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始终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为什么她自己却有那么高的诗才?
"女子无才便是德”原本的含义是女子如果有才华,而投机取巧,耍心计,狡辩机诈,那么还不如那些没有才华的人品德好,就如平时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样。
但后来封建统治者断章取义,为了束缚女子的思想意识,去头取尾,让人误以为 女子不读书无主张不懂世事,便是有德有品了。
不过,真正有底蕴的大户人家,并不是不让小姐们读书,而是要求她们读书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洞察世事,处理世事的能力,而不是盲目炫耀,四处卖弄的宣扬。!
薛宝钗深知这句话的真谛。她虽然从小“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也看透很多事,但她却从来“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要求自己"守拙”“藏愚”“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薛宝钗虽然具有很高的诗才,但她从不以此为能,也只是在诗社吟诗中偶尔露峥嵘,平时并不故意为之,第64回,薛宝钗曾经说过:
“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远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到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因此,大户人家的姑娘,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含蓄谦逊,低调内敛,胸怀锦绣却名声不显,真正做到了养精韬晦,含而不露。
薛宝钗始终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为什么她自己却有那么高的诗才?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是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出现的封建信条。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有才也很难出人头地,而如果嫁给一位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却可以跟着享受荣华富贵。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也使得象薛宝钗这样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女,不得不认真地考虑社会现实,使她认识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正含义。所以她才想通过"选秀"出人头地,事情落空之后,她只能等待机缘,等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了。正因为她看透了现实,所以才会藏巧收拙,随遇而安,可以说薛宝钗是一位冰雪聪明的女孩子。
薛宝钗始终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为什么她自己却有那么高的诗才?
诚邀!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出处和真实含义,不应该想当然。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出自明人陈继儒(眉公)之语:
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这段话表明,“女子无才便是德”并非让女子不读书不明理,做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或者泼妇,而是最好能够识文断字、深明大义,像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那样,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女子虽然是特别贤德的,但是事实上现实中很少,不可多得。而那些喜欢看曲本小说的女子,比如像包法利夫人那样的,脑子里全是粉红色泡泡,浪漫无比,所以就容易为了爱情去做一些违背“妇德”的行为。比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叫好又叫座,可是让很多封建卫道士恨之入骨,因为很多女的看了《牡丹亭》想和丈夫离婚,或者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很多封建卫道士诅咒汤显祖死后如何如何,受到什么残酷刑法等等。皆因这些人不知道,德之所以为德,皆因建立在情理之上。以“德”之名要求他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就是最大的不道德。
其次,薛宝钗本人可谓这句话的切实践行者。
薛宝钗虽然长得美,学问大,聪明绝顶,但却从不会让别人觉得过于“突出”。无论是其穿着的“半新不旧”,还是教育林黛玉不要看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好了”,认为读书并非女子的正事,女子就该以针织女工为要。言下之意,她之所以要读那些书,并不是为了自己用来娱乐或者寄寓性情,而是为了辅佐男人。我们看到,宝钗读了很多书,懂得很多事儿,因此后面才能做到“小惠全大体”。即她做事从来都具有大局意识,不以自我为要。她有很高的艺术审美情趣,却并不为了艺术而放弃生活。如果说林黛玉是一个世外仙人的话,她就是世俗圣人。她的一切,为的是把握好自己的现实人生,为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从不将自己寄寓在这些虚无缥缈的理想之中,你可以诟病她不懂情,但她“任是无情也动人”。不过,综合《红楼梦》中她的表现,你就会发现,她是一个压抑了自己太多的人。因为压抑太多,所以没了个性。而这,就是她的个性。有鉴于此,她真的是践行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闺训。
最后,说一说在现代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其实认真思考,你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本就是站在男性立场上的论调。如果说女子看了杂书,容易“移了性情”,那男子呢?贾宝玉不照样喜欢看这些东西?那些小说啊曲子啊,做出来还不是为了给男子看!古代贵族男子畜养优伶的大有人在,捧角儿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移了性情”?正大光明地嫖妓,还说什么风流韵事。换了女人,就是“伤风败俗”!贾赦老成豆腐渣了还想要鸳鸯,贾琏偷腥不断还嫌王熙凤管他。根本原因在于,在那个时候,女子被视作男人的财产。而男子被视作女子的主人。所谓夫妇,不过如此。根本没有平等话语权。说到底,说这话的男子,是怕别人侵占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而维护这些男人的利益,是这些男人“心照不宣”的金科玉律,所以才会有什么《女则》一类的东西出来,说到底,就是为了让这些“被吃”的人学会体面地“被吃”。而那些习惯于“被吃”的人,为了让自己的“主人”更欢心,甘愿学习各种“被吃”的本事,进而做一个合格的“奴才”。
其实何止古代?关于做奴才的学问,从古至今浩如烟海。还真是门学问呢!这年头,学不会点儿宝钗的理论,如何能够指导实践呢?
诚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薛宝钗始终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为什么她自己却有那么高的诗才?
薛宝钗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像林黛玉一样有过目不忘之才。她规劝林黛玉也说过,她小时候也喜欢看书,而且是无所不读,后来家人不让读书了才不读的。更是因为薛父早逝长兄无德无才的家庭变故让她迅速成熟了,在平时帮寡母料理家事中也更明白女子读书确实没有实际用处,还不如嫁的好帮衬家里。因为聪颖,她也是才学满腹学富五车,又因为明白人情世故,更是见解独到,所以她的学问连贾政也称赞不已。山中高士薛宝钗是看透了这世间的一切,才有了随遇而安无欲无求的淡然。所有的人年轻时都是林黛玉,至情至性,几十年过后,有几个不是变成了薛宝钗呢?
薛宝钗始终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为什么她自己却有那么高的诗才?
宝钗是个勤奋的人。生在名门望族,自幼读书识字,兴趣盎然。她与黛玉言背着家人,偷看杂书,“没有个不淘气的”。因此学识渊博,文采横溢。而年岁渐长的宝钗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是看不到希望的 ,耳融目染中,她选择了退缩,接受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内心被压抑着的唯美文学追求岂能泯灭,稍有春气萌动,便会蓬勃生发了。
薛宝钗始终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为什么她自己却有那么高的诗才?
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不是没有才能的意思,而是女人要把身上的才能隐藏起来,这样子的做法就是一个有相夫助旺子之德的人。这是从女柔软顺行之男人,常常在枕边吹尊重信仰男人有力量之风的好女人。即所谓家有贤妻,子有良母之典范。这才是真正的好女子。而不是要求女子没有才能才艺志向,德是道的体现啊!无才何以有德,故是隐其才彰其德的修为存在,同丈夫有德便是才相呼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