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皇帝为什么不去接洗马桶被砸死的容妃?

近日又看了一遍《康熙王朝》,对这一情节印象深刻。这部电视局没有多余的男女关系,康熙的妃子也主要写了两位,就是大阿哥生母慧妃和容妃。慧妃是个贪婪而愚蠢的女人,不仅整日想着受宠,而且还妄想让大阿哥取代太子,甚至她哥哥明珠倒台与其也有关系。

容妃是个善良且知书达理的女人,长相也是温文雅尔,她平时话不多,与康熙在一起时也是多聊聊子女,老祖宗之类的,让康熙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可以放松,所以受到康熙的宠爱,康熙也确实心里有她,而不仅仅作为生育和满足生理需要的工具。

然而恪守后宫规矩的容妃却犯了康熙大忌,就是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她当着皇家子孙的面大叫老祖宗懿旨不能废太子。康熙明知道容妃不可能撒谎,但决不能容许她冒犯神圣的权威,所以虽然心里还爱着容妃,但必须要给她处罚,降为贵人。

第二次是容妃放了红玉之后,康熙与容妃又闹了一回,被发配宗人府。但康熙其实并不知道,容妃在里面干得是刷马桶。虽然他也很想念容妃,可却拉不下面子,直到最后,他知道容妃的死因后,对心腹太监说,见过容妃刷马桶的全部陪葬,算是给死者最大的尊严。

最后,康熙还亲自到他的陵墓里送别了容妃。

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皇帝为什么不去接洗马桶被砸死的容妃?

康熙最爱和容妃说的一句话就是“容妃啊,朕到你这儿来坐坐”。康熙国事繁巨,每日自然是身心俱疲,但是只有到容妃这儿,康熙才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与容妃和蓝齐儿聊聊天是康熙最开心的事情,可是他却因为自己的事业而葬送了这一切。

容妃因为干政(阻止废黜太子和包庇红玉)被康熙废黜掉妃位,后来又被罚入内务府为奴。惠妃落井下石,让容妃去刷马桶。而蓝齐儿也被康熙许到了千里之外,远嫁大漠,嫁的还是康熙的仇敌葛尔丹。这个时候的康熙是孤独的,他独自支撑着朝局,还要面对一群如狼似虎且意欲夺嫡的儿子。可是康熙却从来没有表示过要接回容妃,这是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是康熙不允许胤礽重登太子宝座,康熙一直要做一代圣主,他绝不允许自己选一个废物做继位人。如果康熙接回容妃,那么就是说容妃无罪,也就说明了孝庄太皇太后的遗诏确实是存在的。

那自然就会授人以柄,让那些顽固的太子党卷土重来,重新保举胤礽为太子。而就算康熙乾坤独断,不再立胤礽为太子,那么康熙自然也会落一个不孝的骂名。可这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有伤自己的盛德。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康熙的自尊心。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本身便是天威难测,他的自尊心是高到天上去的。所以他尽管思念容妃,可是他不会主动去提容妃。他需要一个台阶下,但是容妃也是那种执着的人,她认定的事情也不会轻易的改弦易辙。两个固执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并不向对方松口。康熙没有台阶下,就像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一样,成了无解的局。

而当蓝齐儿放下心中的怨恨,十年之后重归京城,为二人创造了最后一次会面的机会时。他们只是匆匆见了一面,皆是欲言又止,因为康熙和容妃都没放下自己那份骄傲的自尊。谁都不肯率先服输,却都没想到这是彼此的最后一面。错过了这次机会,也就不再有下次了。

康熙的千叟宴上,传来了容妃去世的消息,康熙那一刻一定充满了自责与无尽的懊悔。他踉踉跄跄的走到内务府,看着容妃的遗容,下旨将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统统陪葬,这是他对容妃尊严的一次维护。他又下旨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让容妃伴自己于九泉之下。他看着容妃的遗容,终于说出来自己的心里话:

“朕知道你从来都没有矫旨欺君, 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遗旨了,要你尽量保全胤仍,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位。”

这就是为什么康熙没有去接容妃的原因,但不止于此,阻碍二人的还有他们自己的执着。二人因此相爱,也因此相离。最后的康熙说出了他今生的最后一句情话:

“朕还要他写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来,与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二十七年了,盖棺!”

