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中日本惨败于苏联之手,为何关东军始终不服?

以日本人的“血性”,你不打疼他,是不会服的

最近纵横一直在看《射雕》,从桃花岛出来的时候洪七公和欧阳锋对阵,结果欧阳锋输了,你认为欧阳锋服了嘛?回手就是一掏!要想让关东军服,那必须是你得打疼他!

很明显诺门坎战役打的很激烈,但是对于日军而言并不伤及筋骨,尽管耻辱,日本还是相信,如果全力以赴,必然能够战胜苏军。

关于诺门坎战役,很多人认为是日军想要北上夺取满蒙地区,甚至是与苏联开战,这个因素不能不考虑,但是纵横来看,诺门坎战役实际上是日军的一次试探,日本在做事情之前从来不会意气用事,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反复策划以便达到利益最大化,试探是日本人的常用技巧。

比如九一八事变以及七七事变,日本都是以一个借口为开端,然后试探你的态度,从而再做出决策,比如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日本只是让一万多关东军牵头,如果取得成功那么便扩大战果,东北军不战而退,强烈的刺激了日本的进取心,致使整个东北都丢失,如果失败,大不了就是给关东军换个头而已。

在诺门坎战役前,日军也是这样的想法,早在1938年7月的中苏边境张鼓峰地区,日苏就发动了试探性进攻,日军遭到苏联的沉重报复,武汉会战中,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突然使日本意识到,想要解决中国问题,苏联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日本极为重视苏联的态度,如果苏联不同意,那么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动将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在1939年5月,中国战场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结果的时候,日本就发动了诺门坎事件,实际上这是日本支持下的伪满兴安军与苏联支持下的蒙古边防军之间的摩擦,尽管,日苏在后面都卯足了劲,但是并不是日苏之间的全面开战。

日本高层考虑到,日苏如果全面开战,对于日本的对外扩张态势将极为不利,毕竟当时苏德还未开战,日本在中国战场没有取得胜利就与苏联开战太过危险,因此,要求关东军,此次事件限定在一个师团之内,不能将事态扩大化。这是日本人冒险中的保守,一旦苏联不堪一击(实际在刚发生不久的苏芬战争中,苏联就表现不佳),那么在扩大战果。

苏联深知日本人的想法,也知道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使用过的手段,因此坚决予以回击,斯大林下来调集最精锐的部队投入到诺门坎战役中,在苏军全面占优的情况下,日本惨败而归。

但是对于关东军来说,这是一个哑巴亏,因为关东军没能调动出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没有像九一八事变一样“创造奇迹”,因此,关东军对于苏联始终不服。

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相信意志的战斗力,尽管认为苏联在武器装备上优于自己,但是有一点苏联是不如日本的,那就是意志力,日本当时的广播中经常播,“如果我们害怕数字,我们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日本来说,更像是一场考验他们武士道精神的战争,所以,号称日本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始终不服苏军。

直到美国投完原子弹后,苏联红军150万大军6天席卷70万关东军,日本人才见识到苏联的厉害,时至今日,安倍晋三见到普京还是“满怀笑容”。

诺门坎战役中日本惨败于苏联之手,为何关东军始终不服?

诺门坎战役爆发的时候,正是装备精良的日军,自认为达到历史鼎盛的时期,更何况有“皇军之花”称号的所谓精锐之师关东军,根本没有出动全部力量,不服气也是在情理之中。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日本取得最终的胜利,把沙俄赶出了东北,自己取而代之。

为了方便掠夺,以及巩固日本对当地的占领,在窃取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之后,改地名为关东洲,进而大量驻军和进行军事训练,关东军的称号由此而来。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开始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

1931年通过“9.18”事变,日本占据我国东北地区,经过多年的深耕和渗透,日本不但得到了这块梦寐以求的黑土地,而且在东北的关东军也在急剧扩充,为夺取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做好准备。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因为对自己军力的无比信任,日本狂言三个月结束战斗,有120万陆军和其他海空军,进入中国战场,其中关东军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师团和旅团。

