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为了挽救衰落的贾家做了哪些努力?
别看贾母整天吃喝玩乐,自嘲“老废物”,其实她为了挽救贾府做了很多努力和牺牲。
首贾母让不靠谱的长子贾赦袭爵,让可靠的次子贾政当家贾赦是个不靠谱的人,十分好色又胡作非为。这一点通过他逼娶鸳鸯、抢石呆子的扇子、打贾琏、把迎春抵债等几件事都可以看出来。如果让他袭爵的同时管理家业,荣国府肯定早就败坏在他手里了。
贾政为人端方忠厚,虽然不聪明,但是哥正经人,让他当家不会给家族带来灾祸。虽然后来好心帮甄家窝藏赃物也是死罪,但是这也不是贾母能预料的事情。
贾赦为此非常不服,当众嘲讽贾母偏心,贾母也自嘲自己的心需要针一针,可是谁又能理解贾母内心的无奈呢?
贾母培养了出色的女儿和孙女们用来联姻,扶持贾府贾府的女儿们个个出色,不是偶然,也不是天意,而是贾母的功劳,是培养出来的。对于贾府这种古代世家大族来说,男子不能建功立业,促进家族发展。那么靠女儿们对外联姻获取助力和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手段。
贾母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都不够聪明出色,但是女儿贾敏资质很好。于是贾母就花了大力气去培养贾敏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大家闺秀。
然后,贾母就把她嫁给了四代列侯之后,探花郎林如海,和清贵的林家联姻。借助林如海在朝廷和儒林的势力地位,为贾府从军功勋贵,转型科举清流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可是林如海是姑苏人士,贾敏嫁给他之后除了在京城做官还能见到贾母,后来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爱女心切的贾母是刻骨铭心的,后来贾敏早逝之后,贾母把这一份母爱移情到了外孙女林黛玉身上。
到了“贾府四春”这一代,贾母更是亲自把孙女们都带在身边抚养,元、迎、探、惜虽然未必有贾敏出色,但一个个也都是非常拿得出手的大家闺秀。
大年初一生日的贾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做十年女史,侍奉皇后礼仪,记载内廷功过,后被封为贵妃,让没落的贾府瞬间获得外戚势力加持。
精明才高的探春,后来和亲外藩,做了王妃,也是给家族做了非常大贡献的姑娘;迎春虽然木讷,但也知书达理,嫁的孙绍祖,虽然是被亲爹坑了,但孙绍祖也是前途不错的武官,只不过不是人而已;惜春如果贾府没有败落,她根本不会出家,而是被宁国府用来嫁给京城权贵人家,至少也能结一门对贾府有助益的亲事。
贾母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这也是非常有远见的贾宝玉是贾府几代子孙里面的佼佼者,连荣宁二国公的魂魄也请警幻仙子教导宝玉,认为子孙中只有宝玉“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贾母看出了宝玉是贾府中兴的希望,才把宝玉自幼带在身边抚养。贾母纵容给宝玉厮混内帷、不好好上学读书,这的确是过于溺爱了。但是这其实也是贾母针对宝玉性情的一种特别教育方式,宝玉从小就不是一个一般的孩子,他不仅禀赋柔脆,娇嫩美貌的像个女孩儿,而且他抓周只抓胭脂水粉,性情乖僻只喜欢和女孩子相处。
