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表面写公子哥脾气,撒娇、耍赖……暗喻两人没有好的结局,注定是悲剧……

《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中,作者对宝黛初次见面的情况不仅写得非常详细,而且安排得极为巧妙。黛玉初进荣国府时,宝玉因去庙里进香还愿而不在,所以,荣国府中该见的差不多黛玉都见了,宝玉才出场,见到宝玉之前,王夫人曾提醒黛玉:"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指宝玉)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庙里还愿去,尚未回来。……你以后总不用理会他,你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黛玉的母亲贾敏也跟黛玉说过:有个内侄(宝玉)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溺爱,无人敢管。

黛玉在贾母处吃过晚饭闲聊时,有丫鬟进来报道:"宝玉来了。"终于拉开了宝黛初次见面的序幕。尤其是两人初见时的心理活动写得极为精彩传神,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为何如此眼熟?宝玉见了,也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像是久别重逢一般。"细聊之后,宝玉便问黛玉:"可有玉没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顿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便狠命摔去,嘴里还骂道:"什么稀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也不是好东西,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得众人蜂拥而去赶忙捡玉。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场面一片混乱,贾母又气又急,搂了宝玉哄他:"你这妹妹原是有玉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故将她的玉带了去,不仅成全了你妹妹的孝心,而且你姑妈的阴灵儿也权当作见了你妹妹了……。"宝玉听完之后才平静下来。

作者通过宝黛初次见面时,对宝玉摔玉的生动而详细地描述,把宝玉那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的特殊古怪并略带痴呆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与前面王夫人嘱咐黛玉的话前后呼应,而且为后面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作了铺垫。从此宝黛之间便演绎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而又让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

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赤霞宫神瑛侍者(贾宝玉前身)以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修炼成绛珠仙子。后神瑛侍者下凡转世为贾宝玉,绛珠仙子为报答曾经的灌溉之恩,便跟着下凡转世为林黛玉,并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作为报答。宝黛初次见面的当天晚上,林黛玉就因宝玉狠命摔玉一事而感到自责,并伤心得淌眼抹泪,感人肺腑的还泪故事由此展开。

总之,作者通过宝黛初次见面时宝玉摔玉一事,既刻画了宝玉与黛玉的性格特征,又为宝黛之间曲折多变的爱情悲剧作了暗示和铺垫,并照应了书中开篇时提及的绛珠仙子报恩还泪的说法。另外也有可能是宝玉一向是喜欢自由、无拘无束,不愿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所以作者特意安排摔玉来暗示宝玉为自由而与封建礼教抗争。

注:图片来自网络。

《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林黛玉说她没有这样的玉,贾宝玉认为就连天仙一样妹妹都没有这样的玉,定不是什么好东西,因此摔玉。作者这么写意义在于表现贾宝玉既有单纯善良的一面,又有一种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书上有这样三个语句,我先引用如下。

1 . "只嫡妻贾氏(贾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 此时林黛玉5岁,家长给她请了家庭教师即贾雨村。

2 .″ 这女学生(林黛玉)年纪幼小,身体又弱,工课不限多寡,其余不过两个伴读丫鬟,故雨村十分省力,正好养病。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 ″ 从这里可以看出贾雨村为林黛玉做了一年多的家庭教师。接下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此时林黛玉应6岁多。

3 . ″可是衔玉而生的,在家时记得母亲(贾敏)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性虽憨顽,说待姊妹们却是极好的。″ 在此由林黛玉的年龄推断,贾宝玉的年龄应7岁多。

由这三句话,我们推断贾宝玉摔玉时的年龄为7岁多。

我们立足于贾宝玉的年龄,分析他摔玉时的心理,应该说感性大于理性。用贾宝玉自已的话说 : ″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而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这里他自己把为什么摔玉的原因呈现给了大家。我是相信这个理由的。

试想一个7岁多的孩子,他生活在富贵温柔之家,每天无忧无虑,又有金字塔尖的贾母宠爱。摔玉,他还会有其他心理活动吗?

但从作者写这一笔来说,他应该是有其用意的。贾宝玉面对林黛玉和众人,表面上是摔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摔的是"金玉良姻″。

《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贾敏去世后,贾母因想念女儿而将林黛玉这个外孙女接近了贾府,宝黛二人这两个主角终于相见。

然而奇怪的是,在他们二人第一次见面时,贾宝玉却因林黛玉没有玉而怒摔自己的通灵宝玉,那么他为何会如此呢?

