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史家为什么那么穷?

要史湘云等姑娘自己做针线省钱?

《红楼梦》里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唯独这史家是个特例。四大家族按理说不缺钱,但史家和其他三家相比,处处透着穷酸的小气。

薛家,那薛蟠仅一顿中秋小宴,用掉的银子就像哗哗的水淌,一点儿不在乎的。贾府,虽然前八十回看来内囊尽空,但置办起排场来,还是要多体面有多体面。

那王家,更不用说了。按照王熙凤说的:拿我们王家的银子,地缝里扫一扫,就够你们贾家用的了。如此说来,这史家,的确低调了一点,的确憋屈了一点。史府真的穷吗?确实穷。

当然,在平头百姓看来,史府仅看外表,自然是阔气得了不得。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让我们从几件小事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史湘云每次回家,必做女红针线

我们知道,小户人家的姑娘出阁前,做点儿针线活,贴补家用,这个无可厚非。就算成家后,手工活儿也还是不能停的。毕竟,小门小户的女子大都不能往高处攀嫁了,等级社会讲究的还是门当户对。

可令读者纳罕的是,文中有好几处,有关史湘云回家,深更半夜的时候,还得在灯下做针线,做鞋袜,刺绣。这就匪夷所思了。

史湘云是个孤儿,没父亲没母亲,她依靠叔叔婶婶过活。可不管怎么说,她还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身边不缺人伺候。史湘云是有丫头,不止一个,但她却也要和丫头一样,有空的时候,干点儿活计,贴补贴补,尽量给叔叔婶婶省点儿钱。

这是史湘云的叔叔婶婶小气吗?非也。大户人家还是要脸面的,不是真的到了经济窘迫的时候,也不愿意为难这个无依无靠的侄女儿。

而且,史湘云做绣活,往往一干就干到深夜,这就更不是耍耍玩玩,而是实打实地希望史湘云在日常生活中能节省一些家里的开支。

二、史湘云和宝玉宝钗等谈话,均流露出希望留在贾家的意思

史湘云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性格好,人也实诚。她不像薛宝钗,心眼儿多,不说假话。一旦说出口的话,都是真诚的,都是发自肺腑的。

史湘云不想回家,但又不好对着贾母明说。究竟贾母作为长辈,也有长辈的难处,她得照顾娘家侄儿和媳妇的感受。

但如果宝玉和黛玉出面,对着贾母提出,希望湘云留在大观园里多玩几天,小孩子嘛,都希望有个伴儿,那么贾母看在宝玉等人的面子上,还是会答应的。

史湘云不喜欢回家,这就很有意思了。自己的家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不喜欢回去,不外乎在家里呆着压抑,日子过得苦,还要受着婶婶的管教,既要做活计,又要恪守大户人家小姐的规矩,更要兼顾叔叔婶婶的脸面。

史湘云年纪小,她毕竟不是小户人家女子,长期做活计,心里必然埋怨,但又不敢表露出来。而亲戚贾家是唯一善待她的地方,府里又有许多和她年纪相仿的人。如果史府不是真的穷了,史湘云断断不会“赖”在贾家。

三、忠靖侯史鼎财力薄弱

史鼎继承了爵位,但官职上没有迁升。爵位高了,但官儿做不大,相仿应酬还多了许多。时间一长,人情往来就是一项极重的开支。史府又没有别的进项,长此以往,家里又有一拨下人要养,官场还要打点,可不就穷了。

穷,还得要面子。要想场面儿继续好看,那少不得叫家里人多吃些苦了。史湘云只是史鼎的侄女,并非亲生女儿,有些时候,也只有委屈一下她了。

作者:拨弦的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史家为什么那么穷?

《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原先都是赫赫有名的功勋之家,都曾拥有泼天的富贵,"……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但是,在后来,史家却表现的很穷,竟然家中针线都是家中娘们动手,史湘云一个候门小姐,竟然要做针线到半夜,而且做的少了,史家婶婶还会不满意,湘云说起来也是眼泪汪汪的,难道史家真的也是"精穷"了?

