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名气大于实力,或是实力大于名气的将领?
二战的战场上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将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会对这些著名的战将有不少的误解。
首先说一些被低视的将军,这些将军实力大于名气。比如说朱可夫将军,很多人仅仅认为其打胜仗的原因就是强大的兵力和装备数量的压制,但是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因为统帅一支庞大的部队是一件很庞杂的事,而朱可夫将军妥善地解决了。而且其能够在很多关键性的战役节点上占据决定性的优势,从而击败敌军,而这种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兵力占优反而打败仗的例子其实也是不少的。
再比如说是隆美尔将军,其常被评价为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但是实际上这也有着他自己的无奈。北非战场本来对于德国而言就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因此德国的投入是和有限的,无法和英美盟军的投入相比。但是即使这样隆美尔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在后来防御西线的作战中,隆美尔的战略眼光也很不错,比如重点防御诺曼底地区、为了更好的抵御敌登陆部队应该将装甲部队部署在靠前位置等等,都得到了后来实战的证实。
当然,而有不少过誉的,这些将军名气大于实力。首先是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取得的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此前的英军指挥官奥钦莱克的功劳,很多计划、策略都是奥钦莱克制定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被换成了蒙哥马利。而英国迫切需要一位战争英雄来提升士气,于是蒙哥马利便被推上了荣耀巅峰。
此外就是美军的麦克阿瑟了,比如其著名的跳岛战术,这其实是任何一个将军面对太平洋战场的形势都会采用的战术,而且实际上其作战指挥艺术是在算不是高明,和海军的尼米兹等这些将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二战中有哪些名气大于实力,或是实力大于名气的将领?
真正名不符实的,还不是英国的蒙哥马利和美国的麦克阿瑟。其实是美军的另外一个大巨头,布雷德利将军。到现在美军还有一款战车,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叫布雷德利战车
布雷德利先是做巴顿的副手,巴顿的性格比较张扬,在北非时,总统刚提名巴顿做三星将军,文件还没正式通过,巴顿就迫不及待的给自己戴上了三星军衔,旁边有人就冷嘲热讽,说如果有人任命巴顿做土耳其的海军上将,巴顿也能立刻找到合适的装扮。这个说风凉话的就是布雷德利。
巴顿在意大利的时候,惹上踢伤病员事件,被发配到一边凉快去了,于是布雷德利就开始青云直上。艾森豪威尔很喜欢布雷德利,不仅因为两人是同学关系,而且布雷德利很听话。
布雷德利后来成为了巴顿的上级,两人上下级关系的位置对换了,此时风光的布雷德利,还经常语重心长的给巴顿上上军事教育课,巴顿也只好老老实实听讲。在一切顺利的好时光里,事情估计也就这样了,直到1944年冬天,德国人发动了阿登反击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艾森豪威尔是个明白人,立马将一大半的盟军力量,包括大量原本隶属布雷德利的精锐美军,都划给了副统帅蒙哥马利来指挥 ,让蒙哥马利负责反击和遏制德军,至于另一个副手布雷德利干什么呢,就搞搞防守动作和后勤保安、防特吧。
本来这样的分工,就让布雷德利很生气了,可还没完,阿登战役中,至关重要的巴斯托尼解围战,艾森豪威尔指定还让巴顿的第八军负责。估计当时布雷德利的嘴都气歪了。
布雷德利抱怨艾森豪威尔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可艾森豪威尔倒是清醒,告诉自己老同学,你和我关系是很好,可打仗你不行。
作为指挥二战盟军主力的统帅,艾森豪威尔心里就清楚,蒙哥马利的打仗水平,比布雷德利高的多。
二战中有哪些名气大于实力,或是实力大于名气的将领?