而上一次康熙说情话的时候,他还是一个青葱少年,那时的他对苏麻喇姑说:

苏麻姐姐,宫里的绫罗绸缎,你终生享用不尽,为何夜夜如此?朕有时候真想成为你手里的丝线,也被你织成千丝万缕。

以上。

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皇帝为什么不去接洗马桶被砸死的容妃?

从容妃在战场上,跟蓝齐儿一起,阻止大阿哥和噶尔丹决战时,我就知道,这个容妃不简单。后来继续往下看,编剧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以容妃的政治觉悟,她压根就只能活在片头曲里,实在是想不通为啥还能混上一个刷马桶的工作。我们来解读一下康熙为啥让他去刷马桶。

一、容妃执拗地认为,老祖宗的懿旨是最大的!

康熙远征噶尔丹,在过程中得了一场病,这个时候太子坐镇京城,他听说自己的皇阿玛生病了,先是特别伤心。结果外公索额图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傻孩子,回家偷着乐吧!

恍然大悟的太子,于是开始了一系列骚操作,他开始赶制龙袍,准备登基大典,就等着康熙驾崩的消息了。

后来俩洋人给康熙搞来了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疟疾。太子一下子就懵了,索额图见事情要败露,索性派杀手要结果了康熙。

这个混蛋玩意儿,康熙身边有十多万大军,你派几个杀手去做炮灰有意义吗?结果这事儿又把自己的外孙太子胤礽给坑了一把。

原本只想着顺其自然地早点登基,结果却成了谋害皇帝的既得利益者。康熙回来以后,那当然要把太子胤礽和索额图给大卸八块了!废太子基本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可是这个时候容妃的骚操作来了,她亮出了孝庄太皇太后的遗命,表示孝庄临终前,曾经留下遗命,不允许废太子。而且容妃此前还放走了索额图重要的棋子红玉!结果导致红玉一尸两命。

康熙这叫一个头大啊,万万没想到,关键时刻,自己最爱的女人居然从背后捅了自己一刀。康熙眼珠子转了转,就问容妃:你有证据不?

容妃不禁背脊发凉,孝庄临走前就口头上说了说,也没留个亲笔签名啥的,这事儿该怎么搞呢?看到容妃慌张的神色,康熙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了!

既然没证据,那一切都白瞎。康熙也不想找容妃理论,依旧打算废太子。可是执拗的容妃非要把这件事给闹大了,直到康熙发现,自己是保不住你了!既然你不知悔改,那就刷马桶去吧!

二、容妃致死,都没有被康熙接出来。

容妃懵了,自己好歹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咋一夜之间,就沦落到去刷马桶了呢?这事儿对容妃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居然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这货真的活该去刷马桶。康熙将容妃降为常在,基本没有让容妃回来的意思。

直到有一天,蓝齐儿从准噶尔回来看父母,这可是一件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蓝齐儿是康熙最爱的女儿,但是为了家国天下,康熙只好忍痛将蓝齐儿嫁给了噶尔丹。

在康熙斩杀噶尔丹的时候,蓝齐儿一度长期没有原谅过康熙。康熙的晚年也是特别失落,可是时间的确可以抹去仇恨,蓝齐儿最终没有放下父母之恩。

但是容妃在刷马桶,这事儿康熙可不好交代。于是康熙派人去请容妃回来,假装还是妃子。容妃先是不愿意去,好让康熙出出丑,可是后来还是顾念康熙的面子,勉强前往。

不过事后蓝齐儿还是发现了容妃回去刷马桶的事实,扬言要让准噶尔起兵。这次探亲,使得康熙和女儿蓝齐儿之间的感情再次恶化,从此蓝齐儿再也没有回来过。

康熙把这份责任,依旧怪罪于容妃,他认为是容妃让自己丢尽了脸面,也是容妃让自己和女儿无法再次相聚。

因此直到容妃刷马桶活活累死,康熙都没有接回容妃意思。为啥?心里还存着几分怨气,似乎依旧不能平复。

三、容妃死后,康熙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人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在人活着的时候,漠不关心,但是人走了以后,各种伤心欲绝。康熙也是一样,容妃走了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康熙下令,将所有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处死。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不禁脖子一缩,试问在电视机前看到的人,在不在其中呢?

