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贾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的女儿,从小跟随贾母、王夫人长大,贾探春比较亲近王夫人,认王夫人为母亲,王子腾为舅舅。

探春和黛玉的关系是姑舅亲。探春与宝钗的关系是姨表亲。如果从亲戚的远近程度来看,探春和黛玉更近,探春与宝钗远一些,因为探春毕竟是赵姨娘的女儿,不是王夫人的女儿,与王夫人没有血缘关系。王夫人的外甥女宝钗与探春也没有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但是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探春还是认宝钗为亲戚的。

如果问贾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亲近程度,我认为宝钗刚进府时,探春亲宝钗,随着时间的推移,探春开始亲近黛玉。

贾家迎探惜三春从小是跟着贾母长大的,黛玉一进贾府后,三春就被挪了出来,跟着王夫人。王夫人是不苟言笑、拘泥不化的人,贾母是开朗风趣、不墨守成规的人,三春在王夫人身边必然没有在贾母身边开心。其次,视黛玉和宝玉一样,连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再次,宝玉对姐妹们情深义重,自从黛玉来了以后,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有了这三方面的原因,争强好胜的探春,对黛玉难免会有不满情绪。

宝钗刚进贾府时,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探春也应该是这样认为的。另外探春是亲王夫人的,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探春自然亲近宝钗。宝钗给人的第一印象特别好,她温柔体贴,和她在一起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探春自然愿意与她亲近。

探春是一位机敏的女孩子,她敏锐地发现,宝钗说话办事滴水不漏,却见不到真心。黛玉是真性情,虽然有缺点,却坦率、热情。黛玉对花、对鸟都倾注了真心,何况对人?通过对比,探春在感情上偏向黛玉。例如她可以和黛玉互相开玩笑,从未见探春和宝钗开玩笑。在结海棠诗社那一回,黛玉打趣探春的蕉下客,探春给黛玉起潇湘妃子的诗号,二人的互动,非常和谐。

或许是王夫人的关系,或许是探春欣赏宝钗文笔,探春常常为宝钗出头。大观园诗社的第一次作诗是“咏白海棠”,众人阅完大家的诗稿后,都认为黛玉的诗最好。但李纨认为"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首先站出来支持李纨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第三十八回,咏菊花诗,李纨认为: "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这三首诗都是黛玉所作,宝玉听说,喜得拍手叫:极是,极公道!可是探春显然不这么认为:到底要算蘅芜君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在理智上,探春亲宝钗。

通过管家一事,探春彻底看清了宝钗,大观园改革,是探春筹谋规划的,可是摘桃子的人却是宝钗。从这一回回目就可以看到《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改革的最大赢家是薛宝钗,不是贾探春。也是这一回,探春看出了宝钗的假道学,宝钗说探春“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宝钗用儒家大鳄,朱熹和孔子来压探春。宝钗说探春利欲熏心,其实宝钗家是皇商,也就是商人,她家里的生意,宝钗门清,商人哪有不重利的?可是到了探春管家,宝钗便说探春重利,岂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探春用姬子反驳宝钗,这似乎是两个人的第一次交锋。

抄检大观园后,探春已经彻底亲近黛玉。当宝钗要离开大观园,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这话在当时的语境下,是探春为宝钗打抱不平,不是真撵宝钗,矛头也不是直指宝钗。然而这是否也是探春的心里话呢?

文:润杨阆苑 与您共同探讨《红楼梦》话题,欢迎关注。

《红楼梦》中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在小说《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贾探春的表姐。

可表姐和表姐又不一样。

林黛玉是贾探春亲姑姑的女儿,同贾探春有着实实在在的血缘关系。

贾宝玉曾经对黛玉说过,论起亲戚来,她(宝钗)比你疏。

贾宝玉和贾探春是亲兄妹,贾宝玉的看法也一定是贾探春的看法。

而薛宝钗呢?

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王夫人是贾探春的嫡母。

所以薛宝钗算得上是贾探春的表姐,若论实实在在的血缘,贾探春同薛宝钗毫无关系。

贾探春是什么人?

