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薛宝钗搬离蘅芜院,为何会打发史湘云也离开?
《红楼梦》里王夫人雷厉风行抄捡大观园,名义上是要找出“绣香囊”的主人;第二天薛宝钗便搬离了蘅芜苑。薛宝钗搬走的原因是要避嫌,但是为何要连史湘云也要打发走呢?
薛宝钗在贾家是借住,是客人身份,既然要搬走,就要将蘅芜苑原屋奉还,所以湘云不宜再继续留居蘅芜苑;薛宝钗当年入住蘅芜苑,是因为元春下旨的缘故;而这次搬出蘅芜苑,完全是受抄捡大观园的影响。王夫人不顾大观园里数位未嫁女孩的清誉,执意将“绣香囊”事件扩大,声称抄捡是为了证明众人的清白;而大观园里连寄居的林黛玉的潇湘馆也被抄捡,唯有薛宝钗住的蘅芜苑没有被抄捡,薛宝钗没有自证清白的机会,她无法继续留在大观园,只能搬走。
薛宝钗的搬走是被迫的,带着五分的怒火,三分的不甘,还有两分的留恋。
薛宝钗做事一向滴水不漏。贾家没有公然撵她走,脸面尚未撕破;出于礼貌,她既要搬走,便要找个借口,还要将蘅芜苑恢复原状;就像现如今的租客走的时候要向房东交房一样,是同一个道理。
既然薛宝钗要将蘅芜苑交还给贾府,那么湘云就没办法再在这个地方待下去了。
蘅芜苑名义上的主人是薛宝钗,在薛宝钗搬走、真正主人贾府没有指定史湘云是继任主人的情况下,史湘云无权在蘅芜苑继续居住下去;薛宝钗同林黛玉一样,在蘅芜苑也是客居身份;但不一样的是,林黛玉没有了贾府容身便无处可去,而薛宝钗的母亲哥哥俱在,薛家在京城是有产业的,她想走,随时都可以。
大观园里出了藏污纳垢的丑事,薛宝钗自然是避之不及,干脆利落地就找了个借口搬了出去。但说到底,蘅芜苑是贾家的地方,她薛宝钗可以不住,却不能行使主人的权利,自作主张让湘云住。薛宝钗的原则一向是藏愚守拙,又是商人出身,这样的对她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她是万万不会做的。
经过抄捡洗礼后的大观园人心惶惶,朝不保夕,湘云只是短时间暂居,没必要继续呆在蘅芜苑这个是非之地;王夫人扫荡大观园,最后也没能找出那只“绣香囊”的主人到底是谁。因此,这个无头公案一日不了结,大观园的天空始终蒙着一层阴影。
而史湘云终究不像林黛玉一般无依无靠,纵然她的叔叔婶婶待她并不怎么好,但仍是她名义上的监护人。不管贾母对她如何疼爱,为了避免有人背后说闲话,她的叔婶必定不愿让她在贾府待的时间过长;所以湘云的美好时光,真的很短暂。
既然湘云在贾府只是客居,那么住哪都无所谓。何况很快,湘云便收到了众人的道喜,这个性情憨直、才华出众的女子,最终还是要嫁人了。
结语: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是一方净土,在这无拘无束的乐园里,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贾探春……这许许多多的女子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青春总会散场。薛宝钗搬出蘅芜苑,仅仅只是开始……《红楼梦》里薛宝钗搬离蘅芜院,为何会打发史湘云也离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不但带给我们很多常识,还全方位地教会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薛宝钗就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周到周全的典型。
“抄检大观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情节,这个情节,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宝钗也在抄检后的第二天迅速搬离,并把与她同住的史湘云遣走了,送到李纨处。
很多读者表示不理解,至少有三点疑问:其一、宝钗为什么要迅速搬离?其二、宝钗为什么不把蘅芜苑留给湘云继续住下去?其三、宝钗为什么只向李纨辞行,并把湘云托付给李纨?
