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哪个厉害?

五大王中,杨秀清和石达开都是狠角色,都为天国的发展壮大做出突出贡献。那么,杨秀清和石达开,究竟谁更厉害。在此,我们从军事角度进行对比。

看看双方之军事贡献,指挥过的战役

杨秀清:这位烧炭出身的农民,堪称晚清一流军事家,其战略策划能力超强,带着一帮散漫的农民军硬是打到了南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杨秀清的军事贡献主要是,金田起义时,指挥各路人马作战,顺利将洪秀全、冯云山等从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中接出来,此为“迎主之战”,为天国开了好局。太平天国被困在永安时,指挥突围作战,顺利摆脱追击的同时,歼灭敌军5000余人,挽救天国于危难之际。长沙城下受挫时,及时调整战略部署,践行“道州决策”计划,率兵北上岳阳、武昌,最后夺取南京,在清军势力弱小的江南建立政权。当天京被清军团团包围时,杨秀清力排众议,强令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搞“持续攻击”,一举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天国达到军事上鼎盛时期,此后再也未有过。

石达开:史上对其评价很高,李秀成说他“文武兼备”,左宗棠说他“贼众最狡悍者”。16岁出山,19岁封王,20岁统帅千军万马,26岁指挥太平军击败中兴名臣曾国藩。其军事贡献主要有,太平军被阻击在长沙时,他率领一万余人渡过湘江西岸,击败向荣,取得“水陆洲大捷”,打破被围困局。当湘军一路势如破竹,扬言直捣安庆、天京,活捉洪秀全之时,石达开在九江、湖口击败曾国藩水陆两师,扭转西征战局。不久,石达开经略江西,短短四个月内,连下八府四十七县,并于樟树镇击败周凤山陆师,将曾国藩逼上绝路。紧接着,石达开奉命东征,配合秦日纲、陈玉成攻击向荣、张国梁,摧毁“江南大营”。

从军事贡献上看,杨秀清与石达开都打过大战役,而且还赢得胜利。不过,若是细心观察会发现,杨秀清善于统帅全军,拿大战略,定大方针;石达开则善于在前线指挥作战,按照既定战略规划行事。可以说,杨秀清是帅才,石达开仅仅是将才;翼王离不开东王,犹如鱼离不开水。一起看看。

石达开前期连连获胜,俨然就是战神,因为有杨秀清给他规划

水陆洲大捷:自从出山以来,石达开很少有独挡一面之机会,其战功远逊于萧朝贵、韦昌辉、罗大纲等猛人。这不是说他不行,而是他刚指挥作战时就遇到当时清军第一悍将江忠源,在象州中平惨遭大败,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1852年8月,萧朝贵围攻长沙,中炮阵亡,杨秀清率主力从郴州出发增援。此时,清军各路人马云集长沙附近,兵力(纯战斗力量)远超太平军,并从东、北、南三面围堵太平军。此时,太平军背靠湘江,面对长沙坚城,又有追兵围堵,形势万分不妙。此时,战场敏感度极高的杨秀清及时派兵抢占湘江西岸,因为太平军粮食补给以及后撤之路必经此地。为此,杨秀清决定派石达开去西岸,抢在清军之前拿下龙回潭,从而一举扭转战局。石达开到西岸后,立马扎下大营,并在东西两岸架起一座浮桥,中间连接点为水陆洲(橘子洲)。不久,石达开在此处击败广西提督向荣,一扫中平战败以来之晦气。

九江、湖口大捷,经略江西,及攻破“江南大营”之战:这无疑是石达开最引以为豪地三次巨大胜利,也是石达开成为众人心目中战神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胜利不只是他个人功劳,还有队友配合,上面还有杨秀清遥控。就拿九江、湖口大捷来说,石达开从安庆移师湖口时,田家镇、半壁山之战仍在进行,秦日纲、韦俊、陈玉成等在作战失利后,继续活动在江北,这就给石达开从容布置防务时间。此外,杨秀清还将天京新训练完毕的军队拨给他,以增强九江、湖口、梅家洲三处防御力量。攻破“江南大营”亦是如此,杨秀清协调三路大军,石达开奉命东调,按照东王制定计划作战,牵制张国梁军,给大部队创造战机,从而彻底摧毁围困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在这些战斗中,石达开是前线将领,虽然享有较大自主权,但得按照东王既定之战略规划来打。