是荣国府的玫瑰花,是一个才自精明气自高的姑娘,若真的从亲情的天平上去衡量,在贾探春的心里,林黛玉和薛宝钗没有可比性。

林黛玉是亲表姐,薛宝钗就是个外人。

但在荣国府这种豪门公府,想要体面地生存下去,不能只看血缘的亲疏。

尤其是贾探春这种庶女,在与人来往应酬方面更是要加倍小心。

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探春更喜欢谁,这是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

千古不变的还是利益。

这两位姑娘谁不与探春的利益发生冲突,探春自然就会更喜欢谁。

探春自己利益发生变化,有着一条明显的时间线……

一.少儿时代,探春更注重维护与宝钗之间的关系

在荣国府这种豪门公府,一个小姑娘想要体面地活下去,只有一种可能性,她们必须早熟。

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女孩,就必须像一个成年人一样,正式开始自己周全各种人际关系的历程。

至于她们是否很辛苦,是否累得十分疲惫,没有长辈会在意。

因为那就是她们人生的必修课。

对于探春来说,林黛玉就是她小时候的一个玩伴。

真正从小长大的小姐妹,才会出现相处之间十分放松地状态。人之间互相戏谑、斗嘴都是平常事。

而宝钗完全不同。

请注意,小说的情节中,林黛玉进荣国府和宝钗一家进京都是挨着的。

但从时间线来说,却是过了很多年。

林黛玉进荣国府时,最多七八岁。而薛宝钗进荣国府时,至少十三岁,可以选秀了。

宝钗,是以一个大姑娘的姿态走进荣国府的。所以探春对待她的方式,也不是出于小姐妹的真情,而只是认真地在应酬一份人际关系。

按时间顺序,先来看探春同黛玉的关系。

这是探春同黛玉之间的对话: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①大观园中结诗社,是小说中最美、最青春的故事。

此时探春和黛玉之间,所能体现出的,才是真正从小长大的姐妹,才能结下的情谊。

探春给自己起了蕉下客的名号,林黛玉这姑娘就用典故去打趣她。

这就是小女孩之间独有的亲密与戏谑。倘或关系不好、或是感情不到位的两个小女孩之间,是不敢这么说话的。

②黛玉戏谑了贾探春,换来了探春也为黛玉取了一个名号。

探春直接打趣林黛玉爱哭,更是用了她思念林姐夫来打趣她,这更是二人之间十分亲密的体现。

倘若两个姑娘关系一般,就算是表姐妹之间,在封建社会男女大防的特定条件下,两个未婚的姑娘之间也不敢开这么大的玩笑!

这说明了什么?

已探春的聪颖,这姑娘一定明白,就算是她当众如此打趣林黛玉,林黛玉也一定不会生气。

而事实正是如此,黛玉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接受了探春送给她的这个雅号。

这一切都体现了小姐妹之间的亲密与默契。

这样的玩笑、这样的尺度,探春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用在薛宝钗身上的。

而探春在处理与宝钗之间的关系时,这更多地体现了周到与圆融。

探春待宝钗周到圆融,足以能证明她对这位表姐十分重视。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也能证明探春与宝钗之间的关系,其实十分疏离。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她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们遇的巧,三月初一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

①一些读者会举这句话做例子,认为探春把宝钗当成了自家人。

同时因为探春忘记了在二月出生的林黛玉,就是没有把她当成自家人的体现。

可实际上呢?

②看看探春举例举的这些人,要么是荣国府的长辈;要么是荣国府地位最高的贵妃娘娘贾元春;唯一的特例就是贾琏这个男人。

此时把宝钗放在这其中,同他们相提并论,其实显得特别突兀。

无论是从地位还是辈分的角度,宝钗都没有与其他人相提并论的资格。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探春对宝钗的生日,记忆得特别刻意。在任何场合下,贾探春都必须要维护好自己同嫡母王夫人之间的关系。

王夫人同宝钗之间才有血缘关系,同探春这位庶女,可是丝毫血缘都没有。

所以探春根本不敢对薛宝钗疏忽,就算是为了讨好王夫人,她也不敢忘记这位名义上表姐的生日。

③此时探春忘记了黛玉的生日,显得很突兀?

其实并不是。因为后来强调黛玉不是咱们家人的那个人是袭人,而并不是贾探春。

而且仔细看这段话,同探春亲密相处的几个小姐妹:她的堂姐贾迎春、她的堂妹贾惜春、她的表妹史湘云,甚至连她的亲哥哥,凤凰贾宝玉,她的亲弟弟贾环,她都没有提到。

这说明了什么?

