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是有了哪些将领才诞生的?
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曾向孙建议“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炮轰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化妆连夜出逃,宋庆龄在逃难流产,失去一生唯一怀上的孩子,这次事变,让孙中山感到创建革命军队的必要性。
1924年,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支撑下,孙中山在广东广州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孙中山希望以黄埔军校的学生作为根本,成立革命军,把革命进行到底。军校成立后,经过一番激烈角逐,确定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军校初期的教官绝大部分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其他教官则多是来自各地讲武堂的毕业生。有人统计,1924年5月创校至1926年初,黄埔军校先后聘请教职员233人,能查到资料的出身保定军校的60人,出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2人,出身云南讲武堂者11人。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共培养32万名各级军官。不少毕业生成为国共的骨干将领,涌现出胡宗南、郑洞国、戴安澜、胡琏、林彪、刘志丹、罗瑞卿、杜聿明、黄维、徐向前、陈赓等国共名将帅。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黄埔军校是有了哪些将领才诞生的?
黄埔军校的筹建意向是1921年成型的,孙中山感慨于军阀武装的不可靠,思考建立真正的革命军。当年12月23日,经张太雷同志(后来广州起义负责人)引荐,孙中山在桂林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建立国民革命军等问题达成一致。
1923年,孙中山派遣蒋介石、张太雷、沈定一和王登云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军事和军校筹建事宜。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王伯龄、李济深、俞飞鹏等七人为筹委会委员。
因此说,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是理所当然的,他确实是孙中山心目中的托付人选。
那么,还有哪些将领在黄埔军校的诞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呢?
李济深:粤军元老,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后为陆军一级上将。
邓演达: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后任教育长,被蒋介石杀害。
王柏龄: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后为陆军二级上将。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后为人民解放军元帅。
何应钦:黄埔军校总教官,后为陆军一级上将。
创办时其它重要人物黄埔军校教官有:
李宗仁:校务委员,后陆军一级上将。
白崇禧:校务委员,后陆军一级上将。
程潜: 校务委员,后陆军一级上将。
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后陆军一级上线。
陈诚:军事教官,后陆军一级上将。
钱大钧:兵器教官,参谋处长,后陆军二级上将。
刘峙: 战术教官, 后陆军一级上将。
蒋鼎文:学生队区队长,后陆军二级上将。
陈继承:军事教官,后陆军中将。
张治中:学生队代理区队长,后陆军二级上将。
方鼎英:入伍生部主任,后陆军中将。
苏联顾问:加伦将军、蔡尔帕诺夫将军、瓦林将军等。
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
黄埔军校是有了哪些将领才诞生的?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诞生的,军校总理孙中山、党代表廖仲桤、校长蒋中正、副校长李济深、教育长邓演达、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先(周佛海、周恩来、包惠僧、熊雄后)一九二四年六月中旬,可能是十六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