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晴雯的死让宝玉极度痛苦,有人说黛玉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你怎么看?

《红楼梦》中,个人最喜欢的两位女孩是黛玉和晴雯。以往未曾关注过她俩之间的关系,后来,稍加留意,便意外发现,俩人关系并非特别要好。小说第26回曾记述了这么一个小风波,黛玉有次在怡红院叫门,晴雯竟然没听出来,谎称宝玉睡了,没去开门,黛玉气闷不已,只得回去抹眼泪了。而晴雯死时,黛玉也没表现过特别的悲伤,这让人不免有些失落。

晴雯之死,令宝玉那般痛苦伤悲,为何黛玉却似乎无动于衷呢?略作沉思后,也不难发现,黛玉的表现,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首先,黛玉和晴雯身份有别,一为寄居姥姥家的大小姐,一是少主人宝玉的贴身大丫鬟。

两人身份有别,贾府中,对仆人格外关照,平等相待的,恐怕只有宝玉一个人。两人交集有限,交情一般。黛玉对晴雯之死,未像宝玉那般心碎,实在正常。

【晴雯撕扇】

其次,两人虽然个性类似,然而不幸都美丽要强、刀子嘴豆腐心,这样的“同类人”很难成为亲近的朋友。

两人都是绝代佳人,天赋异禀,美丽脱俗,生性高傲,同类之中,少有人入得了她们的法眼。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黛玉出身富贵之家,偏偏家庭败落,母亲早逝,父亲后来亦故去,无兄弟姐妹相助,只得寄居外家。晴雯更悲催,出生下贱,虽然心灵手巧,自视甚高,然亦无法改变奴仆的命运。

两人内心深处,都有敏感脆弱的一部分,而且相似。这样的人,安全感不强,防范心理严重,因此,常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样子,实际上,她们的内心更多的是柔软,只是怕被人轻视了,伤了自尊,不敢将那一面示人而已。

并不是所有的同类,都能成为知己好友,黛玉晴雯性情相似,均为直道而行的美人,锋芒外漏,本不易成为好友。加上主仆有别,更难成为密友,也就很难为对方的不幸悲伤了。

第三,两人虽然未视对方为情敌,但都与宝玉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

两人身份有别,都爱慕宝玉,黛玉很可能成为宝二奶奶,晴雯最多成为宝玉的小妾,两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不明显。宝钗才是黛玉所忌惮的,袭人才是晴雯所不喜的。然而,像黛玉和晴雯这样热烈纯粹的人,即使受习俗的影响,能够接受宝玉亲近别的女子,但不会特别容忍。她们如果都嫁给宝玉的话,如果其中一人未能作出妥协和调整,恐怕宝玉的后院很难安生了。

由于这层潜在的竞争关系,黛玉对晴雯之死,没表现出过度的悲伤,实属正常。

第四,绛珠仙草黛玉的泪水,除了自伤身世,只为神瑛侍者宝玉而流,晴雯好也行,歹也罢,与黛玉无干。

晴雯固然非比寻常,乃世间罕见的上品女子。可黛玉更了得,非尘世所有,乃仙女下凡,且为“报恩还泪”而来。黛玉的一生,除了自伤病弱、孤苦,哀感春花秋雨,便是为宝玉而憔悴泪流了。

晴雯诚为人间好女子,然终非黛玉心中之人,两人之关系,也非小说着重表现的内容。晴雯的荣辱兴亡,与黛玉关系不大了。

第五,伤悼晴雯,于情于理,主角都应是宝玉,而非别个。

“意淫”大师宝玉,对晴雯的爱恋,已经超越了主仆之限,他欣赏晴雯真率的个性,而不仅仅贪恋其美貌,感恩其尽心照顾了。晴雯照顾宝玉那么多年,夜间在宝玉旁边侍候,端茶倒水,是与袭人相当的体己人。在宝玉成长过程中,晴雯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朝亡去,怎能不伤心欲绝?

且不说黛玉与晴雯交集较少,假如两人关系密切,如让黛玉哀悼晴雯之亡,恐怕宝玉之悲悼可能会打些折扣,试想,在悲伤哀愁方面,天下有几人比得过黛玉?曹翁不写林妹妹之悲愁便可,一写必然大写特写。晴雯之死,没必要渲染黛玉之悲愁,故而,宁愿不书,也不泛泛呈现。

第六,黛玉与宝玉一起祭奠晴雯,并非全然无动于衷,她已经表达了对后者的哀悼。

不过,黛玉很快便自伤身世,担心自己享寿不永,无缘与宝玉长相厮守。两人琢磨诔文,宝玉改至“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心惊不已,已然代入了自己的情感。因为潇湘馆就有茜纱窗,自己因为体弱多病,双亲先后亡故,家庭败落,恐怕难以顺利与宝玉成亲。恰如脂砚斋所说,《芙蓉女儿诔》明悼晴雯,暗悼颦儿。

【图:黛玉与宝玉一起祭悼晴雯】

黛玉先与宝玉一起伤悼晴雯之亡,继而自伤,若不留意,便以为她未曾哀悼晴雯之死,这可以说是一种误解。

更多人文靠谱解读,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红楼梦》中晴雯的死让宝玉极度痛苦,有人说黛玉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你怎么看?