这三个疑问,正好代表了三种世事人情的处理方式,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宝钗的周到与周全。
宝钗为什么要迅速搬离?抄检大观园,起因是大观园里发现了违禁品“绣春囊”,王夫人怀疑是大观园里某个不安分的丫头所遗落,担心后患无穷,所以迅速成立抄检组,由王熙凤带队,“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
因为王熙凤提出“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于是,整个大观园,只有宝钗的蘅芜苑没有抄。于是,第二天,宝钗便借故搬了出去。
那么,宝钗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多读者认为宝钗是为了避嫌,这个答案并不准确。都已经发生了,还怎么避嫌呢?如果要嫌,也已经产生了嫌疑。
宝钗这么做,是基于人际相处,也就是贾府和薛家的亲戚相处,避免尴尬和产生更多的不方便。
王熙凤提出不抄亲戚家,也是基于避免尴尬的考虑。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查出薛家丫头有什么不轨之处,这不是直接打了亲戚的脸吗?大家以后还怎么相处?何况,宝钗虽然住在贾府,但贾府无权查抄薛家的人,这是个界限问题。
宝钗搬出去,首先是对王熙凤不查的回应:如果真是我家丫头有问题,我也带走了,你们可以放心,以后不会再影响大观园的风气了。
然后,搬离可以更便于贾府的管理:查亲戚吧,会影响关系,不查吧,万一真是你家丫头有问题呢?这就会让贾府的管理陷入两难的境地。宝钗主动搬离,属于有自知之明,不让贾府为难,彼此心里也不会生嫌隙,可以继续友好相处。
结语:人际相处中,避免尴尬不让对方为难非常重要,因为大家都是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市井小人一样不顾他人感受。当对方不好明说时,我们要懂得主动,避免尴尬和为难,这叫识趣。
宝钗为什么不把蘅芜苑留给湘云继续住下去?宝钗搬走很容易,但有一个难题,贾府的亲戚史湘云也住在蘅芜苑,她不可能跟着宝钗回薛家。宝钗走了,湘云怎么办呢?
有人说:宝钗应该让湘云在蘅芜苑继续住下去,让湘云成为蘅芜苑的主人。
这种处理方式,正是人际相处中的大忌,会造成很多隐患,对贾府和湘云都不利。
首先,宝钗只是蘅芜苑的临时主人,不是产权拥有者。就像人们租房或向人借东西,如果要转租或转借,必须征得原主人的同意,租借者无权私自处理。如果人人都可以随意转租或转借,我们可以想象,会产生多少不可控的中间环节,也会让有心人钻了空子,最终造成各种矛盾纷争。
然后,宝钗搬离,带走了一些薛家的丫头婆子以及生活用品,势必造成蘅芜苑物品短缺、人员不足。湘云怎么办呢?她是主动去找贾府要,还是回史家去要?都不合适。这就把湘云置于了为难的境地。
结语:人际相处中,坚守界限非常重要,不越界,才能彼此在一个安全距离里长期相处。如果宝钗私自决定让湘云继续住在蘅芜芜,至少越了两条界限:一是把自己当成了蘅芜苑的主人,随意处置;二是私自替贾府安排亲戚的生活。这都是喧宾夺主,不把自己当外人。
宝钗为什么只向李纨辞行,并把湘云托付给李纨?宝钗搬离,既没有告知贾母,也没有和王夫人及王熙凤说,却只向李纨辞行,而且把湘云托付给李纨,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个层级管理问题,正说明了宝钗是个成熟的管理者。
如果把贾府比作一个集团公司,贾母就是董事长,王夫人是总经理,王熙凤是执行总经理,李纨则是分公司经理,主要职责就是照管好姑娘们。
因此,宝钗的直管领导是李纨,搬离相当于辞职,只需要跟直管领导说明即可。如果宝钗去跟贾母、王夫人或王熙凤辞职,就是越级汇报,相当于不把李纨这个直管领导放在眼里,会让李纨陷入尴尬的境地,好像宝钗的搬离(辞职)是对李纨不满。
另外,宝钗把湘云托付给李纨,也是出于对李纨这个直管领导的尊重。宝钗走了,李纨有权也有责妥善安排湘云,如果李纨想安排湘云继续住在蘅芜苑,自然就要解决蘅芜苑短缺的人员和物品。同时,湘云也住得名正言顺。
这就好比宝钗辞职走了,要不要安排湘云顶替宝钗的职位,宝钗说了不算,李纨却可以说了算。这也便于李纨对湘云的照管。
