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比起红梅,为什么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
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也是金陵十二钗中排名首位的姑娘,黛玉的身上有着别人没有的独特性,黛玉虽然时常多愁善感,可是黛玉却常常给众人带来快乐,黛玉和梅花也有着小小的联系。比起红梅,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这是不存在的,黛玉喜欢是傲立雪中的红梅,喜欢它鲜红的生命力。
第一,黛玉并没有更喜欢梅花枯枝,黛玉只是对着落花会有感伤黛玉因为天生的善良,所以她面对落花的时候会伤感,不忍它们被风吹走,不忍心它们随波逐流,所以黛玉更愿意让它们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为尘土不染轻尘。
黛玉对落花想到是自己的命运,落花有她的守护,可是她却不知道有人来守护,这是黛玉在和宝玉闹矛盾的时候会有心境,但是这并不表示她永远都是这样,黛玉对于落花只是单纯的想要保护,正如她想要守护生命的纯真。
黛玉也曾经说过“留得残荷听雨声”而不愿宝玉等人把大观园满池的莲叶拔去,但是这并不代表黛玉就喜欢枯枝残叶,黛玉喜欢的是那种意境或许也只是喜欢反驳宝钗的乐趣,这并没有特别的暗示。
第二,黛玉喜欢生命力满满的红梅,也喜欢洁如霜色的白梅如果说梅花和黛玉联系,确实有那么一点,而且都和妙玉有关。妙玉曾经请黛玉到栊翠庵去喝茶,煮茶所用的水就是梅花上的雪水可以黛玉没有品尝出来还别妙玉笑话了一下,不过茶水的微妙差异确实不好辨别。
其次便是黛玉和众人一起在芦雪庵起诗社,宝玉因为作诗落第被罚去向妙玉讨要一直红梅,宝玉用“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两句诗换来了妙玉的一枝红梅,众人看着红梅花都很喜欢。黛玉也很喜欢,她并没有任何喜欢梅花枯枝的表述。最后一次就是黛玉曾经在赞海棠花的时候,写到和梅花相关的诗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因为此时在赞叹白海棠,所以黛玉所写也应该是白梅。黛玉喜欢梅花魂,也喜欢梅花的气节。
对于梅花,黛玉喜欢生命力满满的红梅,同时她也喜欢洁如霜色的白梅。对于梅花比起本身的美感,黛玉更喜欢梅花的气韵。
第三,黛玉喜欢积极美好的事物,正如她向往的生活黛玉虽然时常爱哭,但是黛玉却总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黛玉内心有着一份快乐。黛玉的多愁善感来自青春期的懵懂,这个时期会有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所有常常会为一些小事而忧虑也是正常的。
比起残枝枯叶黛玉更喜欢积极美好的事物,春日破土而出的春笋,可以自由飞行风筝,还有新柳编制的小篮子,反正都是充满生机的事物。花朝节要送花神,众人都在庆祝,可是黛玉却起晚了,这是不是也在暗示黛玉并不想送春呢,黛玉想要的诗春色满园。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红楼梦》中,比起红梅,为什么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
我不知道题主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如果只是看书的话,我记忆中书里并没有黛玉“比起红梅,更喜欢梅花枯枝”的表现。
1.热爱生命的黛玉,没有不喜欢红梅的理由。很多人都对黛玉有所误解,以为她是一个“病态美”的女孩。其实黛玉只是身体弱,她的灵魂本质,却是充满生命力的。黛玉富有灵性,对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小鸟小鱼都有怜惜之情,唯独对人情社会中的迂腐刻板不屑一顾。她之所以吸引宝玉,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黛玉的心灵是活泛的,不是宝钗那种小大人式的死气沉沉。
萧瑟的冬天,万物凋零。这个时候盛放的红梅,正是生命力最好的诠释。向往生命活力的黛玉,有什么可能不喜欢呢?
书里虽然没有明说黛玉喜欢红梅,但是有好几个地方的描写,联系起来不难得到合理的结论。
比如栊翠庵的红梅盛开时,妙玉通过宝玉给黛玉宝钗等人“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妙玉是很高傲的,她的梅花一般人要不来,但她却愿意送给黛玉宝钗她们,自然是因为她较为看重她们的缘故。这和刘姥姥探访大观园时,妙玉专门请了黛玉宝钗去品茶是一样的道理。这次品茶妙玉还毫不客气地说黛玉是个“大俗人”,可见妙玉和黛玉的关系是亲近到不需要客气的。
换言之,妙玉对黛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如果黛玉不喜欢红梅,妙玉怎么可能让宝玉送红梅给她?退一步说,就算妙玉其实没那么了解黛玉,但宝玉肯定是很了解的。如果黛玉不喜欢红梅,宝玉绝对不会把红梅送给她。
事实上,就在送红梅的前一天,众人到李纨那里商议诗社活动,书里特地描写了黛玉的穿着,就是一身的大红色: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整本书里其实很少实际描写黛玉的穿着面貌,仅有的两次,偏偏都是写她在下雪的冬天里穿的红色。黛玉对红色的偏好,就这样隐晦地表达出来。
宝玉是黛玉的灵魂知己,其实宝玉最爱的也是红色。这一点,在书中反映的就更多了,从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到他日常的穿着,再到他住所的名字,再到他被袭人批评的“爱红”的特点,以及用“配不配穿红色”来点评女孩儿等等,这里不再赘述。宝玉所爱的黛玉,黛玉前身就是绛珠草——绛色,就是红色——所以,宝玉爱红色是明写,黛玉爱红色是暗写。
爱红色的黛玉,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大雪天里光华夺目的红梅呢?
