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是否符合曹雪芹的本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宝玉娶宝钗,符合曹公本意。这无关林黛玉身体过于病弱,不能承受传宗接代的重任,也无关王熙凤是否使用调包计,贾母是否变成狼外婆,也无关宝钗是否横刀夺爱。因为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弃虚凰”这一章节,已经对宝黛钗三人的结局作了透露。

清明时节,藕官在大观园烧纸钱,宝玉问祭的是谁, 芳官告诉他:

“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 “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 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作者安排“假凤虚凰”一段文字,是在暗示大家宝黛钗三人的关系的发展进程:宝黛二人,互相倾慕,引为知已,可是黛玉泪尽而亡了。为了责任,他不得不接受家中的安排,娶了薛宝钗。

林黛玉,泪尽而亡,是板上钉钉的事。她从小就身体病弱,寄住贾家以后,病势渐成,到了贾探春代管大观园时,她已到了心中哀痛,却无泪可流的地步,此时,泪已尽,情已还,怕是距返回警幻仙界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林黛玉死后,贾家衰落,一年不如一年,而贾宝玉的婚姻,也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老大难,薛家因为种种原因,把薛宝钗给耽误了,因而有贾母起头,捉出贾薛联姻,完成了金玉良缘。可是,因为贾宝玉中不忘山中寂寞林,最终演绎的也只是假凤虚凰。

《红楼梦》中,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是否符合曹雪芹的本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高鹗不过是整理者之一。由于程伟元搜集的后四十回书稿,杂乱无章,所以邀高鹗协助,共同整理成前后贯通,合铆接榫,不过是截长补短,理出顺序,并未曾大动干戈,稍加改动,更不用说凭空杜撰,妄续貂尾了。

既然后四十回是作者原著,就不存在薛宝钗嫁与贾宝玉符不符合作者原意之说了。

其实,从前八十回中,就可以看到薛宝钗最终是嫁给了贾宝玉的。在第五回中,《红楼梦十二支曲·终身误》中说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缘。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不平。”里面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雪就是薛宝钗,只有薛宝钗嫁于贾宝玉,才有贾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话又说回来,贾宝玉即便是不喜欢薛宝钗,结了婚,也不过是凑合着过,况且,从书中看,贾宝玉也不是特别厌恶薛宝钗,即是怀念林黛玉,也不用像书中说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悲叹“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感叹至深,撰《红楼梦》而哭之,不用说那个年代,就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的婚姻能称心如意呢?也许有人会说,贾宝玉不是因为娶了薛宝钗而悲,而是因为贾府被抄而悲。既然那样的话,为什么《红楼梦十二支曲·引子》中却说“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呢?这里也没说贾府被抄哇,只说是因为“风月情浓”。

所以说,认为作者创作《红楼梦》是因为贾府被抄的观点是不对的,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就是由于“风月情浓”,风,清风,满清也。月,明月,朱明也。薛宝钗的薛,就是雪,取自“山中高士晶莹雪”,取雪字指代满清,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指的就是满清入主了中原。被异族统治,作了亡国奴,作者感愤至深,故作《红楼梦》以记之!

所以,薛宝钗嫁于贾宝玉就是作者的原意。

《红楼梦》中,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是否符合曹雪芹的本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红楼梦》中,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不符合曹雪芹的本意。

一、清虚观打蘸后,宝玉黛玉闹矛盾,贾母把二人当成小情人。

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 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下这口气。 "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贾母的话证明把宝黛二人当成了小冤家,我国把冤家当成有情人的代名词。《西厢记》里有一句:“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唐无名氏《醉公子》词:“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剗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冤家体现的是相互爱慕的男女之间那种既爱又恨、既想又怨、既缠绵悱恻又暗自嗟叹的复杂情感,他们打打闹闹,哭哭笑笑,打也打不散,分也分不开,生生死死都纠缠在一起。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初期就是这样:好了,躺在一起讲故事;坏了,吵架砸玉弄得天翻地覆。贾母的话让宝黛明白了彼此的感情,捅破了两个玉儿之间的一层窗户纸。

二、贾母掰谎既是警告宝黛注意影响,也是替宝黛圆谎。

大家聚会的时候,黛玉当众喂宝玉酒。这在当时是不符合规矩的,于是贾母开始掰谎。

贾母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警告宝黛不能逾矩,这是善意的提醒。

第二,替宝黛解释,宝黛是兄妹情深,没有其他问题。大家族里丫头婆子一大堆,到哪里都有人跟着,根本不可能发生儿女私情。

三、紫鹃试莽玉时,贾母知道了宝玉的呆根子。没有黛玉,宝玉就会疯疯傻傻。贾母安慰宝玉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贾母让宝玉放心,黛玉不回苏州,当然黛玉也不能到别处去,只能留在贾家。

姑娘大了总要嫁人,没有留着的理,要留着黛玉,只有一个办法,宝玉娶黛玉。

综上,只要贾母活着,贾母断然不会让宝玉娶宝钗。

宝玉娶宝钗,应该在贾母死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