贾母既然看出了他的慧根,只能顺着他的性子去培养他。如果逼着他去圣贤书很可能就会和贾珠一样早早夭折,那可就全完了。贾母已经老了,宝玉是她仅有的希望了,贾兰太小根本指望不上,贾环是个庶子,而且心术不正,贾母从来不拿正眼看他。
所以贾母宠爱宝玉,都是可以理解的。宝玉虽然不爱读书,但是心底善良,人品正直,学问也非常不错,诗词歌赋水平都很高,四书五经也都能背诵。如果贾府不那么骄奢淫逸,落得抄家获罪的下场,宝玉去考个功名其实也不是难事。
贾母已经尽力给贾府的未来筹谋策划《红楼梦》中贾母其实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为贾府的前途筹谋策划,除了以上这些,她还充分的利用了贾府其他儿女的婚事,实现政治联姻,给贾府提供助力。
贾政娶了王夫人、贾琏娶了王熙凤,是贾母看好了中途暴富的王家有发展潜力,果然王子腾后来步步高升,给贾府帮了不少忙。贾珠娶李纨,也是贾府向清流转型的操作。
贾母宠爱王熙凤,让她和贾琏夫妻帮忙管家,也是安抚贾赦作为长子不能当家长的怨气,同时还卖了王夫人一个人情。
贾母容忍王夫人收留薛家母子三人多年,容忍“金玉良缘”的谣言在贾府散播,宝钗天天围着宝玉打转,其实也是为了给王家面子,维系亲戚情分。
贾母逼着王夫人认下薛宝琴为干女儿,自己又疼爱照顾宝琴,都是为了帮助没落的薛家成全宝琴和梅家的婚事,将来梅翰林也能成为贾府的一门亲戚和助力。
贾母见王夫人管家不利,只能亲自出手雷厉风行治理大观园聚赌事件,一番痛斥反映出她作为大家长的无奈和悲辛。
贾母过生日花费巨大,其实是因为来宾都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如果贾府连这种场面都不能支撑,恐怕就要被踢出京城权贵朋友圈了。而贾母八十岁高龄盛装打扮,应酬好几天其实也非常辛苦。
另外,贾母其实真没花多少钱,她一个老太太,吃穿住行都有限,属于贵族常规标准。她连儿子们孝敬的名贵饭菜吃不了,也都打赏给孩子们吃,并且叮嘱以后不要再送。
所以,贾母真的已经为了挽救贾府做的够多了。可是贾府已经气数将近,男人们不争气还各种作死,贾母一个垂暮的老太太,凭一己之力也回天乏术,只能尽人事知天命而已。
不要埋怨贾母不管事,她倒是想管,但也要有人听才行。如贾赦、贾珍这些荒唐胡闹惯了的老纨绔们,贾母就算天天耳提面命,他们也只会敷衍了事而已。
至于贾母每天吃喝玩乐,说说笑笑,也不过是看开了。至少贾府在她活着的时候还垮不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不如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南山橘暖/文
《红楼梦》中,贾母为了挽救衰落的贾家做了哪些努力?
贾母做的最大努力,是想把薛宝琴娶进贾府,以挽救这个家族衰落乃至消亡的命运。其次,就是把袭人拨给了贾宝玉,并且暗示了其姨娘的身份。
那么,贾母为何不顾“金玉良姻”、“木石前盟”,而想把薛宝琴说给贾宝玉,这桩婚姻为何只提一提就作罢了?把袭人拨给贾宝玉,又是何种用意呢?
袭人似兰如桂,原名花珍珠书中交代,“(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贾母之俾原名叫花珍珠,贾宝玉以“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改其名为花袭人。那么,贾宝玉为何要把珍珠改为袭人,只是因为这个俾子姓花吗?而且,袭人为何姓花呢?
