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宝玉送给黛玉的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红迷,那就是原文第三十四回里,宝玉挨打后送黛玉的两块旧手帕,黛玉看后想了想,就明白了宝玉的一番心意,然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却如入云中,对二玉之间的默契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纷纷找前文后文的相关文字,想弄清楚这两块旧手帕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
宝玉送黛玉旧手帕一事已然成为红楼热点,关于这两块旧手帕到底什么意思,很多红迷提出可自己的看法,众说纷纭,目前大致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个是谐音说,即“旧帕”谐音“就怕”,宝玉送旧帕给黛玉,是要黛玉保重身体,不要为他哭坏了身子,就怕她难过,伤心,送帕是要她拭泪,保重自己。
一个是相思说,帕子多为丝织品,明代冯梦龙有诗云: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相思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宝玉送旧帕,意在表明其对黛玉的情思,有相思之意。
一个是还帕说,有红迷根据前文伏笔,得出结论,宝玉送黛玉的两块旧帕,是之前黛玉两次甩给给宝玉的两块旧帕,这里宝玉送帕,实是还帕子。
一个是念旧说,宝玉之所以送两块旧帕,而不是新帕子,为的就是要告诉黛玉,他不是喜新厌旧之人,不会见了新人忘旧人,这是要黛玉放心。
这些解释,看似都很合情合理,但却经不起推敲,难免有穿凿附会之意,有的解释太过牵强,总是很难令人信服,隐隐觉得,宝玉送旧帕不会那么简单,因为黛玉看到旧帕后的反应,已经告诉我们,此事非同小可。
原文: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请注意这个用词):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
很多人都解不出这里两块旧手帕的真正含义,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穿凿附会出很多意思来,其实只要仔细研究黛玉的这段心理活动,很容易就得出答案。我们看,黛玉知道是旧帕子后,是“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不觉神魂驰荡”,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她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可以去找前文。
我们知道,宝黛爱情在贾母清虚观打醮前后,发展到顶峰,先是宝玉摔玉,黛玉铰穗,接着是二人复合,互剖心迹,但这些,都还不足以让黛玉放心,因为宝玉身边另外两个人的存在,让她时时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她总是拿话激宝玉。
一个威胁是从第二十八回开始浮出水面的金玉良缘的薛宝钗,曹公借元春端午节赐礼的差别,公开支持金玉良缘,这是黛玉最无法接受但又不得不面对的局面,所以当宝玉问她“我的东西叫你拣,你怎么不拣?”时,她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接着又说:“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宝玉道:“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
一个威胁是原文第三十一回第二次进荣国府的戴麒麟的史湘云,史湘云第一次进贾府时,曹公并没有提到麒麟之事,但这次进贾府,却提到了史湘云的金麒麟,还有一段她与丫鬟翠缕的阴阳之论,为的就是引出宝玉不久前刚刚得到的一个金麒麟。本来有一个宝钗,黛玉已经应付不来,这时候偏又冒出来一个史湘云,她就是更是四面受敌。
原文第三十二回,有黛玉的一段心理活动,透露了她的真实想法: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看仔细,这里提到了帕子),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我们看,黛玉的关注点时刻都在宝玉身上,而宝玉身边的姊姊妹妹,可不止她林黛玉一个,还有薛宝钗和史湘云,一个背后是王夫人和薛姨妈,一个背后可能是贾母,且她们与宝玉都有东西配,一个金锁,一个麒麟,而黛玉却无物可配,这就由不得她不悬心。
故当宝玉看到黛玉哭泣,忘情地要给黛玉拭泪时,林黛玉忍住再次试探贾宝玉,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每到此次,都是直描黛玉心事,皆因她不放心。
也是这一次,宝玉黛玉第二次互相表白,上一次是第二十回,元春省亲回宫后,史湘云一进贾府,宝玉同宝钗一起到贾母房中,黛玉起了疑心,二人闹了小别扭。原文:林黛玉啐道:“……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我们仔细看宝黛之间每一次互剖心迹,黛玉每一次拿话试探宝玉,宝玉总是在向黛玉“表忠心”诉衷肠,因为黛玉总是多心,害的宝玉一次次着急,不是情急,就是摔玉,以至于“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甚至最后被紫鹃一试,竟然入了情障,可见他对黛玉用情之深,但即便如此,黛玉总还是不放心。