这只能说明在探春的心里,同自己亲密的小兄弟姐妹之间就不用刻意去提及。

而只有薛宝钗,她必须认真对待,所以才要刻意地说一嘴。

当姑娘们只是以小姐妹的方式相处时,探春会更重视宝钗,而与林黛玉则是姐妹之间的正常相处。

可当她们扯到利益之后,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二.成长的烦恼,必然有利益牵扯

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不会永远是小女孩,她们都会长大。

渐渐长大的贾探春有了自己的心事,她有才华、有能力,也有自我实现的要求。

同时这个姑娘也有担当,她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家族赢得一片新天地。

当李纨、探春、薛宝钗三人成为管家三人组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巨大不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林黛玉并不是管家三人组的成员,可是对于探春,林黛玉给了她极高的肯定。

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①林黛玉的言语看似平淡,实际上确实给探春极高的评价。

谨言慎行、不作威作福,这就是林黛玉眼中的探春。

在荣国府这种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不会有任何秘密;

在探春生母赵姨娘这个侦查员眼里,荣国府更是没有任何秘密。

林黛玉的言语是公开的,就算是探春本人没有听到,也会通过丫鬟婆子的嘴,传进赵姨娘的耳中,最后探春一定会知道。

一旦探春成为了管家,有时小姐妹的情谊就难以周全。这时的林黛玉,表现出了对探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的林黛玉,探春岂能不喜欢。

黛玉对探春的支持,不仅仅停留在言语上。

②其实宝玉对探春有些微的不满。

而看这时黛玉做了什么?

这时的林黛玉及时校正了宝玉的看法,对于探春拿宝玉作筏子禁别人,黛玉同样给予了肯定。

黛玉同探春一样,都是那种对事不对人的姑娘。

有了黛玉的及时劝阻,宝玉同探春这对亲兄妹之间,才不至于生嫌隙。

而这一切黛玉从未对探春提及过,这姑娘甚至不用探春去还她一个人情。

这样的黛玉,探春岂能不喜欢。

而宝钗呢?

如果认真分析其宝钗,足以颠覆她豁达大度的形象。

探春能想到将大观园承包出去,这个主意绝不会是一天得出的。

探春的这个想法,在她去赖大家的花园赴宴时,就已经初见端倪。

从初见端倪到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探春这姑娘不知会花多少心思。

这份心思,这份策划案,探春当然想好好地在长辈面前表现一番。

看看探春和宝钗共同管家的过程中,宝姐姐都干了什么:

宝钗笑道:“却又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虽然还有敷余的,但他们既辛苦闹一年,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

①相较于薛宝钗这个商人的女儿;相较于薛宝钗可以在自家实实在在当家的历练,探春这位世家大小姐,还是太嫩了。

探春的策划案可以为荣国府节省银子;探春的策划案同时能让仆人们增加收入,这本来是一个极佳的方案。

可是这个话题经宝钗一分析,马上就做出了转变。

宝钗只是把探春的话换了一种说法,但在众人的面前,却成了宝钗为仆人争取利益。

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心思全是探春花的,可人情全让宝钗做了。

这样精明的宝钗,探春能喜欢她就怪了!

②宝钗不仅用探春的策划案为自己谋福利,在管家的过程中,宝钗还给叶妈谋了个好差事。

而叶妈是谁?

是宝玉身边最得力的跟班茗烟的娘,宝钗对宝玉的心思,此时昭然若揭。

这样的公器私用,是探春最看不惯的。

连探春的生母赵姨娘,想要为自己的亲弟弟多捞点丧葬费,这样的事情探春都不允许。

宝钗这样的以权谋私,只会让探春打心眼里看不上。

这样自私的宝钗,只会让探春反感。

可探春很无奈,面对嫡母的亲外甥女,她又只能应付着,不敢多说话。

可探春这朵玫瑰花,浑身带刺儿不是白给的。探春对宝钗的忍让,必然有限度。

当抄检大观园后,宝钗这姑娘没有一点担当,只想着自己摆脱干系,她马上搬出了大观园这个是非之地。

那时的探春,便再也没有了耐心和客气,直接说出了那句有名的话:

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此话一出,就是贾探春对薛宝钗最无奈地评价。都直接撵人了,一定是不喜欢至极。

而探春对黛玉呢?

一如往昔,还是小姐妹。

《红楼梦》中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贾探春,贾府最争气的小姐,虽为庶出,但凭借自身的精明能干,杀伐决断令王熙凤自叹不如,王夫人更是要“让她三分”。

探春不仅在管理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在诗词书法亦有所作为。更难得的是探春自小抱负远大,每每私下恨自己不是个男儿身“但凡是个男人,自有我一凡道理”。那么这么一个优秀的探春,在才情不分伯仲,性情天壤之别的宝钗与黛玉中,他更喜欢谁?