其实,袭人就是“龙衣人”,这是《红楼梦》惯用的“拆字法”。因此,这个人物的名字应当这样读“花珍珠袭人”,珍珠与袭人是相互释义的关系,这其中隐藏着荣国府的一大机密,这个机密又暗藏了“金玉良姻”、“木石前盟”。
珍珠袭人姓花,是什么花呢?九天薄命司中,袭人的册页判词写得很清楚:“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原来,这个十分活跃的人物既是兰花,又是桂花,所以若是把前后两个名字与花对应起来,珍珠就是兰花,袭人则是桂花。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兰花、桂花都是书中的“天香”,桂花自不待言,就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中的桂花,桂花结子之后落在了月亮之中,就形成了天香。兰,指的是泽兰,是一种开紫色花的草本植物,古人把这种兰叫做香草。林黛玉是绛珠仙草降世,那就是“仙葩”,仙葩也是天上之花,故而,“兰”也是天香。
无论是珍珠还是袭人,贾宝玉都与之无缘,但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却又是袭人引他入梦的。第五回书中说,贾宝玉在秦可卿卧室里午睡,这里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写的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明确点出了贾宝玉的引梦人既是秦可卿,又是花袭人。秦太虚其实不是实指的秦观秦少游,而是指的太虚幻境中的秦可卿。
所以,梦境之中是秦可卿与贾宝玉演绎警幻之事,现实中却是袭人与贾宝玉初试云雨之情。《红楼梦》学习《水浒传》,以男女私情象征血缘乃至血统,而且是皇室血统和血缘。贾宝玉跟这两人论血统,是因为她们都有皇帝的符码,故而,袭人就是“龙衣人”。
这位龙衣人名字叫做“珍珠”,珍珠倒过来就是“珠珍”,此处用的是灯谜谜格中的秋千格,谜底仅限两字,倒过来念才能扣住谜面。那么,“珠珍”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到历史史料中去找答案了。
《红楼梦》中隐藏着历史,这是毫无疑问的,“珠珍”应当出自《明实录·天子高皇帝实录》。朱洪武的父亲名叫朱世珍(这里又用到了解带格),后来被追谥为“仁祖”。在朱洪武出世之前,朱世珍的妻子陈氏梦见自己在“舍南麦场”遇到了一个神仙,这个神仙给了她一粒白色药丸,让她吞下。梦醒之后,陈氏把这个似假似真的梦说给了“仁祖”,此时,“口尚有余香”。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天香”,也是“冷香丸”的出处,更是“太虚幻境”的实际场景,是《红楼梦》中的“仙缘”。也就是说,贾宝玉与“龙衣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他也应当是这个“龙衣人”的正统血亲。
因此,贾母就把珍珠给了贾宝玉,贾宝玉便改名为袭人。贾母颇费心机地让贾宝玉重温皇室血统,这样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具备了皇室血统,贾家当然就不会衰落了。
但是,甲戌本中,“芳气袭人是酒香”中的“袭”字是经过涂抹的,从涂抹的痕迹看,原文应当是“花气杀人是酒香”,“龙衣人”是要杀人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薛宝琴“不在梅边在柳边”薛宝琴这个人物非常重要,若要细讲起来,恐怕也得做一篇大文章了。因而,本文仅以题目而简要说说这个很重要的人物。
第四十九回书中,薛小妹第一次亮相,书中说:“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
薛宝琴因哥哥薛蝌而来到了荣国府,这就界定了这个人物的第一重身份,她也是“月中”之人。因为,薛蝌之“蝌”是蟾蜍,与后来夏桂花的陪嫁丫头宝蟾是一个寓意,都与“月中桂子”,也就是“天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薛小妹一出场便惊艳大观园,严重威胁了林黛玉的存在。林黛玉是“玉带林中挂”,其实也是个“桂”子。
薛宝琴原本是要去都中与梅翰林之子完婚的,但贾母并不知情,因而见到薛宝琴踏雪寻梅这样美丽画卷时,便产生了把她说给贾宝玉的想法。王熙凤知道其中的内情,不动声色地提醒了贾母,这件事就此搁下了。
贾母看上薛小妹,类似于把珍珠拨给贾宝玉一样,都是在维系皇室血统。怎么讲呢?
