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做局大伙儿笑了、黛玉笑了、宝钗却没有笑,为什么?
同病相怜啊!其实薛家这时候已经没落了!宝钗对刘姥姥处境感同身受!真笑不出来!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做局大伙儿笑了、黛玉笑了、宝钗却没有笑,为什么?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带着一众人陪着刘姥姥在大观园宴请。在凤姐和鸳鸯安排下,刘姥姥成为他们这一餐的女宾相。一上来便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 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一番表演后,把众人给逗笑了,这当中单单没有写宝钗。
宝钗为什么没有笑?
一 性格使然宝钗是个非常内敛的,她的情绪是轻易不会表现出来的。就如同宝钗的诗中所言,淡极始知花更艳,她所有的美好都在若有若无中让你去体会。在这样人多口杂的环境中,宝钗更是恪守淑女的修养,将情绪深深埋在面孔之下。
二 读懂了刘姥姥身上的不得已刘老老被人没头没尾地插了满头花,还当众表演这样一个粗俗的笑话。尽管刘姥姥表演得真切,但是宝钗从中看到了一个人的无可奈何。刘姥姥虽说是个穷苦人,可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这个表演并不是她主动要做的,是在凤姐和鸳鸯的要求下做的,天知道刘姥姥有没有委屈哟。
三 从刘姥姥的遭遇联想到自己刘姥姥和贾府的关系很远,其实不算什么亲戚,第一次来是打秋风,这一次来报恩。因此无论在贾家承受什么,刘姥姥都不会放在心上。比起当众表演这点小事,贾府可是救了他们一家老小的命。凤姐第一次出手就是20两那是他们家一年的收成。
薛家虽说不花贾家一毛钱,自顾自白住在贾家。可是薛姨妈母女也是日日在贾母面前奉承,这里的小心翼翼这里的不甘只是自己才能体会。
宝钗本是富家女,在自己家可以维所欲为,和母亲住进贾家再不能像在自己家一样。她把所有的情绪和青春一起葬在某个箱子里,为了家族的明天为了那个不断惹事的哥哥,她一个天真的少女早早同母亲一起为家事背起责任。
当看到在众人面前出了洋相的刘姥姥时,焉知不会想到日日承欢的自己。这样又怎么笑得出来?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做局大伙儿笑了、黛玉笑了、宝钗却没有笑,为什么?
《红楼梦》40回,刘姥姥边说边表演,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言不发。众人见此,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忍俊不禁,失态忘形!作者写的惟妙惟肖,可做经典。薛姨妈、湘云笑的喷茶主夫人笑的手指人却说不出话,黛玉笑岔了气,宝玉笑的滚到贾团怀里,贾母笑的直叫心肝,探春笑的把茶碗扣在迎春身上惜春笑的让人揉肠子。地下个个笑的弯腰曲背,有的躲出去蹲着笑,也有【忍着笑】替湘云、探春、惜春换衣裳。凤姐、鸳鸯是"导演",二人强撑着。唯独不见李纨、宝钗、迎春笑的描述!这三人大的肢体动作不会,但笑的含畜,属于【忍着笑】!否则,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哈大笑,唯独这三人不笑,那才真叫不食烟火的外星人!其实作者为宝钗之笑态,特作了补充。第42回,宝钗笑道,你们想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没什么,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原来如此,宝钗在看到刘姥姥表演时,之所以没有笑的动不得,是认为昨儿那些笑话,虽然可笑回想无趣!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做局大伙儿笑了、黛玉笑了、宝钗却没有笑,为什么?
除了凤姐与鸳鸯强忍着没笑,其余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宝钗,只是没有点出来罢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看似介绍大观园,其实是介绍刘姥姥,红楼梦中的另一个红啊,值得长篇大论,不到最后都没人知道她是谁!