纵观全书,探春与宝钗黛玉共同出现的地方实在太多,而最多应是作诗的时候,正巧人说每个人作的诗词都很大程度反映他的性格、心理特征,比如杜工部之沉郁,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癖,韦苏州之淡雅……

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人大多会喜欢与自己想象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她们的诗词风格做个大致的判断。

在咏海棠花一节,黛玉的诗词据李纨所言:风流别致!而宝钗的为:含蓄浑厚!李纨尚未评出一二,探春便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此次无需看探春的诗词,我们便都已知道她喜欢的诗词风格了。

更有到了咏菊花一节时,众人作毕,林黛玉以其风流缱绻,灵动飘逸的诗句打动众人,李纨不得不服: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

谁知探春不以为然,倒称赞宝钗的诗词“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可见对于探春,她喜欢的诗词是浑厚有力,掷地有声的,而黛玉的别致飘逸她大抵觉得小家子气了些,探春原是个胸怀大志的女子,对于悲春伤秋的黛玉,也许是不理解的。而曾作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宝钗也是有远大抱负的女子,与探春甚为契合。

当然,如果我们仅仅因此认为探春偏向“金玉良缘”就打错了主意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两派势力虽然在贾府暗暗较量,聪敏如探春自然了然于心,可是她并不会主动去占队的。为什么?

首先:探春正因为聪敏,她才知道明哲保身。

探春虽也是个小姐,但终究因为庶出的身份局限了自己。兼生母赵姨娘又是个爱闹腾的,总给探春带来麻烦。探春一生谨小慎微,小心经营自己的前途,只希望王夫人能高看自己。虽然探春也曾于贾母前替王夫人辩护,于抄检大观园时扇打王善保家的脸,但关于钗黛之争,事态实在太过严重,贾母和王夫人暗里剑拔弩张,探春一个姑娘家,便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蹚浑水。

其次:不管黛玉与宝钗谁成功,探春永远都是宝玉的妹妹,她也会当他们的小姑子,此时胜负未分便提前占队,如果占错了将来如何自处?

探春虽然在诗社屡次表现对宝钗诗词的推崇,但平日里与黛玉也相处得不错,比如大家取名号时,探春便替黛玉取了“潇湘妃子”的雅号,正中黛玉心怀,欣然接受。黛玉也打趣探春的雅号。

总得来说,单单个人情感,探春是大致偏向宝钗的,对于宝钗她是欣赏又敬佩,而对于黛玉,终究觉得这位姐姐太消极了些,与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相去甚远,但也不至于不喜欢黛玉。

《红楼梦》中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第六十二回,贾探春听了林之孝家的要撵出去多嘴的彩儿娘的要求后,并不拿主意,而让去问李纨和王熙凤,黛玉见了,便说探春是个乖人,虽然让她管些事,她却一点儿不肯多事。可见,探春是个有分寸,有城府的。

因此,贾探春对待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态度也应一样的,不过骨子里我就认为她更喜欢黛玉一些。因为她与黛玉,除了有血缘关系,黛玉!`待人更真诚以外,黛玉与赵姨娘不会产生大的矛盾,而宝钗因为王夫人的关系,则有可能与赵姨娘成为对立的双方。

大宅院里的女人都是人精,贾探春从小生活在大宅院中,并且在嫡母王夫人面前很有脸面,堂嫂王熙凤对她也退让三分,她之所以能够在贾府立足,很大的一面就是因为他的聪明智慧,在贾赦要强纳鸳鸯一事中,王夫人躺枪,她可以在众人退避的情况下,留下来为王夫人辩解,是一个会有城府心智的人,也敢拿王熙凤和贾宝玉做筏子,又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这样一个人会时时把事情的轻重缓急掂量一番的。

林黛玉,是贾母的心尖子,是王夫人的一根刺,而探春生母赵姨娘则是王夫人的眼中钉,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样的话,林黛玉与赵姨娘很有结成联盟的可能。而薛宝钗这两样,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嫡甥女,是结好王夫人,还是与作为王夫人情敌的赵姨娘站在同一立场?这答案很明显是不是?所以从长远立场来看,林黛玉更加讨贾探春喜欢才是。

从理论上讲,贾探春应该更喜欢林黛玉。为什么贾探春却把林黛玉的生日忘了呢?这里有一个讲究,很有可能林黛玉的生日是一个秘密,不便说出的,因为在书中,金钏死时,据王夫人所说的,想用为林黛玉生日所做的衣服去给金钏做装椁推测,黛的生日应在端午前后,而袭人却说是二月十六,也因此贾探春不知道林黛玉的生日。

