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前,纸张非常稀缺,古人是怎样练字的?

看了各位大德的文章,明白了1700年前纸张如金时代如何炼书之法。非常感谢各位。

1700年前,纸张非常稀缺,古人是怎样练字的?

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很多,甲骨,兽骨,树皮,兽皮,丝绸,棉帛等。那时,纸的名称叫;赫蹏(小块的丝帛或棉帛)。

1700年前,纸张非常稀缺,古人是怎样练字的?

树叶练字,如怀素小时买不起纸写字,发现了宽大的芭蕉叶。正是他善于思考、发现、创新慧眼,才成就了一代草书大家!

1700年前,纸张非常稀缺,古人是怎样练字的?

1700年以前,就是公元319年。当时是东晋大兴二年。

提问者问,当时纸张十分稀缺,古人是怎么练习写字的。言下之意,有没有其他代替纸张的办法练习写字。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顺便查一下,书圣王羲之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呢?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所以公元319年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16岁的少年了。就是在这个时期,王家从家乡山东琅琊搬到东晋的都城江苏南京(建业)去。

据古书记载,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說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著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常常用手指代替毛笔练习写字。不但用手比划,还有用脚划地的。

那是不是说当时纸还没有普及呢?

不是的。

如果查一下当时纸的历史发展。可以发现,虽然当时还没有宣纸或者牛皮纸、毛边纸之类的纸出现,但是当时造纸原料是非常多样化,纸的名目也非常繁多。江南以稻草,麦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用麻、布织物制作的纸统称麻纸。

史书上曾记载,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还有如竹帘纸、鱼卵纸(又称鱼笺)等等。

至于王羲之本人用的纸,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云:“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所以我们今天不但知道王羲之用的笔是鼠须笔,而且还知道王羲之用的纸是蚕茧纸。

希望对你有帮助。

1700年前,纸张非常稀缺,古人是怎样练字的?

今年是公元2019年,1700年前是公元319年,这个时期的朝代是东晋。晋代已经有纸张了,确实是非常稀缺,所以古人很珍惜纸张,正面反面不浪费一点能写字的地方来写。下面就是出土的晋代残纸了,上面就有那时候人们练字的墨迹。

再早之前,人们席地而坐,就用手指在席子上练习书法,以至于手指都摩出血来了。这个在汉代的《非草书》一文中有记述。

唐代怀素用芭蕉叶来练字。

总之,对于喜欢书法的人来说,有纸张练字是最好的,如果没有,也不妨碍对书法的热爱。

1700年前,纸张非常稀缺,古人是怎样练字的?

谢谢!你说的那个时候学习写字的方法很多,在石头上,沙土地上,桌面上,空中描空,纸上,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都是一些爱好写字者的用武之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