其实,史家这番作派是在作秀,一个百年世家,曾经家中养着戏班子,家中楼台亭阁不输元妃省亲园子的史家哪里会真的穷到家中针线需要家中娘们亲自动手的地步,看史湘云出行到贾家,她的婶娘不但派了丫头婆子前呼后拥,还让湘云穿着体面衣服,就怕湘云失了体面,可见史家的“精穷"不是真穷,而是“装穷”,那么史家为什么要如此裝穿呢?

一,向朝廷表明忠心:我们史家已经落败,请不要再掂记我们史家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加上他们各自人脉,已经成为一股大的力量,虽然已各有颓败,但百年世家,死而不僵,仍让朝廷感到威肋,打击四大家族已是提上日程,而史家一门两候,应该政治眼光很敏锐,已经嗅到其中危险,想要退出这个勋贵圈,而退出的第一步,就是从“装穷"开始,史家在表明,我家穷了,与三大家族比不起了,以后他们的事我不参与,皇帝,求放过啊啊啊!

二,为了表明要脱离四大家族这个圈子,史家不但装穷,还迅速地为史湘云订了婚事。当初贾母把娘家侄孙女儿史湘云养到自己身边,与贾宝玉朝夕相处,其中未必没有着让两家继续联姻的意思,而且四大家族互相联姻也是一种制衡,但是,当贾家宝玉需要议亲,而史湘云也有很大可能雀屏中选时,史家却迅速地为史湘云订下了卫若兰,这不能不说史家再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向皇帝表白:史家是想彻底与贾府划清界限的啊啊啊!

史家不穷装穷,想要远离贾家,远离是非圈,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由来已久,也不是装一装就可过去的,因而,以后贾府败落时,史家也不能独善其身。

《红楼梦》史家为什么那么穷?

《红楼梦》中史家真的很穷么?未必。曹雪芹从来没说史家穷,只是读者的私下揣度而已。

关于史家,曹雪芹有意识的避而不谈,却又通过史湘云不断暗写史家,而这个贾母的母族除了史湘云外,其他人与贾母并不亲,史家与四大家族其他三家也都来往疏远,是四大家族最神秘的家族。

(第32回)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史家穷的说法应该就出自薛宝钗与袭人背后议论史湘云的这段话里。不过这段话其实与史家穷富没有直接关联。反倒透露出几重意思。

一,史湘云没有父母在史家受婶子冷落,不至于苛待。却并不如意。

二,史家嫌费用大,不用针线上的人,自然其他人也都能省就省了,看似真的穷。

三,史湘云平日零用钱不多,似乎史家难以为继。

这三条线索很奇怪,史湘云是史家大小姐,父亲是保龄侯继承人。因为在史湘云襁褓时与史湘云母亲一起去世,致使史湘云被二叔收养,史鼐得以继承哥哥的爵位,成为这一代保龄侯。

贾家贵为公爵,爵位逐代递降低,到第五代宁国府是四品将军,荣国府是三品将军。可保龄侯史家到了史鼐是第三代还是保龄侯,证明他家获得了世袭罔替。如此爵位不变爵产也不变,收入更不会变。史家应该是王家以外最不应该穷的人家。

史鼐借哥哥去世的光获得爵位爵产,无论如何不应该苛待侄女史湘云,史湘云不说是四大家族小姐们条件最好的,也要比其他人强才是。史家原本都是她父亲的。她每月那点月钱二叔史鼐无论怎样都出的起。看李纨母子待遇也该推算史湘云不可能太差,哪怕史鼐穷也会打肿脸充胖子。

何况史家第三代又出了一位忠靖侯史鼎,一门两侯堪比贾家一门两公佳话。如此史家,证明得皇帝信任,尤其忠靖侯史鼎,他应该不是史湘云亲叔叔而是堂叔,否则史鼐外放为官,会将史湘云托付他而非贾母。但正因此证明史家其他支脉发展不错,家族子弟都兴旺有出息。史家发展的有条不紊,又怎么会穷?