这种暴虐的行为,其实正好就表明了康熙的自责。他无处发泄这种自责,所以只好用殉葬这种方式,来解决内心的痛苦。

此后康熙更是将容妃追封为孝慈仁皇后,给容妃风光大葬。让容妃在下面陪着自己,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似乎毫无意义。

康熙当时的表白的确是非常感人的:

她是扎在朕心上的一根刺啊!

这刺啊,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

朕老了不想拔出来了,她扎得太深了!

朕要带着她同赴黄泉。

可是你这个老小子,真的能带着她一起下黄泉吗?显然不能够嘛!容妃从皇贵妃,降低为妃,又变成了常在,在活着的时候,你让人家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世间冷暖,现在你还想着要人家到地下去陪你?

到了地下以后,你还是不是皇帝都不知道,何况你怎么就知道,容妃心里对你没有恨意呢?所以说康熙的所有补偿,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结:康熙不能去接容妃。

康熙甚至不能表现出任何一点去接容妃的想法,为啥?因为康熙一旦怜悯容妃,那就是说他对废太子这件事,也产生了动摇的情绪。

间接地证明了一点,孝庄太后的确有懿旨,是要保住废太子胤礽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天下非要大乱不可。

首先是废太子一党的人,一定会开始积极活动起来,因为他们再次看到了希望。其次就是夺嫡的其他皇子们,一定会再次落井下石,甚至有可能让康熙在晚年不得善终。

所以说,于情,康熙肯定很想去见容妃一面。但是于理,康熙实在是没有理由去见容妃。这是一个犯了严重政治错误的女人,不杀她就是好事了,还想着被原谅?想啥呢?

参考资料:《康熙王朝》

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皇帝为什么不去接洗马桶被砸死的容妃?

在《康熙王朝》中因为彼此的执拗才导致了容妃最终刷马桶的时候被马桶砸死的悲剧发生,这主要在于康熙和容妃二人性格所致,下面就来说一说康熙与容妃二人的性格如何会导致这出悲剧的发生。

容妃外柔内刚,她不肯向康熙服软

容妃这个人物在电视剧中设置是外柔内刚,也正是因为她外表的温柔,才能在康熙后宫中脱颖而出,所以她才成为了康熙在处理政务之余可以倾诉的对象。

电视剧中主要凸显了康熙的两个妃子,即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和蓝齐儿的生母容妃。惠妃贪婪愚蠢,容妃则是温柔贤惠,她们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康熙更加喜欢容妃,每当政治上烦心了,康熙都会去容妃的寝宫与她说说话,拉一拉家常,用来排解自身的压力和心事,因此康熙和容妃在一起更像是一对平民夫妻,他们俩在之前不涉及政治。

而且容妃也很理解康熙,她从来不插手政治,在干预废太子胤礽之前,容妃在政治上唯一干预的就是向康熙推荐了李光地。

即便后来康熙出于政治原因不得已将容妃唯一的女儿蓝齐儿嫁给了噶尔丹,容妃也只是最初不肯,后来她理解了康熙的苦衷,她为了成全丈夫康熙的政治伟业,也只得强忍悲痛同意了康熙将蓝齐儿嫁给噶尔丹的想法。

正是因为容妃如此温柔体贴,才会让康熙如此喜爱她,也让她成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妃子,但是这一切在阻止康熙废太子胤礽的时候戛然而止。

康熙的祖母孝庄临终前康熙不在身边,正是容妃给孝庄送的终,孝庄当时已看出康熙对胤礽日益不满,孝庄担心康熙将来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太子被废会引起其余康熙诸子为了争夺储位掀起政治风波,会导致政局不稳,所以孝庄在临终前告诉容妃将来如果康熙想废立太子,她一定要阻止康熙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实在不行就要以孝庄临终遗旨来劝阻康熙废除太子。

