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ppsh算不算最优秀的冲锋枪,如果不算,哪个算?

二战时期,ppsh算不算最优秀的冲锋枪,如果不算,哪个算?

(杨小汤)

(波波沙冲锋枪本尊)

算,当然算。这么说吧,笔者认为从武器对战争发展影响的这个角度看,波波沙无疑是对二战进程影响最大的一支冲锋枪。先不说射速,后坐力这些武器战术参数,但就从数量上看,波波沙就已经赢了——到二战结束,接近600万把,堪称是苏军在单兵枪械上的“T34”!

(使用波波沙点射的苏军士兵)

而且抛开易生产,好用,硬要理性分析的话,波波沙的单枪性能也不错,每分钟900多发的射速,恐怕二战中其它冲锋枪没有谁能做得到。同时虽然波波沙连射的确如泼水一般,但在点射时有着可和MP40相媲美的精准度。而这也使得东线战场上,出现了德军大量使用缴获波波沙作战的现象。

(加工复杂,造价高昂的索米冲锋枪)

但正如常言道,“术业有专攻”,波波沙就武器战略层次来讲,是一款兼具优异战斗性能和生产维护性能的冲锋枪。但如果只论冲锋枪单枪性能的话,芬兰索米冲锋枪估计排名靠前,不说别的,其狙击枪般的枪管加工工艺,保证了即使在连射状态下的优异射速和准确度。

(mp40冲锋枪本尊)

那MP40又该怎么说呢?笔者认为MP40要真想排第一的话,只能吹吹其人工效能。首先,MP40对新兵很友好,其具有很高的精度,后坐力小,新兵上手快。同时MP40的结构设计也很精简,适合于新兵维护。但尽管如此,MP40在射速和供弹上的落后,使得德军中的老兵往往更青睐波波沙。

(中看不中用的汤普森冲锋枪)

至于汤姆森,嗯,只能说其颜值第一,性价比什么的真的不好吹。斯登的话,可惜出生太晚了,否则可以靠产量把波波沙比下去,但颜值低下和卡弹BUG,使其一直不受主流枪界所待见。

(水管工人的杰作——斯登冲锋枪)

军情解析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欢迎大家关注提问,科普更多的军武知识。

二战时期,ppsh算不算最优秀的冲锋枪,如果不算,哪个算?

如果你问我PPSH-41是不是二战最优秀的冲锋枪,那我肯定是同意的。但是估计有一堆汤姆逊和MP-40的粉丝会喷我。

既然如此,我就说说为什么这些枪称不上二战最好的冲锋枪。

首先说说汤姆逊吧。这枪很帅,这是实话,但是性能嘛,在二战的时候已经是烂透了。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美军自己的结论。

汤姆逊冲锋枪的第一个型号是M1919,是为一战设计的,然而没能赶上战争的末班车。第一个生产型号是M1921。

这把枪的性能差体现各个方面,首先是贵。因为大量采用机加工件,所以汤姆逊的生产性非常非常差,可以说是二战所有军用枪械中生产性最差的。然而就算这把枪是如此昂贵,但是其枪械基本性能,比如后坐力,精度,全自动射击散布等性能却并不比其他冲锋枪更好。

1942年,美军对包括自家的M3冲锋枪,英国的司登,自家的M1928汤姆逊,M1A1汤姆逊,缴获的MP-40等一系列冲锋枪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可以,应该全部生产M3冲锋枪,把M1928给扔了,M1928与M1A1除了半自动精度较高以外,一无是处。

接下来说说MP-40。

MP-40是一款相当成功的冲锋枪,因为大量采用冲压件,枪械的生产性优秀,而且基本性能也非常出色,全自动散布不错,半自动精度也较高(虽然比不上PPSH-41)

作为一款设计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武器,MP-40算是一把成熟的自动武器,枪托贴近枪管轴线于重心,弹匣插口可以当作握把使用,人机功效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射速实在是不怎么样,每分钟450发的射速还不到M1928和PPSH-41的一半。

最后说说PPSH-41。

高射速,弹容量大,生产性极佳(钢琴厂都能造),而且这枪精度还不错。半自动射击的精度,只有索米比PPSH-41高,MP-40都比不上,全自动射击精度也只比MP-40差一点,无愧地是二战最好的冲锋枪(后来芬兰人也丢到了手里的索米跑去仿制41的改型:PPSH-43)

二战时期,ppsh算不算最优秀的冲锋枪,如果不算,哪个算?

你要不算工艺工时之类的那就不算,毕竟索米这种狙击枪工艺的枪管子摆在那边

但算上综合性价比的话,那我也觉得ppsh是二战最强

1000的射速是mp40和废材思登的两倍 弹容量也是两倍多、7.62x25手枪弹射程和初速比mp40的渣渣9mm强很多、比美帝的.45射程就更远了.

而且在苏军普遍脑子不好的情况下泼水扫荡正好合适,也不用怎么维护。

关键是你说这货点射还挺准,至少比德棍捧天上的mp40准。就是连射抖的和狗一样

二战时期,ppsh算不算最优秀的冲锋枪,如果不算,哪个算?