一个老村妇不但知道绣房,还知道书房,更是看过上(等)书房!都没人起疑心的吗?看清楚了吗?刘姥姥是跌过筋斗的,吃尽了砒霜的(自语)自小也是风流过的!还没明白过来?看人家醉了也能熟门熟路地找床睡,你睁大眼睛都找不到!什么意思?熟悉的就象是在自己家一样啊!自己的家啊!自己的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唉!说了那么多总不能白说不是?最后的曹雪芹借林黛玉的口说出真相:母蝗虫,崇(祯)皇(帝)女一一妥妥的长平公主!详情参看港剧《帝女花》。贾府就是紫禁城!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做局大伙儿笑了、黛玉笑了、宝钗却没有笑,为什么?
问题很有趣,不仔细看,很容易疏漏过去。宝钗到底笑了没有?
直接从原文中查找,跳到书中描写取笑刘姥姥的那一段,场面十分热闹,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有遗漏,她们的音容笑貌生动的呈现在眼前。仔细一看,嚯,真的没有提到宝钗。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如果只看这一段,禁不住会想,难道这次宴会宝钗没有参加?毕竟几乎每个人都写到了,假如宝钗在场,没道理不写她是怎么笑的——金玉良缘,宝钗可是书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如果宝钗不在,也能说得通,可是继续看原文,就会发现宝钗不但参加了,而且她理所当然的位次靠前。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
看到这里,难免会产生疑惑,为何参加宴席中的每个人都哈哈大笑,却不见宝钗的影子?假如简单的以为宝钗不动声色,一点笑容也没有,在当时的场合下,就显得非常奇怪,也和其他所有人格格不入。那样的话,后面紧接着应该写“黛玉奇怪的看了宝钗一眼”。
还是从文中寻找线索,一种很大的可能是,宝钗同样为刘姥姥的搞怪发笑,但她极为注重仪态,不像其他人笑得那样放肆。
在《红楼梦》里,宝钗平时低调不张扬,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显得更加成熟老练。
薛宝钗一出场,就以丰美的仪态,满面春风的笑容,以及圆融巧妙的处事技巧,在为人处事方面完全碾压林黛玉,这些都是为人稳重的表现。
同样,在书中很少看到宝钗不顾形象地与人嬉闹,她总是举止娴雅,安分随时。
那么,当众人已经彻底放飞自我、肆意大笑时,宝钗仍然要维持自我的美好形象。
只是,仔细想想,在这样一个场合,在薛姨妈和探春几乎“出丑”的情形下,薛宝钗仍然可以不动声色的控制自己的神态,她的冷静超出想象。
回到问题,刘姥姥进大观园,凤姐做局大伙儿笑了,黛玉笑了,宝钗真的没有笑吗?
书中后文也给出了答案,“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说明宝钗实际也笑了,只是即便在这个时候,她也不会放纵自己,别人仍然只能看到一个矜持的薛姑娘。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做局大伙儿笑了、黛玉笑了、宝钗却没有笑,为什么?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做局让刘姥姥出尽洋相逗大伙儿开心。林黛玉不仅笑了,还说刘姥姥“她算那门子姥姥”。大观园中的小姐们要数妙玉黛玉二人最鄙视到贾府来打秋风的刘姥姥了,其实贵为公侯小姐的黛玉和妙玉一样都在与这个找上门来对贾府上下都极尽讨好的刘姥姥撇清关系。黛玉极力显示着自己虽然与刘姥姥一样同为靠投贾府,但却贵为公侯小姐并且是真的是贾府血亲的身份。黛玉和妙玉一样,不论是官宦世家公侯小姐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神仙人物也好,可是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同样也不能免俗。
大观园中大伙儿都在笑刘姥姥的时候,唯有宝钗没有笑。此时的宝钗应该是唯一能够深深理解和同情刘姥姥处境的人,理解刘姥姥因为生活所迫自己上门来贾府打秋风的悲哀。薛家投靠贾府,虽然薛家如林黛玉所说“不粘他们一文半个”经济上完全独立,但薛家投靠贾府就是为了在自家生意上依仗贾府的权势。薛家母子女三人又有哪个不是和刘姥姥一样的讨好着贾府满府上下呢?
因为懂得刘姥姥的悲哀,所以宝钗在这个人人开心的时刻真的无法笑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