而善良的容妃含泪答应了孝庄临终的请求,接受了孝庄临终遗旨,随后就是当康熙真准备废掉胤礽时,没人敢替胤礽说话,容妃却站了出来,为此一向温柔的容妃坚决的劝康熙不要废太子,最后在眼见康熙不肯听从自己的劝告,容妃甚至搬出了孝庄的遗旨,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康熙才将她贵妃贬为常在。

后来康熙还是废掉了胤礽,并且还找到了与胤礽私通的朱三太子女儿红玉,当时红玉已经怀有胤礽的骨血,康熙只得暂时将她交由被贬为常在的容妃看护,心地善良的容妃深知后宫艰险,于是她私自放走了红玉。

康熙为了红玉的事情去容妃的寝宫质问她,两人又再度谈起了废太子胤礽的事情,其实在这时候,容妃顶不顶撞康熙,放没放走红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她肯向康熙服软认错请罪,那么康熙也就会顺着台阶下来,继续恢复她贵妃身份。

但是容妃始终是外柔内刚的女人,她坚持认为自己是对,自己是为了康熙好,为了秉承孝庄遗旨,为了大清政局稳定而出发,所以她坚决不肯向康熙认错。之后容妃又毫不避讳的指出康熙杀伐太重,先后惩处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直接指出了康熙疑心太重,杀伐太狠。

盛怒之下的康熙扇了他这一生最喜爱的容妃一嘴巴,之后康熙不再听容妃说话恼怒的拂袖而去,事后并让大太监李德全给容妃去下了圣旨:容常在听旨,你获罪以来,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为乱后宫,现追加你三款重罪:一、抗旨干政,二、私纵红玉,三、亵渎圣上,着剥夺所有尊容衔位,逐出后宫,交宗人府为奴,钦此。

就这样容妃又从常在被贬到去刷马桶,后来蓝齐儿从准葛尔回来省亲,康熙为了缓和与蓝齐儿和外孙阿密达的关系,特意召容妃从宗人府找回来招待蓝齐儿,并不让容妃将自身的遭遇告诉女儿蓝齐儿。

虽然容妃一直没有和蓝齐儿诉说自己的凄惨遭遇,但是蓝齐儿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最终发现了母亲容妃被贬到刷马桶,蓝齐儿恨透了父亲康熙,恼恨而去,从此康熙和蓝齐儿的父女关系再难修复。

康熙更是由此误会容妃将自己的事说给女儿蓝齐儿卖惨,再也不肯见容妃,而容妃想和康熙解释却也再见不到康熙,就这样两人误会越来越深。

康熙的帝王尊严决不允许其他人冒犯,即使最心爱的女人也不行

其实康熙与容妃失和的事情并不算大事,只是一个妻子在公众场合没有给足丈夫面子而冒犯了丈夫的尊严,这件事上双方都有错误,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夫妻双方各让一步也就过去了。

但偏偏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贵妃,康熙的帝王尊严是决不允许他人冒犯,即便是最心爱的女人也不行,而容妃却坚持己见,不肯退步,最终演变成康熙将容妃一贬再贬。

可康熙内心始终还是最喜爱容妃,只是容妃冒犯了他的帝王尊严,而且容妃还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肯向康熙认错服软,所以康熙的帝王尊严不允许就这么原谅她。

但是当康熙得知容妃死讯后,康熙整个人就像崩溃了一样,当时还是在千叟宴上,李德全将容妃的死讯报告给康熙,而康熙听了之后整个人就像是苍老了许多,他说话都不如之前有气力,他对着身边的心腹魏东亭说自己累了,这就说明了容妃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后来康熙去看容妃的尸体,他整个人的状态也是几乎在崩溃边缘,他看完出来之后沉声的对李德全说了一句:“传旨,凡是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