波波莎不算优秀,当时二战打得精疲力尽,数量和价格更重要,波波莎明显太奢侈了,任何一个国家不会装备那么大的枪口散热器,而且71发鼓很没必要。我认为司登或者美国m5更优秀,如果司登不走火就完美了。

二战时期,ppsh算不算最优秀的冲锋枪,如果不算,哪个算?

PPSH—41冲锋枪由苏联枪械设计师斯帕金设计,中国译为波波莎冲锋枪。

波波莎冲锋枪借鉴了芬兰的M1931索米冲锋枪。斯大林要求性能超过索米冲锋枪,按照斯大林的要求,斯帕金设计出了波波莎冲锋枪。

波波莎冲锋枪刚开始采用木质枪托,枪管上有散热筒 ,子弹使用7.62×25毫米的托卡列夫手枪弹,采用71发弹鼓,理论上能达到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200米。

实践证明,波波莎冲锋枪是一款性能优异的冲锋枪。在苏德战场上,德军丢弃了自己手中的MP40,而使用苏军的波波莎。

1942年在此基础上改进出了PPS—1942。该枪全部采用金属制造,舍弃了固定枪托,改为折叠,枪管则是用莫辛纳甘步枪的枪管一分为二制成 ,使用35发弹匣。因此,该枪结构简单,结实耐用,大量使用钢板冲压件,成本低,利于大批量生产。

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又作了一些改进,就是著名的PPS—43冲锋,俗称波波斯冲锋枪。

波波莎冲锋枪在二战中同T-34中型坦克一样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武器,它总共生产了600多万支。

二战时期,ppsh算不算最优秀的冲锋枪,如果不算,哪个算?

冲锋枪居然是1915年由号称“冲锋枪之父”的意大利人列维里发明的,他研制的M1915“佩罗萨”式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连发9mm手枪弹的武器,被公认是冲锋枪的鼻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各国都生产和列装了本国的制式冲锋枪,回答问题之前,先比较一下最具影响力的五款代表性冲锋枪。

1,前苏联ppsh--41“波波莎”冲锋枪。

由著名枪械设计师斯帕金主导研制,主要为替换苏军原装备的ppd型号,外型与芬兰的“索米”冲锋枪相近,也保留了大容量弹鼓,甚至从70发增加到71发,大约是苏芬战争印象惨痛。它结构简单但并不粗糙,有效射程200米,理论射速900发/分,是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冲锋枪,高达500万支,苏军经常整团整营的大规模列装,炽热的火力是纳粹德军步兵的噩梦。

2,纳粹德国MP38/40冲锋枪。

这是影视里纳粹德国士兵的标配,实际上产量并不高,大约120万支。因此主要配发装甲部队、步兵基层骨干士官和下级军官,普及率有限,大批的德国步兵只能一直使用毛瑟98K步枪。MP38/40有效射程100米,理论射速500发/分,32发弹匣,整体性能优秀,稳定性非常好,但杀伤力略逊一筹。

3,美国M1928A1式“汤姆逊”冲锋枪。

感觉汤姆逊冲锋枪在文章中经常被混淆了,实际上号称“芝加哥打字机”的是汤姆逊M1919式,问世于1919年,配一个100发的大弹鼓,起初是黑帮专用;到1928年才定型为20/50发弹匣的M1928式汤姆逊冲锋枪,二战中广泛使用的是它的改进型M1928A1式 ,1942年定型为“M1”汤姆逊冲锋枪,有效射程仅50米,理论射速700发/分,产量大约140万支,缺点是较长较重,结构复杂。我们在影视里见的比较多的是它的前期型号和中国仿制品。

4,美国M3冲锋枪。

俗称“黄油枪”,是美国军队为替代生产耗时的汤姆逊而研制的低成本冲锋枪,大量使用充压件,结构简单,工时减半,单价仅20美元。1942年投产,总产量大约60多万支,30发弹匣,理论射速450发/分,缺点是射速较低,杀伤力有限。影视里国民党宪兵或卫队人手一支,从产量上看有些夸张了。

5,英国“司登”式冲锋枪。

也有译称斯登,司登冲锋枪创造了二战冲锋枪的几项世界之最:结构最简单,做工最粗糙,造价最低廉、外型最丑陋、安全性最不可靠等,但是它产量高达400万支,提到二战冲锋枪还绕不开它。它的内部结构完全抄袭德制MP系列,所以与德国冲锋枪子弹与弹匣通用,有效射程200米,理论射速550-650发/分。影视里经常被空投给欧洲地下抵抗组织使用,由于容易走火,不少盟军士兵伤亡在自己人枪口下。

二战期间尽管还有芬兰和意大利等国生产的多种型号冲锋枪,但由于产量较低,暂时不予计入。根据上面的技术参数和实战效果,个人结论,苏制ppsh确实是二战最优秀的冲锋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