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辆英法坦克VS2800辆德军坦克,德军为何能扫荡法国?
如果真的是如问题所说的那样英法4000辆坦克和德国的2800辆坦克对决就好了,可实际情况是在双方几乎所有的坦克战中,英法联军的坦克数量一直都远低于于德军,怎么可能不败!
英法联军空有4800多辆坦克,其中一半多被编入步兵部队作为支援火力,仅仅编成了7个装甲师。这7个师中有3个“轻型机械化师”(200辆坦克),4个装甲师(150辆坦克),远远低于德军的装甲师实力(每个师260辆坦克)。
反过来看德国虽然仅有2800辆坦克,实际用于作战的只有2200辆,但是德军遵守了“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要求“要集中,不要分散”,组建了共10个装甲师,反而比英法联军多出来三个装甲师。
更悲惨的是即使英法联军仅有的这点集中起来的装甲部队也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单独的逐次的投入迎击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德军组建了5个装甲师编成的装甲集群,分为两个装甲矛头直插英法联军防线的纵深后方,其中以古德里安的坦克军(3个装甲师)最为强大,约8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集群。而在古德里安面前的是联军的4个装甲师约600辆坦克,本就力量不足,还每个师独立作战,分别迎击德军的“钢铁方阵”,就算你士兵再果敢,坦克质量再好,也难以弥补那绝对的劣势啊!几乎德军坦克可以对联军坦克形成最少2:1的优势!
所以说英法对坦克的使用方法的极度落后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分散使用坦克使得原本拥有的数量优势荡然无存,而有限的装甲部队也由于缺乏协同作战的训练而轻易的被德军装甲部队击败!英法联军这4800辆坦克大部分是在跟随步兵撤退中或由于燃料耗尽或由于机械原因不得不抛弃,在同德军作战而损毁的仅占极小的部分!
所以再好的武器,使用不当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000辆英法坦克VS2800辆德军坦克,德军为何能扫荡法国?
战略问题先不说了,无外乎是德军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英法联军分为三路,主力在北面,准备迎战德军从比利时方向的进入。中间部署了由1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1个骑兵师组成的第21军,防备德军从阿登方向突入。南面则是马其诺防线,部署有少量装甲部队。
德军从阿登山区突入后,又迅速冲过默兹河,进入开阔地带。惊慌失措的联军指挥部连忙调集兵力从北面和西面同时向德军发起反击。
法军一共有3个装甲师,约600余辆坦克。都是在1940年组建,既没有形成合理的兵种结构,也没有成熟的军事理论学说支撑,与素有装甲兵理论成熟且有闪电战经验的德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法军装甲部队分为机械化师和装甲师,前者装备轻型战车,负责担负侦查、警戒任务,具有灵活和远程激动能力,但不具备攻坚能力。后者装备重型战车,负责攻坚、野战,但不具备远程机动能力。
按照法军战前的设想,预备装甲师的任务在于小范围内进行有限机动,或部署在固定防线后反击敌军的突破,或者攻击敌军的固定防线。因而,从武器设计到兵种组合,法军的装甲师都不适合在广大空间内与德国装甲师进行机动战。
由于后勤保障的脱节,更由于对德军前进速度的一再判断错误,法军的3个装甲师在前出途中相继趴窝。不仅这3个师从未能形成一个大拳头,每个师自身也从未能实现集中反击,所有的力量都被零敲碎打地应付新情况、新危机了。它们就像一股洪流,在荒原上奔驰,逐渐分流、瓦解、干涸。大多数法军装甲部队或自毁于后勤的脱节,或瓦解于德军的空袭,或在与德国装甲单位的混战中被逐个击破。
这几天的激战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传奇之日,同时也决定法国的命运。
4000辆英法坦克VS2800辆德军坦克,德军为何能扫荡法国?
英法联军最严重的误判,是以为德军仍会象一战那样从低地国家冲击法国,这一判断直接导制排兵布阵时就已经受制于敌,战略上未战先败。
如图,大概了解军事要图的很容易看懂,英法将德军可能进攻的地段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荷比卢等低地国家、阿登山区和构筑好的“马奇诺防线”地区,经过评估,英法高参们认为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有法军精锐驻守,无忧;阿登多山多森林有湿地不利于装甲战斗,派少量部队监视即可;英法联军野战主力展开于比利时----法国边境,必当全歼来犯之敌。
确实,德国进攻法国的原方案就是英法判断正确的“施里芬”计划 ,但在曼施坦因的强烈建议下,希特勒最后将黄色计划的主攻方向更改为阿登山区,以装甲部队为主的B集团军群就选择在英法不相信的阿登突破,又称为曼施坦因计划。
战争爆发后,阿登地区的监视部队根本无法抵挡滚滚而来的德军装甲洪流,突破后的德军主力直插英吉利海峡,将英法野战主力与后方彻底割裂,同时A集团军群正面进攻,共同夹击联军,就象左右两个勾拳,将英法部队完全打懵。
突破阿登的德军分出一部绕到马奇诺防线背后,如神兵天降。防线碉堡內的火炮都不能转回180度,完全成为废物,马奇诺防线法军在德BC两集团军群的內外夹击下,没有作为,只能投降。
所以开战不足一周,法国总理对丘吉尔大叫:我们战败了。
德军坦克总数虽不及英法 ,但经过波兰战役对闪击战的总结,完全集中使用,编成装甲师在摩托化步兵伴随下,以俯冲轰炸机空中开路为配合,以高速推进大纵深合围为战役目标,战术已经高了一个层次。
相反英法联军将为数不少的坦克分散配备给各步兵师旅,遭遇德军装甲突破时,只能添油一般逐次增加战场坦克数量,总数的优势,在战场上反而形成局部劣势,被德军各个击破。当野战主力被合围后,从巴黎方向组织的预备队冲击一次没有成功便告放弃,斯图卡的怪叫声可能已经让英法士兵崩溃了 ,总体战略崩盘,英军所能做的,就是赶紧去敦刻尔克上船逃回老家。
如此,兵败如山倒。
4000辆英法坦克VS2800辆德军坦克,德军为何能扫荡法国?
