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市场决定的,观众喜欢,收视率高。

“抗战神剧”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严格地说,不能称为一种类型,是以抗战为背景,内容包含了战争、武打、侦察、反特、推理、悬疑、言情等不同的题材;虽然本人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但是相信大多数抗战神剧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

但是也许有些问题,值得研究,某些现象,需要检讨。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八年浴血奋战,才换来最后的伟大胜利。如此严肃的题材,原则性的错误,肯定是不能有的,细节也要严谨;比如说,本来不是想拍喜剧的,却给人感觉是喜剧甚至闹剧;荒诞、离奇也不好,还是要考虑社会效果的,“神剧”大概有此含意。

其实抗战题材的优秀经典电影很多,“李向阳”,“李玉和”,那都是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松井”,“鸠山”,这些“作恶多端的鬼子”,也是让人印象深刻;老一代优秀的电影工作者,老艺术家们,是否值得现在的影视人学习?希望能塑造出新的“李向阳”,“李玉和“;也不反对出现新的"松井",“鸠山”.

电影、电视剧,要考虑收视率,娱乐性,也要有社会责任的。

抗日神剧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真实的历史角度。不管国军还是八路,实事求是的说,整个抗战8年,打仗的胜率偏低,也就是败仗比胜仗多。逆向想一下,如果胜仗多的话,战争根本用不了8年,早就结束了。真实的历史题材,就那么多次胜仗;超出了这些历史题材,那就只能按照导演的想象自由发挥了。2.意识形态和敏感话题。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关系正处于持续改善阶段;而中日关系因为岛争而恶化。内战题材不受欢迎,抗日题材符合国民自豪心理,也顺应了国民因岛争而想出一口恶气的心理需要。3.导演的取舍。之前两会代表冯小刚说过,今年影视题材扎堆想象严重,也提到自己的影视取材问题。他拍天下无贼的时候,业界不看好,说歌颂贼的题材前所未闻,影响社会风气,实际上得到了很好的票房收入和影评;集结号也不被看好,说影响部队士气,实际证明也是成功的;还有一九四二,挑选了普遍感觉最恶心的历史事件。而现在很多导演太注重市场化,导致取材虚拟化,节操无底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