当康熙说出这句圣旨的时候就代表着他已经很后悔对容妃如此决绝,他如果能放下帝王的尊严去把心爱的女人哄回来,容妃也不会就这么死去。

而让太监全部殉葬这明显不是康熙正常时候的所作所为,这说明了康熙此时内心已经崩溃了,他非常想为容妃在死后做一些事情来弥补自己的后悔,所以康熙做了很残忍的决定让那些欺负过容妃和看到过容妃落魄的太监全部殉葬,诚然,这些太监看到容妃失宠落魄都欺负她,拜高踩低十分可恶,但罪不至死,可康熙此时已经出于崩溃状态,他想用尽一切去弥补自己愧对容妃,所以他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而且康熙一直都知道容妃没有做错,只是两个人都倔强在了一口气上,容妃是坚决希望康熙给胤礽机会,遵照孝庄遗旨去办,而康熙觉得容妃在奉献殿宣布废太子时,当着群臣的面阻挠自己废太子,还以孝庄遗旨来顶撞自己,他的帝王尊严受到了冒犯。

在最后康熙给容妃风光大葬,并将她葬入自己的陵寝,追谥容妃为孝慈仁皇后,康熙在容妃棺椁前曾经向她坦诚了这件事中,康熙只有让容妃承担错误,因为康熙要维护帝王的尊严,也要为未来的大清负责,所以必须废太子胤礽。

康熙痛苦地说:容妃啊,朕想跟你说说话,你听见了吗?唉,朕知道你从来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遗旨了,要你尽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们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样一来,非但骨肉要相残,天下也要相残了!朕只能让你承担罪名,说你矫旨欺君,将你打入冷宫,朕这些苦心,没法跟你说啊!做一个一国之君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说康熙不肯接容妃回宫是他们两个人的原因,容妃坚持劝谏康熙,而康熙则是为了维护帝王尊严,而且胤礽太过于让康熙失望,康熙下定决心废除胤礽,容妃却搬出了孝庄遗旨。

如果康熙接回容妃,或者不处理容妃,那就说明了容妃所说的孝庄遗旨是真的了,那样的话康熙还要坚持废太子,也就是说康熙不孝顺。所以康熙既然决定了要彻底废除胤礽那就得说容妃是矫诏欺君,就得将容妃惩罚到底。

因此说康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帝王尊严,而容妃后来也许明白了康熙的苦心,但外柔内刚的她还是坚持己见,所以容妃在最后刷马桶的时候还总盼着康熙召见,她想和康熙继续深谈一次,可惜她没盼来康熙召见就去世了。

康熙对容妃可谓是又恨又爱,就像康熙对魏东亭说的那样“容妃是扎在心里的一根刺,插进去疼,拨出来更疼。扎得太深了,自己老了,不想拨出来,想带着她同赴黄泉。”

历史上的容妃也是这样吗?

容妃和她的女儿蓝齐儿其实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历史上的康熙没有孝慈仁皇后,也没有将女儿嫁给噶尔丹。

毋庸置疑这部电视剧是非常经典的历史大剧,但作为历史剧其实也并不严谨,电视剧中有很多错误台词,最典型的就是孝庄文皇后这个称号作为孝庄死后被追封的称号,剧中孝庄居然在活着的时候就高喊“我孝庄如何如何”。

除了这句最典型的台词,就是这部剧把康熙的后宫写的十分不严谨,容妃死后被追谥为孝慈仁皇后,这纯粹是电视剧虚构,康熙有四位皇后,生前康熙只册封了三位皇后分别是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也就是胤礽的生母,还有遏必隆的女儿孝昭仁皇后以及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外加雍正生母德妃在死后被雍正追谥为孝恭仁皇后,康熙就这四位皇后,从来没有过孝慈仁皇后。

除了这个就是电视剧中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总喊着“我是皇贵妃”,而且后来康熙也册封过容妃为皇贵妃,实际上清朝后宫只允许有一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并且皇后在世时,皇帝为了尊重皇后不会设立皇贵妃,所以真正的历史上康熙后宫不可能冒出两个皇贵妃。

历史上康熙生前只册封过一位皇贵妃和两位贵妃,皇贵妃是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在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康熙就册封了佟佳氏为皇贵妃权摄后宫,后来佟佳氏病重,临死前康熙为了给她冲喜,才册封她为皇后。