诚然,黛玉最著名的行为之一“葬花”表现了她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痛惜之情,但这并不代表她就不珍爱尚未逝去的美好。相反,连落花都能让黛玉伤心,可见黛玉对生命之脆弱的感慨。既然感慨生命的脆弱,自然也会更懂得珍惜生命。黛玉写了很多跟花有关的诗,足见她是爱花惜花之人。在花卉世界里,红梅的象征意义是相当正面的,非常能表现与严冬抗争的生命力,黛玉不可能不喜欢。
实际上黛玉在《咏白海棠》一诗里就写过“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句子,显然,黛玉对梅花是抱着欣赏态度的。当然,这里的梅花应该是白梅,但花卉文化中,梅花就是一个整体象征,从来也没有白梅和红梅对立的说法。黛玉喜欢白梅的高洁,和她喜欢红梅的灼灼生命力是不冲突的。
2.黛玉有葬花的习惯,也说过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但不能以此推论,她喜欢红梅枯枝甚于红梅。如上所述,黛玉葬花是因为对花卉所代表的美好生命的消逝而感到痛惜,这种痛惜的前提自然是对美好生命的喜爱。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黛玉情愿花儿永不凋落,绝不可能病态矫情地希望多些残枝落花来展现自己独树一帜的行为艺术。
除了葬花之外,黛玉还有一次表现出她对残枝败叶的格外怜惜。那就是刘姥姥在秋天探访大观园的时候,黛玉宝玉等人坐船经过一片只剩枯枝残叶的荷塘,宝玉觉得这些“破荷叶”该拔去,黛玉反对,说她虽然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但对于“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还是欣赏的。
这一句的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枯荷也好残荷也罢,不管黛玉是不是有心改的字眼,就意境而言是差不多的。但这能说明黛玉喜欢惨败的荷叶,不喜欢夏日里的田田绿荷?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只能说黛玉对自然界的生命形态抱持一概的尊重,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只喜欢繁盛美景,对于生命衰败后的景象唯恐避之不及。
况且,由残败荷叶枯枝联系到梅花枯枝,也实在太牵强了些。
综上所述,鉴于书里找不到明确的证据支持,我认为“比起红梅,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参见相关问答:
《林黛玉为什么也会穿红色的衣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喜欢什么颜色?》
《<红楼梦>“留得残荷听雨声”哪个字和原诗不同?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红楼梦》中,比起红梅,为什么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
没读到过林黛玉喜欢梅花枯枝这样的内容。写《红梅花》这个题目时,黛玉没作。当宝玉从妙玉处取回梅花时,只有那句寻春问腊到蓬莱,让黛玉觉得有些意思。完全没有喜欢枯枝的表述。
关于花,林黛玉最有名的是《葬花吟》了。这也不等于黛玉喜欢花。那是她对人生的感叹!大有无语问苍天之感。
能写出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的黛玉,会喜欢枯枝吗?
落花都引出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伤感之语。这梅花枯枝也许更能引起黛玉的悲凉之感。
林黛玉也不像喜梅花枯枝之人。
这话是从哪说起的呢?
《红楼梦》中,比起红梅,为什么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
虽然红楼梦并没有题主提到的这个情节,不过却有黛玉对枯荷、落花的怜爱,算得上是一类情况吧。
这种情况,说的绝情一点,就是病态人对病态事物的一种出于共鸣性的自怜。
如果单纯欣赏景物,应当是欧阳修先生在《醉翁亭记》中描述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显然,饱经风霜寄人篱下,并且还一身子病的林黛玉女士,对于美的欣赏,已经无法做到从容。黛玉女士无法真正的做到以宁静安详的内心来客观欣赏美。黛玉的主观世界,对美产生了很大的扭曲。
因此,破败之美,反而会引起她的共鸣。
《红楼梦》中,比起红梅,为什么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
谢谢!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黛玉喜欢梅花枯枝源于她所做的一首诗——《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梅花的枯枝就是梅花的魂魄。无论梅花、还是海棠花等诸花总有花谢飞散的时候,而梅花的枯枝却是不变的。这梅花的枯枝体现了林黛玉对生命的感悟,就是人生聚散无常,唯有空幻是不变的真理。
林黛玉所做的《葬花吟》更是将这种空幻描写到极致,《葬花吟》全诗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我)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其中的空巢、空枝、残花都是人生空幻,年月易逝的意思。这样的悲观的感悟与林黛玉是病中之人,父母双亡、客居贾府无依无靠有关。在林黛玉看来,梅花的残枝才是生命的本真,事物的本相;鲜艳的花朵不过是生命的过客,和短暂的空幻而已,长久无法。
体现林黛玉这种观念的还有她很欣赏的李义山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同样,残荷与荷花相比,荷花是美丽而短暂的,残荷留在那里记录雨落下时的声音与痕迹才是人生的真谛和恒久,也是最真、最美的部分。
在悲观忧郁的林黛玉看来,空枝、残荷比花开、花盛有意义,也唯有空枝、残荷才是生命的本真和本相。
《红楼梦》中,比起红梅,为什么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
林黛玉不怎么喜欢花,因为他看见花就伤感。
先从林黛玉葬花来说吧,一杯净土掩风流,何谓风流,是流逝的风华正茂,还是现代人所认为的风流倜傥,一样花开为底迟,迟来的爱还是迟来的相遇,不管将来如何,自己深感寂寞,加上多愁善感,被眼泪折磨成病的弱不禁风的身体,眼前道路无经纬,一片迷茫……
仰天长叹,望月怀远,嫦娥应自问,团圆何处惹尘埃,玉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红雪多么耀眼,紫云何等祥和,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