石达开单干后,全部战略规划自己来拟,将领自己选,结果一败涂地

1857年5月,石达开扯旗单干,开始了自处创业,结果相当惨。没了杨秀清搞规划,石达开几乎每次大会战都是以失败告终,每次拟定的战略计划都是半途而废,从没贯彻到底。刚单干时,石达开拥有三十万大军(包括家属),自己也打算去浙江、福建一带建立根据地,而后与天京策应。可谁知,在浙江衢州城下遇到小小挫折后,居然跑了,先跑福建找杨辅清,败光杨辅清战果后,径直跑去江西混。紧接着,想去四川建立根据地,却在没后勤补给之情况下长期屯兵于宝庆城下,妄想“围点打援”,结果被左宗棠、李续宜、刘长佑击败,灰溜溜地跑回广西避难。既然想去四川,干嘛非要攻打宝庆,此处既非战略要地,也没多少金银财富可供掠夺,实在不知他是如何想的。败退广西后,意志消沉,自己都想归隐山林,搞得部将纷纷脱离他而去。靠招募天地会恢复实力后,还继续坚持跑去四川,原因是想联合李蓝起义军,共谋大业。可惜,等石达开入川时,骆秉章已经基本消灭了李蓝起义军,仅存之队伍也北上汉中、陕西打游击。所以,石达开到了四川,立马成了孤家寡人;渡河时犹豫不决,最终兵败大渡河。

综上所述,就军事能力而言,杨秀清可以碾压石达开。杨秀清是帅才,可以为大部队制定好发展规划,并贯彻落实。石达开是将才,适合在前线作战,按照高层制定好的战略规划去干,以求得战术之胜利。且看曾国藩对石达开评价:“既钝于浙,钝于闽,入湘后又钝于永祁,钝于宝庆,裹胁着人,愿从者渐少,且无老巢以为粮台,粮米须掳,子药须搬,行且自疲于山谷之间。”再看湘军幕僚张德坚对杨秀清评价:“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杨与石,谁更厉害,由此可见。

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哪个厉害?

虽然炒米不太喜欢太平天国。但是对于杨秀清和石达开的个人能力及魅力,炒米还是很高看一眼的。总的来说,生逢清晚期,内外困局如此。一个是完全白丁,一个是受过旧式教育的武人世家。此二人从个人能力都是非常值得说道的。

杨秀清属于战略型天才,而石达开属于少年成名的战术型将才。但这种讨论的范围也局限于那个时代背景。

可以说,在天平天国内讧前期,带领着整个天平天国的实际掌舵人是杨秀清而不是洪秀全。洪秀全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存在。

其实洪秀全没出广西就开始贪图享乐了。如果按照洪秀全的才能起义是否能成功,都值得推敲。冯云山和萧朝贵等人其实在起义初期,更来更显著。而在整个战略发展阶段,直至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杨秀清的功劳无人替代。

拜上帝教本身就存在着不可世俗化的缺陷。更何况有一个精神病导师。这种事情换到石达开这种读书人,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但是碰到杨秀清这样的文盲,他却有着天才的发明。那就是“天父代言”。这不但全面限制了洪秀全的权力,还让自己把握住了天平天国的龙头。你洪秀全对这事只能哑巴吃黄连。

实际上,杨秀清的战略眼光几次把天平天国的路掰正了。一次在战略东进还是西进问题上。当时几乎所有人的意见都是战略西进,进中原,进河南、陕西。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那边穷,而江浙一直都是清政府的钱袋子,还有洋人。大家认为这里没有革命基础。因为拜上帝教在在广东就没有发展起来,而是在广西发展起来的。但唯独杨秀清慧眼独具,力排众议,王东往北发展。果然事成。这事换到石达开又做不成,因为读书人要找论点论据,最后可能还得把自己绕到西部去。

但石达开牛逼在哪?并不是因为他是太平天国里学历最高的,而是在于的确生猛,几乎前期每次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两次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逼得曾国藩投水自尽,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一个人做到太平天国西线军事步入全盛。特别是石达开打江西,打成了范本,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关键是他其实深刻认识到“天平天国政教一体的邪恶本质”,所以在他攻陷的地方,并未大规模实行毁儒毁佛事件,这让很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

石达开甚至一度让人觉得太平天国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实现汉家天下得可能。然而知识分子出生的石达开,在天京内讧后,负气出走。而没有杨秀清的那种变通方式或者说是政治野心。如果那一刻杨秀清”附体”,太平天国的命运可能又两说了!

