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明明是丑行,贾元春为什么非要贾宝玉住进去?
谢谢邀请!
龌龊的人脑袋瓜里大概就剩下那点龌龊的想法了,不好好看书,在这里乱议论。
附一张前人根据《红楼梦》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带领大家走的路线,然后再根据题的名,对应各位小主们住的园子,所绘出来的图。
大观园之所以称为大观园,它是一座大园子,而不是简单的一间屋子,何来男女共处之说?潇湘馆和怡红院离得那么远,蘅芜院离怡红院就更远,简直是遥遥相望啊。与丑行何干?他们是共处一室干着不可见人的勾当么?
至于为什么宝玉搬进去跟姐姐妹妹们一起住,因为宝玉从小就跟姐姐妹妹要好,这种要好,是精神上的共通,是宝玉对女孩子的怜惜,是他时时刻刻想着去呵护那些姐姐妹妹们,而不是去伤害他们。贾宝玉又不是淫棍,何来丑行之说?
贾宝玉是中国甚至世界小说史上的一个奇葩人物,他的那些“歪论”都是站在呵护女孩子的角度的,这也是他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里让人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甚至后来贾母都疑惑他,跟姊妹们这么要好,莫不是女孩子投的胎?
元春虽贵为皇妃,她并没有强行安排,她的做法,也是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作出的最为合理的安排,她没有强压着谁的头说非要这么去做。她尊重她的每一位姊妹。
或许,在元春的心里,自己自打进了宫,进了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她的青春就没了,再也没有了以往可以开心欢快承欢膝下或者姊妹嬉戏的日子,而她也知道,不管是对于宝玉来说,还是对于她的那些妹妹们来说,这样的日子何其珍贵,又何其短暂。她给她们作出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是在内心里圆自己的梦吧:在我身上不能实现的那些青春,就由着你们一起去放飞一次吧。
我是苏小妮,跟你一起读红楼,聊一聊读红楼的感受。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明明是丑行,贾元春为什么非要贾宝玉住进去?
这个问题问的好!
但是说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是丑行,有点太过了,因为当时宝玉才十岁出头,算不得是所谓的男人。而且大观园那么大,宝玉和姐妹们都是一人一个大院子,身边还有无数丫鬟婆子围着,不会给人有伤风化的感觉。
大观园是贾家专门为了元春省亲而盖的。花费极大,占地很广,和荣国府紧邻,算是荣国府的后花园。
元春省亲后回到宮里,觉得偌大的花园,这么好景致,闲置着太可惜了。就让姐妹们到园子里去住,考虑到宝玉从小跟姐妹们一块玩惯了,怕宝玉不进去住,心里不自在,贾母会担心,就让宝玉跟着一块去。
书中写道:“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搔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
从此,大观园就成了宝玉和姐妹们的世外桃源,青春乐土。他们在园子里观花斗草,写诗作词,喝酒取乐,不问世事的艰难,人间的悲苦,快乐似神仙。
但是这种欢乐的日子没过几年,就被无情地打破了。
第一个动手的人就是袭人。
宝玉挨打后,袭人便向王夫人告密,让王夫人像个法子把宝玉挪出大观园。
书中写道: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
袭人的话虽然说得冠冕堂堂,但是却刺痛了王夫人的心,为以后的晴雯,司棋被撵设好了机关!
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明明是丑行,贾元春为什么非要贾宝玉住进去?