因此,宝钗把湘云托付给李纨,属于责任的移交,既解决了湘云的生活问题,又让李纨把责任接了过去。对湘云,宝钗做到了有始有终,没有把湘云弃之不顾;对李纨,宝钗做到了尊重与完美的工作交接,不会让任何人因为她的搬离(辞职)而产生困扰。
结语:明确责权、妥善安排,不拖泥带水,是人际相处尤其是职场中特别要注意的。宝钗在搬离时向李纨辞行,并把湘云托付给李纨,等于一次性解决了牵涉其中的每个人的问题,保障了相关人的正常秩序,谁也不会因为她的搬离受到负面影响。
这正是宝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周到周全之处,大到贾薛两家的相处、小到宝钗与李纨湘云等人的私人关系,都照顾到了,无嫌隙、无矛盾、无隐患,大家可以还像以前一样来往,丝毫不受这一事件的影响。
《红楼梦》里薛宝钗搬离蘅芜院,为何会打发史湘云也离开?
宝钗是《红楼梦》中非常特别的女子,她明明只大宝玉一岁,最大也不过14、15岁的姑娘,可是大家都会把她当作大人对待,因为宝钗的为人处事实在太周全,而且什么都看的明白却一味的装傻充愣。宝钗还是公认的“及时雨”,不管谁有困难她都是第一时间出手相助。
湘云也因为宝钗曾经对她的好而深深感激,当叔叔上任贾母把她留在贾家的时候,她主动提出要和宝钗一块住,可是后来宝钗要离开大观园,都不提前知会她一声就搬走了。而且宝钗很过分不仅她自己不在衡芜苑住了,她还要让湘云也搬走,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宝钗违背了当初的承诺还想做好人
宝钗之所以要把湘云撵走,是因为她违背了当初的承诺还想做好人。宝钗和湘云一起住的时候一定说好了大家要一直在一起,可是她走的时候不告诉湘云,却要把湘云托付给李纨照料。
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宝钗的此举分明就是让众人看到她做法的周全,即便自己要走了,还要给湘云安排好住所和照顾她的人。宝钗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却让人看透她的真面目。湘云也是从这里开始慢慢疏远宝钗,亲近黛玉的,宝钗为人实在太假。
大家刚开始都会因为她的亲切和乐于助人而喜欢跟她在一起玩,可是到后来看清楚她的真实面目之后就会和她疏远。
或者说宝钗感情太淡漠,没有人能够真正走到她心理,她可以对你很好,可是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可以与你恩断义绝。宝钗对湘云就是如此。
第二,找一个理由让湘云无法再劝阻自己,让湘云不再有机会再麻烦她
宝钗没有提前告诉湘云自己要走,只因为以湘云的性格一定会劝她不要走,也是不打算给湘云劝她的机会。
湘云自然是不可能让宝钗改变要走的主意,宝钗也可以有更妥帖的方法处理此事,只是宝钗连表面的功夫都懒得做了。
尤氏道:“可是史大妹妹往那里去了?”宝钗道:“我才打发他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他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他。湘云对宝钗很依赖,如果宝钗此时还和湘云姐妹情深,那么以后湘云指不定还有其他什么事需要宝钗帮忙,还不如一次伤了湘云的心,也减免了日后的麻烦。
宝钗可以在别人无助的时候温暖一个人的心,但是她绝情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的感情。宝钗的冰冷让湘云一下子坠入谷底,湘云以后再也没有麻烦过宝钗。
第三,她不想再与蘅芜苑有任何联系
抄检大观园所有人的屋子都检查了,唯独没察衡芜苑,宝钗就没有办法洗清身上的嫌疑,所以宝钗生气了,她再也不想和衡芜苑扯上任何关系,所以她不住衡芜苑了,也不打算让湘云住下去。
宝钗从来都是思虑周全的人,既然无法再澄清“绣春囊”不是她的,那么她就把这个流言扼杀在摇篮里,只要蘅芜苑不再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那么也就不会再有想到这件事,她也就不会成为八卦的中心。
为了让蘅芜苑消失,所以宝钗也不准湘云再在蘅芜苑住了。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红楼梦》里薛宝钗搬离蘅芜院,为何会打发史湘云也离开?