薛小妹不仅人长得漂亮,还是个大才女,其十首怀古绝句,预言了贾家以及诸多人物的结局命运,简直就是贾元春“再世(其实,元妃省亲是游魂归来)”,或者说是继秦可卿、贾元春之后,贾家衰落的总代言人。
薛宝琴这个名字也十分有讲究,“琴”是当今两个藩王的意思,也就是《红楼梦》中所隐喻的桂林靖江王城中的两代靖江王。这层寓意,上面已经讲到,“月中桂子”,其实讲的就是桂林靖江王。后文对此还将进一步解读,以全面揭秘贾母为贾家所做出的努力。
这十首怀古绝句中的第一首暗藏的是贾家之败,以赤壁大火对应王熙凤判词中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第十首压轴,一开头就是“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诗,隐伏了贾母为何要以薛宝琴配贾宝玉,贾宝玉为何得不到薛小妹,以及贾家之败,薛宝琴结局等诸多“机密”。
那么,“不在梅边在柳边”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薛宝琴没能与梅翰林之子成婚,却嫁给了柳湘莲呢?
贾家败落与薛宝琴关系密切上文讲到,花袭人“似桂如兰”,薛宝琴“不在梅边在柳边”,其实是一个意思。“兰”、“桂”已经稍作解读,那么,“梅”、“柳”又是什么意思呢,仅仅只是梅翰林与柳湘莲吗?假如是柳湘莲,第十首怀古绝句又隐伏了黛玉结局,难道林黛玉也是嫁的柳湘莲?
其实,薛小妹的十首怀古诗除了隐伏贾家之败,其他九首不止说的九位金钗,而是隐伏了诸多人物的命运结局。其中,第十首绝句是这样写的:“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诗中已经把本文上面所讲到的所有隐伏明朝的信息全部涵盖,“明月”、“月中桂子”、“天香”等等,都在薛小妹的笔下再度展示。那么,“梅”、“柳”就必定与这些隐喻符码有关了。
梅,谐音“煤”,是煤山之“煤”,隐喻崇祯上吊,明朝灭亡。而这个时间节点,基本上已经隐藏在秦可卿的故事之中,薛小妹做怀古十绝时,已经是南明时期。所以,她不能在“梅边”。荣国府写的是北京城,但实际上隐藏的是桂林靖江王城。所以,薛小妹是不可能去“梅边”嫁给梅翰林之子的。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为何是靖江王城,这个问题我已经写过多次了,此处不再重复。
书中的梅花主要盛开在两个地方,东府(宁国府)和栊翠庵。东府指的是位于东面的京城,宁国府是以宁王朱权后裔为主线的故事,隐伏了八大山人。栊翠庵是妙玉修行之地,是“庙宇”的意思,“庙宇”其实就是一个“土馒头”,象征已故之大明。
大明虽然亡了,但皇统依旧在南方延续,这就是“柳边”。柳,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柳宿,是南方朱雀七宿之一,指的就是南京。《红楼梦》的这一笔,也是源自《水浒传》,《水浒传》中的“柳”则出自《史记·天官书》。《水浒传》中,柳树三次与“打麦场”一并写,象征的就是明朝。“打麦场”,说的就是朱元璋母亲在“舍南麦场”吃下冷香丸的地方。
所以,尽管大明已亡,但桂林靖江王依然是“月中桂子”,他们还是明朝的藩王,依然在“柳边”。
桂林靖江王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后代,在《红楼梦》中就是“兴隆街的大哥”,也就是“龙衣人”。贾母以珍珠为贾宝玉后来的姨娘,其中的寓意就是如此,他们原来就是“龙衣人”的后代,假如以“仁祖”这个祖脉算,贾家也是皇室血统。
薛宝琴是“两个王”,分别隐喻的是两代靖江王,也就是象征荣国府的荣穆王朱履祜的儿子朱亨嘉,侄子朱亨歅。
朱亨嘉曾经在大明灭亡后,自称监国(代理皇帝),以洪武278年为纪年元年,这就等于更正了大明皇室血统:仁祖——太祖——靖江王。这就是贾母要以宝琴配“假宝玉”的缘故。
朱亨嘉称帝当年,就被朱元璋的九世孙隆武帝朱聿键所灭,朱亨嘉被绝密缢杀,外界只知道此人得暴病身亡。贾母算盘落空,也即指此。“龙衣人”要“杀人”,脂砚斋涂抹掉“杀”而以“袭”代,指的就是这件事。