由于在中国战场受挫,日军急需更多的战略物资,来维持战斗力,北上夺取外蒙古,击败在远东的苏军,进而占据西伯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日军的当务之急。

1939年5月,日本认为苏联受交通不便的困扰,无法在诺门坎和自己爆发大规模战争,而且在远东地区,日本的兵力和机场明显优于苏军,可谓是装备精良。

为此日军组建第6军,以关东军第23师团2.3万余人为主力,从第1坦克师团抽调两个联队,182辆坦克在3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向苏蒙联军发动进攻。

日军这点兵力和武器装备,充满了对自己的自信,以及对苏军的无比轻视。

苏军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远东问题,把精力集中在欧洲战场,决定在诺门坎好好的教训一下狂妄的日军。

苏联以朱可夫为57军指挥官,总兵力达到5.5万人,配备有480多辆坦克,348辆装甲车,500门各式火炮,515架飞机,短时间内修筑通往远东的铁路,再加上大量汽车提供运输,确保了苏军的物资供应。

还被蒙在鼓里的日军,通过率先发起的偷袭手段,给苏蒙军队造成了一些损失,得意洋洋的日军决定扩大战果,继续向外蒙古境内推进。

6月21日起,日苏空军展开为期三天的激烈交战,最终苏军新式作战飞机取得了胜利。

6月27日,日本空军137架飞机偷袭了达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造成苏军近百架飞机的损失,日军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7月1日,日军向外蒙古的谢尔陶拉盖高地发起进攻,宽阔的地形,让苏军的坦克有了用武之地,日军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7月11日,日军调集关东军的731部队,对苏军展开细菌战,结果由于操作不当,没有伤敌八百,反倒是自己先损失了1000多人,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7月下旬,日军增兵至7.5万余人,向苏蒙联军发起多次进攻,都被苏军的反突击作战所化解,双方互有攻守,进入相持阶段。

8月20日,苏军用远程火炮和坦克装甲车,在诺门坎开始全线反攻,日军的坦克被摧毁殆尽,无奈以“猪突冲锋”,对苏军展开自杀式进攻,但都被源源不断投入的苏军坦克所碾压,日军多个联队、大队被歼灭。

9月初,为了挽回战场颓势,日本大本营决定从关内调集第5、第14师团,以及其他重炮、高射炮和飞行联队,加强诺门坎日军的力量,同时从关东军抽调第2、第4、第7师团部分兵力,在诺门坎和苏军决以雌雄。

9月9日,日本高层看到了苏军从各个方面,都比日军更具优势,而且再打下去,日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战略物资,更会让自己陷入雪上加霜的窘境,决定终止了这一看不到希望的疯狂举动。

诺门坎战役,日军伤亡才1.7万余人,加上百余辆坦克和飞机,算不上损失巨大,之所以被认为是惨败,是因为日本军队这么多年来,还有整个联队、大队的被歼灭过,尤其是军官损失很大,而且从来没有面对过,比自己更为庞大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和飞机,组成的的军事力量,那种震撼和无助感,久久挥之不去。

其实苏军被日军伤亡更大,算起来也不过是一场惨胜罢了。

关东军心有不甘,是因为这一时期,关东军兵力已经达到百万人,武器装备在所有日军里,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如果都投入诺门坎战役,自认为苏军必败无疑。

日军高层已经把希望寄托在海空军的身上,决定利用自己的优势,夺取东南亚丰富的矿产资源,比起和苏军硬碰硬,代价更小更轻松。

日本关东军的不服,其实是一种变态的狂妄,同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在二战时期的表现如出一辙,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对手,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用上一个错误,掩盖下一个借口,从来没有面对过现实。

二战后期,苏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扫荡了盘踞在东北数十年的70多万关东军,被押往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接受劳动再教育的关东军战俘们,仰天长叹:我不服!

回应的只有苏军的子弹,简单粗暴,直接明了,绝对是专治日本关东军不服气的居家必备良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