王熙凤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以母亲有病,家中无人照顾为由,要离开蘅芜院,可是在离开蘅芜院之前,把与她同住的史湘云也打发到李纨那里去住,薛宝钗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个人觉得这是宝钗有始有终,不留麻烦的做法。
一,湘云之所以住进蘅芜院,不是贾府的安排,而是湘云喜欢宝钗,把宝钗当做亲姐姐般的依赖,她才主动提出要和宝钗一块住,现在宝钗有事要走了,又不能带着湘云一起走,如果放任湘云一个人继续住在蘅芜院,二蘅芜苑又不是自家能够做主的。只好把湘云安排好,才算是不负湘云对她的信任依赖之情。将湘云托付给谁好呢?当然是李纨,一,李纨是大观园众姐妹中的领头雁,稳重贞静,照顾史湘云正合适。
二,蘅芜院是贾家的,自己只能算是借住,或者说是客居,她走了,自然要把蘅芜苑原物奉还。况且她没有理由自己走了,还要把湘云留下来。史湘云住蘅芜院本身是奔着薛宝钗去的。薛宝钗走了,史湘云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三,衡芜院是贾家的,但里面的人却是薛家的,当初薛姨妈借住贾府时就说过,自家的吃穿用度都需自己支用。如果薛宝钗离开蘅芜苑,薛府的人自然也跟着回去,如果把史湘云留在蘅芜苑,薛府的那些仆人们又该如何安排呢?
史湘云投奔薛宝钗,而薛宝钗走了,史湘云该是何等的尴尬!而薛宝钗这样把史湘云安排给李纨,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也是薛宝钗处事比较周全的好处。
《红楼梦》里薛宝钗搬离蘅芜院,为何会打发史湘云也离开?
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时,自作主张,略过了蘅芜苑,这次,薛宝钗是真的生气了!王熙凤这样做不是为她好,而是在害她,王熙凤没有把薛宝钗摆在与园中兄弟姐妹平等的位置上,别处都查了,就连表小姐林黛玉的潇湘馆都查了,偏偏不查宝钗的住处,王熙凤这是不想打扰薛宝钗,还是怕蘅芜苑那里查出什么来,还是不敢得罪薛宝钗不敢查,还是把薛宝钗当成了外人啊!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宝钗生气了,很生气,气得要搬离大观园。那么,她自己搬走也就算了,为什么要打发史湘云也离开呢?
贾府的客人史湘云是老太君贾母的娘家人,人家是来贾府做客的,老太太给她安排别的住处她不住,非要和她的偶像宝姐姐一起住。于是,史湘云就在蘅芜苑住下了。其实,薛宝钗也是贾府的客人,蘅芜苑是贾家借给她住的,元春答应了的,她自己还是客居在贾家,她要离开,带史湘云回自己家不可能,贾府的客人她带回去不成体统,也不好把湘云一个人丢在蘅芜苑,没人陪伴照料。至于她走后,蘅芜苑谁来住,怎么安排都与她无关了,湘云是否住蘅芜苑还是让贾家自己决定吧!自己一个外人,一个亲戚,无权管那么多事,把她托付给李纨完事,符合她“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性格。
蘅芜苑不干净王熙凤放过了蘅芜苑,那里反而成了最大的嫌疑之地,蘅芜苑不干净了,薛宝钗为证清白主动离开,撇清干系,把湘云留下算怎么回事?难道是让她替自己背锅吗?湘云这个开朗正派的女孩,也不该留在那个是非之地,饱受非议。所以,宝钗当然也要打发史湘云离开蘅芜苑了。一来,不失她为人着想、善解人意的风格,二来,表明了她与蘅芜苑划清界限的决心。我要回家了,你也离开吧!各自安好,好自为之!