《红楼梦》中那么多王公贵族,以忠字打头的唯有忠靖侯史鼎和忠顺亲王,他们无疑都是这一代皇帝的亲信,才赐以“忠”字!

史湘云明明是大小姐,又是兄长遗孤,她的月钱每月只有几串,表现的十足穷酸,家里又大裁员,所有衣服都自己做,仿佛史家真的很穷。可通过上面分析,史家没有穷的道理,反倒蒸蒸日上。他们借史湘云表现的穷分明有问题。

首先,史家只有史湘云往来贾家,别人没事都不来。这是刻意保持距离,却又借史湘云藕断丝连。是很高明左右逢源之策。证明史家有先见之明,早已保持中立。

其次,史湘云没钱,可以很好的宣传史家穷了,韬光养晦。这样躲在暗处不参与四大家族之事,可以审时度势,闻风而动。是为官和为臣的本分。不愧是尚书令的后代。贾家若如此,何至于被抄家?

史湘云出门每每盛装,衣服穿的比谁都正式,她婶子对此要求极其严格,这个细节暴露出史家没钱是故意的。不给史湘云钱却注重穿衣礼数。等于是不要面子却讲究礼数,证明“穷”是故意表现,史家自我要求的清高深入骨髓,改不掉,装不出。

最后,史家很少与贾家来往,更不与王家、薛家来往。几代人仅有贾母嫁给贾家,绝不与王家薛家联姻。一边与三家保持距离,一边却出了个皇帝信任的忠靖侯,证明史家在有意识的切割与四大家族的关系,更有脱离四王八公控制的决心。

八十回后,贾家受北静王牵连被抄家,史家如何不好说,但忠靖侯史鼎绝不会有事。从有限的线索推测史家,既不会穷也不可能败落很惨。

当然,史湘云结局却真的很惨,她嫁给冯紫英后,冯紫英父亲应该卷入北静王谋反案。冯唐、冯紫英父子惨死,史湘云作为谋反之家嫡媳妇,又与冯紫英生下两个孩子,史家绝对会自保与她划清界限。这才有史湘云就落在烟花巷一说。

当然,具体如何线索很少,以上观点仅是个人见解。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红楼梦》史家为什么那么穷?

认为《红楼梦》中史家穷的人,大概是被误导了。书中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如今逐渐衰败,只是说不象之前那样鼎盛。哪里能到“穷”的地步?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再者,史湘云在家亲自动手做针线活,做家务活,就是穷的体现吗?

史家不是穷,是低调,内敛的表现,这正是史家的高明之处。可以说,在四大家族中,史家拥有最智慧的处世之道。

在四大家族中,史家排在贾家之后,位列第二。可见当时是何等的荣华富贵。贾母私人财产,金的银的、圆的扁的,装满了整个大屋子。虽说贾母在贾府当主母多年,肯定收聚了很多财富,但谁敢否认贾母的财产中,大部分不是当年的嫁妆?

史家如今还有史鼎、史鼐两位侯爷,其中没有抄家之类的变故,怎么可能变穷。史家的后人知道勤俭才能长久的道理,所以让家里的孩子亲自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让孩子不仅学会技能还能明白勤俭的道理。

不仅如此,史家后人不愿意与胡作非为、娇奢淫逸的贾家交往,以免惹祸上身。贾母是史家的后人,是如今还健在的长辈,按理说史家晚辈应该经常问候贾母才对,可是史家除了史湘云去贾府,其他人除非有大事才去。

《红楼梦》史家为什么那么穷?

从现在财富管理的视角去看,史家变穷根本就是家族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财产管理制度。财富的创立者没有想到财产管理的升级方式,而其子孙也没有将财富扩宽的意识,也没有成本意识,只是在“败家”。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欧洲有很多传承好几代的财富家族,而中国却总是富不过三代。总结起来,一句话,内外都没有财富传承升级的意识和制度。

《红楼梦》史家为什么那么穷?

