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如果不考虑日军增援因素,楚云飞358团能打下平安县吗?
打不下来,除了李云龙都打不下来,原因如下
- 人数比例,李云龙的独立团打平安县城时候有一万多人,可以说草木皆兵,再加上强大的群众基础,如果群众也算的话,人数就太多了,而楚云飞的358加强团也就五千人。其他什么条件都没有。
- 有敌无我的亮剑精神,从独立团六连守住阵地八小时的牺牲自我的态度来看,这个楚云飞自己分析358团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八路军做的到。
- 从各个部队擅长点来看,八路军打游击战厉害,国军擅长打阵地战,而阵地战和日军硬碰硬又打不过,对于国军只有强攻的套路不变通,指挥官起到的只是主导地位,改变不了现状。
- 吃苦精神,国军如果拿着老套筒汉阳造上战场就直接不干了,觉得投降是可以接受的,而八路不是,穿的破衣烂衫只要能整死敌人就行。
《亮剑》如果不考虑日军增援因素,楚云飞358团能打下平安县吗?
打不下来。
第一,楚云飞的358团是晋绥军,是国民党军中的杂牌军,武器装备也不好。
第二,楚云飞的部下钱伯钧曾经要叛逃当汉奸,说明358团的抗战意志其实不够坚定,这样的部队战斗力不强。
第三,358团通过扩编才五千人马,而李云龙的独立团上万人,楚云飞如果打县城,明显兵力不足。
第四,独立团化整为零,缴获了很多装备,事实上比358团装备好得多,即便如此都差点没打下来,楚云飞更不可能打下来。
《亮剑》如果不考虑日军增援因素,楚云飞358团能打下平安县吗?
我认为楚云飞部在没有日军增援的情况下也打不下平安县城。
首先,楚云飞部虽然说武器精良,但是要看使用者是谁,楚云飞部战斗力在亮剑中明显不如李云龙的独立团,李云龙率独立团为什么能打下平安县城?除了将士用命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云龙部名为一团而实际兵力近一个师,而楚云飞部实际情况是名为一个团,可实际兵力确不足一个团,因为国军有吃空饷的恶习,而且在战时,楚云飞部有战损也不一定能及时补充。
其次,楚云飞部战斗力也很是问题,跟随楚云飞多年的钱伯君会想叛变当汉奸,楚云飞压粮部队遇到土匪不敢还手,这样的战斗力要去攻坚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说李云龙能打下平安县城兵力占优势,不算别的部队仅张大彪部就近两千人,就这样攻城也很吃力,而楚云飞部就算不分兵打援也就一个团,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但楚云飞的有张王牌是炮营,但整个抗战时期国军炮兵也就后期起点作用,因为抗战后期中国军队有制空权了,可前期不行,你这边炮兵没开几炮就被日军定位了,日军空军很快就能飞来炸毁炮兵,所以打平安县城楚云飞未必敢把炮营运到平安城下。
所以我认为楚云飞部打不下平安县城。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啊。
《亮剑》如果不考虑日军增援因素,楚云飞358团能打下平安县吗?
不能。因为两军之间心里素质最为关健!楚部从上至下没有一人有过这样想法,也不敢想,所以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行动。就算是上级下死命令勉强为之,也是走过场形式一下。反观李部,整个团队号令严明,步调一致。张大彪在接到集结命令果断放弃战利品,迅速归建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作为指挥官的李云龙,平日里天天琢磨打仗,无论周围的地理环境还是各方势力的力量配比早已了然于胸,而且对丁孔二位将军早有私约,一方有战二方自动支援,也对平安县的日伪力量心中有数。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比对,李在那满腔的怒火和脑子飞快的运转下得出结论,这仗可以打!至于输赢机率大概是各占一半,但是以他的性格一定得打一下,就算不能全赢也不至于全输,对于个人的后果从不多想,大不了被撤!凭着这股不怕丢官的胆气,就能甩出楚云飞很远了。结果他在兄弟部队的协助下,成功收复平安县城。
《亮剑》如果不考虑日军增援因素,楚云飞358团能打下平安县吗?
扯淡了 ,楚云飞不过是小说和电视剧编撰出来的人物 ,在当年的晋西北,晋绥军的战斗力是最差的,不是因为装备,是战斗意识。
李云龙打平安县都是不存在的战例,你还指望一路小跑的晋绥军主动攻击日军重兵把守的城池嘛。
阎老西自己都认识到了晋军的无能(唯一的例外是已经基本脱离晋绥军的傅作义部,号成七路半),后来开始筹建山西新军,就是准备培养新式的军事力量。
结果大部分新军都在薄一波工作下起义了,加入八路军,阎锡山气的半死。
日军对于可以威胁中心城市或交道要道的国军建制部队,从来是有存在必扫荡的。八路军可以生存,是因为擅长游击战,经常让日军使不上力气。而国民党的中央军和晋绥军,没有这个能力,根本不会出现在犬牙交错的敌后地区,楚云飞的部队如果有,也早跑到晋南去了,五个营7000人的一个大团,日本鬼子怎么可能容许他们在卧榻之边的存在。
电视剧而已,看看就得 ,别较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