二玉之间一次一次矛盾,使得挨打后的宝玉,不得不重新想办法让黛玉安心,诉衷肠只能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宝钗,湘云一出现,或者宝玉稍微跟她们亲近一点,黛玉立马就有反应,思来想去,宝玉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冒一次险,送手帕。
为什么是旧帕呢?这个就很好解释了,可以参看贾芸、小红一节文字,自然是自己用过的手帕,才更能代表定情之意,至于为什么是两条,也许是宝玉为了掩人耳目而故意如此,原文: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如果送一条旧帕子,定情之意太过明显,宝玉倒不怕,怕的是给黛玉惹来麻烦,这也是宝玉体贴女儿之处。
我们再看黛玉的心理活动,黛玉明白了旧帕之意后,有五个心理变化,依次是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喜的是宝玉明白她的苦意,终于送来定心丸;悲的是对未来的不可知;笑的外人不解其意;惧的是宝玉竟然这么大胆;愧的自己常常多心,哭泣。
紧接着“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因此写下了“题帕三绝”请注意,黛玉的心理活动是不顾“嫌疑避讳”,这与宝玉送旧帕照应,因为男女私相授受,这在古代来说,是不被允许的伤风败俗之事,所以,贾芸小红传递手帕非常隐秘小心,后文司棋和其表弟私相授受,被查出后就撵了出去,可想而知,若是宝玉黛玉之事被发现,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宝玉为什么会想到送旧帕子给黛玉呢,而黛玉为什么看后想想就明白了呢?因为二人一起看过《牡丹亭》《西厢记》等闺阁禁书,也许二玉正是从这里学到了男女定情的法子。情到浓时,为证己心,只有铤而走险。所以我们看,宝玉送帕之后,二玉感情归于平稳,再没有起大的波澜,皆因宝黛早已通过两块旧帕定了情义。宝玉的意思很明显:以后不管我在干嘛,我跟谁说话,但我的心始终都在你这里,你放心好了。宝玉拿自己的名声前途证明自己的真心,黛玉焉有不信之理?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里宝玉送给黛玉的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
关于第三十四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贾宝玉为什么会送林黛玉两块旧手帕,而林黛玉为什么看到帕子之后会五内俱焚,之前看过三种说法:
1、第一种解释是说“旧帕”是“就怕”的谐音,而手帕是拭泪的工具,所以送旧帕的意思是就怕你不放心,哭坏了身子。
2、第二种解释联系宝玉挨打时候黛玉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说的:“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旧帕”的关键在这“旧”字,意思就是对黛玉也会一切“照旧”。
3、第三种解释联系明代冯梦龙写的《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说宝玉送黛玉手帕表达的就是“横也思来竖也思”的相思之情。
小时候看这些解说,觉得每个都有道理,此番再翻这几回,却发现三种说法都穿凿肤浅了,其实宝玉为何赠帕,黛玉看到旧帕后明白了什么,答案都在书里写的明明白白了。
我们先看黛玉见到这两条旧手帕之后的心理变化:
“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想到:宝玉能领会我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可能如意不能,又令我可悲。要不是这个意思,忽然好好的送两块帕子来,竟又令我可笑了。再想到私相传递,又觉可惧。他既如此,我却每每烦恼伤心,反觉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
各位看官只要弄清楚黛玉到底有何苦意,而送个帕子又为何可惧,就彻底明白这两条旧帕子的意思了。
一:林黛玉的苦意要说黛玉的苦意,再明白没有了,就是那“金玉”之说,请看第三十一回黛玉的两次心理活动:
1、“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2、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注意这个“鲛帕”),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
在第三十四回送手帕之前,宝玉和黛玉的感情一直处于混沌期,两个冤家,心里都藏着心事,彼此不敢袒露,每每将真心真意瞒起来,互相假意试探。
而宝玉和黛玉平时一起偷看的才子佳人小说,里头的男女主角都是由一些小玩意儿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注意这个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
本来一个有金的宝钗就搞得黛玉心中不安,每每对宝玉说什么“你有玉人家有金来配,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来配?”“你白认得我了吗?我那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呢?”之类的话,搅得二人三天两头闹矛盾,如今又来了个有金的史湘云,而无父无母的黛玉的心事却无人主张,黛玉如何不心里苦?