经常有人在问:《红楼梦》里的史湘云为什么老要被接来接去啊?贾母不能将她留在贾府吗?在大观园里给她安排一个园子,让她和姐妹们一起玩耍、做女红、吟诗作赋,多好啊!还有史家为什么那么穷,史湘云还老要做针线,来作个客也不得安生。

贾母在贾府的女眷里看起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和荣光,那是靠她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历练出来的生存智慧赢来的,用她自己的话就是从做重孙媳妇到有了重孙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就不容易,何况熬了那么多辈。

但是,贾母的权威在贾家是行得开的,在贾母的娘家史家却行不开。因为对于史家来说,贾母早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是那泼出去的水,史家的任何事她都没有权力作主的。贾宝玉求了老祖宗派人去接史湘云,史湘云的婶婶可以让接也可以不让接。让接,是看在贾母辈分高的基础上,算是尊重她。不让接,也名正言顺。

史湘云从小没了爹娘,跟着叔叔婶婶过。叔叔在外面忙着,家里的事必定事婶婶说了算。我们从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推知一二,一般贾政是不会去过问黛玉的事的,相信湘云的叔叔平时也不会过问。湘云生活中所有的事应该都是湘云的婶婶来料理。那么,湘云的婶婶对湘云好不好呢?

我们且来看宝钗和袭人说到湘云的一段对话:

宝钗因而问道:“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笑道:“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你瞧,我前儿粘的那双鞋,明儿叫他做去。”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湘云在家里过得真的很苦,表面上看起来是大小姐,可是干的却是粗使丫头的活,这样的活在贾府里连袭人和晴雯都是想干就干,不干也无所谓呢,可是在史家湘云却必须干。二是湘云辛苦的程度远超出我们想象,苦到连一向不随便展示同情心的宝钗也觉得跟着伤心了。

那么,湘云的叔叔婶婶家是不是就落魄到要靠湘云做家务活维持下去的程度了呢?当然不是啊!贾家当年是国公爷,后来降到一等将军了。但是,湘云的两个叔叔在《红楼梦》里始终是侯爷,一直都没有降过。这样的身份和相应的俸禄也一定是不菲的,哪至于靠大小姐来干活维持生计?如果你还不信,我们还可以找文本来佐证。

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那一回,史湘云的婶婶来祭丧是什么样的场景:“接着,便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就知道了,有喝道之声,这是多大的排场啊!我们大概只有在电视上看那些王公贵族们出行,才看到的场面,在忠靖侯夫人出场的时候也一样使用。有这样的场面支撑的侯爵夫人,家里需要靠史湘云去做针线来维持生计吗?

所以说史湘云在婶婶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啊?简直是受虐待的连贾家的丫头都不如的日子!

但是,史湘云的婶婶一方面虐待史湘云,一方面又不想失了面子,毕竟史湘云的父母不在了,史湘云是史家的姑娘,不能长期呆在贾家,来贾家只是作为客人来串门,长期让史家的姑娘呆在贾家是有损史家的颜面的,史湘云不能长期呆在贾家。所以,史湘云来了不久就要被接回去,接到史家继续被虐待。

贾母当然是知道史湘云的境地的,但也是无可奈何。到了第四十九回,因为史湘云的叔叔保龄侯史鼐迁委了外省大员,要带了家眷去上任。贾母舍不得湘云,便留下她,接了她来贾府。贾母的不舍,也是因为她太了解湘云的处境了。这一次应该是史湘云在贾家住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了。也只有在贾府,在跟这些姐姐妹妹们在一起的时候,年少的史湘云,才有那么一些人生快乐吧?从这个角度讲,她的命运比黛玉还不如,黛玉在贾府,王夫人虽然对她不热乎,还不至于要靠她做家务,更有贾母时时护护着她。但是,史湘云只有靠她自己豁达的性格弥补了她许多的缺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