所以,杨秀清也好,石达开也罢!他们身上都有优秀的一面,但也短板明显。军事上杨秀清的战略眼光肯定是要优于石达开的。石达开战术水平是肯定要优于杨秀清的。前期天平天国在杨秀清的领导下,顺风顺水;后期天京事变后,即便有李秀成和陈玉成这年轻一辈的崛起,还是被精神病人洪秀全给败光了。

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哪个厉害?

两人都有厉害的地方。但杨秀清算是帅才,他具有统帅全局的能力,具有战略设计和组织指挥的才能,也有指挥局部战术的本事。相对而言,石达开还算是将才,有局部统治的能力,战术组织指挥更直接,更有力。

从结局来看,杨秀清的失败和石达开的失败都有政治上的原因和个人的局限,但杨直接死于政治动乱之中,不是统兵打仗。石达开带兵出走,除了政治原因个人原因外,是直接的军事失败。

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哪个厉害?

很多人称赞石达开少年英才的人格魅力,16岁出山,19岁统军,20岁封王,26岁成为太平天国掌政者,比起汉代冠军侯霍去病,还要有传奇色彩。

当把时间往前移一点,杨秀清也是少年英才,1823年出生的他,比石达开大8岁。他在24岁时主动承担教宗的责任而被圈定为高层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高层管理事业,28岁封王,33岁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成为天平天国政权的实际控制者——宋太祖赵匡胤也是33岁夺得帝位。

杨秀清自金田起义开始,就是太平军和天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地位仅在天王洪秀全之下——天下以下诸王,皆受东王节度。杨秀清也特别利用了他的“神灵附体”假传圣旨的特殊身份,在天平天国危难期,以宗教来凝聚人心,发布政令,坚定了众人作战的信心,成为太平军事实上的精神领袖。

在定都南京前后,杨秀清着力实多。在天京政权稳定后,因洪秀全深居简出,因此事实上的朝政、军政等大小事务,都由杨秀清来裁夺执行,比如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以及攻破清军的南北二营。

杨秀清在天国内部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来调动全局人马,服务于整体目标,因此杨秀清的军事全局观很强,批亢捣虚、围点打援、十面埋伏等计策都用的不错,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战果。最能体现他的战略能力的,是在攻打江南大营时,各部太平军主帅,都以连续作战,士兵疲惫为由,不愿再继续战斗,是杨秀清强令之下,胜勇追穷寇,最终击破清军江南大营,为天国立都以来争取了最好的斗争局面。

因此,可以说,在1853年至1856年间,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首席执行官,做的还算不错,不管是用人、施政、遣军等各个方面的成绩算是相当不错。

但杨秀清在团结人心方面多是靠“神父下凡”的名义来要求的,后期也频频使用这一招来排斥异己,在权利欲的支配下,杨秀清谋夺最高权利,也缺少铁血,最终被洪秀全施展权谋给杀了,同时被杀的还有东王府兵将2万多人,这是天平天国的精华,也可以说是杨秀清的基本盘。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失去了初起兵时,以满万太平军追亡逐北的气势,变成了以数量取胜的传统政权。

在此之前,石达开在杨秀清指挥下,转战皖北、湖广、江浙,取得了不俗的战绩,石达开是作为军区统帅的身份出现的。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被推举出来统管全局。石达开少年英才诚然不错,但是越是如此,越会爱惜羽毛,石达开文韬武略,是太平天国短暂的历史中鲜见的光明,很多天国故人都对其大加赞叹,都能明显感受到这位少年英雄的人格魅力。

然而,越是如此,石达开就越自恃清高,依然不利于天国事业的发展壮大。石达开也有全局观,军事才能也不亚于杨秀清,在杨秀清死后,石达开调度有法,稳定了天国的情势。当洪秀全为避免杨秀清事件再次出现,对其多加掣肘时,石达开为避嫌而外出躲祸,且为高义,只带走部分精兵,带走了大多数的公平与正义,陷领袖洪秀全于不义之中,在事实上削弱了天国的领导,制造了分裂。