只许集中,不许分散。这是古德里安贯彻给德国装甲兵的作战原则。法国较好的道路为快速机动提供了保证,分散使用的英法坦克无法阻挡德国钢铁洪流,被其分割包围,逐个消灭。德国坦克数量少,性能也没有优势,但先进的作战理念和优秀的装甲官兵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坦克的能力,最终赢得了胜利。
4000辆英法坦克VS2800辆德军坦克,德军为何能扫荡法国?
首先我觉得这并不只是武器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多方面来考虑。如果只是考虑坦克的先进性和数量,那德国将很难取胜。
二战时,法国的战略着眼点几乎是在防御上面,这几乎是对一战时的“反应”。因为在一战法国遭受了巨大伤亡和损失,为了避免与德国的战争,从而保护本国的安全和成为战场的可能,对于西线战事的态度,就是采取主动防御。这一点可以在法国大兴土木的建造巨大的马奇诺防线上得以体现,耗资巨大的马奇诺防线严重影响了法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一旦防线被敌人突破法国人将无险可守(后面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他们将巨大的兵力部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只留下一些战斗力较弱的部队守在后方。英法联军也都一直认为即使德国人不会来马奇诺防线面前硬碰硬,也会向一战那样将主力取道比利时的平原或者荷兰的平原,但是他们这一次算错了,这个失误将为后面的惨败埋下伏笔,同时也是致命的。
战役开始德军从英法联军认为不可能越过的阿登森林出现,而且是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尽管大多数是1号2号以及少量的3号和4号坦克)这时英法联军才意识到危机,赶紧从荷兰比利时回防法国。不过因为英法在战术运用上的陈旧,加上他们内部对德军认识的不足和进攻方向上的失误,导致了后面的失败。这次与上次一战不同的是,德军使用了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这就是“闪电战”一种首先利用空间力量在短时间内把对方的空中力量和地面重要目标快速打掉,再用以大量的装甲部队集结使用和摩托化步兵快速突击,形成一把强有力的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让敌人感到此战法无所适从和应对,从而快速的打掉对手的战斗意志。
其实在德国闪击法国之前,德国的兵力以及武器都不占有优势。总兵力德国要少于英法联军,坦克数量更是少。而且英法联军的坦克的火力,装甲厚度都要优于德军坦克,唯独在机动性上德军占优。但关键是英法联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所有坦克都分散到各个步兵单位中去,只是作为步兵的掩护或是一种侦查的工具而已,而没有像德国那样大规模集中起来使用。但德国也不是彻底进行了革新,在136个师当中,仅仅编成了10个装甲师,但也就是这尝试性的10个装甲师,在战役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一种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不要守旧,要敢于勇敢的去尝试,去探索,才可能有所突破。所以尽管在兵力和武器都占有优势的英法联军不敌德军就是这样的道理,其结果就是一路被撵着打,最后法国巴黎沦陷而宣布投降,英国则被追到海边(因希特勒的错误决定让英法撤回了33万军队,其中有少量法军)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被遗弃在了法国海边,让德军捡了便宜,那叫一个惨败啊!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固守陈旧只会落后挨打,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4000辆英法坦克VS2800辆德军坦克,德军为何能扫荡法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中,坦克最主要的是战术,也就是怎么用坦克,而不是单纯看坦克的数量和质量。
以法兰西战役为例,英法坦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德军。
当时德军的坦克中,1型和2型坦克都是轻型侦查坦克,其中1型连火炮都没有,基本没用。2型也只有1门20毫米机关炮,根本不能和坦克对抗。
3型坦克的性能平平,综合性能还不如英法坦克。只有4型坦克相对较强,但数量太少,起到的作用有限。
而英法的坦克质量明显强于德军,法军的轻型坦克雷诺综合性能绝对不亚于3型。而英法还有德军没有的重型坦克,这是德军坦克根本无法对付的。
就数量上,英法坦克也有相当的优势,多出了1000辆。
但关键在于,英法对于坦克的战术太落后。
以法军为例,坦克被强行分为两种使用,一种是作为骑兵坦克,用于侦察和突击,机动性好但火力弱防御弱。另一种则是作为自行火炮使用,防御强火力强但机动性极烂,仅仅比步兵行军稍快。开战以后,这些坦克都被分散到各师,其实就是当做传统骑兵和火炮的补充,根本没有任何新的战术可言,和一战没有不同。
德军则将坦克集中起来使用,从而彻底改变了作战模式。
此时的德军装甲部队类似于当年成吉思汗的骑兵兵团,它具有高机动性,高突破能力的特点。
其中,机动能力远比火力和防御力重要。
德军坦克一对一作战,其实并不占上风。但坦克集团突破阿登山区以后,立即高速南下,迂回包抄。英法联军步兵兵团的速度,根本无法有效拦截德军装甲部队。
结果就是,英法联军坦克很强大,但多没有和德军交手的机会就被切断补给线或者合围,根本无法作战,只能投降。
这和成吉思汗的骑兵兵团其实也差不多。
德军赢在坦克使用理念,而不是坦克本身。其实打到敦刻尔克的时候,德军坦克部队损失接近一半,这是非常大的苏损失,如果换成其他部队,恐怕直接就崩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