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到底有没有向贾母保媒,提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你是从何推断的?
没有保媒。要是有人真心保媒成全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桩婚事的话,最后也不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都是自私自利的势利眼,就连表面看着厚道大气的薛母也是盼着自己的女儿薛宝钗嫁给风流倜傥,家财万贯的帅哥贾宝玉,怎么能真心保媒让这么个可人女婿拱手送人呢?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非常深,彼此都深爱着对方。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示爱纠缠装作不知,口是心非,其实骨子里还爱得要命!要是有人真心撮合,就是一层纸的事。假如林黛玉的母亲在世的话,她会促成这桩好姻缘的。归根结底林黛玉是个孤儿,得不到人们的真心帮助,孤立无援,导致悲剧发生。
薛姨妈到底有没有向贾母保媒,提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你是从何推断的?
没有,薛姨妈曾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你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紫鹃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薛姨妈笑道:“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去了"紫鹃想借机求薛姨妈保媒,而薛姨妈的回答很明显转移了话题。为什么呢?薛家进京,宝钗落选后,嫁入贾家是最佳选择,之所以用话逗黛玉无非是揣度黛玉及老太太对宝玉婚事的态度,真可谓老谋深算。
薛姨妈到底有没有向贾母保媒,提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你是从何推断的?
薛姨妈说向贾母保媒,不过是闲话时的一句闲话,哪里能当真?再说,薛姨妈传出的金玉良缘,本身与宝黛姻缘是两个阵营,她怎么会自打嘴巴,为宝玉黛玉保媒?
薛姨妈没有保媒意向,又说出此话,实际上,这是薛姨妈在间接向贾母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已准备放弃金玉良缘。但是这种被迫放弃并不等于想成就宝黛姻缘。
自从金玉良缘初露端倪,到贾元春端午节赐礼表明支持,再到清虚观张道士提媒试探,本是王夫人与薛姨妈之间的筹谋,并似乎已稳占上风,但贾母清虚观出手,便直捣中心,一句"不宜早娶″便将金玉良缘晾在一边了。又点出湘云之金,兆告众人金玉良缘之金并非只有宝钗之金才行,更是打击了薛姨妈。要知道当时宝钗已经过了十五整生,算十六岁,虚岁十七了,再晚,宝钗等不起了。
说实在的,荣国府虽是王夫人当家,但越不过贾母去,便是元春,也越不过贾母,不然,一顶不孝的帽子传出去,贵妃之位也坐不太稳。更何况薛家实非最佳选择。贾母当初可以让王夫人从响快人变成木头人,现在也可以借助贾政的夫权予以王夫人迎头一击。
说到底,薛姨妈不愧是商人妇,精明的很,自从贾母出手,她便自知难敌,又有宝玉对黛玉的占有欲,为女儿以后幸福着想,他也不想吊死在贾家这棵树上。
至于为什么贾母没有为宝黛姻缘做主,也是因为金玉良缘,清虚观打醮时,贾母说过宝玉不宜早娶,若是张罗黛玉宝玉的婚事,也是自打嘴巴。毕竟当时宝玉比宝钗要小一两岁,黛玉更小些。
薛姨妈到底有没有向贾母保媒,提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你是从何推断的?
据小一猜测,薛姨妈并没有当月老,在贾母面前为宝黛二人说媒拉线。
客套话咱们国人,最会说漂亮话,讲体面话,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口是心非。
从小,父母带着你去别人家,对方见了就说:哟,这孩子真聪明∕真水灵!
当你去拜访客户的时候,看到他们家的狗狗,即使你很过敏,也会夸赞说:这狗真可爱!
走在街上,突然与好久不见的朋友相遇:真巧啊,改天约你吃饭哈!
这些都是客套话,若是当真,你就输了!薛姨妈就那么随口一说。所以,黛玉,你就随耳一听就行了!
二次提及在薛姨妈当着黛玉的面说要向贾母提把她说与宝玉的时候,紫鹃不淡定了,立马插嘴说,姨太太既然有这个心思,为什么不去说呢?
薛姨妈巧妙地绕过去了,怎么?你这个小蹄子着急了?先把你家姑娘嫁出去,接着自己也想着嫁人?薛姨妈没有正面回应。
在87版电视剧里,黛玉病重的时候,宝钗来看望黛玉。紫鹃二次提及,她和宝钗说,多谢姨太太保媒,林姑娘的病情才能有好转,肯定是姑娘帮了忙……话未说完,就被宝钗打断了。
这个虽然是编剧加的,但也合情合理。从宝钗激烈的反应来看,薛姨妈没有向贾母说起这事,她也不想薛姨妈说起这事。
小道消息紫鹃原是老太太身边的人,因林黛玉来了,贾母心疼,就把这个稳妥的人派到黛玉身边好生照顾她。想来,紫鹃和鸳鸯是有些交情的。
若是薛姨妈真的想成全宝黛二人,自然会向贾母开口,鸳鸯肯定了解。无论是她主动告诉紫鹃这个好消息,还是紫鹃向她打听,都可以知道的。
贾府人多口杂贾府是个大家族,主人多,仆人多,人多口杂的,没有不透风的墙。假如有薛姨妈向老太太提及宝黛二人的婚事这档子事儿,小丫头们、婆子们、小厮们,肯定会背地里嚼舌根。无论贾母同不同意,都会有些风吹草动才是,而不是如此平静,毫无风声!