石达开主政的不到1年,天国局势从好转,重新回到崩坏的局面,石达开主政的成绩可以算作不及格。

两个人都有缺点——杨秀清太贪恋权势,石达开贪慕高义,都缺少足够的政治手腕。

政治是组织的艺术,天平天国一味以宗教维系的团结早已是明日黄花,而新的信仰却从来未建立过。杨秀清是老一代,老资历的革命家,想通过天平天国初起时的神仙鬼怪来谋夺权势,早已被被看穿把戏的杨秀清,把自己也给欺骗进去而不能自拔,最终被人合谋害死。石达开是新一代,老资历的革命家,他是最有希望能够重新树立起天国价值观的领导者,将天国的事业推动往前发展,而他在内部政治斗争时的优柔寡断,只图名声而不图天国发展大业,也是被名声所累的一个人。最后在绝境,还幻想着舍身以全三军——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在他眼中成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舞台。

他们都是英雄,因为他们在晚清民族压迫的苦厄环境中,奋力一搏,给了全国人民反抗的勇气。然而出身于小农阶级的天国领导人,却小富即安,没有明确的战斗纲领和政治纲领,最终陷入到自相残杀的悲惨结局。

太平天国的熠熠将星中,杨秀清和石达开,是其中最亮的两颗。他们秉性不同,都为军政全才,而杨秀清更贪功利,石达开更贪名利,虽为一时风云人物,却难以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改变不了组织的使命,也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也就不用说改变中国的命运了。

如果一定要比较杨秀清和石达开他们哪个更强,我倾向于杨秀清。正是在杨秀清主政的4年中,天平天国达到鼎盛;而石达开仅仅主政1年不到,天国的事业更是日趋败坏。同时,作为开创者,杨秀清开创之功,功不可没。石达开接手的虽然是一副烂摊子,然而天国毕竟已经成型,其工作难度已然降低不少。

杨修清时代,太平军气吞万里如虎,2万老广西北伐,一路势如破竹,甚至逼得清帝欲迁都以避锋芒,即使调来了蒙古骑兵也不能取胜。

石达开时代,天国精锐损失殆尽,勉力维持局面,只有新募的新兵,带领这样的部队打仗,尤其面对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的湘军团练时,已经不复当年了。石达开时代,曾数次意欲控制江浙以图切断清王朝粮饷之地,结果都因战力不足,而不得不匆匆撤退。

孙子兵法说: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

杨秀清能乘势而飞,而石达开却不能力挽狂澜。他们所掌握的权利,实际上相差不大。杨秀清在1852年,从长沙起大兵趋武汉,直捣南京,短时间内建立天国政权。石达开不能谋全局,因此在主政时、在带兵转战时,往往且战且走,一直不能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在这一点上,杨秀清的全局谋略的军事能力要比石达开强。

至于战术、练兵、粮草统筹、施政安民等方面,两人各有千秋。

综合比较,杨秀清军事能力强于石达开;石达开个人魅力强于杨秀清——这与两人追求不同的领导风格有关。

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哪个厉害?

以点带面,我们选取一个点切入开始比较好了。

太平天国水师发迹的基础是民船,最初,他们凭借着庞大的船只数量吓得清军望风而逃。然而,民船就是民船,当清军真正的战舰登上水战的舞台,它们便 “樯橹灰飞烟灭”了。

太平军首脑自然不甘心,纷纷想出了应对之策。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比较一下杨秀清和石达开是怎么做的。

石达开是个战舰控。

他的应对之策是仿造敌人的战舰。在他的主持下,与湘军式样相仿的战船被打造出来,甚至速度比湘军的还快。然而,湘军战舰的爪牙——洋炮,太平天国无法搞到。结果是双方水战时,湘军一炮抵得上太平军十几炮。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

仿造战舰根本此路不通,石达开却还是乐此不疲,他出走后攻打宝庆,依旧起意在湖南建立水师。

石达开打算建水师的消息传到湖北,可吓坏了湘军统帅之一胡林翼。然而,另一位湘军统帅曾国藩是亲自办过水师的,他属于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那种。当年,凭借着清帝国庞大的财力,咸丰总掌全局的统筹,其中包括下旨让两广总督叶名琛进口洋炮,曾国藩尚且费了千辛万苦才办成水师。所以曾国藩放话:不要担心,石达开办不成。

当然,事情的发展也如曾国藩所料。

说完石达开,咱们再看看杨秀清。杨秀清是个木牌控。

当时,太平天国除了对付湘军水师外,主要敌人还有江南大营以红单船为主的水师。红单船是一种超级巨无霸,它在长江上一开,太平军由民船组成的水师就像秋风中的落叶。

杨秀清想出的办法是扎出很大的木牌,在木牌上建造望楼、炮台、木城等攻防设施。造木牌杨秀清同样乐此不疲,甚至田家镇大战和湖口大捷时,他都从天京千里迢迢运去了木牌。

那么,效果怎么样呢?

