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吐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却没有人写更好的后四十回?
高鹗的《红楼梦》后40回确实写的不如原著,比如改为宝玉先中举人,又超凡入圣。贾府兰桂齐芳,探春回京等与前面的草蛇灰线相差甚远,且文笔及人物描写的生动远不如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但他必定把宝黛悲剧完成了,而且尚感人,使《红楼梦》小说得以流传,很有功劳。
《红楼梦》120回本出版后,就有人孜孜不倦的创作续书。在建国前比较有名的版本就有2、30种,《红楼梦补》,《红楼复梦》、《红楼后梦》等,现在的网络小说关于续写《红楼梦》的不计其数,最少超过上百种。
其它后续者为什么达不到后40回的水平呢。
1近现代续作者完全没有作者的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己经距离当时300年左右,既不能还原当时的生活及情感,也没有当时人的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一切都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无论多么努力,现代思想总会掺杂其中,总有很多事是现代人不能理解的。就是最简单的纺车,现在有多少人用过?
我不太赞成用终生精力去续写《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生在今天,也写不出《红楼梦》,因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续书人的境界。
曹雪芹是经历家庭巨变,感慨颇深,用生命和血肉写出的红楼梦,情发自衷肠,句句是血泪。就算是高鄂,以及后面的许多续书人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看问题的,感触自是不同。但高鄂续书时还是中小地主,还没有发达,因此还可以保留一些悲剧气氛,还了解当时一些情况。
高鄂前后其它续书人,受中国古典文学中大团圆结局的影响,或上天入地,或重生发财,一定要帮林黛玉夺回正妻的位置,让贾宝玉一(两)妻多妾,有的续书达十二个妾,且妻妾和睦,享尽人间富贵繁华,就实在太庯俗了。
3续书的发展方问。
有两种,一是为黛玉找个良人,或水溶,或皇帝,或林如海复生,或有个哥哥、弟弟,务必使黛玉幸福。看现代人和古人的思想差异就显出来了,古人是一定要黛玉成为宝玉的正妻,而现代人觉得也可以嫁给别人。
二是有些学者,尽力凭草蛇灰线的提示还原原著,但是《红楼梦》的魅力之一就是残缺,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种结局。很难使绝大多数读者信服。
所以后续者很难超越与曹雪芹基本同时代的高鄂。
为什么很多人吐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却没有人写更好的后四十回?
这就好比汉朝的玉玺一样,夲来和田玉,浑然天成,后来王太后用玉玺打王莽,碰掉了一块,后代皇帝如何也补不上,只好镶了一个边,以保持它的完整,但如何补,也不可能和原石一样完美,只得带着残缺的美和后人补上的假宝玉留在世间!
这也是天意作弄人!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不慎缺了一块,是一个残缺的美,但是总有痴心妄想的人,非要和汉玉玺一样补上去,这样下来,雕刻的再完美,也不可能再是那个原和田玉,被人垢病,在所难免!
精美的艺术珍品,来自于对现实的悟透,要悟透就要实践,要实践就得生活在那个环境中,而体会环境的酸甜苦辣咸,冷暖寒暑秋,唯有亲身经历了由天堂到地狱,由皇室贵戚到沿街乞食,由富豪大贾到穷酸秀才,由锦衣鼎食到乞丐囚徒的人才能体会的到,而且从小生存在书香门第,吟诗作赋,戏曲歌舞,鸿儒大贤云集,日夜熏陶,又能游山玩水,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织锦描绣,日近高官贵人,夜眠花街柳巷,一旦落魄,又与贩夫走卒为伍,经历了“冬夜咽酸韭,寒雪围破毡。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的生活,方能妙笔生花,成就干古《红楼梦》否则,狗尾续貂,招人啮笑,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什么很多人吐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却没有人写更好的后四十回?
因为高鹗或者无名氏的续书,虽然不及前八十回艺术水平高,但在续书里却是最好的。而且后四十回有些部分的续写还是很成功的,比如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回,艺术水准也很高。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高续仍是最好的续本。程高本的意义也在于此,至少可以让小说以完璧出现,对保存文本也厥功甚伟。
为什么很多人吐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却没有人写更好的后四十回?
不知题主的观点是否近似于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bi(你行你上,不行别逼逼)。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混蛋的逻辑——不会做饭也有资格挑剔厨师的水准,不会踢球也有权力质疑国足的能力。
面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哪怕是少半部),包括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欣赏者在看后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评价:什么狗屁东西!(试想你我之流看完毕加索大师的大作后的内心感受)但做出评价的人就一定能比作品的原作者水平更高么(谁敢说自己比毕加索更会画画)?我想大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就酱。
为什么很多人吐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却没有人写更好的后四十回?
据有些人考证,说《红楼梦》后四十回就是曹雪芹写的,高鹗只是做了些校勘等工作。至于说后四十回的故事情节为什么和前八十回中的判词蕴意不同,我想那大概是因为曹雪芹写后四十回时的思想意识和前八十回那个时候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了吧?又或许是故意给后人留下的一大迷团吧?
为什么很多人吐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却没有人写更好的后四十回?
高鄂续写的《红楼梦》和曹公的前四十回,一般普通人读是不会有很大差异,高鄂写的基本都遵循了曹公的本意。但水准高的人,理解就不间,民国才女张爱玲,甚爱此书,居说读到四十回后弃书而去,很是为曹公不平。主要才能是高鄂在诗词没各方面沒曹公的底蕴。人物命运的去处也不尽让人满意。
尽管高鄂写此书后四十回不甚达曹公意,但高鄂能跟居曹公之意写到如此,已说是非凡成就。就单高鄂的写作而言非常的不易了。人常论贾宝玉就是曹公的原型,否则频空写不出如此广世奇书。而高鄂没此经历,写到如此程度也对得起曹公了。
因为到此时,完整版的《红楼梦》唯有此书,作者永远是曹公和高鄂,别无他人。
可见在那个时代继写曹公后四十回的只有高鄂,没人能超越高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