晴雯是宝玉的贴身大丫头,又是宝玉极宠爱的,晴雯之死,让宝玉极度痛苦,并因此怀疑袭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黛玉为何要痛苦呢?晴雯之死,又不关黛玉的事。

晴雯虽为黛影,也只是晴雯眉眼有些相似,口齿伶俐,针线好等,但距离却差了好多。并且二人的交集并不多,甚至还有些过节,第二十六回,晚饭后,黛玉见宝钗去了怡红院,又忧虑宝玉被贾政唤去后的发展,也随后去了,但因事晚了一会儿,敲门时,便被与碧痕吵嘴后迁怒晴雯,以宝玉的名义拒之门外。让心思细腻的林妹妹哭了半夜,事后,林黛玉得知真相, 便劝宝玉也该管一管怡红院里的姑娘们了。

不错,晴雯曾奉宝玉之命为黛玉送了两方帕子,但晴雯大不了也只是个信使,并不知其中含义,还曾担心黛玉会因此而生气,不过,晴雯考虑的出发点都是从宝玉的角度考虑,并不是为黛玉。

晴雯,袭人,宝玉主仆三人口角,宝玉要赶晴雯,袭人拦阻,众丫头求情,乱成一锅粥时,黛玉也曾为晴雯解围,但晴雯也仅是见了黛玉来了,便出去了,二人实在说不上有何情分。

一个平时无交集,更没有情分的小丫头死了,与我们平时听到邻家有人去世不是一样吗?顶多唏嘘两声。林黛玉若真如宝玉般痛苦不堪,在众人眼里,那才叫奇怪呢!

《红楼梦》中晴雯的死让宝玉极度痛苦,有人说黛玉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你怎么看?

《红楼梦》晴雯的死让宝玉极度痛苦,为何黛玉事不关己?这个问题朋友问的好,如果换做你是黛玉,你喜欢宝玉,宝玉喜爱的姑娘死了,你是什么反应?是开心,是伤心,还是该如何?

实际上文中早已说明,宝玉读芙蓉女儿诔的时候,敏感的黛玉知道他的痴性,所以过来打岔,和他一同商议如何将这个诔文写的更好。谁料,黛玉因这一改,二改,三改,突然触及自己,便住口不语了。

而我们如果从人际关系来讲,晴雯虽然是宝玉的爱宠,但是她并不是黛玉的爱宠,所以晴雯死了,也不过是宝玉的房里又换了个或者是少了个女孩子而已,黛玉用不着伤心呀,也用不着庆幸或者替他难过呀,因为死了这个,必然又有新的,“从来只见新人笑,哪曾记得旧人哭?”如果死的是黛玉的得力助手紫鹃的话,黛玉才能应该哭的,是晴雯就没什么要紧了,毕竟两个人没什么交集。

何况黛玉作为主子,听见晴雯的死,至多是听说她是病死的,不免会想到自己的病,她是不可能开心的。然而这个女孩子和自己并无交集,她又凭什么难过?

宝玉难受,是因为他天生的痴情,痴情于所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就如黛玉之哀落花一般,而晴雯,则可能是他的朦胧初恋的借影,所以他死去活来的写了这个深情的《芙蓉女儿诔》,但是黛玉该以何等的身份和情感去哀伤这个女孩子呢?

《红楼梦》中晴雯的死让宝玉极度痛苦,有人说黛玉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你怎么看?

黛玉其实已经把生死看透了 懂得生死由命 悟出红颜薄命的道理了 知道谁也无力回天 何必要自寻烦恼呢

《红楼梦》中晴雯的死让宝玉极度痛苦,有人说黛玉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你怎么看?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命最大的无奈在于无常,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读红楼梦,一定会深深的感到命运的无常,生命的脆弱。在红楼梦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贾府一直在死人,却没有新生儿。如果不是作者刻意的想要表达贾府“后继无人”,或许在作者真实的生活中家庭环境的确是这个样子的。

从秦可卿之死,瑞珠触柱而亡,到金钏跳井,鲍二家的上吊,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到晴雯夭亡,红楼梦里死的女性很多,所以见惯了死亡,就学会了冷漠,就如同小说中形容林黛玉“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她想的也有个道理,她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所以晴雯之死,并非黛玉不伤心,内心深处也会有所触动,但是这种触动会因为晴雯之死,而上升到对生命对自身的一种哀怜。

作为读者很容易代替书中人物去进行感情灌输,其实像晴雯与黛玉这种关系,不像我们现在认为的小姐们小闺蜜,而是像邻居同事,所以晴雯之死,除了贾宝玉最为悲伤外,连一屋子里的袭人、麝月等等也没见得多么伤心,这就像同事去世了,伤心伤感会有的,但是不会那么撕心裂肺的痛。所以黛玉才会说“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因为对于黛玉来说,紫鹃才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姐妹。所以金钏跳井后,王夫人也会流泪也会伤心,作为读者不应该否定这种伤心,因为十几年的主仆之情还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晴雯之死,王夫人就无丝毫伤心,因为对王夫人来说,晴雯不是自己的丫鬟,跟自己没有什么感情可说。甚至可以这样说金钏之死,王夫人还会有内疚,但是晴雯之死,王夫人不但不会内疚,反而会觉得正常。

《红楼梦》中晴雯的死让宝玉极度痛苦,有人说黛玉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你怎么看?

晴雯是黛玉的现实情敌之一,对心细如发的黛玉来说怎能“事不关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