朱聿键没了朱亨嘉,却没有撤藩,继续以朱亨嘉的堂弟朱亨歅为靖江王。三春之后,朱亨歅被明朝叛将孔有德缢杀。靖江“双王”全部死于缢杀,薛宝琴不是在柳边,就是在梅边,同样没能逃过诸如“煤山”的命运。
孔有德诛杀靖江王,激怒了永乐皇帝朱由榔,派出李定国前往平叛。孔有德不是李定国对手,兵败自刎,放火烧毁了靖江王城。薛小妹怀古绝句第一首写的是“赤壁怀古”,暗喻了靖江王城这把大火。同时,也是王熙凤《聪明累》中“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真实写照。
朱由榔曾经袭封桂王,同样是“月中桂子”,他的结局隐藏在贾元春、贾探春的判词、曲中,是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的。贾家“乘槎待帝孙”,等待的就是这个万历皇帝之孙,帝孙出现,贾家却就此彻底消亡。
贾母为贾家所做的两件事情,都付诸东流,血统再正,都没能躲过“生于末世运偏消”的结局。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便是作者对这段家史的痛苦回忆。
至于说薛小妹、林黛玉似乎都嫁给了柳湘莲,其实说的是洪武曾经在皇觉寺出家,以及史湘云、薛宝琴,甚至包括惜春等人是出家为僧的结局。柳,是大明的符码,湘,指的是全州湘江边上的湘山寺,莲,是荷花,取其“荷”而暗指“和尚”。
历史真实是,朱亨嘉被活捉前,他的儿子朱若极在一个太监的保护下逃出王城,来到湘山寺出家。这个王子,与宁王朱权之后八大山人一道,被称为清初四僧,也就是大画家石涛。
书中的“石兄”,莫非就是石涛?
《红楼梦》中,贾母为了挽救衰落的贾家做了哪些努力?
贾母十几岁嫁进贾府,从重孙子媳妇做起,到后来掌管荣国府,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丈夫死后,按照夫死从子的规矩,贾母交出了管家权。
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贾赦胸无大志也不爱读书。贾政自幼酷爱读书,深得祖父的喜爱。祖父和父亲对贾政的定位是从科举取仕。父亲死后,贾政被皇帝开恩赏了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按理应该贾赦管家,可是贾赦人品不好,属于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不能承担贾府这个重担。贾政虽然不够灵活,但是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他不会将贾家发扬光大,至少能保住贾家不败在他的手里。因此贾母打破常规,让贾政管家。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为了防止贾家出现这样的状况,贾母做了许多工作。
一、亲自培养孙子宝玉和所有孙女,为贾家培养接班人。
贾母喜欢女孩子,将贾府的所有女孩子都养在身边,亲自教养。贾府四春个个都非常优秀,每个人都有一项特长,元春擅琴;迎春擅棋;探春擅书法;惜春擅绘画。培养优秀女孩的目的是给女孩子选一个优秀的联姻对象,与对方结成政治同盟。
宝玉虽然不喜欢读八股,但是每次宝玉出门会客,都会得到许多赏赐,都是孩子里面最出色的。
二、派元春进宫,中兴贾家。
贾母把元春培养得贤孝才德,温婉端庄,心胸宽广,精明能干。鉴于元春的能力,贾母让元春进宫当了女史,元春经过努力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皇帝的器重,升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元春封妃,贾府出现了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繁荣。
三、重点照顾孙子的遗孀李纨和重孙子贾兰,希望贾家后继有人。
贾母对李纨非常照顾,给她和王夫人等一样的月例银子,还给她和儿子田庄土地,让她们收租,保证生活质量。吃饭时,有好吃的还会给贾兰送去。例如中秋节前夕,贾母让人给王熙凤一碗粥,黛玉一碗笋,宝玉一盘风腌果子狸,贾兰一碗肉。贾母对贾兰的称呼也充满爱意叫“兰小子!”