另外两位贵妃分别是皇十子胤䄉生母温僖贵妃和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小佟佳氏,而胤禔的生母惠妃一生只是位列妃位,没有成为贵妃更没成为皇贵妃,不过惠妃在康熙后宫中地位确实很高,她当时是康熙后宫中四大妃之首。而且历史上的惠妃智商和情商都比电视剧中贪婪愚蠢的惠妃高多了,她在康熙后宫中都深受众妃嫔喜爱,并不像电视剧中一个贪婪愚蠢还嫉妒心极强。

不过历史上确实有容妃的原型,容妃的原型是孝懿仁皇后和康熙的荣妃。

剧中容妃只有一个女儿,还深得康熙喜爱,历史上孝懿仁皇后就是如此,她也只有一个女儿,但却夭折了,不过她深得丈夫康熙的喜爱,康熙为了弥补她没有儿子的苦恼,特意将刚出生的雍正交由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她也是雍正皇帝的养母。

历史上康熙还真有一位荣妃,不过是与电视剧中同音不同字,这个荣妃是康熙第三子胤祉的生母,她也是比较受康熙喜爱,位列康熙后宫四大妃之一,在温僖贵妃去世后,康熙曾经让荣妃和惠妃共同统摄康熙后宫事务,一直到小佟佳氏晋封为贵妃后,康熙才让荣妃和惠妃将权力转交小佟佳氏。

历史上的荣妃死在了康熙后面,她在康熙去世后,被儿子胤祉接到诚亲王府供养,一直到年老去世,算是晚年比较幸福了。历史上的荣妃十分会来事,所以她也并没有获罪康熙被罚去刷马桶。

因此来说虽然《康熙王朝》是一部很经典的历史大剧,但真不要拿它当真正的历史。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皇帝为什么不去接洗马桶被砸死的容妃?

文/酒翁(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里,对于康熙的后宫,仅描述里两位妃子,一位是慧妃,一位是容妃,慧妃则是大阿哥的生母,一个整天想着如何让大阿哥挤掉太子,继承皇位的女人,一个天天想着如何算计的女人;而容妃则与慧妃相反,温柔恬静,与康熙在一起,只字不提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只和康熙聊聊家常,给康熙在身心俱疲之余,找到了一个温柔的港湾。

按道理说,如此贤惠的女人,又非常深得康熙的宠幸,正常的轨道应该是一直恩宠享福到最后,可偏偏,容妃的轨迹发生了偏差,其原因是因为容妃干政,阻止康熙废除太子和包庇红玉,红玉不说,就说这个阻止康熙废除太子,就单单凭这个,也是触了康熙的霉头,康熙想要废除,容妃当着众皇子阿哥的面,大喊孝庄太皇太后有遗诏,不允许康熙皇帝废黜太子,另立他人,这是众目目睽睽之下,让康熙难做啊,康熙只能被迫一怒之下,废黜容妃的妃位,最后连并红玉的事情,被罚入内务府为奴,再加上后来慧妃从中作梗,让容妃去刷马桶。

那孝庄太皇太后究竟有没有遗诏呢?其实这个不难看出,孝庄太皇太后肯定有遗诏,但遗诏归遗诏,可如今的太子已经让康熙很失望了,康熙说什么也不会将大清的江山交给太子,这无疑是在葬送大清的江山。对于康熙如此一代明君来说,对自己继承人的要求肯定是高之又高,就目前太子的表现,真的很难看堪此大任。

可容妃让康熙难做就难做在,容妃当着众皇子阿哥的面,声明孝庄太皇太后,这就是让康熙难做的地方,康熙在孝庄太皇太后面前,那是绝对的孝顺,倘若此时康熙不承认孝庄太皇太后有此遗诏,那就是间接的对外宣布:我玄烨不是一个孝顺的人。这是让康熙背负一个不孝的骂名啊。

可若康熙承认孝庄太皇太后有此遗诏,那就与康熙自己的意愿相违背,如今的太子已经完全达不到康熙对继承人的要求,若接受孝庄太皇太后的建议,那大清的江山就毁了。所以,康熙不说承认也不说不承认,只说容妃干政,将容妃废除妃位。