二:送帕子为何可惧?因懂了黛玉的苦意,宝玉才会对黛玉说出:“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了。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而听到此话,黛玉也才会觉得轰雷掣电,比从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觉恳切。
其实宝玉送黛玉旧帕并不是深思熟虑所为,只是打发晴雯去瞧黛玉,晴雯说急赤白眼的我过去干什么呢,你叫我送个东西或者取个东西也像一件事啊。
于是宝玉灵机一动,便效仿他和黛玉看的才子佳人小说里的人物来,这私人日常用的“鲛帕”,就是小说里男女常用的定情信物,比如小红和贾芸就因此定情。
宝玉的意思是,你怕别人有金锁金麒麟什么的,应了那起子小说里的事情来,如今给了你这小说里标准的“定情信物”,你可就此心稳了吧!黛玉想到这层深意来,才会觉得神痴心醉。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青年男女互送手帕这件事,在《红楼梦》里,公子随便睡个丫鬟不算大事,但是如果公子和小姐、丫鬟和小厮这种同等阶级自由恋爱,那就是没了人伦了。
所以宝钗听到小红和贾芸手帕的事才会说他们是“奸淫狗盗”之辈,而司棋正是因为被发现跟表弟互赠信物写情书就被逐出了大观园。所以宝玉这个帕子送的,可不是可惧?
帕子送的虽然可惧,却是极灵验的定心丸,宝黛之间的爱情也升华到了一个新台阶,黛玉再也不天天金啊玉啊的刺激宝玉吃宝钗的干醋,《红楼梦》的节奏也猛然放缓,从宝玉黛玉天天掐架,到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了。
之前因为不敢互表真心,宝玉觉得:“别人不懂我的心也就罢了,你也不懂?天天那金玉之说刺激我,我怎么能不生气!”黛玉觉得:“如果你不在意金玉之说我提起你就该云淡风轻才对,我一说你就急眼,可知你一定在想了!”
这给人着急的啊,又可笑又心酸,曹雪芹都受不了了,蹦出来说:“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节,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
真真小男女谈恋爱啊,古今中外都没差,爱真的需要勇气,喜欢就表白啊,爱就上啊,一点风险都不敢冒,你还敢说你爱她?
《红楼梦》里宝玉送给黛玉的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
《红楼梦》里,贾宝玉送给林黛玉两片旧丝帕,其含义有两点,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定情。
一、相思。冯梦龙的《山歌》云:“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明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
丝,通思,这首诗是一首情诗。一个女子拿着一方丝帕,横看竖看,左看右看都是相思。
“横也丝来竖也丝”,正是那无处安放且无时无刻的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了心上人,女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宝玉送黛玉丝帕,就是告诉黛玉,他无时无刻不思念着黛玉,相思入骨髓。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二、定情物。丝帕也是宝玉给黛玉的定情信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精心准备的贵重礼物会令心仪之人惊喜感动,但是普通的丝帕也同样具有定情信物的作用。
宝玉有通灵宝玉,宝钗有金锁。黛玉什么都没有。黛玉暗自寻思“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丝帕是寻常物件,但是宝玉有,黛玉也有。黛玉明白了宝玉的心意,所以她提笔在丝帕上题诗。把丝帕当成了定情信物。
后来,宝玉娶宝钗已成定局,黛玉烧毁了题诗的丝帕,烧毁了自己的爱情。她自己在宝玉和宝钗拜堂成亲时,香消玉殒。
贾宝玉送给林黛玉旧帕代表了自己的相思之意和对爱情的执着。然而事与愿违,宝玉和黛玉终于错过了彼此,终于阴阳两隔。
世事难料,若是两情相悦就赶快缔结良缘,免得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抱憾终身。
我说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里宝玉送给黛玉的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
首先旧帕子、汉巾子都带着所有人独特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说严重一点,如果旧帕子、汉巾子不堪干净的话,甚至可以提取到足够微量的人体细胞组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就可以鉴定出个人完整的DNA信息。
当然贾宝玉的旧帕子、汉巾子会相对干净,但是多少也会残留一些宝玉的泪痕、鼻涕、唾液等个人旧迹在上面,总之是带着个人的生物信息特征的私人用品。