贾母照顾贾兰是因为贾兰是贾府的第五代,贾府的希望在年青一代身上,希望贾府后继有人,希望贾兰健康成长。
四、整顿荣国府,查赌。
荣国府表面繁荣,暗地里下人们赌博喝酒,做事推诿。贾母查赌,严厉处置了头家。五、让探春远嫁和亲。
南安太妃来贾府要看姑娘们,贾母开始是拒绝的,她明白太妃的意思,不想牺牲孙女的幸福。但是太妃坚持要见贾府的姑娘,贾母无奈,只好命凤姐让薛林史三位和探春来见。贾母没让迎春和惜春来见南安太妃不是贾母偏心,而是贾母认为,只有厉害的玫瑰花三丫头有可能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迎春和惜春到了番邦异国,只能是牺牲品。果然南安太妃相中了探春,于是探春和亲远嫁。贾母通过探春远嫁,获得了南安郡王的庇护。
然而无论贾母如何努力,贾府已经成了强弩之末,运终数尽,不可挽回。
《红楼梦》中,贾母为了挽救衰落的贾家做了哪些努力?
富贵不过三代,贾府从第三代贾赦开始,已经走了下坡路,掌管荣国府多年的贾母岂有不知?为了挽救贾府的衰败,她早早就做了准备。并在施行的过程中时时调整,也算是曾经抗争过的,可惜,终不能斗胜宿命。贾母的抗衰措施有:
一,将贾敏嫁入林府。贾敏身为国公府第三代嫡亲大小姐,嫁入候门的第五代公子哥儿,这在许多人眼里算是低嫁,但是贾母是谁,一个从重孙媳妇做起的人精,岂有吃亏的道理?她的眼光长远的很,她看到了林如海的潜力。
果然,林如海这个探花郎很是出色,不但做了天子近臣,而且得了天子信任,被钦点为两淮巡盐御史,凭林如海的才学,精明,谨慎,以后入阁拜相都是稳稳的。
但是,命运与贾母开了一个玩笑,贾敏不争气,不但没有生出儿子,还命不久长。为了能加强与林府的联系,贾母又将林黛玉接入了贾府,并着意培养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再继续联姻,可惜命运再一次与贾母开个玩笑,林如海又早死。贾母的第一次筹划以失败而告终。
二,将元春送入宫中。元春被选为女官,并以贤德传世,这是需要运作的,没有人为炒作,只能藏在深闺人不识。元春从做女官之前,就已经开启了勾心斗角,负重前行的模式。宫中,不是人呆的地方,贾母岂有不知,可是看看那些不爱读书的孙子们,只知挥霍玩乐的纨绔们,她只能忍痛安抚元春。
元春经过努力,终于在皇上那里得了青眼,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与舅舅王子腾结成犄角互助之势,将贾府推向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可惜,元春却无子女,且寿命不长,三十多岁便香销玉殒。
三,迎娶李纨。与李家结亲,其实也是贾母的一步好棋。如果贾珠不早死,有国子监的第一把手照料扶持,贾珠的前程也是将相之才,不过,贾珠虽早死,但贾母的这步棋还是起了作用。最后,贾珠与李纨之子贾兰重兴贾家。
另外,收养惜春,看重探春,宠爱湘云,这都是贾母的措施,因为许多时候,联姻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然而贾母无论如何努力,终不能改变贾府运终数尽的局面,改变不了贾府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结局。
《红楼梦》中,贾母为了挽救衰落的贾家做了哪些努力?