《红楼梦》二十三回是贾宝玉人生快意的开始,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让姐妹们去到园子里居住。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元春竟然下旨吩咐贾宝玉也一同进入。在古代男女七岁不同席的社会伦理之下,这个举动简直骇人听闻。不但说不通,更是十足的丑闻。一群女孩子跟着一个男孩子天长日久住在一起,贾宝玉没什么,女孩子们的名誉是彻彻底底给毁了。那么,贾元春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刨除曹雪芹故意设置的说法外,单独解释贾元春的心路历程,只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
曹雪芹通过贾元春的命令,使得贾宝玉随着众姐妹进入大观园居住。美其名曰“读书”,可笑这是个蹩脚的借口。贾家外面有私塾,贾宝玉不随着子弟读书,不找大儒教授读书,和姐妹们又能读什么书?不过是豢养纨绔习气,给贾宝玉不读书找借口罢了。
贾宝玉住到大观园,用常理无法解释。当年那个社会,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和一群女孩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之中,不但不美,反而很丑。如果被外人听闻,姑娘们的名誉损毁,找婆家都难。此事不合礼,只能用贾元春强权去促成此事。
贾宝玉从小是姐姐元春一手带大。原文写他们名为姐弟,情同母子。贾宝玉什么性格,什么理想追求,贾元春即便离家数年,都清楚了解自己这个弟弟。什么读书,什么父母祖母担忧都是假的。
贾元春说不出口的理由只有一个,贾宝玉根本就不是读书科举的料,与其放在外面被父亲贾政逼迫读书,像哥哥贾珠一般再有个三长两短,追悔莫及。将他放在大观园中与贾政隔绝开,等于人为对贾宝玉形成一层保护。如此,贾政即便也能督促,到底每次呼来唤去非常不便。而且有元春的旨意,贾政不傻,当然明白女儿意思。贾宝玉借姐姐的光托庇在大观园,能够娶妻生子富贵一生足够了。
贾元春对贾宝玉的希望,与父亲完全不同。贾政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光宗耀祖,为此自小督促贾珠学习。虽说贾珠不负众望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进了学。可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才娶妻生子竟然“一病死了”,这背后的原因不可为外人道,贾家也讳莫如深。
贾珠死后,贾元春又被送进宫。根本原因还是贾政光宗耀祖之心。元春对自己被送入宫非常不满,回来哭诉“当初将我送入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有贾珠和自己前车之鉴,贾元春有能力照顾弟弟时,绝不会允许贾宝玉重蹈覆辙。弟弟不爱学习,就让他安心做一个富贵闲人,贾政不喜欢贾宝玉和女孩子的厮混,元春偏偏让他住进大观园,很难说没有赌气的成分。
注:看了有些人的言论,认为说丑行狠龌龊,在这里说几句。脑子单蠢可以,但不要忽略了社会客观现实。不能说儿媳妇和公公是真爱,就要理解他们的“不轨”行为。脱离现实去阅读《红楼梦》,注定掩耳盗铃。一个男孩子和一群女孩子天天厮混在大观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就是“丑行”,就对女孩子,对家族的名誉有损。放到当时的社会,让大家评评理?用现在眼光看问题,也好意思满嘴跑火车。看书,发现问题,解决不合理的问题才是正题!自以为掌握了真理,攻击别人,实数幼稚可笑。
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收藏: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明明是丑行,贾元春为什么非要贾宝玉住进去?
首先这个标题是不恰当的。
大观园里。住的是众小姐丫头不假,而且除了医生、工匠,的确平时男性是进不去的。但不表示作为男性的宝玉不能住,不但宝玉住着,其实比他小上几岁的贾兰也是住在大观园的,其实,就算是贾环、贾琮也可以住进去,他们虽没有住,进出大观园并不会有人阻拦,宝玉病着时,小哥儿俩也进来探望过宝玉。
所以,大观园对于贾府的男主子,并不是禁区。此其一。
其二,大观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宅邸后花园,它本质上是贵妃贾元春的驻跸省亲别墅,正殿主楼、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综合生活区。大观园本省就有院墙,里面的每一个所在: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秋爽斋、栊翠庵……这些地方全都有院墙与别处隔开,是独立的院子和空间。所以,小姐们住进去了,就不允许公子住,这个说不通。但里面住的是小姐等女孩子,家里的大仆人、小厮和别处的男性当然是不允许进去的。
其三,贾宝玉是贾府里非常特殊的一个孩子,他含玉而诞,这在凡事都讲究天命的封建社会,人们自然的认为此人不是凡人,怕是什么星宿下凡也说不定。受到家族格外的重视,也是这个原因。
比起贾府里的其他少爷,贾宝玉的成长环境宽松的多,他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在内帷,所以他成长的环境就是被众女眷和丫鬟们包围着的。林黛玉一进贾府就说过,我来了,自然是和姊妹们在一处,兄弟们自是另院别室的。说明大家族里的男性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女性都是严格隔开的,只有六七岁的黛玉很自然的就是这么认为的,是常识。
可是,到晚上睡觉时,读者惊讶的发现,贾宝玉原来就跟着贾母住,黛玉来了,贾母竟然安排表兄妹两个同居一室。不过一个碧纱橱内,一个碧纱橱外,只有一帘之隔。宝玉自幼就是这么被养育的,在贾府极其的自然。别说他进大观园有独立的园子空间,就算不是这样的格局,也完全没有问题。
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明明是丑行,贾元春为什么非要贾宝玉住进去?
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明明是丑行,贾元春为什么非要贾宝玉住进去?
