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祖母贾母那么慈爱、而母亲王夫人却那么恶毒呢?
贾母是侯府千金,史家嫡生长女。她的成长,伴随着四大家族走向兴盛的阶段。此时的四大家族,正处于创业阶段,天时,地利,人和,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
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她性格温润。好的教养,又使贾母养成了宽容平和,典雅不俗的性情,自带贵族气质。
贾母有着元春的贵气典雅,有黛玉的聪明灵秀,有王熙凤的震慑气场,有史湘云的侠气玩闹。
贾母的人格魅力让人不由的亲近她,喜欢她。见过大世面让她的内心笃定,从容,平和,大度。
她是一个从容的长者,优雅的老去。到了该放权的时间,她把理家权交给王夫人,不贪恋权柄。自己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书中,刘姥姥羡慕贾母,说她是个会享福的人,贾母说,闷了就和这些孙子孙女玩笑一回就完了。
贾府中几位姑娘气质不俗,焉知不是受到贾母的影响。
对待穷苦人,她怜贫惜老。
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见到刘姥姥,一边叫人给刘姥姥端茶,让座,一边问到,老亲家多大年纪啦?亲切的和她拉起家常。
当听到刘姥姥带来些新鲜的瓜果时,贾母又笑道:“我听见凤哥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们快收拾收拾,我正想地里现摘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比你们田里的好吃。”贾母哪里是稀罕这些瓜儿菜儿,她只是处处为刘姥姥着想,知道她心里紧张,几句话就打消了刘姥姥的紧张感,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又热心的留刘姥姥多住几天,带她游大观园,和她共吃一杯茶,丝毫不嫌弃。反观妙玉,连姥姥用过的茶杯都要扔掉,故作清高。
清虚观打再醮时,一小道士不小心冲撞了王熙凤,王熙凤打了他一个筋斗,贾母忙叫到:别唬着孩子,还叫贾珍领出去,给他几百钱。
贾母有一颗柔软的心,自然慈爱温暖。
再看王夫人,性格沉闷,毫无生活情趣,缺乏见识。
她做的最蠢的事,就是派人抄捡大观园。
连探春一个姑娘家都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王夫人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小姑娘。
王夫人缺少同情心,十分残忍。
因宝玉和金钏的玩笑,王夫人打了金钏一巴掌,把她赶了出去,致使金钏投井自尽。
听人挑唆,把正在生病的晴雯赶出去,最后病死。
明知宝黛有情,活生生拆散他们。她不喜欢黛玉,或许是在她身上,看到了她母亲贾敏的影子。当年的贾敏就像一颗光亮夺目的宝珠,在她的光环下,王夫人相形见绌。
王夫人的狠毒,恰恰暴露了她的色厉内荏。残忍是她内心软弱的表现,对人对事难以游刃有余的处理,因此企图依靠暴力手段树立自己的权威。
对比,你怎么看,期待留言关注!
为什么感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祖母贾母那么慈爱、而母亲王夫人却那么恶毒呢?
《红楼梦》的主线剧情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下凡历劫的“还泪案”,即“宝黛爱情”悲剧。
贾母的慈爱首先体现在她对“两个玉儿”的特别宠爱上,宝黛二人头顶着“男女主角”的光环,贾母对宝黛的溺爱自然就尤为突显出来了。
第二十九回、原文: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他娘的又不咽这口气。” 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贾母“老冤家”“两个小冤家的一番话,对应第一回中癞头和尚关于神瑛侍者贾宝玉和绛珠仙子林黛玉下世“还泪”的话,就立刻成了谶语。
第一回、 原文:那僧笑道“………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陪他他去了结此案。”
贾母“老冤家”岂不是在抱怨,“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宝黛二人的“还泪”案不完结,她老人家人家的“孽障”不消,老天爷就不罢休、不允许“偏他娘的又不咽这口气”吗? 看来必须要完成“黛死钗嫁”就是“老冤家”贾母的宿命,曹翁一定是要安排贾母“不咽下这口气”为完成宝黛的“还泪”目标任务走到最后。
总之, 黛玉还泪毕,贾母方可去。
曾几何时,探花林如海还在巡盐御史的任上,贾母把三春从自己身边挪走,住到王夫人房后三间小抱厦中,交由寡嫂李纨照看,唯有“两个玉儿”被留在贾母身边解闷。住在贾母身边的宝玉黛玉在彼此房中来来往往畅通无阻,黛玉在宝玉房中直怼送宫花🌹的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黛玉在梨香院里当着宝玉和薛家母女的面,对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出话来“比刀子还尖”。元霄节“元妃省亲”刚刚过后几天,宝玉还大大咧咧的躺在黛玉床上讲“香玉”的故事呢!