肥水不流外人田论亲疏,宝钗是薛姨妈的宝贝女儿,林黛玉再好,也不是自家的孩子。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好。虽说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说起谁家的小谁怎么怎么样好,但到了关键时刻,永远都是偏向自己的孩子的,都是护犊子的主儿。
宝钗选秀失败,把目标转向了宝玉,女儿的心事,薛姨妈怎会不知。尽管宝玉那呆子眼里心里只有林妹妹,但并不代表自己的女儿就一点儿机会都没有。薛姨妈就算放不下面子,不去给宝钗说媒,也断不会去给黛玉这个外人说媒。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顾及姐妹王夫人对于袭人与晴雯的态度,一眼便知;对于宝钗与黛玉,谁更适合做宝二奶奶,大家也能感觉到,王夫人是更中意宝钗的。
薛姨妈与王夫人是姐妹,姐妹的心意,她也是知道的,不可能忽略这个。就算薛姨妈不想宝钗插在宝黛之间讨个没趣,她也不会去帮着黛玉,伤了自家姐妹的和气。
总之,宝黛的婚事顾虑太多,不能像薛蝌与邢岫烟那样顺水推舟!薛姨妈到底有没有向贾母保媒,提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你是从何推断的?
这个问题,我又读了第五十七回,并没有发现薛姨妈要为黛玉保媒的意思,她在上半章里,明明的点出了宝黛的情谊,却偏偏说道是宝黛二人姊妹情长,她这一番话,分明也是像贾母为二玉掰谎证清白一样。
我想老到的薛姨妈在清虚观碰了个钉子,她明知道贾母是不喜欢宝钗做孙媳的,但是王夫人并没有不喜欢呀,所以她说了这一番话,都无人接话,她也就明白自己的女儿还有希望。
所以她趁着去潇湘馆探望黛玉,安慰黛玉,说了两个人的婚姻是要讲月老缘分的,紫鹃求着她给黛玉保媒,却被她岔开了话题。因为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要依附于贾家,肯定是讨好王夫人的,既然她说的无人接话,她又怎肯为黛玉保媒?
何况,我认为金玉良缘都是她们故意散播在贾府的,她又怎么可能去替黛玉保媒,而断了自己女儿的希望?正像她自己所说的,婚姻是讲究缘分的,并不是从小到大一块儿的就能成婚,所以她是还有金玉良缘的期盼的,她也就绝对不会为黛玉保媒。她在潇湘馆信口开河,只是闺房里说笑取乐而已,以她的精明世故,她不会为了讨老太太的喜欢,而触了自己家姐妹的痛处。
薛姨妈到底有没有向贾母保媒,提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你是从何推断的?
谢谢邀请!
薛姨妈肯定没有给黛玉和宝玉保媒,但是,薛姨妈确实当着黛玉的面说过要和黛玉保媒。此话怎解?
一、薛姨妈说和黛玉保媒的语境。说这话的时候是在潇湘馆,薛姨妈来看黛玉,宝钗也来看黛玉。说起了黛玉可怜,没爹没妈没有兄弟姐妹,薛姨妈一时性起,说自己比疼宝钗还疼黛玉呢(经常有人会说这薛姨妈是不是虚伪,我个人认为是在那种环境下的一时性起,也是薛姨妈会说话,同时想安慰黛玉,多重因素叠加),黛玉见薛姨妈这么说,就认了薛姨妈为娘。
这是一个很温暖的场景,人,在对别人心生同情和怜惜的时候,产生这样的想法应该也很自然。
二、薛姨妈刚刚见过宝玉为黛玉痴狂的样子。就在同一回,“慧紫鹃情辞忙试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前面刚刚紫鹃试宝玉,把个宝玉试得痴痴傻傻,薛姨妈是见证过宝玉那个样子的。以她过来人的阅历,不可能不体会到宝玉对黛玉用情之深。这时候紫鹃又说出这样的话,薛姨妈顺水推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连旁边的婆子们都说:“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有经验的婆子们说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说是老太太必定喜欢的。可是,这件事,最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三、人性最经不起考验。一个千妥万妥的事最后看不到了消息,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千妥万妥,没人去说就谈不上妥。没谈哪里有妥?
在面对黛玉的跟前,看到黛玉的孤苦的时候,薛姨妈同情心爆发。加上紫鹃一催,薛姨妈夸下海口。当她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薛宝钗,想着她一日大似一日,终身大事尚无着落的时候,薛姨妈内心的天平焉能不倾斜?嘴上或许说着我比疼你姐姐更疼你呢,可是内心里,真实的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更何况如果不是在贾家,薛姨妈和林黛玉八竿子也挨不着边,她们之间啥关系都没有。
总结:千妥万妥的事没了下文,说明没有人去说,说了就不是这样了。这不是说薛姨妈多阴险狡诈,而是真实的人性都是如此。我是苏小妮,跟你一起读红楼,聊一聊读红楼的感受。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