冷美人做派薛宝钗虽然处事圆滑,端庄识礼,大方得体,但对人极少真诚,都是面子上说得过去,真心相交的没几个,这是与林黛玉的不同之处。别说薛宝钗了,就说我们吧,谁又能和家里的每一位亲戚或者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打成一片呢,不过点头之交罢了,没什么好说的。
薛宝钗对湘云的态度与别人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她在怒火之下决然离开,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自己逃离得越快越好。史湘云的住处安排,她无心顾及,只是这蘅芜苑不能留人了,早早散了吧,来时什么样,走时什么样,东西和人,都不会留下的,完璧归赵,你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吧,我落得个清净!
《红楼梦》里薛宝钗搬离蘅芜院,为何会打发史湘云也离开?
谢谢邀请!
《红楼梦》中第四十九回,贾家一下子来了好多姑娘,忽啦啦地都住进了大观园。但是,如果我们在看书的时候细心留意,你会发现,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住进大观园的姑娘们都是每个人有一所自己的院子的,这些院子我们在第二十三回看到,基本是住进去的姑娘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比如说林妹妹就说自己“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一人一院,意味着在他们入园居住期间,至少在大观园的那段时光里,她们对各自所住的院子拥有着自主权。如何打扮,如何装点,都由着自己来。她们是自己院子的主人,也就是说薛宝钗住蘅芜苑时就是蘅芜苑的主人,连她作诗的时候起的名号也叫蘅芜君。湘云原本也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第四十九回她被接进贾府的时候,贾母便命凤姐另设一处与她住,可是湘云自己执意不肯,她非要跟宝钗住。那段时间是湘云跟宝钗宝好的时光,好到蜜里调油。湘云本质里大大咧咧,跟谁好就想一直跟谁在一起。
但是,我也关注到一个细节,作者在写到湘云执意跟宝钗住的时候,宝钗并没有表示任何态度。按理主说有这样后位小迷妹执意要跟着自己,宝钗作为大姐姐,是不是应该拿出热烈欢迎的姿态?可是,宝钗没有!一字未提!所以,我一身对宝钗是不是欢迎湘云跟她一起住是存疑的。湘云自己没脑袋,不会多想,觉得自己从小没了父母,宝姐姐对自己好,所以非要跟她在一起。可是,我们看书的时候也知道,宝钗对府里的人都好,连贾家的下人她都打点得很妥贴呢,岂止是对湘云好呢?
换句话说,宝钗对湘云,就像她对府里所有的人一样,并没有特别之处,而湘云对宝钗,却崇拜迷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为此不惜得罪黛玉也要维护宝她心目中的女神宝姐姐。在宝钗心目中,并不看重湘云。某一次作诗的时候,宝钗说放成一个人个现成的的诗人,戏谑她们是“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或许在宝钗心里早就嫌弃湘云了,可是她又没有办法表现出来。从身份的角度上来说,拿湘云跟香菱放在一起比,本身也是不妥当的,可是湘云这位大小姐居然没生气。
所以我认为,宝钗离开蘅芜苑,一方面当然是她作为蘅芜苑临时的主子,现在离开了,得原物归原主,这原物里面自然不能有人住着。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宝钗早就不想跟湘云在一起了,或者说她从头到尾就真的没有欢迎过湘云入住,完全是湘云个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