然而,宝黛二人在元妃下旨以后终于搬出了贾母处,进入在大观园姐妹们的集体生活。在现实生活的不断教育之下黛玉开始觉悟了、成长了,学会自我反省了,黛玉自己也向宝钗承认自己“小性儿”。宝玉挨了老爸贾政老爷的一顿胖揍之后,连黛玉也劝他“你从此就都改了罢!”,宝玉嘴巴上还很硬立即回答黛玉说“我就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事实上宝玉在挨打之后心智上也成熟了许多,感情上识分定了,行为上也收敛多了。
《红楼梦》本身就是青春成长的故事,没有看到宝黛成长的读者,就还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呢!
相对于贾母对于宝黛二人的溺爱,王夫人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宝玉,却是更加望子成龙。加之王夫人语言表达上的木讷,对宝黛及众姐妹的态度上都更讲究原则性和规矩,当然就在读者的感觉中“不大显好”了。
然而,事实上贾母是对孙辈们相当偏心的老祖宗,王夫人却是对宝玉贾环和众姐妹相对更讲究原则和公平的当家人。当然,王夫人的恶毒感觉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对清白率真的丫头晴雯、金钏儿、芳官、四儿和阴险心机真正勾引狐媚宝玉的丫头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等的好坏不分、黑白颠倒的处置。其中,凡是真正与宝二爷有“私情”的全都平安无事,“起头的”袭人甚至反被提拔了。而原本跟宝玉清清白白的丫头们却被恶毒的王夫人撵走,甚至于直接导致了金钏儿和晴雯两条青春美丽鲜活的生命香消玉殒……。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一个阅读《红楼梦》原著时“入门级”的问题。
就是所谓怡红院丫头与宝玉的“私情”,和贾宝玉所犯下的“犯上”的过错,这两种问题的性质区别。
贾府的老少爷们睡了自己屋里的丫头子,一般这不称为“私情”,这是爷们屋里的丫头们的“服侍”之一~满足爷们的生理需求。
服侍小姐迎春的丫头司棋,未经主子指婚与同为贾府奴仆的小厮表弟潘又安“私通”,这叫“私情”。 宝二爷屋里的丫头小红和廊下的贾芸勾搭,私相授受旧手绢,这叫“私情”。 宝黛二人作为主子,公子和小姐之间私相授受“赠帕题帕”,这也是标标准准的“私情”。
贾珍与儿媳妇秦可卿之间“通奸”叫“爬灰”,是性质严重的乱伦行为,要比一般的“私情”更为严重得多了。 贾琏睡了贾府下人的老婆多姑娘、鲍二家的叫“偷腥”,被偷的下人老婆们让人发现了勾搭主子爷是羞耻。然而,睡了下人老婆的主子爷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在两厢情愿的情况下跟在外面嫖是差不多的。 所以,贾琏才在被凤姐打闹之后提着剑,一直追着凤姐到贾母处一边喊打喊杀的。凤姐不说“老祖宗给我做主呀!琏二爷对我不忠、婚内出轨了。”,而是说“老祖宗救我!琏二爷要杀我!”。因为在两百多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娼妓合法的时代,根本没有什么“男人婚内出轨”这一说。
以上这些貌似简单都是一样的男女“私情”,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豪门规矩中性质是不同的,要分清“服侍爷”是符合规矩的、“调戏母婢”就是犯上的大过了。还有什么是不该发生的主子与主子之间的“私情”,什么是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私情”,什么是主子爷与奴才之间的“偷腥”,什么是主子与主子之间的“乱伦”等等,不同的男女关系概念。 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未成亲以先)宝二爷睡了贾母老祖宗指派给他的贴身大丫头袭人姐姐。跟宝二爷当着母亲王夫人(午睡)的面调戏“母婢”,也就是贾政老爷屋里的大丫头金钏儿姐姐,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