在小白看来,宝黛二人第一次见面时宝玉摔玉主要有这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贾宝玉重女轻男的思想

曹公笔下的《红楼梦》,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开篇,似乎,在此便表现出了曹公重女轻男的思想。毕竟,女娲,是我们公认的生命之神。

而贾宝玉,作为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其为贾宝玉这个人物所赋予的思想也是同作者本人无异的。

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男儿便觉污浊不堪。在《红楼梦》里,他还多次自称自己为须眉浊物。

而其身上所带的通灵宝玉,是众人心中的宝物,自己一个须眉浊物何德何能能拥有此物呢?况且,不仅家里的姐妹们没有,如今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因此不难看出,贾宝玉摔玉主要是因为他重女轻男的思想,自觉不配佩戴如此珍贵的美玉。

第二:宝玉摔玉,表现出来他疯疯癫癫的性格

贾宝玉,堂堂荣国府宝二爷,安享富贵,但其性格却常常让人不解,林黛玉向贾政请安那一回里,王夫人便对她说过:

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的。若姊妹们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若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许多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西江月》中也如此评价过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正是因为宝玉有不同于常人的性格,所以,他的行为,往往让人不解,回看《红楼梦》,我们会发现,宝玉并非摔玉一事让人疑惑;龄官画蔷那一回里,宝玉正看着她用树枝在那画,天突然下起了雨,他不顾自己被雨淋了,反喊着龄官赶紧去避雨,连突然转身的龄官都笑着说道:姐姐你有什么避雨的么?

玉钏儿喂宝玉莲子汤那一回里,贾宝玉的行为同样如此,他们二人不小心弄撒了汤,明明烫的是宝玉自己,他却忙忙问玉钏儿道:烫到哪里了?连听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弄明白宝黛二人第一次摔玉的原因,我们就弄清楚的宝玉此时的心态,他的这一行为,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自渐形秽,认为自己一个浊物不配拥有这样的宝玉,尤其是在众女儿都没有的情况下

而曹公如此写的用意,也不难理解

其一:是为了塑造宝玉此人的人物性格,比如他的疯疯癫癫。

其二:是为了塑造宝玉此人的主要观念女尊男卑的思想;正如在贾府里他对众丫鬟和女儿一样。宝玉去袭人家那一回,连遇见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子他都唉声叹气,认为自己一个浊物住在这样富贵的家中,而如她那样的女子却过的那样贫寒。

其三:是为了表现宝玉深得贾母疼爱的现状:

宝玉摔玉,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在贾府中,却无疑是一件大事,众人见了是一拥去捡;连贾母也是急着搂着宝玉来哄,曹公简单几笔,便活脱脱勾勒出一副奶奶溺爱孙子的画面来。

除此之外,宝玉摔玉后,黛玉夜晚为此流泪,也间接表现出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

《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林黛玉初入贾府也就六七岁的年纪,还是个小丫头,比她大一岁的表哥贾宝玉第一次见到冰清玉洁的神仙似的妹妹,好不高兴,好像是似曾相识的人,这些都是夸张化的,那么小的孩子,在古代还是人事不懂多少的,如何能产生这些个大人般的情愫。

但是,贾宝玉这个“混世魔王”被贾府大人们宠着惯了。在看到林黛玉这个神仙样的妹妹也没有玉时,联想起,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没有玉,唯独自己带着一块玉,认为这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索性摘下来怒而摔之。

从这个细节看。符合大户人家顽皮、任性、宠着孩子的脾性,不喜欢了就摔,完全部顾及一切后果。

贾宝玉摔玉,是天真的性格,以为好东西就该人人有份,如此推理,姐妹都没带,刚来的林黛玉没带,认为:独有的东西他不认为好,心底里有一份大家共享的爱心。充分说明宝玉天性不坏,只是被封建大家庭宠成了纨绔子弟。

总而言之,作者曹雪芹是想通过宝玉摔玉,解释顽皮的孩子本性是向善的,只是被大家族别有目的的宠,才逐步发展成不好诗文,喜食女儿胭脂,混迹在女人堆里的纨绔弟子,说明环境造就人,揭露封建家族的影响,对子弟成长的毒害。封建势力,家族显赫,并不会让后代健康成长的根源揭示。

六七岁的小男女,懂啥呀,就是随性的眼缘,更谈不上风花雪月,只是看着顺眼罢了,其实在林黛玉眼里,这个纨绔子弟,倒也是顺眼的,一见就喜欢而已,和从前家长眼中流传的宝玉表哥有些不同,感觉并非不近人情,可触不可及的。宝玉也是似曾相识的感觉,称是神仙似的妹妹,也完全没有风花雪月的顶点的苗头,随着长大才逐渐有了情愫,可以说是两小无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