其实,这事儿原本无需容妃做过多的坚持,只可惜容妃也是一个固执的人,当她认定有孝庄太皇太后的遗诏,那她就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可康熙也是同样的人,康熙为了大清的江山,必须得坚持自己选择继承人的原则。

康熙对容妃是思念的,是爱容妃的,只可惜康熙与容妃的互相坚持,造就了两人的如此痛苦的结局。 以至于后来,当康熙在千叟宴上听到容妃去世的消息,踌躇满志的走到宗人府时,看到容妃的遗愿时,下旨将所有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统统陪葬,这正是表明了康熙对容妃的爱,康熙希望容妃最后能走的有一丝尊严。正如康熙最后对容妃说出的话:朕知道你从来都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给你遗诏了,要你尽量保全胤礽,避免太子被废,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扶上位。

在容妃死后,康熙还是将容妃追封为孝慈仁皇后,以便在百年之后,康熙与容妃依旧可以相互陪伴。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皇帝为什么不去接洗马桶被砸死的容妃?

《康熙王朝》中,容妃是一位外柔内刚的女汉子,她的一生高开低走,下场充满悲情色彩。康熙举办千叟宴,之所以没有请容妃,跟两人之间的恩怨有关。

容妃无罪,康熙也没有做错,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站在容妃的立场看,她做的几件事,一点问题也没有。

一、遵守孝庄的遗愿,保全太子。

康熙对胤礽不满,早就要废掉他。而孝庄担心由此引起的夺嫡之争,反对康熙这么做,临终前嘱咐容妃要阻止康熙废太子。

等到康熙宣布废除太子的时候,容妃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跳出来阻止,还搬出孝庄懿旨。康熙一听,龙颜大怒,将容妃贬为常在,发配冷宫。

二、私自放走身怀六甲的红玉。

红玉是个可怜的孩子,父亲朱三太子失败后,她流落街头被索额图收养。索额图为了个人目的,又将红玉当做礼物送给胤礽,最后怀上胤礽的孩子。

胤礽被废后,容妃担心康熙对红玉下手,于是放红玉离宫。容妃这么做,完全出于自己的善良。最后怀着龙孙的红玉自尽了,康熙怒不可遏,直接将容妃贬为奴。

站在康熙的立场,他是帝王,要维护皇帝的权威,要保证权利延续的稳定,要政由已出。谁阻碍帝王的决策,谁就会被清理。

既然立场不一致,彼此又不愿妥协,那就相见不如怀念。

蓝齐儿的决裂,康熙将过错算到了容妃头上

蓝齐儿回家探亲,本想着一家人团聚,结果发现自己的父亲罚自己的母亲刷马桶。蓝齐儿跑到康熙面前大闹一场,最后不欢而散。

康熙以为是容妃出卖了他,才导致最疼爱的蓝齐儿对自己的误解。

冰与火的融合,爱与恨的交织

在千叟宴上,当魏东亭向康熙提出少了一个人的时候,康熙说了一句“东亭啊,你就别让朕伤心了!”魏东亭说的是容妃,康熙伤心的是与容妃的前尘往事。

康熙抛弃她的女儿,罚她刷马桶,但心里又时刻想着她,蓝齐儿生日的时候还特地送去一碗寿面。

就在千叟宴的当晚,容妃还在盼着康熙的召见。她没有等来她想要的结果,等来的是太监的欺负,以及刷不完的马桶。最终,容妃在绝望中离去。

康熙听到容妃去世的消息后,心累了也碎了。他步履阑珊地走到容妃面前,那一刻,他成了孤家寡人。

为了给容妃留下尊严,康熙下令让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殉葬。

在送容妃去陵园的路上,康熙对魏东亭说,“容妃是扎在心里的一根刺,插进去疼,拨出来更疼。扎得太深了,自己老了,不想拨出来,想带着她同赴黄泉。”说这话的时候,康熙的神情是衰伤的,流出深情的眼泪。一个年近古稀的帝王,为一个女儿流泪,用情至深。

不怕爱,不惧恨看,就怕又爱又恨,彼此难以面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