田家镇大战时,江面有三座大木牌,木牌和木牌之间用铁索连接,看上去非常厉害。然而,大战时最华丽丽的一幕就是彭玉麟烘炉大斧断太平军横江铁索。

田家镇大战,太平军以失败告终。

田家镇大战时的三座木牌

湖口大捷时,木牌也在最初的战斗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它们很快就被湘军破去。最终太平军可不是靠木牌打赢的湖口大捷。

所以说,以点带面,杨秀清和石达开在才能上半斤八两。因为满清实在太腐败了,所以有人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杨秀清和石达开也在这种大势下被推到了前台。他们的才能相仿,成功的根源也相同

前期,石达开是常胜将军,出走后却屡战屡败。翼王的人生经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如果杨秀清不死,他的完整人生。

天京之变剥夺了杨秀清的生命,却也成为一块巨大的遮羞布掩盖了东王未来的失败,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才能上杨秀清要胜过石达开的原因。

太平天国前期是潮起,后期是潮落,假如抛开以成败论英雄的成见,后期将领才是太平天国真正有才能之人。

我们看到,陈玉成和李秀成登上历史舞台。在前期,他们一个是配角,一个是酱油。却在天京之变和石达开出走后力挽狂澜,挽救了即将亡国的太平天国。正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哪个厉害?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时期著名的战神,而杨秀清则是太平天国早期征战的总指挥。石达开的军事能力

如果从军事能力来对比的话,杨秀清的能力要胜于石达开,石达开只能打赢战役,而杨秀清能够统筹全局,是一个帅才。

石达开的战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天京事变之前,在萧朝贵战死于长沙之后,太平天国的军队在长沙遭到了清军的包围,这时候石达开率领军队向西进攻,一路势如破竹,不仅冲开了清军的包围圈,还先后攻占了多个南方城市。

在定都天京后,石达开负责太平天国的西征,并且在西征的过程中大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眼看着自己的湘军全军覆没,悲痛欲绝的曾国藩跳水自杀,被部下从水中救起才保住了性命。之后石达开又先后在江西等地大败湘军,并且将曾国藩包围在南昌城中,险些生擒曾国藩。在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的过程中,石达开带领军队勇猛作战。将有着数万清军驻防的江南大营彻底摧毁。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石达开的败亡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第一阶段的石达开几乎是战无不胜,以至于清军给了他“石敢当”的绰号,曾国藩也评价石达开是太平军里面最彪悍的一个人。然而在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领部队回到安庆,之后的石达开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几乎是每战必败。离开天京不久,石达开前往江西救援被围困在临江等地的太平军,结果因为没有船只渡江失败。随后石达开进军浙江,却被清军切断了后路,最终被迫撤往福建。

石达开第二阶段的能力

在退出福建后,石达开又被清军赶出福建,被迫退到了江西。这一段时期,石达开虽然打了一些小规模的胜仗,却一直丢城失地,始终没有建立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之后石达开带领军队进攻湖南,想要在湖南建立根据地,结果再一次被清军击败。

在退出湖南后,石达开一直在广西招兵买马。到了1861年,石达开从广西北上进攻四川,一路被清军围追堵截,最终在大渡河投降清军。

石达开投降的时候,身边的士兵只有不到5000人,而且有很多老弱残兵。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前逢战必胜,在天京事变后逢战必败,出现这种差距,同杨秀清的遇害有很大的关系。

杨秀清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在杨秀清没有遇害之前,石达开发动这些战役的时候,杨秀清都会派遣部队支援帮助。无论是太平军西征,还是攻破江南大营,杨秀清都是总指挥。

杨秀清属于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帅才,石达开是一个能攻城略地的将才。在杨秀清统筹全局的前提下,石达开才能够放开手去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而在杨秀清遇害后,石达开发起的这些战争都只是孤军作战而已。虽然石达开非常擅长领兵作战,但是却不擅长战略规划,因此石达开离开天京后,转战多地却始终没能建立根据地,士兵还越打越少,最终石达开在投降清军后,被清军凌迟处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