在《红楼梦》中,贾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贾府的主要事务已不归她管,但贾府大局还是在她掌握之中。
贾赦想讨鸳鸯,在贾母处碰了一鼻子灰,与邢夫人落了个不孝的名声。
而贾政教训宝玉前,还提前发话,不许告诉贾母,清客们看打得不像样,还是找人通报了贾母,等贾母赶来,说要带着王夫人宝玉回南京,贾政跪下磕头认错。
王夫人未告知贾母一声就将晴雯撵了出去,事后还是不得不编了个理由,说晴雯得了女儿痨,只因晴雯是老太太看上而派去宝玉屋里的人……
贾府里三个这样有权的人,都要服从贾母,可见实际真正有权的还是贾母。
贾母在贾府摸爬滚打几十年,是贾府从极盛到渐衰的见证者,虽内囊尽上来了,但是基本还能保持原状,于此可见贾母精明。
冷子兴说贾府“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贾母何尝不知?而王熙凤精明,果断,泼辣,有手段,让她成为主权人之一,就是贾母为挽救衰落的贾府做的努力之一。因为凤姐像年轻时候的她,比起贾政王夫人宝玉等人,贾母相信凤姐更有管理的能力。
除去凤姐,探春也是个精明的人,虽为庶出,但贾母亦未轻视,让探春协助管理大观园,王夫人必然先请示了贾母,看重探春的才干,让其有施展之时,是贾母为挽救贾府所作的努力之二。
七十三回,为园内管理有疏漏之处,贾母对探春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防微杜渐,严查赌家,并“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内。”还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实在是雷厉风行,连求情的人都一并驳回,毫不手软。
贾母此举,既警戒了下人,又暗示了管理者不要太过放松,是为挽救贾府做出的努力之三。
但贾府的衰败已积重难返,精明如贾母,也挽救不了大厦将倾的颓势。
作者:长安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中,贾母为了挽救衰落的贾家做了哪些努力?
贾母作为贾家辈分最尊高的老祖宗,所有人都围着她转。作为上一代的管家,贾母退休后的生活很滋润,没人敢用荣国府或者贾家的事打扰贾母,对贾母只报喜不报忧。贾母虽然心中清楚,既然已经交权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每日只和孙子孙女在内宅吃喝享乐,看似什么不管,其实贾母对于荣国府甚至贾家来说都是定盘星,正是有贾母在,贾家才没有过早的散掉。
【一】
贾家作为一门两个国公的大家族,创立之处人员结构简单,不过是宁荣二公兄弟俩共同侍奉父母,几个儿女。这样简单的家庭结构使得贾家那时候的富贵和团结是最好的。人丁少,矛盾也少。但随着贾家第二代繁衍,生齿日繁,主子奴才越来越多。受益嫡长子继承制,宁荣二府非嫡长子都被分家出去,成了一个个小家族。两府主人就那么几个,奴才却越来越多。
意外出现在第三代,也就是贾母两个儿子身上。嫡长子贾赦不知道为什么失去了继承荣国府,荣国府竟然是贾母二儿子来管理,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要知道荣国府是敕造,贾赦袭爵,贾家绝不敢私自决定由二儿子掌管荣国府的。可见这个问题是皇帝留给贾家的一道难题!
荣国府出现嫡长子袭爵却不掌握爵位封赏的情况,等于将荣国公的世袭一分为二,封爵给了大儿子贾赦,封赏给了二儿子贾政。结果就是荣国府的主人多了一倍,人多了自然有矛盾,荣国府也随时处于分裂状态。之所以没有分裂,就是因为贾母在。贾母的存在保持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荣国府。没有贾母,贾赦贾政兄弟必有一争,荣国府也一定会彻底撕裂,不可能维持表面的平和。这是贾母对延缓贾家衰落最大的功绩!
