总国土面积达到了三十七万余平方公里,要知道日不落帝国英国同为岛国,本土面积才有二十四万余平方公里。
虽然对于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土大国日本根本不够看,但比起其他国家。日本的国土面积还是相当之大,并非“弹丸小国”。
而且众所周知,二战末期的日本号称“一亿玉碎”的口号。当然,他们当时并没有一亿人口,二战前据统计日本有大概七千八百万余人口,可以说已经是相当之多,要知道同时的英国也仅仅只有四千七八万人口,纵横欧洲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也只有七千余万人口。而当时我们中国则除过港澳台是约有4.5亿的人口。
但二战时期,日本总动员兵力据统计有七百万余人,侵华日军总兵力达到了二百三十万人。可以说中国在二战拖住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兵力,并且还得不断增加。
战前,日本为了这次谋划已久的侵略战争,对全民灌输了军国思想,无数的学校被改造成为了军校。而且从小孩子开始就开始进行军国教育。
所以,民众被军国主义所洗脑十之七八,大部分人对战争行为并无什么抵制心理。他们眼中自己所作所为并非是在犯罪。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所以,当战争爆发,初期日本的兵源是源源不断。由于军国主义影响,家家户户门口强制必须悬挂国旗、出人作战并且捐献物资,即使有不愿战争的反战青年,也在日本国内被视为称为“异类”,被其他人所疯狂排挤抵触,下场惨淡。所以你不论想战不想战,都必须去作战,由此日寇兵力鼎盛时期已经达到1/10的兵力比例。再加上其对教育所普及甚广,军队文化素质较高,所以战力也颇为可观。
自古中日师徒名分,今趁我中华势弱大举入侵妄图占领,真可谓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随手关注,祝你幸福。
文/蜜獾。
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