名气大于实力,比如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支队司令南云忠一。
南云的主要战功恐怕只有领导突袭珍珠港,但是熟知二战的朋友们肯定知道,美国人已经发觉日本联合舰队要对珍珠港下手了。所以南云此次突袭收获并不大,甚至山本五十六评价南云:他就像个畏首畏尾的小偷。两番空袭之后,山口多闻建议发动第三次空袭,彻底摧毁珍珠港内的美军机场和其他设施。然而南云却拒绝了这个主动建议,在两次空袭后撤回了舰队。
而后他就一直在走背字儿,比较致命的是半年后的中途岛海战中那个“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的典故了。并且他也为此次战役失误付出了代价,被发配到塞班岛去抵抗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后随着塞班岛的陷落,南云自杀终结了自己猥琐的一生。
总结一下南云的经历,他过于保守的性格,不适合做一个真刀真枪的作战指挥官,他倒是非常适合做一个参谋官去统筹战略。但是因为日本吊床号论资排辈的思想,他被提拔到中将,压制了后辈人才,也真的就是大日本帝国的时也命也了。
第二个名过其实的人,我觉得应该是苏联胜利之神朱可夫。
朱可夫曾任职苏联最高参谋长,随着苏联卫国战争的发展成了苏联最高副统帅,地位仅次于斯大林。但是要知道,斯大林指挥打仗能力,对整个卫国战争进程的作用都是负的。朱可夫的确很会打仗,但是他对于胜利的理解完全是踩着无数苏联小伙子的生命、无数的战争资源一点一点得来的。比起他的对手曼施坦因,他的战术思维只是停留在了人海战术,这就是共军的一贯思路。他在没有比对手多五到六倍人力的情况,他压根不会出击。也是这种作风,导致了苏联军队大量死伤,甚至到今天的俄罗斯,男女比例一直都在失调。
那么大英帝国也有这么一号人物,蒙哥马利元帅。
蒙哥马利的成名战是阿拉曼战役,在此一役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纳粹非洲军团。但是纵观整个二战,非洲战场无足轻重,而且蒙哥马利打仗也是在拼人力和资源,毫无战术可言。而且他并不是正面直接击败了他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那时隆美尔并不在非洲,蒙帅只是赢在了兵力兵器以及情报等客观因素上。
大英帝国还有一位名过其实很多倍的人物,蒙巴顿元帅。
蒙巴顿可谓是背景十分雄厚,他与丘吉尔是密友,拥有多国皇室血统。他一生未立寸功,但是官却越做越大。蒙巴顿比起他的同僚坎宁安元帅来说,根本就是大英帝国的逗比将军。他对二战最大的贡献就是代表英国去与盟军协调战争组织,充当大英帝国的牌面。
与此同时,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也不甘其后。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失利是非常可耻的,站着天时地利,却打不过日本陆军,那支轻步兵。而后他也只是在和尼米兹争夺太平洋战场的指挥权而已,我敢肯定,如果把他发配到欧洲战场去打巴顿将军的战役,他恐怕真的不行。他比较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战后当了日本的太上天皇,别的,没了。
名过其实的讲完了,讲讲能力爆表的。
排第一的肯定纳粹三大名将之首的曼施坦因元帅了!他是元帅中的元帅,而且他真的非常帅!苏德战场,非得他这样的指挥官不可。隆美尔元帅擅长的是快速机动,用轻装甲部队去击溃敌军。而古德里安的名气更多来源于他的外号:装甲兵之父。唯有曼施坦因,是陆军历史中不可多得的超能选手,比如克里米亚战役。
他位列德国陆军元帅的成名之战,说真的,这场战役除了他没人敢这么打。第一,德国是用纯步兵去进攻苏联拥有装甲兵、舰队等重型武器的克里米亚半岛。第二,他在本次战役中使用了人类历史上口径最大的800mm多拉大炮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进行轰击。在克里米亚战役中,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左右胜负之关键。曼施坦因兵出奇招,奇袭要塞的办法就是步兵攀登悬崖,从绝壁处渗透要塞。并且他用多拉大炮彻底把苏联人轰醒了,给猥琐的斯大林狠狠的上了一堂现代战争实践课程。
第二位,我觉得应该是坎宁安元帅。他在地中海靠着一批老旧舰船守住了地中海,让轴心国始终没能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他在对抗意大利海军的时候,首创航母舰载机突袭陆基机场的先例,也是偷袭珍珠港的预演。
第三位,当属美国太平洋战区的斯普鲁恩斯上将。他在中途岛海战中一举击溃日本联合舰队,彻底扭转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劣势,夺回了战争主动权。他谨慎谦虚的性格,让他在战争期间的光芒无法彻底绽放,但是这掩盖不了他的战功。也是因为如此,在小布什当政期间,他被追授美国海军五星上将,而他的外号在当时已经就是:五星上将中的五星上将。
而中国战场上,也涌现出来无数的铁血战神。例如:李宗仁、佟麟阁、白崇禧等著名中国将军。但是由于政治原因,一直无法被中国人接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战争,是全人类的灾难。但是战争,却也是全人类对科学技术水平的纯粹检验。本人反对战争这种极端方式,但是也同样敬仰那些战争中的强人。为了各自的正义与和平,他们在各自的阵营拼死一战。但是随着世界和平进度的不可阻挡,我相信在未来,类似二战这种规模的全面战争将永不会出现。愿世界永远和平!