宝二爷睡了贾母指派给自己的贴身大丫头袭人,和贾琏睡了父亲贾赦老爷赏给他的丫头秋桐一样是符合贾府规矩的。在两百多年前的人口买卖制度之下,丫头和其它财物一样被长辈赏给晚辈们享用是很正常的事情。 区别在于贾宝玉尚未成年,他屋里的丫头要取得正式的“姑娘”名份必须由父亲贾政老爷来拍板同意,而已婚的贾琏纳妾室需要正妻凤姐同意。当然由父亲贾赦赏给儿子贾琏的妾室秋桐,在身份上要比由凤姐的陪房丫头收为屋里人平儿正式做“姑娘”身份更高些。
然而,未成年的宝玉未经允许就直接调戏勾搭贾政老爷屋里的大丫头金钏儿姐姐,还有强行非礼另一位“母婢”彩霞姐姐结果被弟弟贾环推倒灯油烫伤脸,强拉住“祖婢鸳鸯姐姐“吃红”。贾宝玉的这些“劣质异常”的行为比起贾赦老爷背着贾母老祖宗图谋纳老太太屋里的鸳鸯姐姐为妾室的羞耻行为,是更为严重得多的大过、是“犯上”行为。 端午节晴雯骂袭人的重点在于“不过和我似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呢!就说起我们来了。”是瞧不起袭人还没有正式的“姑娘”名份。
在入住大观园之前,第十九回、第二十回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两次公开大骂袭人是个“什么阿物儿”、“狐媚宝玉”,第二次骂的时候直吵得宝黛钗都听到了,宝钗黛玉过来劝架不成,最后凤姐来了“一阵风”似的把李嬷嬷拉去吃酒才算完。 宝玉与袭人的关系,在贾府是人尽皆知的。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凡是被她儿子真正上过手的怡红院丫头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等一个都没有放出去,王夫人撵走的是挑㖫宝玉要柳五儿的芳官和教㖫宝玉“装病”欺骗老爷贾政逃避问书的晴雯、欺骗环三爷还群殴赵姨娘的小戏子们,这些不守规矩的丫头们。
晴雯自己临死后悔,即知今日、何必当初,当日也不用在意“姑娘”的名份,早知就像袭人们一样先从了宝玉了。 袭人带头下跪,求宝玉不要冲动去回太太王夫人放晴雯出去,完全是作为怡红院“起头的”大丫头(部门经理)要维护内部安定团结的局面。
果然,端午节怡红院内部的一场风波平息之后,第二天农历五月初六便发生了宝玉挨打的事,王夫人见袭人识大体便提拔了她。 如果,端午节的时候怡红院内部的纷争,真的被宝玉闹到太太王夫人哪里去了。晴雯可能真的立刻被王夫人放了出去,袭人可能因为对怡红院内部管理不利导致内部矛盾纠纷激化,而不会被王夫人看好任用提拔为“准姨娘”了。
袭人作为怡红院“起头的”大丫头(部门经理),搞好内部团结是她的重要职责之一。 这就是端午节,袭人为了晴雯向主子宝玉下跪的原因。
在现代观众读者眼中王夫人撵走“清白”的怡红院丫头晴雯芳官四儿等是很恶毒,其实王夫人是讲原则、讲规矩、并且有一定包容心的。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凡是被她儿子真正上过手“享用”过的怡红院丫头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等一个都没有放出去,为这些丫头的将来都留下一线希望。王夫人撵走的是挑㖫宝玉要柳五儿的芳官和教㖫宝玉“装病”欺骗老爷贾政逃避问书的晴雯,以及跟着芳官一起欺骗环三爷还群殴赵姨娘的小戏子们,这些不守规矩的丫头们。
其实,在怡红院被王夫人撵走的丫头们中,四儿是相对无辜的,只不过是嘴乖些讨了宝二爷的好,被宝二爷被越级提拔使用了。有没有发现王夫人对四儿的不满情绪,尤其更像是贾母厌严赵姨娘的情绪呢?贾母给观众读者的印象对下层人民似乎是很善良慈祥包容的样子,其实贾母为了宝玉摔了茶杯就撵走了茜雪,因为宝玉砸玉黛玉剪穗子就斥责袭人紫鹃不好好服侍。大观园查赌贾母更是“铁血行动”,撵人、打板子、罚薪水、没收赌资,一共处理了二十多个上夜的婆子们,也是一样毫不留情面的,连迎春的奶妈也照撵不误,宝钗黛玉等齐齐去向贾母求情都不成。
从大观园查赌贾母的快速反应“铁血行动”中,对贾母当年做内当家时的治下严谨可见一斑,当年贾母治下怕是比王夫人凤姐的冷酷狠毒还要更胜一筹吧!
为什么感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祖母贾母那么慈爱、而母亲王夫人却那么恶毒呢?