比如说黛玉咳血的手帕子,检验个人ANA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小红贾芸通过坠儿传递旧帕,私相授受彼此传情“私定终身”。宝玉和琪官互赠贴身之物汉巾子,表达彼此亲近做基友的愿望。
晴雯临终悔不当初,与宝玉互挨贴身衣物表达彼此亲密之情。宝玉遣晴雯送旧帕,当然也是为了传递感情、表达爱意的亲密举动。黛玉体贴其中的意思来,激动不已连夜作《题帕三绝》视宝玉赠帕为定情信物。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说香痕渍也无。”正是表现黛玉通过旧帕辨别往日生活中宝黛所留存的个人生物特征印迹。宝黛爱情由“共读西厢”发端,黛玉情难自禁在刘姥姥游大观园行酒令时,不由自主的念出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两句“淫词艳曲”来。
“良辰美景奈何天”出于《牡丹亭》“惊梦”一折,那是官宦世家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在后花园牡丹亭畔、大梅树下欢好的一场春梦。“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是官宦世家小姐崔莺莺在焦急等待与张生幽会时的迫切心声。宝玉对黛玉“诉肺腑”时也说到自己对黛玉的相思之苦,彼此相爱的迫切心愿。
“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对黛玉“诉肺腑”几个小时之后,宝玉就挨打了。黛玉哭肿了眼睛,一个人在傍晚时分悄悄来看宝玉。泣不成声的黛玉只有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则说“你放心,别说这样的话,我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是宝玉几小时前对黛玉“诉肺腑”的再次确认,表达自己作为“有情人”一生为所爱的人而活的个人理想。
当晚宝玉仍然不放心黛玉,让晴雯去替自己探望一下黛玉,晴雯觉得自己莫名其妙的去潇湘馆难搭话,于是出主意说送件东西或取件东西。于是宝玉遣了晴雯去赠旧帕给黛玉,“旧帕子”成为了他向黛玉表白心迹的“个人生物信息”固化加强版“定情信物”。两百多年前的婚姻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对于大观园里的小姐来说基本上都是顺从宿命的。“私情”是违背封建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声色货利”,这个是非常清楚的事实,否则红楼梦怎么会具备反封建的思想意义呢?
黛玉深受西厢牡丹的影响算是个思想激进派心里有了想法,但却实施无门行为上仍然循规蹈矩最后抑郁伤情而亡。黛玉的人生结束在“离魂”,杜丽娘不同“冥判”就是她在阎王殿里也不服,为自己的爱情争取自由的机会,然后就是“幽媾”“欢挠”“冥誓”用实际行动去倒追自己的梦中情人。
钗黛及探春等人在婚姻上都是服从宿命安排的,惜春是避世出家。小姐们最终谁都不曾超越封建道德越雷池半步。
贾宝玉本人更是在“宝黛爱情”的发端“共读西厢”时,就被黛玉一语中的“原来是个银样蜡枪头”,也成为了“宝黛爱情”注定悲剧的谶语。
《红楼梦》里宝玉送给黛玉的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
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沿着想象虚构的方式,在满是激情的欲望,作品的灵感,如实是描述中,但是在读者深入的研究和推敲,和丰富想象过度的解读,彰显了文学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也许,作者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贾宝玉挨打后,就林黛玉两块旧帕,这里存在谐音,就怕。就怕林黛玉伤心,有安慰的意思。
手帕是丝织品,横竖都是丝(思)。尤其是旧帕,代表着定情信物。
毕竟,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真心喜欢,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收到旧帕,就能洞悉贾宝玉的心意。
……
《红楼梦》里宝玉送给黛玉的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
红楼第33回,宝玉被贾政暴打一顿,至34回来探望宝玉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宝玉作为贾母的心头肉,在贾府凭着贾母的厚爱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呵护,来探望的人多半是做给贾母看的,完美解释了“攀附”二字,但是黛玉除外。
贾宝玉半梦半醒间,觉得有人推他,又仿佛听得有人哭泣,惊醒后睁眼一看,坐在床前的不是别人,却是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儿,又不停的抽噎,时间短得还没有一盏茶的功夫,三句话只有一有一句要紧,“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来去的方式更是耐人寻味,来去无影。
黛玉这样悄悄一探,匆匆离去,让宝玉放心不下,支开袭人,让晴雯送了两块旧手帕给黛玉,还说“她自然知道”。宝玉的两条手帕引申出两层深意:
第一层:惟将旧物表深情读红楼,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凡是与贾宝玉亲近的人,他们之间相互表露爱意时相赠的物品都是旧物。比如贾宝玉和北静王的交往,二人初次见面,北静王将自己腕上的一串鹡鸰[jí líng]念珠卸下来赠予宝玉。再比如宝玉与戏子琪官交往,二人见面相互爱慕,交换的信物是彼此身上的旧汗巾子。再到后来晴雯去逝前,宝玉去探望她,二人决别时,晴雯把自己的贴身旧红绫袄连并左手上的长指甲交给宝玉,宝玉也把自己身上的袄儿脱下交给了晴雯,两人互赠的是穿旧的贴身袄儿。那么,宝玉赠黛玉两块旧帕子,这其中也饱含着他的爱慕之情。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诗云:“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大致意思是说:钿盒金钗都是杨贵妃的当年旧物,将此物一分为二,君王与贵妃各留一半,以示留念,并以此象征我们的爱情如这黄金宝钿一样坚不可摧,正所谓情比金坚,睹物思人。可见,古人习惯于用旧物来表达男女间珍贵的情感及思念之情。
所以,当晴雯说来送手帕时,黛玉不以为然,但一说是旧物,她便叫留下,其中之深意,晴雯不解,但黛玉心里已是翻江倒海了。
且看黛玉的一翻思忖,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排比手法: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来描写黛玉内心的五味杂陈的心情。她将自己对宝玉的爱情称为“苦意”,喜的是宝玉对于她的苦意完全了然于心,悲的是不知将来这番“苦意”何去何从。手帕在手又矛盾重重,又担心自己如若会错了意,岂不是可笑。如若没有会错意,宝玉将此私物通过第三者送来,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又令人恐惧。宝玉一番苦心如此待她,而她还每每因此而伤心,真是惭愧。
两条手帕牵出了黛玉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一往情深,二人相爱已成事实,默契程度可见一般。可以说,两条手帕是宝黛爱情的见证,是他们的定情信物,是继32回表白之后的情感升华。
红楼虽残本,但处处见结局,黛玉对于这份爱情的前景并不看好。她写了三首诗,且每首都离不开眼泪,回归到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还泪神话,黛玉进贾府的使命始终停留在“还泪”二字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宿命”,折腾半生,依旧走不出那个圈。
除此之外,从对两条旧手帕的胡思乱想上,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所以,两条旧手帕在此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第二层:两条旧手帕划出两类人贾宝玉在做送手帕这件事前,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就是他特别将袭人支到宝钗处借书,而将晴雯叫来去给黛玉送手帕,这又与“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结合了起来。
宝玉被打后,袭人、宝钗、黛玉都有所表现,作者并没有特别描写晴雯,但看似无意却有意的一处细节,暴露了宝玉对晴雯态度的转变。一顿毒打让宝玉的世界起了化学变化,他不自觉的将眼前的人划成了两类。
一类是那些希望他能多读书,将来顺利进入仕途,关心他的前途远胜过于关心他本身,或者说如王夫人那样,希望在将来能靠着他脸上有光,这一类人是物质性的。另一类则是精神至上主义者,在他们的世界中,实在的忠于内心的生活远胜过于一个虚无的社会头衔,他们追求的不是表面的浮华,而是内在的快乐。
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他何时喜欢起读书来,更何况他的挨打与不读书也有一定关系,支开袭人的理由却是借书,这是违背他内心的做法,但却是贾府正统势力所喜欢的。袭人也常劝她读书,他这个理由很契合袭人的心愿,更何况是向宝钗借书,这又甚合她的心意,因为宝钗自打进入贾府就是以封建正统的形象出现的。这足以说明,在宝玉的心中,尽管袭人是他最贴心的大丫鬟,但他们在精神上无法产生共鸣,于是,他将袭人和宝钗同划为说混账话的那一类,也就是物质的攻利的一类。
这顿毒打也拉近了他与晴雯的关系,而在此之前,他对晴雯远不如袭人。自打第6回与袭人初试云雨情之后,原本待袭人不薄的宝玉,更因此而待她与别个不同,甚至在19回还亲自跑到袭人家里,可见他对袭人的用情之深。对于晴雯,在20回是抱怨她磨牙,31回因跌断了扇骨,两人还大吵了一架,宝玉一气之下,纨绔子弟脾气爆发吵着要将她撵出去。但是到了34回,我们发现宝玉是叫晴雯去帮他办最贴心的事儿,这是宝玉发自内心的对晴雯的认可。很明显,宝玉将晴雯、黛玉划为一类,他们都是单纯的追求内心愉悦的精神至上主义者。
由此可见,红楼处处是伏笔,作者通过一个细节将宝玉内心世界的变化无意间表现出来。从此,黛玉和晴雯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而宝钗和袭人则合力成为他人生的绊脚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