二战中有哪些名气大于实力,或是实力大于名气的将领?
二战中名气大于实力的将领必须要说蒙哥马利和麦克阿瑟两位了。
一,蒙哥马利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一生的代表性战役有两个,一是北非阿拉曼战役击败隆美尔,二是指挥了诺曼底登陆。
但是阿拉曼战役英军虽然以绝对优势打败了兵力不足的隆美尔,但隆美尔率领的德军全身而退,留给英军的是一群可爱的意大利人。
1944年6月,蒙哥马利负责指挥英军,协同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完成诺曼底登陆。然而蒙哥马利在协同作战时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不善于合作等缺陷,被以美国名将巴顿将军为代表的部分将领所诟病。
1944年9月,升任英国陆军元帅的蒙哥马利又制定并指挥了被称为“空降兵噩梦”的“市场花园”作战计划,却以失败而告终。
有人说蒙哥马利善于打顺风仗,但不管怎样,英国人在二战中表现不佳是事实,蒙哥马利战绩肯定比不上巴顿、朱可夫这样的名将。
二、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在二战后期可以说是太平洋战场盟军的绝对领袖,战后都是日本太上皇一般的存在。
可惜麦克阿瑟为人诟病的是在日本进攻菲律宾的时候,麦克阿瑟留下一句:“我还会回来的”就跑到澳大利亚去了,让留在菲律宾的美军温莱特将军向日军投降。
而且许多人都说以美军的工业实力,在太平洋战争中换个人也可以碾压日本。
不过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还是很给力。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俨然是日本的太上皇,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怀疑麦克阿瑟的能力。直到麦克阿瑟说出那句著名的:“到鸭绿江边过圣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二战中有哪些名气大于实力,或是实力大于名气的将领?
名不符实的两位所谓名将,一推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再推英军元帅蒙哥马利。
1941年日军进攻菲律宾时,麦克阿瑟指挥的美菲联军一败涂地,被兵力处于劣势的日军压缩至巴丹半岛,为避免麦克阿瑟被俘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军高层冒险动用一艘鱼雷艇,在日本海军的封锁下把麦克阿瑟救了出来,其它所有美菲联军后来在温盖特少将的率领下投降,经历了惨无人道的“巴丹死亡行军”,扔下部队只身逃命,这本身就是军人的耻辱。
在美国军队夺回太平洋战争主动权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在美军绝对的陆海空三军优势下,麦克阿瑟的跃岛战法仍然使美军伤亡惨重,罗斯福不得不跋涉万里去雅尔塔,请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麦克阿瑟用兵,毫无高明可言 ,无非是国内关系较硬,加之此人极会在战争中作秀。
蒙哥马利在北非战场的阿拉曼之战中,以绝对的陆空优势击败德国非洲军团,但愚蠢的平推战法让隆美尔仍然可以率领德意军队主力脱逃,这样的胜利也被英国上下一片吹嘘。由于蒙哥马利狭隘的国家观念,总是不尊重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在西西里战役,诺曼底登陆后的法国战役中,战场表现都非常拙劣。
尤其是蒙哥马利主刀的“市场--花园”行动,在巴顿集团军得不到油料和物资补给不得不停止推进的情况下,优先获得补给的蒙哥马利把战役指挥的一团遭,被困在河对面的英美空降部队数千人投降,是盟军第二战场少有的大败。
蒙哥马利的被大力宣传是英国人的阴谋,在美军占绝对主力的联军中,英国人为了标榜自己不是从属角色,特别包装出来的一个名将。
而实力大于名气的,首推纳粹德国陆军元帅莫德尔,在纳粹二战后期战争形势完全被动的局面下,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人称“防守大师”的莫德尔都表现出色,给苏军和英美联军沉重打击,延缓了纳粹德国崩溃的时间,抛开立场,莫德尔绝对是战术天才,然而大家普遍流传的,却总是纳粹三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
莫德尔陆军元帅在德国无望的情况下举枪自杀,这才是普鲁士军官团的典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