王夫人算不算得上恶毒,这个应该是有争议的。不过和贾母比起来,王夫人的角色的确不那么讨喜。既慈爱又有趣的老祖宗贾母,无论在书里还是书外,人气都比王夫人高多了。
《红楼梦》里的这对婆媳,确实是性格和气质很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两个人给人的感觉差别那么明显,我想主要是两个原因。
1.从人物性格来说,贾母的外向本来就比王夫人的内向更加讨人喜欢。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喜欢外向活泼的人,而对严肃古板的人会本能地保持距离。《红楼梦》中,贾母和王夫人的性格恰好就是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对比。
贾母可以说是一个老顽童,爱说爱笑,乐天达观,平时又最喜欢和年轻的孙辈们在一起,当然是一个慈爱的老人家了。尤其是贾母对宝玉和黛玉的疼爱,更是让支持木石前盟的读者觉得很温馨。
王夫人就不同,大部分时间里她给人的印象都是严肃、挑剔、正经得近乎古板的。“木头人”是贾母用来形容她的词,可以说很贴切。沉闷木讷的性情本来就让人觉得不好接近,王夫人还善于做破坏性的事。逼死金钏和撵走晴雯这两件事,使她在一些读者心中几乎成了不可原谅的人。
2.贾母和王夫人地位不一样、经历和视野不一样,心情以及情绪的反映就不一样。贾母和王夫人的性格,自然是一个招人喜欢,一个招人厌烦,然而性格的养成也跟环境有关系。在贾府,贾母和王夫人的地位和阅历差别,加大了她们性格上的差异。
贾母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是从贾府的兴盛时期走过来的,可以说一辈子见识广泛,对于人情世故了解得很通透,某种程度上已经到了风轻云淡的地步。丈夫逝去多年,贾母在贾府早就是高高在上的老祖宗,地位的超然、家境的富足,也使她拥有别人所没有的自由度。
虽说贾府内部糟心事不少,但是明面上每个人都还是得尊重老祖宗,贾母最喜欢的一众年轻孙辈中,出色的人物也不少,可以想见,贾母过着轻松惬意的日子,自然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在孙辈面前,自然也是风趣幽默、慈爱无比的老祖母。
王夫人呢,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本来也是不俗的出身,奈何嫁给贾政之后成了人家媳妇,在贾母这位历经世事风云的贾府掌舵人婆婆面前,只能遵循礼教规范,在贾母身后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小跟班。
如果她是王熙凤那种会就来事的性格也就算了,或者聪明一点会投其所好地讨好自己婆婆也行,但王夫人显然不谙此道。人都是喜欢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的,虽然循规蹈矩的王夫人让贾母挑不出不是,但是贾母也明白地说过,她那种“木头人似的”性格,在公婆面前便不讨喜。
然而,王夫人不会说话不会来事,不等于她就不计较、没野心。怎么说也是出身王家的人呢,长期躲在婆婆阴影下做一个存在感不强的人,王夫人肯定不乐意。贾母的许多决策和行为,比如贾母对宝黛关系的维护,王夫人肯定也不认同,但迫于身份规矩又不得不服从。天长日久,这些暗中积累的对立情绪自然也会加重王夫人性格中的阴郁一面。
所以后来王夫人提拔袭人、撵走晴雯,都是瞒着贾母先斩后奏。王夫人始终是要上位的,而抱着这种心态行事的王夫人,自然也很难给人以一种和蔼的印象。题主用了恶毒这个词,大概也是想不到其他合适的词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为什么感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祖母贾母那么慈爱、而母亲王夫人却那么恶毒呢?
如果贾母真的和薛宝钗有足够的默契,真的有足够的信心支持“金玉良缘”,怎么不让宝玉和宝钗在前八十回成婚呢?为什么贾母等到贾府要败落和抄家之前才让宝玉和宝钗成婚呢?
这就是你阿丹说的贾母的“高智慧”吗?
贾母和王夫人代表的“婆媳大战”宫斗?还是贾家和薛家联手针对林黛玉的宫斗?
阿丹专家,原来你就一直徘徊在这两种宫斗之间,你的解读进一步证明,《红楼梦》就是一部“艳俗”的宫斗小说!
为什么感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祖母贾母那么慈爱、而母亲王夫人却那么恶毒呢?
贾母是一个老年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千奇百怪的事早就见多了,有一种返老还童的豁达。因此更喜欢个性风流灵巧的年轻人。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贾母她自己也就是贾府的老佛爷,最高权力掌握者,她已经没有了任何竞争对手,站在权力地位的顶峰,她的眼界比在内还在和赵姨娘等,与外又要和邢夫人等争夺权力的王夫人,那就不在一个境界啊。
王夫人呢?不要说同辈的夫人姨娘各有自己的招数,儿辈里有个极其出色的王熙凤,虽是王家人,但家事大权当前,却和她并非完全一条心,甚至兄弟家孙辈里早先还有个老太太宠爱的秦可卿,这可都是一等一的漂亮能干人。
前面说了但老太太不但看能力,还是个个性控,喜欢性格风流爽利的人,王夫人能力上和待人上原本也是不错,但和这两人一比,就明显是显得过于死板没灵性,因此被比下去了。
王夫人在贾府唯一的优势就是生了个大小姐元春和老太太爱不释手的贾宝玉。
其实真正大事小事都被王熙凤接管了,王夫人在管事方面没啥权力,便就靠管人,拿人出气来显示自己的家庭地位。维系自己的权威,金钏晴雯司棋等人就是这样倒了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