【二】
荣国府最大的分裂危机贾母自然看得出。对此贾母也深表忧心。贾赦邢夫人夫妇,贾政王夫人夫妇面和心不合,老太太也看得明白。为此,贾母做了几个明智决定。
一,贾琏娶王熙凤
贾赦儿子娶了王夫人的侄女。通过王熙凤,不但将荣国府长房与王家联系起来,还让长房二房有了更深的联系。作为荣国府长房长孙,贾琏的婚事,贾母的意见举足轻重。贾母那是年纪不老,王熙凤经常往来贾家,贾琏娶王熙凤,一定是贾母的主意和首肯。
二,王熙凤管家
荣国府长孙是贾珠,贾珠娶妻李纨。作为荣国府管家王夫人要在贾珠娶妻之后将管家权力交接给李纨。同样,邢夫人也要陆续将长房管家权交给王熙凤。不想贾珠突然去世,让下一代传承出现意外。李纨成了寡妇,无法管家,荣国府只能王夫人继续管理。安排王熙凤过荣国府协助王夫人管家是贾母做的第二个弥合荣国府裂痕的举措。王熙凤到来,王夫人无话可说,邢夫人也无话可说。如此,荣国府又一次变得稳固,避免分裂。
三,宠爱贾宝玉和王熙凤
贾母最宠爱的两个贾家人一个是贾宝玉一个是王熙凤。宠爱贾宝玉,是安抚贾政王夫人。宠爱王熙凤也就是宠爱贾琏,是安抚贾赦邢夫人。左右平衡之道,是贾母第三个维稳举措。
四,接林黛玉入贾家
林黛玉父亲是巡盐御史,此职位非皇帝亲信不可为。贾母接林黛玉来贾家,既是亲情难舍,也是将林家紧紧拴在贾家身上。掌握了林黛玉,也就使得林如海永远与贾家利益一致!
五,疼爱史湘云
史家与贾家已经渐行渐远。贾母姑奶奶的身份对史家两个侯爷影响力不多。维持和史家关系就落在史湘云身上。贾母对史湘云好。也是维系与史家的关系。毕竟史家一门两侯,并没有降爵,才是四大家族最特殊存在。
六,挽留薛家
薛姨妈带着子女进贾家,贾母挽留是想给贾家再添一个助力。薛家虽衰落,到底有钱。而贾家最需要的也是钱。与薛家好,可以和薛家一起做生意,生财有道才是最重要的兴家之本。
七,团结宁国府
家和万事兴是贾母为贾家做的最大功劳。荣国府好了,宁国府也会好。贾母对宁国府也一样。亲自抚养惜春,将秦可卿认定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之人也是贾母保持宁荣二府团结作出的平衡举措。宁荣二府团结,贾家就不太容易败。
【三】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贾元春晋升贤德妃,省亲大观园,贾家不出现政治意外,完全可以再支撑一两代,这与贾母的维持密不可分。而政治是贾母无法干预的,贾家抄家与贾母无关。作为大家庭的老祖宗,她为贾家这个大家庭已经做了最大努力。
贾家在元春省亲后极速衰败,贾母早有感知。抄检大观园也好,王夫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好,贾家入不敷出偷她的东西出来典当,贾母都知道。但她终究不能管。管家人是王夫人,当时的礼仪也不允许贾母横竖插手。但贾母也有忍不住的时候。
贾赦要鸳鸯,贾母大怒,迁怒王夫人骂她:原来你们都是哄我呢!贾母第一次情绪大爆发。贾母认为所有人都不对她说实话,所有人都报喜不报忧不是大家庭持家之道。贾母发火也是敲打王夫人,现在家里情况我都知道,不用哄我。而随后大观园查赌,贾母更是亲力亲为,不顾她人劝阻执意严惩带头人,并当众列举赌博带来的若干坏处,条条击中荣国府弊病!贾母亲身示范给众人上了一课。
可惜,贾家病入膏肓,积重难返。贾母的干预不过螳臂当车,挽救不了贾家。七十五回面对凋零的贾家,贾母过了最冷清的一个中秋节。当贾赦讽刺贾母偏心后,贾母终于难忍伤心,老人家第一次为她生活了六十年的家族流下了眼泪。那一刻她知道,贾家完了,而她没有办法!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