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4岁,有时候一想到死我就会心悸,不知道同龄人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人的肉身终归要化为一抔黄土。如果生死有期,则笑亦一天,哭亦一天,何不微笑面对?战战惊惊终也不能抗拒死神来临。所以我们只需思考如何更积极生活、体面过完余生。
罗素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他对于死亡有着豁达、清醒的认识,他在《论老之将至》中批评道,“有些老人因害怕死亡而苦恼。年轻人害怕死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的悲欢,履行了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就有些可怜而且可耻了。”罗素认为,年轻人因为尚未体验生活的美好却又面临战争所以他们的恐惧令人同情。老人恐惧死亡的情况又是客观存在的,伟大的罗素也开出的“药方”:“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是——至少我是这样看的,逐渐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并使其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只至包围自我的围墙,一点一点的离开你,而你的生活则越来越融合于大家的生活之中。……。能够这样理解自己的一生的老人,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五十于今大概还不能跻身“老人”之列,但罗素的认识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
广泛、高雅的兴趣将使恐惧无处遁形,死亡的恐惧将被执着的兴趣追求消融无痕,而兴趣的成果将作为你的标记永存世间。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岂文章无穷?孙思邈的药方、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字,等等至今仍是人间瑰宝,福泽后人。——这是人生之意义所在。
年寿有尽,死神终将如期而至,但恐惧不足取,豁达待之方是长生之道。上文的罗素生卒之年是1872——1970,享年98岁!不惧死亡,反得长寿。
我也是题主的同龄人,我曾多次告别我的同窗、同事、朋友,他们都卒于正好年华,有的病终,也有死于拙見——卧轨的、跳楼的。痛别他们的同时,我更多思索的是自己如何更积极生活、更善良更友好地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乃至素昧平生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
我今年54岁,有时候一想到死我就会心悸,不知道同龄人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我今年55岁,由于癌症,死亡已经慢慢临近于我,我没有恐惧,更没有害怕,只希望平和无痛苦的离开。
即使这样,我也一直在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死亡不可怕,死后一了百了,但我依然想能再活20年,因为我的孩子还很小,希望能看到孩子上大学,结婚成家就好。
我已经想好:死前把自己的身体捐献出去,生命太短,弥补对社会的贡献太少;死后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能常年听到海浪的涛声……!术后1年咨询一个上海知名医院的专家,他和我还是半个老乡,对我的病情也很了解,我就问:我还能活多久?他看着我不回答,我就告诉他,我不惧生死,任何人的答案我只能作为参考,他转身,没有看我,告诉我3年。我已经领悟了,大概率,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没有心悸,没有死亡的恐惧,淡然而积极面对,希望靠自己及医学的进步能创造奇迹。
昨天刚好是我的病手术二周年纪念日,进行二次大的手术,一次是医治肿瘤切除术,消化系统重建(胆囊,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半胃四个器官);另一次是术后6小时大出血,紧急开腹处理。也说是死里逃生,撿了一条命,每多活一天都是赚的,是吧?目前我依然健在,和正常人无疑,偶尔有不舒服咬咬牙,吃点药💊就过去了,呵呵,家里人也不把我当病人看,每天做饭,送孩子培训学习,感觉很充实……!
我今年54岁,有时候一想到死我就会心悸,不知道同龄人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我比你大一岁多,这个问题要看个人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是生命面对死亡都会有恐惧感,只有人会说话,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其实,动物也有恐惧感,不过它们不会用语言去说出那种恐惧,只有用嚎叫的声音去反抗被侵害的那个时刻。
我个人认为,人,从生的那天起,就已经走在了死亡的路上了。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乃人类之规律。你想开了,也许就会减少一些恐惧。
当然,谁都想长命百岁,谁都想完成自己的心愿,才离去!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呢!又有多少人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如自己的心愿呢!
因为人,是止无境界的,是永远难以知足的。这就是“人性”。
之所以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的人,珍惜当下,才是最理性的活法。
把生与死看着是自然规律,或者是上帝的安排。一切的一切都会那么自然和轻松!
我今年54岁,有时候一想到死我就会心悸,不知道同龄人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首先作为同龄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当你呱呱坠地的时候,阎王爷就给你判了死刑,而且是有期徒刑。
自建国前,中国历代平均寿命都没有超过五十岁,对于五十四岁的年龄,在古代到近代属老年系列了。建国初期,国人的平均寿命还达不到六十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医学的发达,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到目前已达到七十多岁了。
古人云:人活七十古来稀,七十已是古稀之年了,而今,遍地都是七八十的人,有的六七十岁的人还壮如牛,百岁老人都不稀奇的,五十多岁的人正是壮年时期。
曾有人说:五十四五岁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人的鼎盛时期,硕果累累。上有老,感觉自己还年轻,离死亡很远,不惧怕死亡;下有小,看着一代接一代人成长而收获希望,信心满满。上没有老,感觉自己走向暮年,死亡在逼近而惧怕死亡。
贪生怕死是人的天性,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饥饿时期,有哪个不惧怕死亡?有哪个不贪生?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贪生怕死。
无论道家、佛门,什么重生、轮回,修仙是贪生,念佛也是贪生,贪生是与世俱来的本性。
我今年54岁,有时候一想到死我就会心悸,不知道同龄人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1、说明你还是正常人,人都是贪生、怕死的,除非有理想,有意识形态的人,面对死亡能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普通人都很难坦然面对。
2、生老病死是人来世上的必经之路,没有一个能躲得了死,面对死亡的恐惧都是一样的心情,为什么说越老越怕死,因为离死亡的时间又近一步,这种阴影也时刻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3、根据你的情况,实际上随着寿命的增长,你54岁应该算刚过中年阶段,不出意外还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可不必有怕死的心理压力,更不能让自己孤独和闭守。
4、面对人有一死的恐惧,与其每天提心吊胆,还不如坦然面对,乐观的心态是应对这种心悸的唯一方法,简单乐观的生活方式,还会使寿命延长。
5、既然“人固有一死”,那么就要“死得其所”,把精力用在有质量的老年生活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自己,老有所乐,平淡自然,抱着回归本原心态,这样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对死的心悸。
编后话:生生死死既成定数,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学会淡定乐观,你才会坦然。我今年54岁,有时候一想到死我就会心悸,不知道同龄人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老夫我今年55岁了,比你大一岁。可当我一想到早晚都得死,也没觉得怎么的,更莫说感觉什么心悸的了,真不知道你是乍回事,真那么怕死么?
对于死,不管你怕还是不怕,该死的时候,再怎么的也得死,阎王要你三更死你也活不到五更,还是看开些坦然点为好,想那么多干吗。
我们这里有一座殡仪馆和公墓叫“归然山”。我那些老同事和老朋友,以及他们的亲人去逝时,都得送到这里来火化、安葬。毕竟是自然规律,加上朋友有点多,经常会有人去逝,免不了隔三差五的到这里来向逝者送别,便习以为常了。
为此,我们这些老朋友也爱无话找话开开玩笑:“啥时候该轮到送你了?”别人也爱这么开玩笑问我,我跟他们说:也快了吧,已经到半路了,距离“归然山”只有多少公里了,别急!挺自然的,没啥。
要我说,你心里别老惦记这事,该死时就好好死,该活时就好好活,想那么多干吗?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想多了反而总让你心里犯悸,说不定让你死得还更快些,那才真叫个亏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