至于薛宝钗为赵姨娘送的礼物,贾探春会是一个为点子礼物而失去原则的人吗?况且那一次薛宝钗为所有的人都送了礼物,也就成了,都送了礼物,就等于都没有送礼物。贾探春不是那么眼皮子浅的。

《红楼梦》中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探春对她们两人没有过多喜欢,成为知己似的姐妹,贴心又相知,远近亲疏平日相差不大。没有与其中一人过度亲密。探春的身份与聪明使她与王夫人靠拢,对其外甥女宝钗平日也不会差。对林黛玉是姑妈女儿因为亲戚差不哪去。探春比较会为人处事,拿捏得当,又会看事,比较机敏。与二人是不亲也不热同等对待。平日不去其中任何一处。对宝玉的亲事不参与。不趟混水。

探春为人性格强势,有慧,勇敢。热爱书画,字写得好,屋中笔如海。元春省亲让探春誊诗。从其屋中装饰文化味浓可见。第一次诗社探春张罗,她也爱诗。从她热爱文化的品味上她与林黛玉有相似之处。而且血缘关系,性格上也必有相通处。爱好及其血缘因子在相处上探春应该与林黛玉相处近些,易相处。

在探春持家后她给了邢岫烟一块玉佩,宝钗见了不同意岫烟带。探春对宝钗黛玉的态度,在宝钗参与管园子及王夫人抄家,对宝钗态度有变。二人就园子之事谈论,探春称宝钗为通人,有嘲讽之意。宝钗在对婆子们说园子问题再三表白姨娘劝她帮忙的。探春的语言使宝钗多心。

宝玉过生日,探春来就有人与宝玉生日同一天,开始说家里谁与谁生日一天。说老太太与宝姐姐同一天,她俩倒遇得巧。又说二月没人。袭人说有,二月十二为林姑娘。她说我这记性是怎么了。探春话里有因,扬钗抑黛吗?怕有人说什么,忌讳不说。怕王夫人不开心,把宝钗说出来。

然而探春真对王夫人好吗?抄园子王夫人之意,王熙凤为侄女,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就是反对王夫人抄园子,反对自己互相残杀,反对变相为宝黛之恋打击黛玉。并说出我要是个男儿早远远离开,干一番事业。分明对宝玉有意见,紫娟试其对黛玉之心他只会病。如果有探春之志,出外干一番事业,不依靠谁,带黛玉走,别人又能怎样。以至王夫人为拆散二人抄园子。几个姑娘未嫁 ,这这一种耻辱。探春对家,对人有恨。

对宝钗出园子以走了好,省得别人撵。都有不满之处。从她给岫烟玉而不给别人玉,探春藏心思。岫烟订与薛科,送其玉,意金玉良缘有嘲讽之心,正中薛家之心。所以宝钗不希望岫烟带。探春不与谁好,然而从感情上偏向黛玉。

《红楼梦》中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探春出身低微、聪慧干练、公私分明、直言不讳。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她和黛玉是一路人,她一定是喜欢黛玉多一些的。

首先,探春和黛玉两人身世都比较可怜,没有贴心亲人。黛玉虽然出身名门,但是母亲早亡、寄人篱下,除了老太太和宝玉护着她,也是有一腔心思无处诉说。探春虽然母亲健在、兄弟在身边,但庶出毕竟低人一等,而且母亲和弟弟所作所为都是非常不争气,被人瞧不起,不仅不能让她有一点亲情依靠,还经常给她添麻烦丢脸。这一点薛宝钗就比他们强多了,毕竟母女贴心,哥哥虽然不争气,但是对她也是爱护的,生怕漂亮妹妹在外面被人瞧了去。

其次,探春和黛玉两人性格都极聪慧正直。探春自不必说,当家理财的干练有目共睹,碰到自己亲生母亲想要她徇私,她是毫不客气的拒绝。而且抄检大观园时非常硬气,和迎春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黛玉一直是聪慧正直的,甚至有些伶牙俐齿。我想这也是两个聪明的人在没有贴心亲人保护情况下,还能活的这么硬气的原因。而宝钗的聪慧,全部用来迎合权势、是家长眼中懂事的孩子、是为家族而牺牲的木头人,跟探春黛玉不是一类人。

最后,毕竟黛玉和宝钗都是人之龙凤,探春作为聪慧之人,肯定是两个都喜欢的。只是跟黛玉更加性情相投,所以应该更喜欢黛玉一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