大观园里住着许多的姑娘们,有贾府本家的迎探惜三春,也有表姑娘黛玉宝钗,还有时常来往的其中还有史湘云,以及后来的李家姐妹,薛家宝琴和邢岫烟。这么多姑娘们住一起,当然是没什么问题,哪怕再来百十八个,贾府也住得下,也没人说什么。
可是,大观园里还住着一位男人,这个男人就是书中第一主角贾宝玉,为什么会这么怪异的安排呢?按传统的儒家伦理,男女七岁不同席,连坐一起都是不合礼法的,宝玉和众位姑娘住在一起,的确不是很妥。是不是丑行呢?兄弟和姐妹们得隔院另居,日常碰面不太妥当,哪怕亲兄妹也不好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相处的,因此特别严格地来讲,贾府的这种安排,很不好,于宝玉于众位姑娘们,名声都是有碍的。
只是,现实和小说总是有差距的,作者也很明白这样的安排会招来骂名,所以,他巧妙设定,让元春这个地位极高,极懂礼数的娘娘来安排,摘去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来。
元春下的什么谕:
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
元春认为园子放着太寥落了,可惜,让姐妹们住进去,为花园增色。宝玉自小和大家一起惯了,大家走了,他一人冷清了,不高兴,他不高兴了,王夫人贾母也就不高兴,所以就让他一起住进去。
元春的心思自然不好猜,不过,让宝玉代替她尽孝是本心,她疼爱这个弟弟也是真心。她这么安排,不合理吗?其实是有合理存在的。
首先,园子极大,花费百万巨资建造的省亲园林,简直是另一个府第般的存在。贾珍等成年男子走了大半天,还没走完一半,刘姥姥等人玩了一天,也还没逛完。这么大个地方,住十来个主子,简直不要太宽广了。这个肯定就不是某些人想的共处一小院,共处一室那么恶心人了。宝玉住怡红院,其他人各有一处院落,基本上也是遵循了别院而居的礼法了。
其次,宝玉等人并不是无人管束。王夫人虽说是掌管府第的大事,但内宅的事情,基本都是小事,已委托凤姐料理,凤姐办事还是非常仔细的,亲力亲为,尤其是关乎宝玉和黛玉的事情,特别注意,除了这两重以外,还有李纨,她除了教育贾兰以外,也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带着姑娘们念书学规矩针线,她们(他)做得不对了,李纨是要负责的。比如宝钗要回去,她就是向李纨辞行,再跟大小王讲,贾母也时常会派人来查看,比如出了赌博事件,贾母手起刀落,杀鸡儆猴。贾政回来,也要检查宝玉的功课。
再就是宝玉等人年龄都很小。咱们不能光想着电视剧,那都是成人演员的原因,原著中的她们和他,都还算小的,比如黛玉进贾府,七八岁最多不会超过十岁,她在大观园里待了几年,不过十五六岁,其他的姐妹们,年龄也相差不大,未婚的姑娘里宝钗年纪大一些,故事的主要时间段,都还是青春年少时,宽泛点来说,算不得多夸张。何况住在这园里的,可不只他们十来个人,他们是一个人除了原来的十来个人侍侯外,又添了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还有专门负责收拾打扫的,每个人都得有上二十多人,宝玉还有带着外出的十多个小厮,这些人,就算是他想作怪,也作不了啊。
百年公府,也还是要讲规矩的。(文/宛如清扬)
大观园一男多女共处,明明是丑行,贾元春为什么非要贾宝玉住进去?
品读《红楼梦》是人生的雅事,如果更能从中汲取到生命的大道,那就是最幸运的事了。所以当我们读不懂时,请不要胡乱发言,去破坏这一美好的形象。
大观园同样是作者精妙的构思,非凡的文笔,高超的丹道素养,才创造出了这一奇绝的艺术形象。怎么是丑行?你看懂了吗?你懂它的喻象吗?你真的领会了其真意吗?否则,请不要玷污这伟大的作品,那是很可耻的行为。
实际上,大观园不在北京,也不在南京,红迷们满世界找大观园,却唯独忘了自身。什么意思呢?大观园实在是我们人人具有的,只存在于我们身上。试想什么才能“天上人间诸景备”?圆明园行吗?颐和园行吗?苏州园林更不行了,不可能天上人间的景象都齐备。我们再看大观园怎么建的?
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会芳园本是从北墙角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成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全亏一个胡老名公号山子野,一一筹画起造。
员外解过,宁府为人的头顶上田,荣府为人的下田,大观园是联通宁荣的园子,是讲什么?这是任督循环的内景图呀,沁芳溪是经脉中的真气真水了,你再看造大观园的人,懂那是什么吗?还有些讲野史的,也喋喋不休地讲宫斗,实际也是不懂胡扯。有机会员外把贾政游大观园给读者解一遍,让大家领略红学的真滋味。
最后,给那些解读者一个忠告,看不懂别解了,历史都留下了自己的嘴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